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名師教案】一年級下冊語文 9端午粽 教學設計(2課時)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名師教案】一年級下冊語文 9端午粽 教學設計(2課時)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核心素養目標
文化自信:了解傳統文化,熱愛傳統節日。
語言運用:積累疊詞的用法及“的”字短語。
思維能力:能夠有條理地介紹自己喜歡吃的食物。
審美創造:了解包粽子、吃粽子的習俗,感受傳統食物帶來的幸福。
課前解析
關注課文:《端午粽》選自作家屠再華寫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燈》。課文圍繞端午粽,以兒童的口吻向我們生動地介紹了粽子的樣子、味道和花樣。課文共4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先介紹端午節,外婆會煮好粽子等我們回去;第2自然段具體介紹了粽子的色、香、味;第3自然段重點寫了粽子的花樣多;第4自然段寫了端午節吃粽子習俗的由來。
關注生字:本課需要書寫的生字有6個。其中有2個是獨體字,2個是上下結構,1個是左右結構,1個是半包圍結構,可以根據字的結構進行歸類學習,從整體上把握書寫規律。會認12個生字和米字旁1個偏旁,以及1個多音字。另外,本課要引導學生學會歸類積累疊詞的用法,如“青青的箬竹葉、白白的糯米、紅紅的棗”;積累“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詞語。
關注朗讀:本課的朗讀主要有兩個重點:一是初讀時注意短語“(  )的(  )”的朗讀,可以采用拆分法,分步呈現,幫助學生讀好短語,為后面讀好長句子作鋪墊;二是學習讀好長句子,教學時可以采用“內容分解法”,引導學生對長句子的內容進行分解,明白句子所表達的內容,再運用各種方式練讀、鞏固。
教學目標
1.認識“端、粽”等12個生字和米字旁1個偏旁,讀準多音字“了”,會寫“節、米”等6個字。
2.通過圖文結合、聯系生活實際,了解“箬竹葉、糯米、掀開、剝開”等詞語的意思;積累“青青的箬竹葉、白白的糯米、紅紅的棗、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詞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讀好長句子;通過想象畫面體會人物的心情。(重點)
4.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粽子的樣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節包粽子、吃粽子習俗的由來。(難點)
課前準備
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1.認識“端、粽”等12個生字和米字旁1個偏旁,讀準多音字“了”,會寫“節、米、間”3個字。
2.積累“青青的箬竹葉、白白的糯米、紅紅的棗”等詞語。
3.能借助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讀好長句子。
一、看圖識字,導入新課
1.教師出示插圖,指導學生認讀詞語“粽子”,讀準“粽”。
2.教師引導:你們知道哪個節日要吃粽子嗎
預設:端午節。
教師出示圖片,讓學生找一找端午節的日期。
教師講解:“端午”也叫“端陽”,在農歷五月初五,是五月的開頭。
3.教師引導學生認識生字“粽”,指導學生認識米字旁,發現“米”做偏旁時筆畫的變化。
4.教師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和端午節有關的一篇課文。(板書:端午粽)
  設計意圖:通過談話導入端午節的習俗,并利用圖片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從而產生新的閱讀期待,促使學生感悟文中的情感。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教師出示本課會認字,引導學生初步認識。
2.教師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1)指導學生朗讀第1自然段。
①指名讓學生讀,隨機指導學生認讀“總會”“盼著”,讀好帶“一”字的短語:一到端午節、一鍋粽子。
②教師指導學生朗讀,提醒學生詞語要連讀。
(2)指導學生朗讀第2自然段。
①教師指導學生讀詞語,提醒學生注意音變和詞語連讀:一顆紅紅的棗、一掀開鍋蓋、一股清香、一口粽子。
②指導學生朗讀“的”字短語:青青的箬竹葉、白白的糯米、紅紅的棗。
(3)指導學生朗讀第3自然段。
①指名讓學生讀,認讀詞語“紅棗粽、紅豆粽、鮮肉粽”。
②教師指導學生觀察甲骨文圖片,體會“肉”的意思。
看圖,聯系生活識字。教師出示圖片,學生認讀詞語:羊肉、牛肉。
③教師指導學生朗讀第三句話,注意停頓和詞語連讀。
④同桌合作朗讀第3自然段,注意讀好句子的停頓。
(4)學生自由朗讀第4自然段。讀準多音字“了”。
三、重點學習第2自然段
讀好長句子,用自己的話說說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樣的。
1.教師引導學生讀第2自然段,想一想外婆包的粽子的樣子、味道、香氣分別是怎樣的。
學生交流匯報。
教師總結:第2自然段寫了粽子的樣子、香味及味道。我們來具體看看粽子有什么特點吧!
2.學習第一句話。
(1)教師引導:請同學們再次朗讀第2自然段第一句話,思考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樣的,找出相關的事物。
(2)指名讓學生回答,隨機圈出關鍵詞“青青的箬竹葉、白白的糯米、紅紅的棗”。
(板書:樣子——青青的箬竹葉 白白的糯米 紅紅的棗)
(3)教師引導學生小結:在介紹食物時,可以加上“青青的、白白的、紅紅的”這類詞,使描述的事物更加形象。
(4)教師引導學生體會條理性,從而發現第一句話由外及里描寫了粽子的樣子。
(5)教師引導學生比較朗讀,感受疊詞的作用。
①請學生朗讀修改后的句子,說一說:你喜歡修改后的句子嗎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葉包的,里面裹著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的棗。
②教師引導學生將它和原句比較著讀一讀,談談體會。
3.引導學生遷移學習第二、三句話。
教師出示課件,引導學生圈出描寫粽子香氣、味道的詞語。
教師引導:現在,我們知道了粽子的做法、樣子,那外婆包的粽子聞起來是什么樣的 從課文中的哪句話可以體現出來
學生帶著問題讀第二、三句話。
預設:粽子聞起來有一股清香。
教師繼續引導:那粽子吃起來又是什么樣的呢
預設:又黏又甜。
4.師生合作讀第2自然段。
教師指導朗讀:外婆包的粽子真是色香味俱全,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吧!注意用喜愛的語氣讀,讀好長句子中間的停頓喲!
5.結合板書,引導學生介紹外婆包的粽子。
6.學習生字。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節、米、間”3個字的書寫。
書寫“節、米、間”,教師范寫,學生練寫。
1.會寫“分、吃、肉”3個字。積累“美滋滋”等詞語。
2.學習讀好長句子;通過想象畫面、體會人物心情朗讀好課文。
3.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粽子的樣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節包粽子、吃粽子習俗的由來。
一、復習回顧
1.教師導入:上節課,我們朗讀學習了《端午粽》,認讀了生字、詞語,你還認識這些詞語嗎 一起來做一個詞語游戲吧!
學生認讀,教師指正點評。
2.學生自由朗讀第1、2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粽子的樣子、味道等。
二、學習第3自然段,讀好長句子,體會心情
1.教師引導:自由朗讀第3自然段,想一想外婆包了哪些粽子。
預設:紅棗粽、紅豆粽、鮮肉粽。
教師引導:這么多種粽子,花樣可真多。
(板書:花樣——紅棗粽、紅豆粽、鮮肉粽)
2.學習第三句話,了解“美滋滋”的意思,讀好長句子。
(1)教師引導:在文中找一找,“我”在外婆家吃了這么多粽子,感覺怎么樣。教師隨機出示“美滋滋”。
(2)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表達加深理解:你能用“美滋滋”說話嗎
預設:我考試得了100分,老師表揚了我,我心里美滋滋的。
(3)教師引導學生體會把粽子分給鄰居時的心情,讀好長句子。
(4)教師引導學生想象情境,朗讀第3自然段:想象“我”的心情,大聲地讀一讀第3自然段,注意讀出“我”對粽子的喜愛,讀好長句子的停頓。
三、學習第4自然段,了解習俗的由來
1.教師過渡:大家讀得真好!看來大家都非常喜歡吃粽子。那你們知道端午節人們為什么吃粽子嗎
預設:紀念屈原。(板書:由來——紀念屈原)
教師介紹屈原。
2.教師引導學生交流:你知道關于端午節或粽子的故事嗎 和同學交流。學生交流討論。
四、復習鞏固,書寫練習
教師指導學生書寫“分、吃、肉”。
(1)教師范寫,隨機提醒:“分”中的“八”撇、捺要舒展,撇伸到左下格,捺不超過橫中線;“刀”先寫橫折鉤,再寫撇。
學生練寫,描紅,展示評價。
(2)學生自主練寫“吃、肉”,同桌互評。
由于本課的長句子比較多,我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讀長句子的訓練。先對長句子的內容進
行分解,明白表達的意思,再進行反復練習。在指導學生讀長句子時,首先引導學生想想這句話描述了包粽子用到哪些材料,找出關鍵的事物(箬竹葉、糯米、棗),然后引導學生發現這些事物的具體特征(青青的箬竹葉、白白的糯米、紅紅的棗),并讀好這些“的”字短語,最后通過找關鍵詞,引導學生關注作者介紹時的順序(用……包的、里面、中間),從而發現這句話從外到內、由表及里地描寫了粽子。通過這三個步驟,學生對這個長句子便有了清晰的認識和理解,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反復閱讀,達到了不錯的效果。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沛县| 榆树市| 邛崃市| 攀枝花市| 太原市| 临清市| 共和县| 宁强县| 金华市| 黑龙江省| 和龙市| 柳河县| 高邮市| 翼城县| 盐津县| 红原县| 丹巴县| 海安县| 兴城市| 惠来县| 滦南县| 穆棱市| 凤阳县| 德清县| 化德县| 饶阳县| 乌鲁木齐县| 宁乡县| 会理县| 肇庆市| 祁阳县| 都昌县| 武强县| 申扎县| 聊城市| 柞水县| 霍州市| 南丰县| 江门市| 都江堰市| 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