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核心素養目標文化自信:感知漢語的韻律,熱愛中華傳統文化。語言運用:運用借助圖片、結合生活實際、定位聯想等方法理解詞語。思維能力:能夠理解對子中兩兩相對的關系。審美創造:想象對韻歌中描繪的畫面,感受自然之美。課前解析關注課文:《古對今》由三個小節組成,每小節四行,且結構相同:每一小節的前兩行是單音節詞對單音節詞,如“古對今”“晨對暮”“桃對李”;后兩行是雙音節詞對雙音節詞,如“嚴寒對酷暑”“和風對細雨”“鶯歌對燕舞”。三段韻文以簡潔形象的語言和長短句交替的節奏,或同義組對,或反義相對,描繪了四季輪回、冬去春來、晝夜交替、萬物生長的自然規律。關注字詞:本課13個會認字中,“暑、晨、朝”是翹舌音,“圓、嚴、寒、暖”帶有前鼻韻母an,“楊、香”帶有后鼻韻母ang;本課要求會寫6個字,其中1個獨體字,2個上下結構的字,3個左右結構的字;詞語“嚴寒、酷暑、和風、細雨、朝霞、夕陽、鳥語、花香”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借助圖片、結合生活實際、定位聯想等方法理解。關注對詩歌的理解:這篇課文以對子的形式描繪了自然之美,課文中的插圖對應了對韻歌中的部分景物,并采用了寫意畫的方式展示了“鶯歌燕舞、鳥語花香”的美好景象,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內容。教學目標1.認識“圓、嚴”等13個生字,會寫“對、今”等6個字。2.通過朗讀,認識“鳥語花香、朝霞、夕陽”等7個詞語,借助圖片或聯系實際,理解“朝霞、夕陽、嚴寒、酷暑”。(重點)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4.想象課文中描繪的畫面,感受自然之美。(難點)課前準備課件課時安排2課時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2.認識“圓、嚴”等13個生字,會寫“今、夕”2個字。3.借助圖片或聯系實際,理解“朝霞、夕陽、嚴寒、酷暑”。一、導入新課1.教師導入:同學們,上個學期我們學過一首《對韻歌》,你們還記得嗎 誰來背一背 指名讓學生背一背。2.教師過渡:《對韻歌》讀起來真是朗朗上口,讓我們看到了一幅山清水秀、桃紅柳綠的美麗畫面。今天,我們再一起學習一首新的對韻歌——《古對今》。教師板書課文題目,學生齊讀課文題目。(板書:古對今)3.教師提示:“古”和“今”意思相反。4.教師指導學生書寫“今”。 設計意圖:由學生已熟背的《對韻歌》入手,將其帶進新的學習情境中,符合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發展和認知規律。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1.活動一:借助拼音自由朗讀,圈出生字,讀準字音。(1)教師引導學生學習識字方法:這節課中有很多要求我們認識的生字,都有哪些好方法來記住它們呢 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2)教師出示早晨景色的圖片,學生認讀“晨”。(3)教師出示朝霞和夕陽的圖片,學生認讀“朝霞”“夕陽”。2.活動二:聽課文音頻,把容易讀錯的字標出來。學習生字。(1)請學生當“小老師”領讀,讀得好的表揚,讀得不準的教師及時正音。(2)教師指名讓學生認讀,根據學生的認讀情況正音并強調:“圓、嚴、寒、暖”帶有前鼻韻母an;“暑、晨、朝”是翹舌音;“楊、香”帶有后鼻韻母ang。(3)區分“圓”與“園”。教師引導:這兩個字讀音相同,意思有所區別。我們來給它們分別口頭組詞吧!預設:圓——圓圈、圓餅、圓形;園——幼兒園、動物園、植物園。教師小結:“圓”指的是一種形狀,如圓形、團圓、湯圓等;“園”指的是一個地方,如菜園、花園、園丁等。3.活動三:出示詞語,分類抽讀。教師引導學生認讀詞語:這些詞語是什么意思呢 嚴寒 酷暑 春暖 秋涼 和風 細雨朝霞 夕陽 鶯歌 燕舞 鳥語 花香學生交流討論。(1)教師引導:“嚴寒、酷暑、春暖、秋涼”是描寫春夏秋冬季節特點的詞語。請大家看圖來猜一猜,“嚴寒”“酷暑”是什么意思呢 學生交流匯報。(2)教師出示圖片,引導學生理解“和風、細雨”。(3)教師指導:“和風”和“細雨”相對,你覺得它和“微風、大風、狂風”中哪個詞語的意思相近 預設:微風。(4)教師過渡:“朝霞”和“夕陽”也是大自然中的美麗景觀。(5)教師指導:聯系生活,想一想什么時候可以看到朝霞,什么時候可以看到夕陽。預設:清晨可以看到朝霞,傍晚可以看到夕陽。三、互動課堂,學寫新字1.互動課堂。(1)教師引導:按要求自讀課文,圈畫詞語。(2)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式朗讀課文。①男女生對讀:男生讀前半句,女生讀后半句。③小組比賽讀。③拍手練習,同桌互讀。2.發現秘密。(1)教師提問:對韻歌為什么讀起來那么好聽呢 預設1:字數的秘密。每組對子字數相等;每個小節結構相同,字數相等。預設2:音韻的秘密。對子是一對一的,如果韻腳相同,兒歌就會更好聽。(2)教師小結:原來對子好聽的秘訣就在于字數對應、韻腳相同。3.識字方法。(1)教師指導學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識字:圓、細。(2)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會意字:寒、朝、香。教師講解:“寒”的金文字形是一個人在一間屋子里,光著腳站在兩塊冰上,說明很冷;他在旁邊放了稻草取暖,但是仍然無法御寒。“朝”的甲骨文字形表示太陽從草叢中升起,而殘月還未消失。“香”字的甲骨文形式上半部像禾黍成熟后散落的許多籽粒,下半部像盛糧食的器皿,合起來表示農作物成熟后散發出香味。(3)教師指導學生完成識字游戲。4.學寫字。教師指導學生書寫“夕”。學生臨摹,練習書寫,教師巡視點評。1.會寫“對、雪、細、語”4個字;背誦課文。2.想象對文中描繪的畫面,感受自然之美。一、復習回顧教師導入:上節課,我們把課文讀得既正確又流利,還認識了很多字詞。現在,我們來做一個小游戲,檢測一下你們的學習成果吧!教師出示識字游戲,學生認讀。教師指正點評。二、互動課堂,學習生字1.教師指導學生書寫“對、雪、細、語”4個字。2.學習第3小節。(1)教師過渡:自由讀第3小節,說一說,這一小節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2)教師引導:誰來說說這一小節主要描寫的是什么。預設:這一小節主要描寫的是動物、植物。①教師出示圖片講解:桃樹、李子樹,都是植物。②教師出示圖片講解:柳樹、楊樹,都是植物。③教師出示圖片講解:“鶯歌對燕舞”,描寫的是可愛的動物。④教師出示圖片講解:“鳥語對花香”,描寫的是動物和植物。(3)教師引導:你從第3小節的四個對子中體會到了什么 預設:從可愛的動物和植物里,我體會到了生命之美。(4)教師指導學生朗讀:現在請大家自由讀第3小節,讀出動植物的生命之美,讀出韻律美。3.嘗試背誦。教師過渡: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誦讀了《古對今》這篇課文,我們一起來填一填,背一背。 設計意圖:本環節帶領學生采用圖文結合的方式理解課文內容,幫助學生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形象直觀,易于學生理解和背誦。三、拓展延伸,課堂演練1.拓展延伸。2.課堂演練。識字、寫字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內容,教學時,我借助生動、直觀的手段,幫助學生建立生字音、形、義之間的聯系,加深學生對形聲字構字特點的認識,提高識字的效率。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經驗,想象四季美景,進行理解、誦讀、欣賞和積累,在識字中了解常識,獲得知識,感受生活的美好。在朗讀環節,我采用活潑多樣的形式,如師生對讀、男女生合作讀、拍手讀等形式,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