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復習講義一、字詞梳理第一課 《鄧稼先》元勛 yuánxūn:立大功的人(多指開創性的事業中的):開國~。 奠基 diànjī:奠定建筑物的基礎:~石。 選聘 xuǎnpìn:挑選聘用:~演員。 謠言 yáo yán:沒有事實根據的消息:散布~。 背誦 bèi sòng:憑記憶念出讀過的文字。晝夜 zhòu yè :白天和黑夜。 昆侖 kūnlún:山名摯友 zhì yǒu:極親密的朋友。 可歌可泣 kě gē kě qì:泣,不出聲地流淚。值得歌頌、贊美,使人感動流淚。形容英勇悲壯的感人事跡。褒義鮮為人知 xiǎnwéi rén zhī:很少有人知道。至死不懈 zhì sǐ bú xiè :到死都不松懈,比喻對某件事(信念)有著執著的追求 ,比喻對事業堅持不懈。鞠躬盡瘁 jū gōng jìn cuì:指恭敬謹慎,竭盡心力。褒義當之無愧 dāngzhī wú kuì 無愧:毫無愧色。當得起某種稱號或榮譽,無須感到慚愧。褒義。家喻戶曉 jiāyùhù xiǎo:喻:明白;曉:知道。家家戶戶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鋒芒畢露 fēngmáng bì lù:畢露:完全顯露。銳氣和才華全都顯露出來。多指人好表現自己。婦孺皆知 fù rú jiē zhī 孺:小孩。婦女、小孩全都知道。指眾所周知。●小試牛刀下列各句中畫線的成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大家都只知道林則徐虎門銷煙的壯舉,但他在治理水患、興修水利方面的功績卻鮮為人知。B.隨著電視劇《人世間》的播映,作家梁曉聲也倍受關注,因而家喻戶曉。C.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牢記使命、不負重托,是新時代當之無愧的中國航天英雄。D.電影《北京2022》主創團隊鋒芒畢露,將鏡頭對準緊張刺激賽事的幕后,喚起觀眾對北京冬奧會的美好記憶。【答案】D 【解析】A項,鮮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使用正確。B項,家喻戶曉:每家每戶都知道。使用正確。C項,當之無愧:擔得起某種榮譽或某個職務,無須感到慚愧。使用正確。D項,鋒芒畢露:指銳氣和才干全都表現出來,多形容人氣盛逞強。多用作貶義,用在此處褒貶不當。故選D。第二課 《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梳頭 shū tóu:用梳子整理頭發。 抱歉 bào qiàn:心中不安,覺著對不住別人。 秩序 zhì xù:有條理、不混亂的情況:~井然。 深宵 shēn xiāo:一般指半夜以后。 伴侶 bàn lǚ:同在一起生活、工作或旅行的人,多指夫妻或夫妻中的一方。小楷 xiǎokǎi:楷體小字。碩果 shuò guǒ:大的果實,比喻巨大的成績:結~。卓越 zhuóyuè:非常優秀,超出一般:~的成就。迭起 dié qǐ:一次又一次地興起、出現:比賽高潮~。澎湃 pénɡ pài:1.形容波浪互相撞擊:波濤洶涌。2.比喻聲勢浩大,氣勢雄偉:激情~的詩篇。大無畏dà wú wèi:什么都不怕(指對于困難、艱險等):~的精神。 鍥而不舍 qièér bù shě:鍥:鏤刻;舍:停止。不斷地鏤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目不窺園 mù bù kuī yuán:形容專心致志,埋頭苦讀。褒義瀝盡心血 lì jìn xīn xuè: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心不在焉 xīn bù zài yān:心思不在這里。指思想不集中。貶義慷慨淋漓 kāng kǎi lín lí]淋漓:充盛,暢快。形容說話、寫文章意氣昂揚,言辭暢快。氣沖斗牛 qì chōng dǒu niú:氣:氣勢;牛、斗:即牽牛星和北斗星,指天空。形容怒氣沖天或氣勢很盛。●小試牛刀下面語段中畫線的成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擔當”是什么 沖鋒在前是一種擔當:民主戰士聞一多在群眾大會上慷慨淋漓地發表講演,救援官兵在目不窺園時勇敢無畏地奔赴災區。默默堅守也是一種擔當:鄧稼先在茫茫戈壁上鍥而不舍地研究“兩彈”,袁隆平在田間地頭為糧食增收而兀兀窮年……A.慷慨淋漓 B.目不窺園 C.鍥而不舍 D.兀兀窮年【答案】B 【解析】A項,慷慨淋漓:形容說話、寫文章意氣昂揚,言辭暢快。使用正確。B項,目不窺園:形容埋頭讀書。用在此處望文生義。C項,鍥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使用正確。D項,兀兀窮年:用心勞苦地一年到頭這樣做。使用正確。故選B。第三課 《列夫·托爾斯泰》1.根據注音寫出詞語。(1)遮住了皺似樹皮的yǒu hēi( )臉膛。(2)皮膚cáng wū nà gòu( ),就像用枝條扎成的村舍外墻那樣cū cāo( )。(3)留給人的總印象是失調、qí qū( )、píng yōng( ),甚至粗鄙。(4)這幅勞動者的由于面孔籠罩著消沉的陰影,zhì liú( )著yú dùn( )和壓抑。(5)像大理石穹頂一樣緩緩隆起的非凡qì yǔ( )。(6)這張臉méng mèi( )陰沉,郁郁寡歡,丑陋可憎。(7)也可能在jiǔ sì( )同一幫酒徒鬼混。(8)判斷手握jiāng shéng( )的是馬車夫(9)集尊貴、xuān áng( )、偉岸、天才于一身。(10)像一只獵鷹從高空朝一只dǎn qiè( )的耗子俯沖下來。(11)不管在俄國什么地方,都不會有一種hè lì jī qún( )、引人注目的可能。(12)在客廳里zhèng jīn wēi zuò( )地等待著這位大師的接見。(13)內心的期望擴大到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的地步。(14)在這種rù mù sān fēn( )的審視下,誰都沒法遮遮掩掩。2.下列句子中畫線的成語運用有誤的一項是( )A.她的成功是無可置疑的,因為她為此付出了無數汗水和時間。B.她身材高挑,有一頭瀑布般的長發,無論走到哪里,都似鶴立雞群,分外奪目。C.如果支付寶的“圈子”里藏污納垢,就可能吸引不法分子將病毒植入其中,對用戶權益構成危害。D.這對夫婦在客廳里正襟危坐地等待從國外歸來的兒子。【答案】D 【解析】“正襟危坐”的意思是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著,形容嚴肅或拘謹的樣子。用來形容父母等孩子不恰當。第四課 《孫權勸學》1.文言詞語。(1)卿今當涂掌事 當涂:當道,當權(2)蒙辭以軍中多務 辭:推托 務:事務(3)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治:研究 博士: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4)但當涉獵 但:只,只是 涉獵:粗略地閱讀(5)見往事 見:了解 往事:指歷史(6)自以為大有所益 益:益處,好處(7)蒙乃始就學 乃:于是 始:開始(8)及魯肅過尋陽 及:到,等到 過:經過(9)卿今者才略 今者:如今,現在 才略:才干和謀略(10)非復吳下阿蒙 非復:不再是(11)即更刮目相待 更:另,另外 刮:擦拭(12)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何:怎么 見事:知曉事情①蒙辭以軍中多務 以:用(13)以②自以為大有所益 以:與“為”連用,譯為“認為”①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為:擔任(14)為②自以為大有所益 為:以為,認為①卿今當涂掌事 當:擔當,擔任(15)當②但當涉獵耳 當:應當2.句子翻譯。(1)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你現在當權管事了,不可不學習!(2)蒙辭以軍中多務。呂蒙用軍中事務多來推托。(3)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我難道想要你研究經書當博士嗎?只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4)卿言多務,孰若孤?你說事務多,比起我來怎么樣?(5)蒙乃始就學。呂蒙于是開始學習。(6)及魯肅過尋陽。等到魯肅經過尋陽。(7)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以你現在的才干、謀略來看,你不再是原來那個吳下阿蒙了!(8)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士別三日,就要另外拭目相看,長兄知道這件事怎么這么晚呢!(9)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魯肅于是叩拜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然后分別了。3.默寫。(1)成語“刮目相待”出自《孫權勸學》中的“ , ”。 (2)《孫權勸學》中,孫權勸說呂蒙讀書,向呂蒙指出學習的必要性的句子是: , ! (3)《孫權勸學》中表現魯肅對呂蒙驚人長進的吃驚和贊嘆的句子是: , ! (4)孫權勸呂蒙學習很有藝術。他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呂蒙指出學習的必要性;繼而用“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學習的方法和目的,表明學習的可能性;最后現身說法,強調學習的作用(好處),使呂蒙無可推托,開始學習。二、文學、文體常識(一)文學常識(作品作者)1. 楊振寧,美籍華裔理論______學家。與_________共獲1957年諾貝爾_______學獎。物理 李政道 物理2. 臧克家,詩人。他于1932年開始發表新詩,以一篇《________》成名。代表作有長詩《李大釗》,詩集《________》《________》《臧克家詩選》等。老馬 烙印 春風集3. 托爾斯泰是一位文學巨匠,創作了世界文學中第一流的作品,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長篇小說,代表了他的藝術高峰。《戰爭與和平》 《安娜 卡列尼娜》 《復活》(二)文體知識。1.人物傳記。人物傳記是記錄人物生平事跡的一種實用文。一般有兩類,一類是記述自己的生平,一類是記述他人的生平。傳記最大的特點就是“實錄”。傳記可繁可簡,一般按時間順序進行記敘。傳記要寫出人物的思想、學習、工作和生活狀況。2.編年體。編年體是我國傳統史書的一種體裁,以年代為線索編排有關歷史事件的史書體例。編年體是以時間為經,以史事為緯,按年、月、日順序記述史事,比較容易反映出同一時期各個歷史事件的聯系。以編年體記錄歷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國,代表作有《春秋》《左傳》《資治通鑒》等。三、單元語法1.什么叫副詞?副詞是指用以修飾動詞、形容詞或副詞,以表示時間、頻率、范圍、語氣、程度的詞。如:“一只非常小的蟲輕易地鉆進了那個洞穴里”,其中“非?!焙汀拜p易”為副詞。2.形容詞、副詞、名詞的區分。(1)形容詞、副詞的區分。<1>同音詞在不同的語境里詞性不一樣。如下列三組短語,前者是形容詞,后者是副詞。①白鞋(表性質) 白忙了一陣(白等于空,表方式)②直線(表性質) 痛得直哭(等于一直,表時間)③面子很光(表性質) 光吃不做(等于只,表范圍)<2>有些形容詞和副詞意思很接近,都可以做狀語,但副詞只能做狀語,形容詞還可以做定語、補語、謂語:凡是能作謂語、謂語中心,又能作定語或補語的是形容詞,否則是副詞。例如:①“這件事情很偶然/突然?!保ā巴蝗弧薄芭既弧笔切稳菰~)②“這件事情很忽然/偶爾?!保ā昂鋈弧薄芭紶枴笔歉痹~)★很多詞具有“兼詞”性質。如:“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保ㄇ耙粋€“沒有”用在謂詞動詞、形容詞前為副詞,后一個“沒有”用在名詞、代詞前為動詞)(2)時間副詞與時間名詞的辨析。時間副詞和時間名詞都能作狀語,都表示時間概念。二者的區別在于:<1>時間名詞可以作主語、賓語和定語,時間副詞只能作狀語。例如:①昨天我已經檢查了三遍啦。(時間名詞作狀語)②他剛剛從美國回來。(時間副詞作狀語)③老師將要到香港講學。(時間副詞作狀語)<2>時間名詞可以前加介詞“在”,時間副詞前不能加“在”。例如:①剛才—在剛才 昨天—在昨天 將來—在將來 目前—在目前②將要—在將要 正在—在正在 忽然—在忽然 偶爾—在偶爾●小試牛刀1.下列加點字屬于副詞的一項是( D )A.東方的雄獅 B.八百年前 C.牽掛和敦促 D.更不能辜負【解析】A項,“東方的雄獅”中的“的”是助詞;B項,“八百年前”中的“前”是名詞;C項,“牽掛和敦促”中的“和”是連詞;D項,“更不能辜負”中的“更”是副詞。故選D項。2.下列各項中的哪一個詞語詞性與其他的不同,將其寫在括號中。(1)已經 對于 很 滿 非常( 對于 )(2)立刻 除了 馬上 更 簡直( 除了 )(3)按照 自從 難道 關于 同( 難道 )(4)和 跟 忽然 由于 往( 忽然 )三、閱讀考點1.標題的作用。●小試牛刀下列關于《鄧稼先》一課的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C )A.文章六個部分的小標題新穎、概括力強,突出每個部分的核心內容和豐富意蘊。B.文中作者概述了中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是為了說明鄧稼先對民族的轉變做出了巨大貢獻。C.文章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更能鮮明地突出奧本海默是一個拔尖的人物,鋒芒畢露。D.文章引用《吊古戰場文》渲染了羅布泊的惡劣環境,突出鄧稼先工作環境的艱苦,更增添了悲壯的色彩。【解析】文章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更能鮮明地突出鄧稼先的性格品質和奉獻精神。2.文章中的自然環境描寫有什么作用?遇到此類問題該如何解答?明確:環境本身的特點:①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②體現時間或情節的變化;③渲染(營造)氛圍。環境描寫對人物的作用:①烘托人物的心情;②烘托人物的形象;③暗示人物的前途命運。環境描寫對情節的作用:①推動情節發展;②為下文情節作鋪墊;③埋下伏筆等。環境描寫對主題的作用:①暗示文章的中心; 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答題模式一般為:本段文字描寫了……,渲染(襯托、交代)了……,表現了……注意:環境描寫的作用有時不是單一的,一定要結合具體的句子分析其作用。3.欲揚先抑寫作手法。(1)定義“欲揚先抑”是一種常見的寫作手法,又叫“先抑后揚”,是一種人物描寫技法(針對全文)。欲揚先抑的“揚”,是指褒揚、抬高;“抑”,指按下、貶低。作者想褒揚某個人物,卻不從褒揚處落筆,而是先按下,從相反的貶抑處落筆。(2)作用①使情節多變。②造成鮮明對比。③使人物形象更豐滿真實。④增強情感表達效果。示例:為什么偉大的托翁外貌被描述得如此之普通,甚至有些“丑陋”?明確:這是欲揚先抑的寫法。寫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貌是為了反襯他靈魂的高貴、眼睛的犀利,通過極大地反差使讀者印象深刻。4.對比手法的運用。【概念和作用】對比也叫對照,是把具有明顯差異、矛盾對立的雙方,安排在一起,進行對照比較的表現方法。作用是有利于充分顯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現事物的本質特征,使形象更加鮮明,性質更加突出,加強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基本類型】(1)縱向對比,即截取同一事物發展過程中的迥然不同的環節,進行比較。(2)橫向對比,即將不同的人或物安排在一起進行比較。【考查形式】(1)作者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來表現某事物?(2)文中運用了對比的表現手法,試分析它在表達上有什么作用。(3)選文多處運用了對比手法,請找出一例,并簡要分析。【答題模式】本文采用了對比手法,……和……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人物(事物)的……特點,表達了……的情感。【教材習題鏈接】找出文中表現奧本海默與鄧稼先兩人不同個性、品質的詞語及細節,思考作者為什么要進行對比,通過對比得出了怎樣的結論。(《鄧稼先》思考·探究·積累一、2)明確:文中的奧本海默與鄧稼先兩人的個性、品質截然不同。奧本海默是鋒芒畢露,讀研究生時就常打斷別人的報告,即便到了中年,成為名人,有時還會這樣。而鄧稼先“是一個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實”,“真誠坦白,從不驕人”,“沒有小心眼兒,一生喜歡‘純’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他沒有私心,人們絕對相信他”,“文革”中能說服兩派群眾組織,能說服工宣隊、軍宣隊。作者把奧本海默與鄧稼先進行對比,鮮明地突出鄧稼先的精神品質,自然而然地得出結論:“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5.引用。【概念】寫文章時,有意引用成語、詩句、格言、典故等,以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說明自己對新問題、新道理的見解,這種修辭手法叫引用。【作用】在文中恰當地引用資料,可以增強文章的知識性、趣味性,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更好地表現人物形象。【考查形式】文中引用……有什么作用?【答題模式】引用……豐富文章內容,增強文章的真實性(可讀性、典雅性),使人物……的形象塑造得更加豐滿,突出人物……的精神風貌。【教材習題鏈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五部分,想一想:這部分開頭引用《吊古戰場文》,有什么作用?結尾處又引用兒時學到的“‘五四’時代的一首歌”,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鄧稼先》思考·探究·積累二)【教材習題答案】課文第五部分開頭引用《吊古戰場文》,表現了自然環境的惡劣,說明鄧稼先工作條件的艱苦,同時把讀者引入中國歷史的深處,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結尾處引用兒時學到的“五四’時代的一首歌”,說明了鄧稼先就是一個典型的中國男兒,贊揚了他為祖國而獻身的崇高精神品質。6.夾敘夾議的作用。夾敘夾議是一種寫作方法,它要求一面敘述某一件事,一面又對這件事進行分析、評論。這種方法的好處:筆法靈活多變,生動活潑,還可以起到總起、提示、過渡和總結等作用。敘、議二者的關系:敘是議的基礎,議是敘的深化;敘要簡明得體,議要富于哲理,富有激情。示例:2017年“感動中國”組委會授予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孫家棟的的頒獎詞:少年勤學,青年擔綱,你是國家的棟梁。導彈、衛星、嫦娥、北斗,滿天星斗璀璨,寫下你的傳奇。年過古稀未伏櫪,猶向蒼穹寄深情。敘述的句子有:“少年勤學,青年擔綱”“導彈、衛星、嫦娥、北斗,滿天星斗璀璨,寫下你的傳奇”議論的句子有:“你是國家的棟梁”“年過古稀未伏櫪,猶向蒼穹寄深情”示例:談談課文《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怎樣夾敘夾議的 明確:(1)本文實際上是以議論來結構文章的。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的綱領,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總結,這兩處都是議論。(2)第八、九兩段是第二部分的綱領,最后一段則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總結,這兩處也都是議論。(3)文章多次用到照應,使文章結構嚴謹,增強文章的感染力,而所有的這些照應,又幾乎全都是議論。由此可見議論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7.把握細節描寫及其作用。細節描寫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細微而又具體的典型情節,加以生動細致的描繪,它具體滲透在對人物、景物或場面描寫之中。題型:從描寫方法的角度賞析下面的句子。/畫線句子運用了什么描寫方法 有什么作用 模板:細節描寫(或其他人物描寫方法)。具體生動(形象)地寫出了人物的……心理(心情),表現了人物……的形象特征,表達了……的感情。【教材習題鏈接】本文在敘述中注意通過細節描寫來展現聞一多的人物形象,結合文中一兩個例子,說說這種寫法的好處。(《說和做》思考·探究·積累二)【教材習題答案】“目不窺園,足不下樓”“頭發凌亂”“睡得很少”這些細節,表現了聞一多的刻苦精神。“一個又一個大的四方竹紙本子,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蟻排衙”,這個細節描寫表現出聞一多一絲不茍的嚴謹態度。8.賞析精彩語句。【賞析步驟】(1)了解賞析對象的特點。 指句子含義、描寫方法、修辭手法、表達方式、句式、詞性等。(2)確定最佳賞析角度。 首選修辭或人物描寫方面,無以上兩點,則考慮其他賞析角度。(3)結合具體語境,指出其特定作用。如開篇點題、承上啟下、收束全文等。【答題模式】(1)哲理句(主旨句、抒情議論句、總結全文句)賞析:這個句子起了點題的作用,說明……的道理(或讓人體會到作者……的情感)。(2)句式的賞析:陳述句語氣平穩;疑問句能吸引讀者的好奇心,制造懸念;反問句能加強語氣,使感情更強烈(或使觀點更鮮明);感嘆句能抒發強烈的感情。(3)描寫句的賞析:這個句子運用了……描寫,具體地寫出了……(4)富有表現力的字詞所在句子的賞析:聯系句子所要表達的情感或思想,從字詞的感彩方面進行賞析。(5)句式工整句的賞析:這個句子句式工整,讀起來朗朗上口,寫出了……(6)疊詞句的賞析:這個句子中使用疊詞,讀起來有韻律美,寫出……【教材習題鏈接】(《說和做》思考·探究·積累三)下列語句讀起來像詩,能引發豐富的感受與思考。試揣摩并體會其表達效果。(1)仰之彌高,越高,攀得越起勁;鉆之彌堅,越堅,鉆得越鍥而不舍。(2)深宵燈火是他的伴侶,因它大開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3)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教材習題答案】(1)語句化用典故,句式工整,富于感情,表達了對聞一多鉆研精神的贊美之情。(2)“它”指深宵燈火。深夜只有燈火相伴,本來應感到寂寞,但聞一多則不然,他在燈光的照耀下,全力進行學術研究,成績斐然。“漂白了四壁”出自聞一多的詩《靜夜》,這首詩表現了詩人對祖國前途和人民命運的關切。“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現聞一多深夜從事學術研究的那種怡然自適的情景,與“大開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脈相承。(3)作為革命家,他以筆為槍喚醒國民,反對獨裁,在群眾大會上痛斥特務,該“說”時絕不沉默;他更是親筆起草傳單,親身參加游行,“明知兇多吉少”,仍在群眾大會上大罵特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