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語文 年級 七年級 學期 秋季課題 《古代詩歌四首》教科書 書 名: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七年級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年8月教學目標1.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結合朗讀展開想象,感受詩歌,推進對詩歌情感主旨的理解,激發學生對中國古典詩歌的興趣,培養審美情趣,增強文化自信。 2.學生能夠品鑒詩中的意象(日月、楊花、子規等),理解其象征意義,進而感受詩歌意境美。 3.聚焦詩眼,知人論世,借助助讀資料,進一步理解詩人生平,感受詩意,推進學生對詩歌情感主旨的理解。 4.感受詩詞中豐富多彩的景物之美,體會詩歌情景交融的特點。教學內容教學重點: 1.學生能夠品鑒詩中的意象(日月、楊花、子規等),理解其象征意義,進而感受詩歌意境美。 教學難點: 1.聚焦詩眼,知人論世,借助助讀資料,進一步理解詩人生平,感受詩意,推進學生對詩歌情感主旨的理解。 2.感受詩詞中豐富多彩的景物之美,體會詩歌情景交融的特點。教學過程真實情境 金秋十月,學校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詩詞展會。今年的展會主題是“與詩相約,四時不同”,展會擬將《觀滄海》《次北固山下》《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天凈沙·秋思》四首古代詩歌放在中心展區,現邀請同學們以不同的身份參與到展會中,幫助展會順利開展。 1.我是朗讀者:朗誦詩歌·感受韻律 2.我是鑒賞師:品鑒意象·描繪意境 3.我是講解員:聚焦詩眼·知人論世 請大家做好準備,參與到詩詞展會中吧。 任務一 我是朗讀者:朗誦詩歌·感受韻律 1.回顧單元所學,設計朗讀腳本 詩詞展會擬設置一處朗讀亭,前來參展的同學進入朗讀亭即可聆聽詩詞朗誦音頻。現在請大家結合課前任務單中的“朗讀要素標記符號卡”,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詩歌朗讀腳本的設計。 朗讀設計腳本: 詩歌易錯讀音韻腳重音、停連、語調感情基調呈現范例: 詩歌《觀滄海》易錯 讀音滄cāng 碣jié 澹澹dàn dàn 竦峙sǒng zhì 蕭瑟xiāo sè 幸xìng韻腳《觀滄海》是古體詩,不講求押韻重音 停連 語調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感情 基調慷慨激昂、剛勁豪邁【設計意圖】以“詩歌朗讀腳本”搭建支架,溫故知新,復習本單元所學的朗讀設計,并通過朗讀設計對詩歌情感有初步感知。 2.開展朗誦比賽,選出最佳朗讀者 請各小組根據設計好的朗讀腳本練習朗誦并進行比賽,其他同學根據朗讀評價量表為朗讀者們進行評分,得分最高者榮獲“最佳朗讀者”稱號,并推薦其為朗讀亭錄制一首古詩。 朗讀評價量表 評價角度具體要求滿分得分讀音字音準確,吐字清晰15節奏有恰當的停頓,輕重緩急合適15語調語調有升降的變化15語速語速有快慢的變化15情感飽含情感,配以恰當的神態40【設計意圖】通過過程性評價考察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審美情趣,在朗讀實踐中加深對詩歌含義的理解。 任務二 我是鑒賞師:品鑒意象·描繪意境 1.圓中見日月,感知意象 詩詞展會入口處需要展示一幅畫,負責繪制的同學正在進行畫面創作,請你猜猜,他畫的是哪首詩呢? 預設: 學生A:他畫的是《次北固山下》,因為詩中有一句“海日生殘夜”,這個圓代表著“海日”。 學生B:我覺得是《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這個圓是“我寄愁心與明月”中的月亮。 明確:兩位同學說得的都有道理,同學們,你們發現了嗎?四首古詩里都有一個圓——“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的“日月”,還有“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里的“夕陽”都可以用圓圈來表示。這四首詩有一個共同的景物——日月。 明確意象的概念: 【設計意圖】用一個圓串聯起四首詩,激發學生探索興趣,引出意象的概念。 2.添加與替換,讀懂意象 一個圓瞬間讓同學們對意象產生了興趣,大家紛紛找出了每首詩的意象。讓我們化身鑒賞師,學習品鑒意象的方法。 ①加修飾,明意象 請你在下列詩句的“日月”意象前加一個形容詞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海日生殘夜 我寄愁心與( )明月 (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小結:我們可以比較輕松地根據全詩的感情基調給意象加上合適的形容詞,這就是景物和意象的區別,當同學們為這些景物加上形容詞的時候,它就已經成為你心中的意象了。 ②換意象,析情感 原詩: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換意象:我寄愁心與星漢,隨君直到夜郎西。 換意象:我寄愁心與東風,隨君直到夜郎西。 明確:①明月高懸,月夜清冷寂寥,讓人產生孤獨之感,更易思念好友。 ②無論人身在何方,抬頭便能望見月亮。即使身處異地,不能與好友團聚,但可以共享這輪明月。換成其他意象都沒有這種效果 原詩: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換意象:百花落盡烏鴉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明確:楊花:柳絮。隨風飛散,飄浮無根。聯想王昌齡的左遷,確實如楊花一般漂泊無依。 子規:即杜鵑鳥,傳說古代蜀國的望帝杜宇,禪讓王位給功高的大臣鱉靈,隨后隱居修道。然而鱉靈上位后暴虐無度,望帝心急如焚悲痛而亡,化為杜鵑鳥,夜夜哀啼,滴血成花。 小結:通過替換意象,我們明顯感覺到,不同的意象引發的心理聯想和視覺效果是完全不同的。這就是意象的魅力所在。 【設計意圖】通過添加修飾詞和替換意象,帶領學生反復品鑒不同意象所承載的不同情感。 2.聯想與想象,描繪意境 詩詞展會擬為每一首詩添加一幅背景圖,請你作為鑒賞師,品讀詩句,說說應該再在這個“圓”上添加哪些意象,營造怎樣的意境美? 示例:我認為《觀滄海》這首詩的背景圖可以添加碣石、滄海、山島、樹木、百草、秋風、洪波、星漢等意象,作者筆下的山島高聳挺拔,秋天生機勃勃,大海寬闊浩蕩、氣勢磅礴,營造出蒼茫宏達、波瀾壯闊的意境美。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關注每首詩中的不同意象,并讀出意象的特點,進一步理解意象群組合而成的意境之美。 任務三 我是講解員:聚焦詩眼·知人論世 1.找準詩眼,直達主旨 詩人寫詩力求一字傳神,一語驚人,古詩當中往往有一個“詩眼”。詩詞展會中需要將每首詩的詩眼用放大加粗標示出來。請身為講解員的你,幫助同學們找到每首詩的詩眼。 明確: 《觀滄海》:觀 《次北固山下》:平 闊 正 懸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愁心 《天凈沙·秋思》:斷腸人在天涯 【設計意圖】通過尋找詩眼,將整首詩的意象和情感串聯起來。 2.知人論世,個性解讀 詩詞展會前期,我們收集到同學們對于這四首古詩的一些疑問,請作為講解員的你,結合助讀資料,向同學們答疑解惑。 疑問匯總: ①同樣是寫秋景,《天凈沙·秋思》是悲秋鼻祖,而《觀滄海》卻毫無悲秋之感,為什么呢? ②“我寄愁心與明月”的“愁心”具體是什么? ③《次北固山下》和《天凈沙·秋思》都抒發了思鄉之情,這兩首詩的情感濃淡是一樣的嗎? 【設計意圖】通過了解詩人的生平經歷和時代背景,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和藝術特點。 3.情景交融,課外拓展 除了四首課內的古詩之外,詩詞展會還需要展出一些課外古詩詞。請你結合展會主題“與詩相約,四時不同”,再為展會補充推薦4首不同季節的詩。 春天:《錢塘湖春行》《詠柳》《惠崇春江晚景》《江南春絕句》 夏天:《小池》《閑居初夏午睡起》《夏意》《初夏即事》 秋天:《山行》《秋夕》《楓橋夜泊》《山居秋暝》 冬天:《別董大》《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雪》《山中雪后》 請運用我們今天學習的古詩閱讀方法,和同學們一起品鑒這些寫景詩詞吧。 【設計意圖】聯結同類作品,讓學生從“讀懂這首詩”到“讀懂這類詩”,形成豐厚的閱讀積淀。 板書設計: 分層作業布置 1.初級挑戰 本單元課文描繪了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日月經天,江河行地,春風夏雨,秋霜冬雪,大自然生生不息,四時景物美不勝收。請你模仿《天凈沙·秋思》,選取合適的意象群,為你喜歡的季節仿寫一首散曲。 示例: 《天凈沙·春日》 : 煙柳風絮新竹,平房白墻黛瓦,暖陽清江淺渚。牧童吹笛,嬌鶯燕在嘰喳。 2.高級挑戰:跨學科任務 語文與美術的融合: 從四首古詩中任選一首感受意境與情感,手繪書簽,作為詩詞展會的參展紀念品。 作業要求:色調選擇合理,畫面包含詩歌主要意象,注意主要元素、次要元素的區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