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9 端午粽【教學目標】1.認識“端、粽、節”等13個生字和米字旁1個偏旁,讀準多音字“了”。會寫“節、米、間”等6個字。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好長句子。3.能說出紅棗粽的樣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節包粽子、吃粽子的習俗及其來歷。【教學重難點】重點:認字、寫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難點:讀好長句子,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粽子的樣子、味道等。【教學課時】2課時第1課時◆課時目標1.認識“端、粽、節”等9個生字和米字旁1個偏旁。會寫“節、分”2個字。2.積累“青青的箬竹葉、白白的糯米、紅紅的棗”等詞語。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好長句子。一、傳統節日引入,激發興趣1.節日習俗對對碰,感受節日的趣味。師:你了解哪些傳統節日名稱與習俗,我們現在來根據圖上人們做的事情和吃的美食,一起連連看。2.出示課題,隨題識字。(1)師: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與傳統節日端午節有關,讓我們一去品嘗“端午粽”的美味吧!(2)隨題識字“端”。師:你能給“端”字組詞嗎?(“端正、端坐”表示身正;“端茶、端水”表示用手很平正地拿著;“開端”表示開始;“高端”表示高級、高水平)(3)歸類識記“米、粽”,學習米字旁。①觀察課文插圖,識記“粽”。②出示圖片識記“米”字。米—大米 小米 糯米 玉米師:甲骨文“米”字像一些散開的米粒,中間有一橫畫,表示放置稻米的架子的間隔。③認識米字旁。師:你發現米和粽子有什么共同點?當“米”作偏旁的時候,你有什么發現?(捺變成了點)這就是米字旁,帶有米字旁的字多與“糧食”有關。在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米字旁的字?(糖、粉)3.齊讀課題。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出示學習提示。(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2)標出課文的自然段序號。2.出示生字,進行認讀。端 粽 節 總 煮 盼 米 棗 甜 分 鮮 肉 了(1)教師指導讀音:“粽、總、棗”是平舌音,都還有聲母z;“端、盼、甜、鮮”是前鼻音,都含有韻母an;“肉”是翹舌音,注意聲母r的發音,與“lou”對比朗讀。(2)開火車讀,教師糾正讀錯的字音。去掉拼音讀。3.出示詞語,進行認讀。端午 粽子 節日 總會 煮熟 盼著 糯米十分 好吃 鮮肉 了解 中間 紅棗 又黏又甜自己認讀,同桌互讀。4.讀好帶“一”字的短語。一到端午節 一鍋粽子 一顆紅紅的棗 一掀開鍋蓋 一股清香 一小籃粽子5.再讀課文,整體感知。(1)師:認識了生字詞,現在請你再讀課文,并說一說:你從哪個自然段知道了端午粽的哪些信息。可以分自然段分別說一說。第1自然段:端午節外婆會煮好粽子等“我們”回去。第2自然段:粽子的色、香、味。第3自然段:粽子的的花樣。第4自然段:端午節吃粽子這一習俗的由來。(2)教師相機總結:同學們說得非常好,我們把這四個自然段的內容合起來,就是這一課的主要內容了。課文先寫了端午節外婆會煮好粽子等“我們”回去,接著具體介紹了粽子的色、香、味及花樣,最后點出了端午節吃粽子這一習俗的由來。三、聚焦第1自然段,感知習俗1.教師范讀第1自然段,學生認真聽。2.學生自由朗讀第1自然段,注意發音和停頓。3.隨文識字“節、總、煮、盼”。(1)聯系生活識記“節”。節日 節目(2)組詞識記“總”。總共 總理 總之(3)利用形聲字識記“煮”。煮飯 煮面(4)加一加識記“盼”。目+分=盼 盼望 期盼 左顧右盼4.創設情景,理解意思。(1)師:外婆在什么時候盼我們回去?(端午節)“盼”是什么意思?(期待、希望)“總會”說明了什么?“總會”說明了外婆每年端午節都會做好粽子,期待“我們”回去。不僅表達了外婆對家人的關愛,也突出了包粽子,吃粽子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習俗。(2)用“一到……總會……”說話。一到中秋節,爸爸總會給我買月餅。一到元宵節,媽媽總會帶我賞花燈。5.齊讀第1自然段。6.過渡:你們讀的真不錯!“我們”每年端午節都要去外婆家吃粽子,那外婆包的粽子是怎樣的呢?一起去看看吧。三、聚焦第2自然段,重點理解1.自由朗讀第2自然段,數一數有幾句話。2.學習第1句,聚焦粽子的樣子,讀好長句子。(1)讀好字詞。找一找:這句話寫了包紅棗粽需要哪些材料?①師生交流:箬竹葉、糯米、棗。指名讀。②隨文識字“棗”。紅棗 冬棗(2)讀好短語。說一說:這些事物分別是怎樣的?①師生交流:(青青的)箬竹葉、(白白的)糯米、(紅紅的)棗。②指導朗讀短語。③教師指導長句子的方法:連讀。師:“青青、白白、紅紅”寫出了粽子顏色的好看!現在把這些短語放到句子中,誰來試著讀一讀這句話?像這樣的短語藏到句子中也要連起來讀。我們一起來試一試。(3)讀好方位詞。找一找: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介紹粽子的,你從哪些詞語可以知道?①師生交流:按照外面、里面、中間的順序介紹粽子的樣子。②出示停頓符號,讀好停頓。(4)讀好標點。①師:讀好這樣的長句子,我們還要注意標點符號,“箬竹葉包的”和“白白的糯米”后面需要作停頓。②指名讀。總結樣子,反復練讀。①教師范讀、學生練讀、同桌共讀。②師:說一說外婆包的紅棗粽是什么樣的?(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葉包的,里面裹著白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紅的棗)3.借助對比,發現疊詞的用法。☆粽子是用青的箬竹葉包的,里面裹著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的棗。☆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葉包的,里面裹著白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紅的棗。師:你覺得哪句好?“青青”“白白”“紅紅”這樣的疊詞能使描述的事物更形象生動,讀起來更朗朗上口。4.學習第2、3句,聚焦粽子的味道。(1)師:外婆的粽子樣子好看,味道怎么樣呢?瞧,粽子包好了,外婆趕緊下鍋煮,掀開鍋蓋,你聞到了什么?(一股清香)終于出鍋了,快來嘗一嘗,味道怎么樣?(又黏又甜)(2)指名讀第2、3句。(3)隨文識字“甜”。5.合作讀第2自然段。師:粽子好看、好聞又好吃,讓我們合作,夸一夸粽子。注意讀好長句子的小秘訣。四、字形觀察,指導書寫1.觀察比較: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說說相同點和不同點。相同點:上下結構、上寬下窄。不同點:“節”上短下長,“分”上下長短大致相同。2.教師范寫“節、分”字。“節”的書寫要點:上寬下窄,上短下長。草字頭的長橫要寫平;橫折鉤在橫中線起筆,折鉤稍稍左斜,豎要寫直。“分”的書寫要點:上下長短大致相當。上半部分稍微寬一些,撇捺要舒展,撇伸到左下格,捺不超過橫中線,“刀”放當中,先寫橫折鉤,再寫撇。3.指導學生練習,在田字格中描紅、臨寫。師生評價。第2課時◆課時目標1.鞏固識記生字,會寫“米、間、吃、肉”4個字。2.通過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美滋滋”等詞語,并歸類積累。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會讀好長句子。4.能說出紅棗粽的樣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節包粽子、吃粽子的習俗及其來歷。一、復習詞語,談話導入1.游戲:吃粽子。2.復習詞語,用自己的話說說粽子的樣子、味道。(1)出示詞卡,積累詞語。①青青的箬竹葉 白白的糯米 紅紅的棗②又黏又甜③一鍋粽子 一顆紅棗 一股清香(2)朗讀第1、2自然段,用這些詞語說說粽子的樣子和味道。3.談話導入。教師:你知道端午節是在什么時候?(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在端午節這一天,你吃過什么餡的粽子?上節課我們知道外婆包了好看、好聞又好吃的紅棗粽,這節課我們再去看看外婆還包了什么餡的粽子。二、聚焦第3自然段1.學生自由朗讀第3自然段。說一說:粽子都有哪些花樣?(紅棗粽 紅豆粽 鮮肉粽)2.隨文識記“分、鮮、肉”。(1)字理識記“分、肉”。(2)聯系生活識記“鮮”。鮮花、鮮美、新鮮、海鮮3.學習第3句,了解“美滋滋”的意思,讀好長句子。(1)創設情境:又黏又甜的紅棗粽、紅豆粽,又香又鮮的鮮肉粽,你在外婆家吃了這么多好吃的粽子,你感覺怎么樣呢?(很高興)文中有個詞語可以形容內心感到高興,你找到了嗎?(美滋滋)(2)詞語拓展。美滋滋 樂呵呵 笑嘻嘻 喜洋洋 白花花 黑乎乎(3)運用詞語:你能用“美滋滋”說一句話嗎?聽到老師表揚他,他心里美滋滋的。看著綠油油的禾苗,爺爺心里美滋滋的。(4)讀好長句子。①指名讀,學生評價。②教師范讀、學生練讀、同桌共讀。我們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還會裝一小籃粽子/要我們帶回去,分給鄰居吃。4.出示:外婆還會裝一小籃粽子要我們帶回去,分給鄰居吃。(1)師:你覺得外婆是一個怎樣的人?(善良、樂于分享的人)(2)想象說話:鄰居們收到外婆的粽子,會說些什么?你又會怎樣向鄰居介紹外婆包的粽子呢?5.男女合作讀第3自然段。三、聚焦第4自然段1.指名讀第4自然段。2.教師指導多音字“了”。3.交流:人們為什么要在端午節吃粽子?(觀看視頻,了解端午粽吃粽子習俗的由來)看完視頻,我們知道第4自然段哪句話告訴了我們原因?(傳說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4.拓展習俗。(1)在端午節這一天,人們還會做什么?沒錯,人們還會賽龍舟、喝雄黃酒等。(課件出示有關端午節習俗的圖片)(2)練習表達,發展口語能力。師:說一說,自己過端午節的經歷,或自己知道的關于端午節或粽子的故事。3.齊讀第4自然段。4.全班齊讀課文,說一說這篇課文講了什么。四、鞏固拓展,積累運用2.詞語歸類朗讀。數量詞:一鍋粽子 一顆紅棗 一股清香 一小籃粽子ABB:美滋滋 樂呵呵 笑嘻嘻 喜洋洋 白花花 黑乎乎又()又():又黏又甜 又香又鮮 又大又紅 又白又胖疊詞:青青的箬竹葉 白白的糯米 紅紅的棗3.語境運用,用疊詞說說生活中的景象。( )的天空 ( )的草地 ( )小河 ( )的花4.指導書寫。“米”的書寫要點:左右對稱,先寫點、撇,再寫“木”。“木”的豎在豎中線上,撇捺要舒展。“間”的書寫要點:先寫點,再寫豎、橫折鉤,最后寫“日”。點的起筆位置在左上格,橫折鉤從豎中線起筆。“日”小而窄,第3筆橫在橫中線上。“吃”的書寫要點:口字旁寫小一點兒。第4筆撇穿過豎中線,橫折彎鉤從橫中線下面起筆,彎要圓,鉤出尖。“肉”的書寫要點:先寫豎和橫折鉤,注意要站穩。兩個“人”上下居中疊放,每個“人”的第2筆捺變為點。4.教師范寫,學生書寫。全班展評。【教學板書】9 端午粽青青的箬竹葉白白的糯米 紅紅的棗花樣多(紅豆粽、紅棗粽、鮮肉粽)【教學反思】本節課教學的的亮點是,通過展示粽子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直觀感受到端午節的習俗,學習興趣濃厚。大部分學生通過反復練讀,掌握了長句子的讀法,本次教學基本達到了語氣的目標。不足之處在于部分基礎較弱的學生,生字詞掌握不牢固,需在課后加強輔導。今后將更加注重分成教學和課堂管理,確保每個學生都能有效參與學習。(共38張PPT)節日習俗對對碰端午節元宵節中秋節你了解哪些傳統節日名稱與習俗,我們現在來根據圖上人們做的事情和吃的美食,一起連連看。端 午 粽9一年級語文·下第一課時duānzònɡ你能給“端”字組詞嗎?端正 端坐端茶 端水開端高端粽子肉粽字理識字隨題識字米mǐ米甲骨文“米”字像一些散開的米粒,中間有一橫畫,表示放置稻米的架子的間隔。大米小米玉米糯米nuò歸類識字粽zònɡ米mǐ米你發現米和粽子有什么共同點?當“米”作偏旁的時候,你有什么發現?米字旁帶有米字旁的字多與“糧食”有關。在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米字旁的字?初讀課文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2.標出課文的自然段序號。學習提示1234認讀生字端duān粽zònɡ節jié總zǒnɡ煮zhǔ盼pàn米mǐ棗zǎo甜tián分fēn鮮xiān肉ròu了liǎo平舌音平舌音平舌音前鼻音前鼻音前鼻音前鼻音翹舌音lòu認讀詞語端午粽子節日總會煮熟盼著糯米十分好吃鮮肉了解中間紅棗又黏又甜shúnuòjiěnián初讀課文讀好帶“一”字的短語一到端午節 一鍋粽子 一顆紅紅的棗 一掀開鍋蓋 一股清香 一小籃粽子yíyìyìyìyìyì整體感知1234認識了生字詞,現在請你再讀課文,并說一說:你從哪個自然段知道了端午粽的哪些信息。端午節外婆會煮好粽子等“我們”回去。粽子的色、香、味。花樣端午節吃粽子這一習俗的由來。主要內容第1自然段1自由朗讀第1自然段,注意發音和停頓。說一說,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記住這些字?節日 節目總zǒnɡ總共 總理 總之煮zhǔ四點底帶有四點底的字大多與“火”或“熱”有關。隨文識字煮飯煮面盼pàn目+分=盼目字旁帶有目字旁的字大多與“眼睛”有關。盼望期盼左顧右盼1理解意思外婆在什么時候盼我們回去?期待、希望“總會”說明了什么?“總會”說明了外婆每年端午節都會做好粽子,期待“我們”回去。不僅表達了外婆對家人的關愛,也突出了包粽子,吃粽子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習俗。一到端午節,外婆總會干什么呀?一到中秋節,爸爸總會給我買月餅。一到元宵節,媽媽總會帶我賞花燈。2第2自然段自由朗讀第2自然段,數一數有幾句話。①②③學習第1句找一找:這句話寫了包紅棗粽需要哪些材料?箬竹葉糯米棗棗zǎo紅棗冬棗箬竹葉糯米棗ruòzǎonuò mǐ說一說:這些事物分別是怎樣的?青青的紅紅的白白的顏色好看教師范讀、學生練讀、同桌共讀。讀好長句子現在把這些短語放到句子中,誰來試著讀一讀這句話?找一找: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介紹粽子的,你從哪些詞語可以知道?外面讀好這樣的長句子,我們還要注意標點符號,“箬竹葉包的”和“白白的糯米”后面需要作停頓。粽子的樣子教師范讀、學生練讀、同桌共讀。總結樣子說一說外婆包的紅棗粽是什么樣的?粽子是用 箬竹葉包的,里面裹著 糯米,中間有一顆 棗。青青的白白的紅紅的對比句子,發現疊詞的用法。☆粽子是用青的箬竹葉包的,里面裹著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的棗。☆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葉包的,里面裹著白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紅的棗。形象生動讀起來朗朗上口你覺得哪句好?學習第2、3句外婆一掀開鍋蓋,煮熟的粽子就飄出一股清香來。剝開粽葉,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粽子的味聞起來:吃起來:一股清香又黏又甜甜tián帶有舌字旁的字大多與“舌頭”和“味覺”有關。甜美 香甜甜點書寫指導結構組詞節日 節目 春節上下結構筆順造句我最喜歡的節日是六一兒童節。☆上寬下窄,上短下長。☆草字頭的長橫要寫平;橫折鉤在橫中線起筆,折鉤稍稍左斜,豎要寫直。jié結構組詞分開 十分比分上下結構造句媽媽做的飯十分好吃。筆順☆上下長短大致相當。☆上半部分稍微寬一些,撇捺要舒展,撇伸到左下格,捺不超過橫中線,“刀”放當中,先寫橫折鉤,再寫撇。fēn端 午 粽9一年級語文·下第二課時你能吃到幾個粽子呢?試一試吧!肉端粽節分鮮煮米盼棗甜了總復習鞏固復習鞏固青青的箬竹葉白白的糯米紅紅的棗又黏又甜一鍋粽子一顆紅棗一股清香朗讀第1、2自然段,用這些詞語說說粽子的樣子和味道。新課導入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你知道端午節是在什么時候?在端午節這一天,你吃過什么餡的粽子?鮮肉粽蛋黃粽豆沙粽上節課我們知道外婆包了好看、好聞又好吃的紅棗粽,這節課我們再去看看外婆還包了什么餡的粽子。3第3自然段自由朗讀第3自然段。說一說:粽子都有哪些花樣?字理識字分fēn用刀把一件東西剖分為兩半,這就是”分“。分開 十分比分肉ròu甲骨文“肉”字像一塊切好的肉。牛肉 羊肉魚肉生活識字鮮xiān鮮花鮮美新鮮海鮮我們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還會裝一小籃粽子要我們帶回去,分給鄰居吃。學習第3句又黏又甜的紅棗粽、紅豆粽,又香又鮮的鮮肉粽,你在外婆家吃了這么多好吃的粽子,你感覺怎么樣呢?美滋滋美滋滋 樂呵呵 笑嘻嘻喜洋洋 白花花 黑乎乎ABB式的詞語你能用“美滋滋”說一句話嗎?聽到老師表揚他,他心里美滋滋的。詞語拓展我們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還會裝一小籃粽子要我們帶回去,分給鄰居吃。讀好長句子你覺得外婆是一個怎樣的人?善良樂于分享的人鄰居們收到外婆的粽子,會說些什么?你又會怎樣向鄰居介紹外婆包的粽子呢?想象說話第4自然段4了了解知了liǎo好了去了le人們為什么要在端午節吃粽子?在端午節這一天,人們還會做什么?賽龍舟喝雄黃酒說一說,自己過端午節的經歷,或自己知道的關于端午節或粽子的故事。詞語歸類朗讀數量詞:一鍋粽子 一顆紅棗一股清香 一小籃粽子ABB式詞語:美滋滋 樂呵呵 笑嘻嘻喜洋洋 白花花 黑乎乎又()又():又黏又甜 又香又鮮又大又紅 又白又胖疊詞:青青的箬竹葉 白白的糯米 紅紅的棗語境運用( )的天空( )的草地( )的小河( )的花藍藍青青清清紅紅mǐ結構組詞大米 小米 玉米獨體結構造句這個地方生產大米。筆順☆左右對稱,先寫點、撇,再寫“木”。☆“木”的豎在豎中線上,撇捺要舒展。書寫指導結構組詞中間 鄉間 時間半包圍結構造句我坐在他們中間。jiān☆先寫點,再寫豎、橫折鉤,最后寫“日”。☆點的起筆位置在左上格,橫折鉤從豎中線起筆。“日”小而窄,第3筆橫在橫中線上。筆順結構組詞小吃 吃力 好吃左右結構造句這家的小吃很美味。chī☆口字旁寫小一點兒。☆第4筆撇穿過豎中線,橫折彎鉤從橫中線下面起筆,彎要圓,鉤出尖。筆順結構組詞牛肉 羊肉魚肉獨體結構造句小優愛吃牛肉。ròu☆先寫豎和橫折鉤,注意要站穩。☆兩個“人”上下居中疊放,每個“人”的第2筆捺變為點。筆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mp4 (教學課件)課文9 端午粽.pptx (課文朗讀)課文9 端午粽.mp3 (配套教案)課文9 端午粽.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