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成正比例的量: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正比例關系。2.正比例的一般表達式:=k(一定)。3.正比例的圖象是經過點(0,0)的一條直線。1.成反比例的量: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一定,這兩種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反比例關系。2.反比例的一般表達式:xy=k(一定)。【考點精講1】下列選項中,兩種量成正比例關系的是( )。A.正方形的邊長與面積。 B.速度一定,路程與時間。C.長方形的面積一定,長方形的長和寬。 D.一本書的頁數一定,未讀的頁數與已讀的頁數。【答案】B【分析】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就看這兩種量是否是對應的比值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不是比值一定或比值不一定,就不成正比例;據此逐項分析后再進行選擇。【詳解】A.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不一定),是比值不一定,所以正方形的面積和邊長不成正比例;B.路程÷時間=速度(一定),商一定,所以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C.長方形的長×寬=長方形的面積(一定),乘積一定,所以長方形的長和寬成反比例;D.書的總頁數=未讀的頁數+已讀的頁數,未讀的頁數與已讀的頁數不成比例。故答案為:B【點睛】此題屬于根據正、反比例的意義,辨識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就看這兩種量是否是對應的比值一定,再做出判斷。【考點精講2】鋪地面積一定,每塊方磚的( )和需要的方磚數量成反比例關系。A.周長 B.體積 C.面積【答案】C【分析】兩個相關聯的量成反比例,這兩個相關聯的量的乘積一定,據此解答。【詳解】每塊方磚的面積×數量=鋪地面積(一定),所以鋪地面積一定,每塊方磚的面積和需要的方磚的數量成反比例。故答案為:C【點睛】熟練掌握反比例意義以及應用是解答本題的關鍵。【考點精講3】彈簧掛上物體后會伸長,明明測得一彈簧的長度與所掛物體的質量有如下關系。物體質量 0 1 2 3 4 5彈簧長度 10 11 12下面說法中錯誤的是( )。A.物體的質量每增加,彈簧長度增加B.彈簧原來長C.掛一個質量為的物體,彈簧伸長【答案】C【分析】A.用彈簧長度增加的厘米數除以物體的質量增加的千克數,再判斷即可;B.物體質量為0千克時,彈簧長度即為彈簧原來長度;C.用物體質量乘物體的質量每增加1kg彈簧伸長的長度即可。【詳解】A.(10.5-10)÷(1-0)=0.5÷1=0.5(cm)即物體的質量每增加,彈簧長度增加說法正確;B.物體質量為0千克時,彈簧長度為10cm,則彈簧原來長度為10cm,說法正確;C.10×0.5=5(cm)即掛一個質量為10kg的物體,彈簧伸長5cm,故原說法錯誤。故答案為:C【點睛】本題考查對圖表的綜合應用,解題的關鍵是通過對圖表的分析,提煉出有用的數據,進行解題。【考點精講4】甲、乙是兩個成反比例的量,當甲減少20%時,乙( )。A.增加20% B.減少20% C.增加25% D.減少25%【答案】C【分析】甲和乙是兩個成反比例的量,那么它們的乘積一定,即符合xy=k(一定),當甲減少20%時,可知乙一定是增加了,又(1-20%)x=x,由于k一定,所以這里的y得變為y,進而確定乙是增加了25%;【詳解】1-20%=,1÷=(5-4)÷4=25%故答案為:C【點睛】此題考查正反比例意義的運用,解題時要明確成正比例的兩個量是比值一定,成反比例的兩個量是乘積一定。一、選擇題1.下面4個關系式中,x和y成反比例的是( )。A.= B.=2 C.x+y=3 D.x-y=10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個數是( )。①正方體的體積和它的棱長成正比例;②如果y=4x(x≠0),那么y和x成正比例;③百米賽跑中,跑步的速度和所用的時間成反比例;④媽媽每月工資一定,支出的錢數和剩下的錢數成反比例。A.0 B.1 C.2 D.33.當=b時,那么a與b( )關系。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D.無法確定4.下列各種關系中,成反比例關系的是( )。A.圓的面積一定,它的半徑和圓周率B.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定,它的底和高C.(y不為0),x和yD.三角形的高不變,它的底和面積5.有兩個相關聯的量,它們的關系如圖所示,這兩個量可能是( )。A.工作總量一定時,工作時間和工作效率B.正方形的面積和它的邊長C.書的總頁數一定,已讀頁數和未讀頁數D.《趣味數學》的單價一定,購買的總價和數量6.下面兩種量不成反比例關系的是( )。A.長方形的周長一定,它的長和寬B.被除數一定,除數和商C.圓柱的體積一定,它的底面積和高D.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定,它的底和相對應的高7.正方形的周長一定,邊長和邊長(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D.無法確定8.下列四個比例中,X和Y成反比例關系的是( )。A.3X=5Y B.(X+1)Y=6 C.Y×=10 D.9.下面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長方形的面積一定,它的長和寬成反比例B.小明的身高和體重不成比例C.梯形的面積一定,梯形的上底、下底之和與高成反比例D.和一定,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成反比例10.甲、乙是兩個成反比例的量(甲、乙均不為0),當甲減少20%時,乙( )。A.增加20% B.減少20% C.增加25% D.減少25%11.下面表述正確的有( )句。①一個數不是正數就是負數。 ②把一個長方形木框拉成平行四邊形后,它的周長不變,面積變大了。③甲數和乙數的比是4∶5,那么乙數比甲數多25%。 ④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和大于鈍角三角形中的兩個銳角和。⑤在一定時間里,每分鐘生產的零件個數和生產零件的總個數成反比例關系。A.1 B.2 C.3 D.412.下面各選項中的兩個量不成反比例的是( )。A.行駛的路程一定,車輪的周長與車輪需要轉動的圈數。 B.三角形的面積一定,它的底和高。C.小東從家步行到學校,已走的路程和剩下的路程。 D.小東從家步行到學校的平均速度與所花的時間。13.圓錐的體積一定,其底面積和高( )。A.成正比例 B.不成比例 C.成反比例 D.無法判斷14.下面各題中的兩個量成正比例關系的是( )。A.長方形的周長一定,它的長和寬 B.看一本書,平均每天看的頁數和看的天數C.正方體的表面積和它的棱長 D.汽車行駛的速度一定,行駛的路程和時間15.下列各圖中,能表示出兩個量成正比例關系的是( )。A. B.C. D.16.下面幾個關系中,x和y(x、y不為0)成反比例關系的是( )。A. B. C. D.17.下面描述中的兩種相關聯的量成反比例關系的是( )。A.圓柱的底面直徑一定,高和側面積B.小明從學校去市圖書館,他騎自行車平均速度和時間C.小明的年齡和小明媽媽的年齡D.x=21y中的x和y18.下列各式中(a、b均不為0),a和b成反比例的是( )。A.3a=4.5b B.=0.7 C.ab=7.2 D.=b19.下面關于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四個說法,正確的是( )。①正比例的圖像是一條直線。②《我們愛科學》的單價一定,訂閱的費用和訂閱的數量成正比例。③圓柱的底面積一定,體積和高成反比例關系。④路程一定,已走的路程和剩下的路程不成比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0.一個精密零件,畫在比例尺是20∶1的圖紙上,圖上長度是15cm,這個零件的實際長度是( )。A.0.75cm B.0.3cm C.150cm D.300cm21.下列表示x和y成反比例的式子是( )。A.x+3y=12 B.y=4x C.y= D.y=x22.小林做10道數學題,已做的和未做的(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D.無法確定23.鋪地面積一定,每塊方磚的( )和需要的方磚數量成反比例關系。A.周長 B.體積 C.面積24.下列圖象表示正比例關系的是( )。A. B.C. D.25.下面選項中,兩種量成反比例關系的是( )。A.三角形的面積一定,它的高和底B.汽車的速度一定,行駛的時間和路程C.一個商場營業時間一定,每天接待顧客的數量和營業額D.修建一條路的總長度一定,已修的長度和未修的長度26.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A.圓的面積和它的半徑成正比B.圓錐體積一定,它的底面積和高成反比例C.人的身高和體重成正比例D.長方形的周長一定,它的長和寬成反比例27.下列選項中,兩種量成正比例關系的是( )。A.正方形的邊長與面積。 B.速度一定,路程與時間。C.長方形的面積一定,長方形的長和寬。 D.一本書的頁數一定,未讀的頁數與已讀的頁數。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1.成正比例的量: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正比例關系。2.正比例的一般表達式:=k(一定)。3.正比例的圖象是經過點(0,0)的一條直線。1.成反比例的量: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一定,這兩種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反比例關系。2.反比例的一般表達式:xy=k(一定)。【考點精講1】下列選項中,兩種量成正比例關系的是( )。A.正方形的邊長與面積。 B.速度一定,路程與時間。C.長方形的面積一定,長方形的長和寬。 D.一本書的頁數一定,未讀的頁數與已讀的頁數。【答案】B【分析】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就看這兩種量是否是對應的比值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不是比值一定或比值不一定,就不成正比例;據此逐項分析后再進行選擇。【詳解】A.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不一定),是比值不一定,所以正方形的面積和邊長不成正比例;B.路程÷時間=速度(一定),商一定,所以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C.長方形的長×寬=長方形的面積(一定),乘積一定,所以長方形的長和寬成反比例;D.書的總頁數=未讀的頁數+已讀的頁數,未讀的頁數與已讀的頁數不成比例。故答案為:B【點睛】此題屬于根據正、反比例的意義,辨識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就看這兩種量是否是對應的比值一定,再做出判斷。【考點精講2】鋪地面積一定,每塊方磚的( )和需要的方磚數量成反比例關系。A.周長 B.體積 C.面積【答案】C【分析】兩個相關聯的量成反比例,這兩個相關聯的量的乘積一定,據此解答。【詳解】每塊方磚的面積×數量=鋪地面積(一定),所以鋪地面積一定,每塊方磚的面積和需要的方磚的數量成反比例。故答案為:C【點睛】熟練掌握反比例意義以及應用是解答本題的關鍵。【考點精講3】彈簧掛上物體后會伸長,明明測得一彈簧的長度與所掛物體的質量有如下關系。物體質量 0 1 2 3 4 5彈簧長度 10 11 12下面說法中錯誤的是( )。A.物體的質量每增加,彈簧長度增加B.彈簧原來長C.掛一個質量為的物體,彈簧伸長【答案】C【分析】A.用彈簧長度增加的厘米數除以物體的質量增加的千克數,再判斷即可;B.物體質量為0千克時,彈簧長度即為彈簧原來長度;C.用物體質量乘物體的質量每增加1kg彈簧伸長的長度即可。【詳解】A.(10.5-10)÷(1-0)=0.5÷1=0.5(cm)即物體的質量每增加,彈簧長度增加說法正確;B.物體質量為0千克時,彈簧長度為10cm,則彈簧原來長度為10cm,說法正確;C.10×0.5=5(cm)即掛一個質量為10kg的物體,彈簧伸長5cm,故原說法錯誤。故答案為:C【點睛】本題考查對圖表的綜合應用,解題的關鍵是通過對圖表的分析,提煉出有用的數據,進行解題。【考點精講4】甲、乙是兩個成反比例的量,當甲減少20%時,乙( )。A.增加20% B.減少20% C.增加25% D.減少25%【答案】C【分析】甲和乙是兩個成反比例的量,那么它們的乘積一定,即符合xy=k(一定),當甲減少20%時,可知乙一定是增加了,又(1-20%)x=x,由于k一定,所以這里的y得變為y,進而確定乙是增加了25%;【詳解】1-20%=,1÷=(5-4)÷4=25%故答案為:C【點睛】此題考查正反比例意義的運用,解題時要明確成正比例的兩個量是比值一定,成反比例的兩個量是乘積一定。一、選擇題1.下面4個關系式中,x和y成反比例的是( )。A.= B.=2 C.x+y=3 D.x-y=10【答案】A【分析】判斷x和y是否成反比例,就看這兩種量是否是對應的乘積一定,如果是乘積一定,就成反比例,如果不是乘積一定或乘積不一定,就不成反比例。據此逐項進行分析后再選擇。【詳解】A.=,xy=2(一定),x和y成反比例。B.=2,xy+3y=10,x和y不成比例。C.x+y=3,x和y不成比例。D.x-y=10,x和y不成比例。故答案為:A【點睛】本題考查反比例意義,根據反比例意義解答問題。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個數是( )。①正方體的體積和它的棱長成正比例;②如果y=4x(x≠0),那么y和x成正比例;③百米賽跑中,跑步的速度和所用的時間成反比例;④媽媽每月工資一定,支出的錢數和剩下的錢數成反比例。A.0 B.1 C.2 D.3【答案】C【分析】根據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來辨識,對選項進行逐一的判定。【詳解】①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所以正方體的體積和它的棱長不成正比例;②,比值一定,y和x成正比例;③速度×時間=路程,路程(乘積)一定,所以跑步的速度和所用的時間成反比例;④支出的錢數+剩下的錢數=每月的工資,所以支出的錢數和剩下的錢數不成比例。故答案為:C【點睛】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判別能力,需熟練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3.當=b時,那么a與b( )關系。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D.無法確定【答案】B【分析】將原式的兩邊同時乘a,再確定a與b是成正比例關系還是成反比例關系。【詳解】由=b,得:ab=12,a和b的乘積一定,所以a與b成反比例關系。故答案為:B【點睛】若兩個相關聯的量的比值一定,兩個量成正比例關系;若兩個相關聯的量的乘積一定,兩個量成反比例關系。4.下列各種關系中,成反比例關系的是( )。A.圓的面積一定,它的半徑和圓周率B.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定,它的底和高C.(y不為0),x和yD.三角形的高不變,它的底和面積【答案】B【分析】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之間成什么比例,就看這兩個量是對應的比值一定,還是對應的乘積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積一定,則成反比例,據此進行判斷即可。【詳解】A.根據圓的面積公式S=πr2,圓的面積一定,圓周率一定,圓的半徑和圓周率不成比例;B.底×高=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定),所以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定,它的底和高成反比例關系;C.由得,(一定),x與y成正比例關系。D.三角形的面積×2÷底=高(一定),所以若三角形的高不變,它的底和面積成正比例關系。故答案為:B【點睛】辨識兩種量成正比例還是成反比例,就看它們是比值一定還是乘積一定。5.有兩個相關聯的量,它們的關系如圖所示,這兩個量可能是( )。A.工作總量一定時,工作時間和工作效率B.正方形的面積和它的邊長C.書的總頁數一定,已讀頁數和未讀頁數D.《趣味數學》的單價一定,購買的總價和數量【答案】D【分析】由圖像可知,兩個相關聯的量成正比例關系。兩種相關聯的量,如果這兩種量的比值一定,這兩種量成正比例關系;如果這兩種量的乘積一定,這兩種量成反比例關系。據此解答。【詳解】由圖像可知,兩個相關聯的量成正比例關系。A.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乘積一定,工作時間和工作效率成反比例關系;B.正方形的面積和它的邊長不成比例;C.己讀頁數+未讀頁數=總頁數,和一定,己讀頁數和未讀頁數不成比例;D.總價÷數量=單價,商一定,總價和數量成正比例關系。故答案為:D【點睛】此題屬于辨識成正、反比例的量,關鍵看這兩個量是對應的比值一定,還是對應的乘積一定。6.下面兩種量不成反比例關系的是( )。A.長方形的周長一定,它的長和寬B.被除數一定,除數和商C.圓柱的體積一定,它的底面積和高D.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定,它的底和相對應的高【答案】A【分析】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之間成什么比例,就看這兩個量是對應的比值一定,還是對應的乘積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積一定,則成反比例。【詳解】A.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長方形的周長一定,它的長和寬的和一定,長和寬不成比例;B.被除數=商×除數,被除數一定,除數和商的乘積一定,所以它們成反比例;C.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圓柱的體積一定,它的底面積和高的乘積一定,所以它們成反比例;D.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定,它的底和相對應的高的乘積一定,它們成反比例。故答案為:A【點睛】本題考查了反比例的意義和辨識,掌握反比例的定義是解答本題的關鍵。7.正方形的周長一定,邊長和邊長(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D.無法確定【答案】C【分析】正比例: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一定(也就是商一定),這兩種量成正比例關系。反比例: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乘積一定,這兩種量成反比例關系。【詳解】根據正方形的周長=邊長×邊長可知,正方形的周長一定,那么正方形的邊長就一定,邊長和邊長就是兩個定量,不是變量,所以正方形的周長一定,邊長和邊長不成比例。故答案為:C8.下列四個比例中,X和Y成反比例關系的是( )。A.3X=5Y B.(X+1)Y=6 C.Y×=10 D.【答案】D【分析】根據反比例的意義,若兩種相關聯的量對應的乘積一定,也就是符合關系式:xy=k(一定),則這兩種量就成反比例關系;據此逐項進行分析,再進行選擇。【詳解】A.因為3X=5Y,則=,是比值一定,所以X和Y成正比例,不成反比例;B.因為(X+1)Y=6,XY=6-Y,X和Y的乘積不一定,所以x和y不成反比例關系;C.Y×=10,則=2(一定),是比值一定,所以x和y成正比例,不成反比例;D.,則XY=12(一定),是乘積一定,所以x和y成反比例關系。故答案為:D【點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看x和y的乘積是否一定,若乘積一定,就成反比例,否則就不成反比例。9.下面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長方形的面積一定,它的長和寬成反比例B.小明的身高和體重不成比例C.梯形的面積一定,梯形的上底、下底之和與高成反比例D.和一定,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成反比例【答案】D【分析】判斷兩個相關的量之間成什么比例,就看這兩個量是對應的比值一定還是對應的乘積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積一定,則成反比例,據此解答。【詳解】A.長方形的面積=長×寬,長方形面積一定時,長和寬成反比例,原題干說法正確;B.小明的身高和體重比值不一定,乘積不一定,所以小明的身高與體重不成比例,原題干說法正確;C.梯形面積=(上底+下底)×高÷2,梯形面積一定,上底、下底之和與高成反比例,原題干說法正確;D.和一定,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不成比例,原題干說法錯誤。故答案為:D【點睛】辨別正、反比例的量,就是看這兩個相關聯的量是對應的比值一定,還是對應的乘積一定,再做判斷。10.甲、乙是兩個成反比例的量(甲、乙均不為0),當甲減少20%時,乙( )。A.增加20% B.減少20% C.增加25% D.減少25%【答案】C【分析】兩個成反比例的量,則乘積一定,假設甲數是5,乙數是4,即甲數×乙數=5×4=20;當甲減少20%,則此時甲數是:5×(1-20%)=5×80%=4;由于4×乙數=20,即乙數:20÷4=5,用乙數現在的量減去原來的量的差去除以乙數乘100%,由此即可選擇。【詳解】假設甲數是5;乙數是44×5=20甲數減少后:5×(1-20%)=5×80%=4此時乙數:20÷4=5(5-4)÷4×100%=1÷4×100%=0.25×100%=25%故答案為:C【點睛】本題主要考查反比例的意義以及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百分之幾,熟練掌握它們的運算方法并靈活運用。11.下面表述正確的有( )句。①一個數不是正數就是負數。 ②把一個長方形木框拉成平行四邊形后,它的周長不變,面積變大了。③甲數和乙數的比是4∶5,那么乙數比甲數多25%。 ④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和大于鈍角三角形中的兩個銳角和。⑤在一定時間里,每分鐘生產的零件個數和生產零件的總個數成反比例關系。A.1 B.2 C.3 D.4【答案】B【分析】根據題意,對各題進行依次分析、進而得出結論.【詳解】①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原說法錯誤;②把一個長方形木框拉成平行四邊形后,它的周長不變,面積變小了,原說法錯誤;③將甲數看成4份,乙數看成5份,則乙數比甲數多(5-4)÷4=25%,原說法正確;④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和等于90°,鈍角三角形中的兩個銳角和小于90°,所以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和大于鈍角三角形中的兩個銳角和。原說法正確;⑤在一定時間里,每分鐘生產的零件個數和生產零件的總個數成正比例關系,原說法錯誤;綜上可知,說法正確的有2個。故答案為:B【點睛】此題涉及的知識點較多,但都比較簡單,屬于基礎題,只要認真,容易完成,注意平時基礎知識的積累。12.下面各選項中的兩個量不成反比例的是( )。A.行駛的路程一定,車輪的周長與車輪需要轉動的圈數。 B.三角形的面積一定,它的底和高。C.小東從家步行到學校,已走的路程和剩下的路程。 D.小東從家步行到學校的平均速度與所花的時間。【答案】C【分析】成反比例的量:兩種相關聯的量,若一種量變化,另一種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反比例關系。字母關系為:x×y=k(一定);可結合實際分別列出每個選項中的數量關系式,并依據反比例的意義做出判斷。【詳解】結合反比例的意義及相關聯的量之間的關系可得:A.車輪的周長×車輪轉動的圈數=行駛的路程(一定),所以,車輪的周長與車輪需要轉動的圈數成反比例;B.底×高=三角形的面積×2(一定),所以,三角形的底和高成反比例;C.已走的路程+剩下的路程=從家到學校的路程(一定),所以,已走的路程和剩下的路程不成反比例;D.平均速度×時間=從家到學校的路程(一定),所以,小東從家步行到學校的平均速度與所花的時間成反比例。故答案為:C。【點睛】明確反比例的判斷標準,即兩種相關聯的量的乘積一定;同時,對于相關聯的量的數量關系,要能夠熟練、準確把握。13.圓錐的體積一定,其底面積和高( )。A.成正比例 B.不成比例 C.成反比例 D.無法判斷【答案】C【分析】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之間成什么比例,就看這兩個量是對應的比值一定,還是對應的乘積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積一定,則成反比例。根據圓錐的體積公式V=sh解答本題。【詳解】圓錐的體積公式:V=sh體積一定,即V一定,底面積和高的乘積等于3V,是一個定值,所以圓錐的體積一定,底面積和高成反比例。故答案為:C【點睛】此題屬于辨識成正、反比例的量,就看這兩個量是對應的比值一定,還是對應的乘積一定,再做判斷。14.下面各題中的兩個量成正比例關系的是( )。A.長方形的周長一定,它的長和寬 B.看一本書,平均每天看的頁數和看的天數C.正方體的表面積和它的棱長 D.汽車行駛的速度一定,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答案】D【分析】根據x÷y=k(一定),x和y成正比例關系,進行分析。【詳解】A.長+寬=周長÷2,和的關系,長和寬不成比例關系;B.平均每天看的頁數×天數=總頁數(一定),反比例關系;C.正方體表面積÷棱長=棱長×6,不成比例關系;D.路程÷時間=速度(一定),成正比例關系。故答案為:D【點睛】關鍵是理解正比例的意義,商一定是正比例關系,積一定是反比例關系。15.下列各圖中,能表示出兩個量成正比例關系的是( )。A. B.C. D.【答案】C【分析】首先要知道成正比例關系的圖象特點是一條經過原點的直線,相關聯的兩個量應是比值或商一定;據此即可作出正確選擇。【詳解】A.不是一條直線,不符合題意;B.是一條曲線,不是直線,不符合題意;C.是一條經過原點的直線,符合題意;D.不是一條直線,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睛】本題主要考查正比例的圖像,熟練掌握正比例的圖像并靈活運用。16.下面幾個關系中,x和y(x、y不為0)成反比例關系的是( )。A. B. C. D.【答案】B【分析】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什么比例,就看這兩種量是對應的比值一定,還是對應的乘積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積一定,就成反比例。【詳解】A.因為:(一定),所以x和y成正比例,不合題意;B.由比例的基本性質可知:x×y=10(一定),所以x和y成反比例,符合題意;C.(一定),這是和一定,所以x和y不成比例;D.由,得,即,所以x和y不成比例;故選:B。【點睛】此題屬于辨識成正、反比例的量,就看這兩種量是對應的比值一定,還是對應的乘積一定,再做出判斷。17.下面描述中的兩種相關聯的量成反比例關系的是( )。A.圓柱的底面直徑一定,高和側面積B.小明從學校去市圖書館,他騎自行車平均速度和時間C.小明的年齡和小明媽媽的年齡D.x=21y中的x和y【答案】B【分析】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就看這兩種量是否是對應的乘積一定,如果是乘積一定,就成反比例,如果不是乘積一定,就不成反比例,據此進行判斷選擇。【詳解】A.圓柱側面積÷高÷π=底面直徑(一定),比值一定,高和側面積不成反比例;B.速度×時間=從學校去市圖書館的距離(一定),乘積一定,他騎自行車平均速度和時間成反比例;C.小明媽媽的年齡與小明的年齡之差一定,不成比例;D.x=21y,則x÷y=21,比值一定,x和y不成反比例。故答案為:B【點睛】此題主要考查反比例辨認,主要看這兩種量是否是對應的乘積一定,再做出選擇。18.下列各式中(a、b均不為0),a和b成反比例的是( )。A.3a=4.5b B.=0.7 C.ab=7.2 D.=b【答案】C【分析】逐項分析題干中a和b的關系,如果是對應的乘積一定,就成反比例,否則就不成反比例【詳解】A.因為3a=4.5b,所以=1.5(一定),是對應的比值一定,所以a和b成正比例,不符合題意;B.因為=0.7是對應的比值一定,所以a和b成正比例,不符合題意;C.因為ab=7.2是對應的乘積一定,所以a和b成反比例,符合題意;D.因為=b,所以=5是對應的比值一定,所以a和b成正比例,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睛】此題屬于根據正、反比例的意義,辨識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就看這兩種量是否是對應的乘積一定,再做出判斷。19.下面關于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四個說法,正確的是( )。①正比例的圖像是一條直線。②《我們愛科學》的單價一定,訂閱的費用和訂閱的數量成正比例。③圓柱的底面積一定,體積和高成反比例關系。④路程一定,已走的路程和剩下的路程不成比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B【分析】正比例:兩個相關聯的量的比值一定,則這兩個相關聯的量成正比例關系;反比例:兩個相關聯的量乘積一定,則成反比例關系;正比例圖像:經過原點的直線,據此即可逐項分析。【詳解】①正比例的圖形是經過原點的直線,所以它的圖形是一條直線說法正確;②訂閱費用=單價×數量,即單價=,由于單價一定,則比值一定,所以訂閱的費用和訂閱的數量成正比例關系,說法正確;③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即底面積=,由于底面積一定,則比值一定,圓柱的體積和高成正比例關系,原說法錯誤;④路程=已走的路程+剩下的路程,兩個相關聯的量不是乘除法,所以不成比例,原說法正確。故答案為:B【點睛】本題主要考查正比例反比例的意義,熟練掌握它們的辨認方法并靈活運用。20.一個精密零件,畫在比例尺是20∶1的圖紙上,圖上長度是15cm,這個零件的實際長度是( )。A.0.75cm B.0.3cm C.150cm D.300cm【答案】A【分析】已知圖上距離和比例尺,求實際距離,用圖上距離÷比例尺=實際距離,據此列式解答。【詳解】15÷=0.75(cm)故答案為:A21.下列表示x和y成反比例的式子是( )。A.x+3y=12 B.y=4x C.y= D.y=x【答案】C【詳解】略22.小林做10道數學題,已做的和未做的(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D.無法確定【答案】C【分析】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就看這兩種量是對應的比值一定,還是對應的乘積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積一定,就成反比例,如果是其它的量一定或乘積、比值不一定,就不成比例。【詳解】小林做10道數學題,已做的+未做的=10道題,已做的和未做的題的數量的乘積不一定,比值也不一定,所以這兩種量不成比例。故答案為:C【點睛】解題時要明確:兩種相關聯的量,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積一定,就成反比例,如果是其它的量一定或乘積、比值不一定,就不成比例。23.鋪地面積一定,每塊方磚的( )和需要的方磚數量成反比例關系。A.周長 B.體積 C.面積【答案】C【分析】兩個相關聯的量成反比例,這兩個相關聯的量的乘積一定,據此解答。【詳解】每塊方磚的面積×數量=鋪地面積(一定),所以鋪地面積一定,每塊方磚的面積和需要的方磚的數量成反比例。故答案為:C【點睛】熟練掌握反比例意義以及應用是解答本題的關鍵。24.下列圖象表示正比例關系的是( )。A. B.C. D.【答案】C【分析】表示正比例關系的圖象是以原點為端點的一條射線,據此解答。【詳解】分析可知,該圖象是從原點出發的一條射線。故答案為:C【點睛】此題考查了正比例的認識,掌握正比例圖象的特征是解答題目的關鍵。25.下面選項中,兩種量成反比例關系的是( )。A.三角形的面積一定,它的高和底B.汽車的速度一定,行駛的時間和路程C.一個商場營業時間一定,每天接待顧客的數量和營業額D.修建一條路的總長度一定,已修的長度和未修的長度【答案】A【分析】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就看這兩種量是對應的比值一定,還是對應的乘積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積一定,就成反比例,如果是其它的量一定或乘積、比值不一定,就不成比例。【詳解】A.因為底×高=面積×2(一定),乘積一定,所以三角形的面積一定,它的底和高成反比例;B.因為路程÷時間=速度(一定),比值一定,所以行駛的時間和路程成正比例;C.商場營業時間一定,每天接待顧客的數量和營業額不成比例;D.已修長度+未修長度=總長度(一定),和一定,所以已修的長度和未修的長度不成比例。故答案為:A【點睛】本題考查了正、反比例的意義,辨識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就看這兩種量是否都是變量,且對應的比值一定,或是對應的乘積一定,再做出判斷。26.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A.圓的面積和它的半徑成正比B.圓錐體積一定,它的底面積和高成反比例C.人的身高和體重成正比例D.長方形的周長一定,它的長和寬成反比例【答案】B【分析】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就看這兩種量是對應的比值一定,還是對應的乘積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積一定,就成反比例,如果是其它的量一定或乘積、比值不一定,就不成比例。【詳解】A.圓的面積和半徑不成正比例,說法錯誤;B.圓錐的體積=×底面積×高,體積一定,底面積和高成反比例;C.人的身高和體重不成比例關系,說法錯誤;D.長方形周長長和寬不成反比例,說法錯誤;故答案為:B【點睛】此題屬于根據正、反比例的意義,辨識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就看這兩種量是否都是變量,且對應的比值一定,或是對應的乘積一定,再做出判斷。27.下列選項中,兩種量成正比例關系的是( )。A.正方形的邊長與面積。 B.速度一定,路程與時間。C.長方形的面積一定,長方形的長和寬。 D.一本書的頁數一定,未讀的頁數與已讀的頁數。【答案】B【分析】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就看這兩種量是否是對應的比值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不是比值一定或比值不一定,就不成正比例;據此逐項分析后再進行選擇。【詳解】A.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不一定),是比值不一定,所以正方形的面積和邊長不成正比例;B.路程÷時間=速度(一定),商一定,所以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C.長方形的長×寬=長方形的面積(一定),乘積一定,所以長方形的長和寬成反比例;D.書的總頁數=未讀的頁數+已讀的頁數,未讀的頁數與已讀的頁數不成比例。故答案為:B【點睛】此題屬于根據正、反比例的意義,辨識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就看這兩種量是否是對應的比值一定,再做出判斷。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冀教版2024-2025學年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正比例、反比例》(選擇題四大題型)單元復習講義(學生版).docx 冀教版2024-2025學年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正比例、反比例》(選擇題四大題型)單元復習講義(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