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核心素養目標文化自信:熱愛古詩,熱愛中國傳統文化。語言運用:能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思維能力:能用聯系生活實際、圖文結合等方法,初知古詩大意。審美創造:感受詩中蘊藏的夏天的情趣。課前解析關注課文:此課由兩首古詩構成,描繪的都是詩人在夏天的所見,前者敘事,后者寫景。《池上》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一個小孩兒偷采白蓮又不知藏匿蹤跡的頑皮、可愛的形象?!缎〕亍钒汛笞匀恢袠O平常的細小事物寫得相親相依、和諧自然,極富情趣。這兩首詩語言淺顯易懂,內容貼合本單元的人文主題“夏天”。文中配合古詩的兩幅中國畫清新雅致、意境悠遠,畫中景物與古詩景物一一對應,詩、畫的美妙融合,不僅幫助學生理解詩意,感悟詩情,還給學生以傳統文化的熏陶。關注字詞:本課要求會認12個生字,可以采用加一加、聲旁加形旁、結合圖片、聯系生活實際、借助生活經驗組詞、字理識字等多種方法來識記。要求會寫的字有6個,“首”是獨體字,“采、尖、角、早”都是上下結構的字,“池”是左右結構的字。在學習寫字的同時要提醒學生,獨體字變成部件后,筆畫要有變化。關注背誦:背誦古詩要在熟讀的基礎上進行,在朗讀、背誦的過程中感受古詩的音韻美、意境美,感受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并積累古詩。教學目標1.認識“詩、首”等12個生字,會寫“首、池”等6個字。2.能用聯系生活實際、圖文結合等方法了解“蹤跡、采、藏”等詞語的意思,初知古詩大意。 (重點)3.能正確朗讀、背誦古詩。圖文結合,感受詩中蘊藏的夏天的情趣。(難點)課前準備課件課時安排2課時1.認識“詩、首”等5個生字,會寫“首、池、采”3個字。能聯系生活、結合圖片理解“浮萍、蹤跡”等詞語的意思。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池上》,并能背誦積累。3.通過圖文結合、聯系生活經驗等方法理解“撐、采、蹤跡”等詞語的意思,初步感知古詩描述的景象,體會小娃的童真與頑皮。一、導入新課1.教師引入:同學們,你們喜歡夏天嗎 為什么喜歡夏天呢 預設1:喜歡。夏天可以去游泳。預設2:喜歡。夏天可以吃甜甜的雪糕。教師過渡:是啊,老師也非常喜歡夏天,因為老師最喜歡的荷花就在夏天開放。去年夏天,老師看到了一片非常好看的荷塘,拍了很多好看的照片!今天,老師帶來了照片和大家一起分享。2.教師激趣:看到這么美的荷花,你們最想干什么或說什么 學生交流匯報。教師過渡: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走進第10課《古詩二首》,到美麗的荷塘欣賞一番。3.教師教學“首”:同學們,“首”是表示數量的字,就像“個、只、條、斤”一樣。從這篇課文的題目中,我們知道了今天要學習兩首古詩,除了古詩,我們還可以說“一首歌”“一首曲子”等。4.教師過渡:著名詩人白居易也來到了池邊,看見了荷花池里發生的一個關于小娃的有趣故事,于是,他寫下了一首詩。(板書:池上)學生齊讀古詩題目。教師簡單介紹作者白居易。二、初讀古詩,感受節奏1.教師引導: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并在詩中圈一圈會認字。(出示課件7)2.教師出示這首詩的會認字,學生逐字認讀。教師引導:這是課文中的會認字,我們帶著拼音齊讀兩遍。教師繼續引導:現在把這些拼音去掉,聰明的你還認識嗎 再來讀一讀吧!3.教師引導學生自由讀詩:現在,老師把會認字放回古詩中,你能把古詩讀準確嗎 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同桌之間互相正音。4.教師逐句檢查朗誦,并正音。5.教師范讀,學生感受古詩的節奏。三、圖文結合,初知詩意1.教師引導:請同學們觀察課本上的插圖,說說你看到了什么。預設:我看到插圖里有荷花、荷葉、小船、蜻蜓。2.教師過渡:你們觀察得真仔細,結合詩句猜一猜這首詩在說什么。學生交流討論。3.教師提示:你們真棒!能夠根據插圖和詩句大概猜出來這首詩寫了什么,看來你們有當大詩人的潛力!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這個小娃娃到底是怎么偷采白蓮的。四、誦讀古詩,體會童趣1.學習“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板書:小娃撐小艇 偷采白蓮回)(1)教師引導:哪位同學采過蓮子 給大家說說你是怎么采蓮子的。學生演示動作,邊做動作邊理解和識記“采”。(2)教師講解:結合字形,我們知道了“采”的爪字頭代表手,“采”表示用手摘取樹木上的果子。(3)教師引導:小娃娃撐著小船偷采白蓮的樣子可愛嗎 誰想來演一演 學生表演后,教師引導:你偷著采白蓮的時候在想什么呢 心情怎么樣 預設1:哇,好大的白蓮哪,真是太漂亮啦!預設2:我要采回去讓爸爸媽媽看一看,我太高興啦!教師引導:看來你們和小娃娃一樣開心、快樂,那就快來讀出你的小心思,讀出你的高興吧!(板書:偷采歸來)2.學習“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板書:不解藏蹤跡 浮萍一道開)(1)教師引導:小娃偷采白蓮,真的不會被發現嗎 你是從哪兒知道的 學生交流匯報。教師追問:什么叫“蹤跡” 預設:船開過后留下的痕跡。(2)教師出示《雪地里的小畫家》的圖片,學生練習說話。教師引導學生說一說: 是 留下的蹤跡。 預設1:月牙是小馬留下的蹤跡。預設2:楓葉是小鴨子留下的蹤跡。(3)教師引導:同學們真棒!偷采白蓮的小娃娃留下蹤跡了嗎 在課本中的插圖里找一找小娃娃留下的蹤跡。預設:小娃娃留下蹤跡了。水面上的浮萍被劃開了一道痕跡,就是小娃娃留下的蹤跡。(板書:暴露蹤跡)(4)認識浮萍。教師引導:浮萍究竟是什么樣的呢 看,這就是浮萍,它是一種漂浮在水面上的植物。教師引導學生邊做動作邊想象畫面:當小船慢慢駛來,浮萍……教師引導:可是小娃娃哪里知道,小船劃出的波痕已經暴露了他偷采白蓮的事。多么純真質樸的孩子啊!看到浮萍被劃開了,你會怎么想 預設:替小娃擔心、著急。 設計意圖:通過表演,學生可以更加主動地投入學習中,可以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具體的形象,從而更容易理解和記憶。教師引導學生朗讀:你能讀出這種心情嗎 學生自讀,教師指名讓學生讀,全班齊讀。(5)猜詩人的行為、心理。教師點撥:詩中不僅藏著一幅幅美麗、有趣的畫面,還藏著一個人呢。你們猜,他是誰 預設:詩人白居易。教師繼續引導學生想象:你猜白居易此時正在岸邊干什么 預設:看著小娃娃偷笑。師生交流:白居易為什么在偷偷地看,偷偷地樂 同學們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小娃娃 預設:頑皮、可愛、純真的小娃娃。(板書:頑皮 可愛 純真)五、誦讀古詩,指導書寫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讀出韻律感。(1)師生共讀。(2)男女生分開讀。2.填詞游戲背誦古詩。3.學寫字。教師引導:同學們的朗讀和背誦都非常棒,我們再來學習三個生字“首、池、采”。學生獨立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提示學生寫字時注意坐姿與執筆姿勢。4.教師小結:《池上》是一首敘事詩,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一個小孩兒偷采白蓮又不知隱藏蹤跡的頑皮、可愛的形象。六、梳理結構,課文小結1.梳理結構。2.課文小結。1.認識“泉、惜”等7個生字,會寫“尖、角、早”3個字。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小池》,并能背誦積累。3.通過圖文結合、聯系生活經驗等方法,理解“泉眼、惜、愛、晴柔”等詞語的意思,初步感知古詩描述的景象,體會大自然中細小事物的和諧與情趣。一、復習回顧教師導入: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在荷塘里看見了一個調皮的小娃娃偷采白蓮,這節課我們繼續感受夏天的美好。下面我們跟著南宋詩人楊萬里到一個美麗的小池塘去看一看。(板書:小池)教師簡單介紹作者楊萬里。二、初讀古詩,認識生字1.教師引導學生大聲朗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完后圈一圈會認字。2.學生朗讀,圈畫生字。字理識字:“泉”本義是“水源”,也指“地下水”。古文字形像山石間的一個泉眼。泉水由里往外流出。加一加識字:露=雨+路。3.認讀“尖尖角”,教師指導學生用手指表演。4.教師引導學生朗讀:認識了古詩里的生字后,自由朗讀古詩,注意正確斷句,讀出古詩的節奏,找一找詩中出現的景物。預設:泉眼、細流、樹陰、小荷、蜻蜓。5.學生朗讀古詩,教師適時點評。三、再讀古詩,初知詩意1.圖文結合,理解詩意。教師根據課件圖畫,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細流”。預設:細細的水流。教師相機引導質疑:泉眼的水是怎樣流的 學生交流討論。2.教師引導:“惜”是什么意思 誰舍不得誰 學生交流討論。教師相機講解:“惜”就是愛惜,舍不得。教師啟發學生體會詩意:泉眼悄然無聲是因為舍不得細細的水流。(板書:泉眼——惜)3.教師根據課件圖畫,引導學生理解詞語“樹陰”“愛”“晴柔”。預設:“樹陰”指樹木枝葉在日光下形成的陰影。“愛”是喜愛?!扒缛帷敝盖缣炖锶岷偷年柟狻?br/>學生嘗試說一說詩意:樹木的綠蔭倒映在水面上,是因為喜愛晴天里柔和的陽光。4.教師指導學生朗讀:在這首詩的前兩句里,詩人把泉眼和樹陰都當成人來寫了。水從泉眼里悄悄地流出來,是因為泉眼舍不得細細的流水;樹木的綠蔭照映在水面上,是因為它喜愛晴天里柔和的陽光。(板書:樹陰——愛)5.教師根據課件圖畫,引導學生理解詞語“小荷”“露”“尖尖角”。預設:“小荷”是鮮嫩的荷葉。“露”是露出?!凹饧饨恰敝赋趼端孢€沒有舒展開的荷葉尖端。學生嘗試說一說詩意:嬌嫩的小荷葉剛從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調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頭了。(板書:小荷——露 蜻蜓——立)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能夠直觀地展示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從而加深記憶。6.教師引導學生用手指做一做蜻蜓“立”在小荷上的動作。教師引導:想一想,這是怎樣的小池。學生自主思考。教師引導學生體會小池的生機勃勃。(板書:生機勃勃) 設計意圖:通過表演,學生可以更加主動地投入學習中,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具體的形象,從而更容易理解和記憶。7.指導朗讀。(1)請同學們結合配圖找景物,讀一讀詩句。(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讀出韻律感。四、指導書寫教師指導學生書寫“尖、角、早”。五、梳理結構,課文小結1.梳理結構。2.課文小結。六、拓展延伸,課堂演練1.拓展延伸。2.課堂演練。在生字教學中,我抓住字詞扎實訓練,夯實基礎,讓學生自由質疑,自主學習,師生互動學習交流,促進學生知識的構建和生成。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關鍵字詞展開閱讀活動,引導學生在做動作理解詞語意思的同時,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反復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互相評價,從而感悟課文的情感,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