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3張PPT)
第十一章 機械功與機械能
第3節 如何提高機械效率
九上物理 HY
1.了解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的含義,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2.知道機械效率,會用機械效率的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3.會測算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4.知道實際機械的機械效率總小于1,知道提高機械效率的方法和意義.
1.現象探究:有用功與額外功
用滑輪組提起重物
滑輪組提起重物所做的功是我們需要的、有價值的;克服摩擦、動滑輪的重力所做的功是對我們無利用價值的,卻又不得不做的
用挖掘機挖掘、搬運泥土
挖掘機挖掘、搬運泥土所做的功是我們需要的、有價值的;克服摩擦、抓斗和機械臂的重力所做的功是對我們無利用價值的,卻又不得不做的
①我們需要的、有價值的功,叫做有用功,記作 ;
②對人們既無利用價值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額外功,記作 ;
③動力對機械做的功叫做總功,記作
2.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
(1)有用功 上面的實例中,無論使用哪種機械,重物都
被提升了,這部分功是必須要做的,叫做有用功,用 表示,若
重物的重力為,提升的高度為,則 .
(2)額外功 當我們用機械做功時,必須克服機械部件的
重力和摩擦力多做一些功,這部分功叫做額外功,用 表示.額外功
是對人們沒有用但不得不做的功.一般,額外功的產生主要有兩種
情況:克服機械自重做功、克服摩擦力做功.
(3)總功 人們在達到一定目的的過程中,實際做的功等于
有用功和額外功的總和,記作,則 .總功一
般指動力對機械所做的功,所以它的值等于動力與沿著動力方向動
力作用點移動的距離的乘積,即 .
(4)總功、有用功、額外功的單位都是焦 .
教材深挖
有用功與額外功、總功的區分
1.區分有用功與額外功時關鍵看需要達到的目的.有用功和額外功不
是絕對的,要視情況而定,對一種情況來說是有用功,對另外一種
情況來說可能是額外功.
2.使用機械做功時,有用功與總功的區分:有用功相當于不用機械
而直接用手對物體做的功;總功是動力對機械做的功.
3.當我們使用機械做功時,由于總存在額外功,即 ,因此
總功總大于有用功,即
教材深挖
典例1 賣茶杯的人,從貨架上拿起茶杯;喝茶水的人,從桌面上端
起盛茶水的茶杯,關于兩人克服茶杯重力做功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D
A.都是有用功 B.都是額外功
C.對喝茶的人而言是有用功 D.對賣茶杯的人而言是有用功
[解析] 明確做功目的才能有效辨別有用功和額外功.賣茶杯的人的目的是拿茶杯,克服茶杯重力做的功是有用功;喝茶水的人的目的是喝水,克服茶杯重力做的功是額外功
在使用機械做功時,由于機械有自重,以及不可避免地存在著摩擦,
所以額外功是不可避免的.人們都希望額外功越少越好,或者說,
有用功在總功中占的比例越大越好.有用功占總功的比例越大,說
明機械工作時的效率越高.
1.機械效率
(1)定義:在物理學中,把有用功與總功 的比值,叫做
機械效率,用符號 表示.
(2)公式:.其中 表示機械效率, 表示有
用功, 表示總功.
2.對機械效率的理解
(1)機械效率的高低表示的是有用功在總功中所占比例的高低.
(2)機械效率是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是一個純數字,通常用百
分率表示,沒有單位.
(3)使用任何機械,除了做有用功外,都不可避免地要做額外功,
所以有用功總小于總功,機械效率總小于 .
(4)機械效率是衡量機械性能的重要指標.機械效率越高,機械的
性能就越好.
(5)同一個機械的效率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如圖所示,已知動滑輪
的重力,不計繩重和摩擦,若,則 ;若
,則 .
3.機械效率與功率的對比
物理量 比較內容 機械效率 功率
物理意義 衡量機械性能的重要指標 表示物體做功的快慢
定義 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 做的功與完成這些功
所用的時間之比
符號
物理量 比較內容 機械效率 功率
公式
影響因素 有用功、總功 功 、完成功所用的
時間
單位 無單位,用百分率表示 瓦
結論 機械效率與功率之間沒有直接聯系 典例2 在小型建筑工地,常用簡易的起重設備豎直吊運建
筑材料,其工作原理相當于如圖所示的滑輪組.某次將總重
為的磚塊勻速吊運到高為 的樓上,卷揚機
提供的拉力為 .求在此過程中:
[解析] (1)由題知,拉力 所做的有用功 由題圖知,n=2,則拉力F 移動的
(1)拉力所做的有用功;
(2)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答案]
4.三種機械的有用功、總功及機械效率的計算方法
用杠桿勻速提升物體
、
其中 為被提升物體受到的重力;
額外功為克服杠桿自重、摩擦力所做的功
滑輪和滑輪組
勻速提升物體
其中 為被提升物體受到的重力; 為動滑輪受到的重力;為拉力; 為物體上升的高度;s 為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n 為承擔物重的繩子的股數,s=n .
②不計繩重、摩擦,只計動滑輪重時
額外功為克服動滑輪重力以及摩擦所做的功,①②若不計摩擦
滑輪和滑輪組
水平勻速拉物體
、
其中 為物體與水平面間的摩擦力; 為拉力; 為物體移動的距離; 為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為承擔物體所受摩擦力的繩子的股數, .
緩慢將物體推至斜面頂部
、
其中 為被提升物體受到的重力; 為斜面高度;為斜面高度,F 為拉力;f 為物體與斜面之間額摩擦力.
①
典例3 某施工現場用小型載重汽車向高處運送砂石,將質量為
的砂石從坡底運送到高的坡頂,用時 .汽車的輸出
功率是.取 則:(1)汽車運送砂石所做的有用
功是多少?(2)汽車運送砂石的機械效率是多少?
[答案]
[解析] (1)砂石的重力 ,汽車運送砂石所做的有用功 .(2)汽車做的總功 ,汽車運送砂石的機械效率 .
1.實驗:測算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實驗目的:測算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實驗原理:
..,實驗需測量的物理量:重物的重力,重物上升的高度 ,繩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
實驗器材:彈簧測力計、刻度尺、鐵架臺、細繩、鉤碼、滑輪組
實驗步驟:(1)用彈簧測力計測出若干個鉤碼的重力 .
(2)按照實驗裝置圖組裝好滑輪組.
(3)把這些鉤碼吊在滑輪組下,用彈簧測力計勻速拉動繩子的自由端,使鉤碼勻速上升.同時用刻度尺測出鉤碼上升的高度 和繩子的自由端移動的距離 ,并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
(4)將以上測量的數據填入表格中.
(5)改變鉤碼的個數(物重),多次重復實驗.
實驗數據記錄表格
通過比較四次機械效率的大小,可以得出:用同一滑輪組提升不同重物時的機械效率并不相同.被提升的物體越重,機械效率越高.這是因為使用同一滑輪組提升不同重物時,在提升相同高度時,物體越重,人所做的有用功越多,而所做的額外功幾乎不變.
2.實驗操作與思考:怎樣在無刻度尺時求機械效率
對于某一滑輪組來說,、與繩子股數之間存在的關系為 ,
代入機械效率公式后有
,
可以看出求機械效率可不測和 .
典例4 在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活動中,瑞瑞同學在
與動滑輪相切的細繩上作一標記 (如圖甲所示),
然后用大小為的拉力勻速豎直向上提升總重為 的
鉤碼,當鉤碼上升的高度為 時,瑞瑞同學在與動滑
A.拉力做的功 B.拉力做的有用功
C.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D.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輪相切的細繩上作另一標記,并測得、兩點間的距離為
(如圖乙所示),則以下所求物理量不正確的是( )
A
[解析] 、圖中A、B兩點間的距離為 ,這并不是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由圖可知,物重由三段繩子承擔,鉤碼升高 ,則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有用功 ,總功. 因為使用滑輪組要克服摩擦和動滑輪、繩子的重而做額外功,有用功小于總功,故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小于1.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故選A.
3.提高滑輪組機械效率的方法
方法 分析
增加被提升物體的 重力大小 同一個滑輪組,被提升物體的重力越大,做
的有用功越多,機械效率越高
減輕動滑輪的自重 有用功不變時,減小提升動滑輪時做的額外
功,可提高機械效率
減小滑輪組自身部 件的摩擦 機械自身部件的摩擦力越大,機械效率越低
教材深挖
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斜面傾斜程度的關系
實驗器材:斜面、小車、彈簧測力計、刻度尺、細線.
實驗原理: .
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
實驗步驟:
(1)如圖所示,將一長木板用一木塊墊起,使其傾斜程度較小.
(2)用彈簧測力計測出小車的重力 .
(3)用彈簧測力計勻速沿斜面向上拉動小車,使小車沿斜面勻速
向上運動,并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
教材深挖
(4)用刻度尺測出小車上升的高度和小車沿斜面移動的距離 .
(5)根據 ,計算出此次的機械效率.
(6)改變斜面的傾斜程度,重復測量.
實驗結論: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斜面的傾斜程度有關,斜面越陡,機
械效率就越高.
教材深挖
典例5 小華對他的自行車進行維護,其中不
是提高機械效率的措施的是( )
D
A.給軸承加潤滑油 B.調節傳動鏈條的松緊度
C.給輪胎打足氣 D.更換車把手的塑料套
[解析] 給軸承加潤滑油、調節傳動鏈條的松緊度和給輪胎打足氣,都能減少額外功,在有用功一定時,能提高機械效率;而更換車把手的塑料套不能減少額外功,不能提高機械效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