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5.2 科學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課件 學案 練習,共3份)魯科版(2019)必修 第一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5.2 科學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課件 學案 練習,共3份)魯科版(2019)必修 第一冊

資源簡介

第2節(jié) 科學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                
溫馨提示:此系列題卡,非選擇題每空2分,分值不同題空另行標注
1.(8分)某實驗小組用打點計時器探究木塊加速度與力、質量間的關系,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


(1)電磁打點計時器是用于測量________(1分)的儀器,工作電源是________(1分)(填“交流電”或“直流電”)。
(2)平衡木塊所受的阻力時不懸掛砝碼,調整長木板左端的高度,接通電源,用手輕撥木塊,直到打點計時器打出一系列________的點。
(3)某次實驗打出的紙帶如圖乙所示,如果打點計時器打點周期為T,則用s1~s6及T表示加速度的表達式為a=________。
(4)實驗中,下列敘述或做法正確的是________(填正確答案標號)。
A.提供外力的托盤和砝碼的總質量要遠大于木塊的質量
B.處理數據時,作出a-m圖像能較準確地判斷出加速度與質量之間的關系
C.若作出的a-F圖線未過坐標原點,說明平衡摩擦力沒做好
D.處理數據時,作出a-F圖像能較準確地判斷出加速度與力之間的關系
2.(8分)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的實驗中,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
(1)實驗過程中,電火花打點計時器應接在________(1分)(選填“直流”或“交流”)電源上。
(2)實驗中補償小車所受阻力的做法是:在不掛細繩和鉤碼的情況下,改變木板的傾斜程度,使小車能拖動紙帶沿木板做________(1分)運動。
(3)在探究加速度與質量關系實驗中,實驗小組通過改變小車質量做了多組實驗,記錄實驗數據,通過計算分析數據后,得出的結論是在合外力不變的情況下,小車運動的加速度跟小車的質量成反比,如果想通過圖像法直觀的確認自己的結論,須建立________(選填“a-m”或“a-”)坐標系。
(4)圖乙是實驗中打出的一條紙帶,在紙帶上每隔4個點取1個計數點,得到O、A、B、C、D幾個計數點。測得sOB=3.40 cm,sOD=8.40 cm,已知電源頻率為50 Hz,則打B點時小車的速度為________ m/s,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________ m/s2(計算結果均保留2位有效數字)。
3.(8分)在“探究加速度與物體受力、物體質量的關系”實驗中,做如下探究:
(1)為猜想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可利用圖1所示裝置進行對比實驗。兩小車放在水平板上,前端通過鉤碼牽引,后端各系一條細線,用板擦把兩條細線按在桌上,使小車靜止。抬起板擦,小車同時運動,一段時間后按下板擦,小車同時停下。對比兩小車的位移,可知加速度與質量大致成反比。關于實驗條件,下列正確的是:________(選填選項前的字母)。
圖1
A.小車質量相同,鉤碼質量不同
B.小車質量不同,鉤碼質量相同
C.小車質量不同,鉤碼質量不同
(2)某同學為了定量驗證(1)中得到的初步關系,設計實驗并得到小車加速度a與質量M的7組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在圖2所示的坐標紙上已經描好了6組數據點,請將余下的一組數據描在坐標紙上,并作出a-圖像(3分)。
次數 1 2 3 4 5 6 7
a/(m·s-2) 0.62 0.56 0.48 0.40 0.32 0.24 0.15
M/kg 0.25 0.29 0.33 0.40 0.50 0.71 1.00
圖2
(3)在探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實驗之前,需要思考如何測“力”。請在圖3中畫出小車受力的示意圖。為了簡化“力”的測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3分)(選填選項前的字母)。
圖3
A.使小車沿傾角合適的斜面運動,小車受力可等效為只受繩的拉力
B.若斜面傾角過大,小車所受合力將小于繩的拉力
C.無論小車運動的加速度多大,砂和桶的重力都等于繩的拉力
D.讓小車的運動趨近于勻速運動,砂和桶的重力才近似等于繩的拉力
4.(8分)某實驗小組用如圖甲所示的DIS(位移傳感器、數據采集器、計算機)裝置,驗證“在小車質量不變的情況下,小車的加速度與作用力成正比”的結論。用鉤碼所受的重力作為小車受到的拉力F,用DIS測小車的加速度a。改變所掛鉤碼的數量,多次重復測量。該實驗小組在實驗中根據測得的多組數據畫出了a-F關系圖像如圖乙所示。
(1)圖甲中薄物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乙中的圖線沒過原點,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進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試分析乙圖a-F關系圖像中的bc段呈非線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5.(8分)為了探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使用如圖所示的氣墊導軌裝置進行實驗,其中G1、G2為兩個光電門,它們與數字計時器相連,當滑塊通過G1、G2光電門時,光束被遮擋的時間Δt1、Δt2都可以被測量并記錄?;瑝K連同上面固定的擋光片的總質量為M,擋光片寬度為D,光電門間距離為s,牽引鉤碼的質量為m?;卮鹣铝袉栴}。
(1)實驗開始前應先調節(jié)氣墊導軌下面的螺釘,使氣墊導軌水平,在不增加其他儀器的情況下,如何判定調節(jié)是否到位?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取M=0.4 kg,改變m的值,進行多次實驗,以下m的取值不合適的一個是________(3分)。
A.m1=5 g B.m2=15 g
C.m3=40 g D.m4=400 g
(3)在此實驗中,需要測得每一個牽引力對應的加速度,其中求得的加速度的表達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用Δt1、Δt2、D、s表示)。
第2節(jié) 科學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
1.(1)時間 交流電 (2)間隔均勻
(3) (4)CD
解析 (1)電磁打點計時器是用來測量時間的儀器;工作電源是交流電。
(2)平衡摩擦力時,如果輕推木塊能做勻速直線運動,說明重力分力與摩擦力平衡,紙帶上打出的點間隔均勻。
(3)取前三段和后三段為相鄰時間間隔,有
a=。
(4)要使托盤和砝碼的總重力近似等于細線拉力,需使托盤和砝碼的總質量要遠小于木塊的質量,A項錯誤;由于a-m圖像是非線性圖像,故很難判斷出加速度與質量之間的關系,B項錯誤;a-F圖像未過坐標原點的原因是未做好平衡摩擦力,C項正確;根據a-F圖像的線性關系可以判斷出加速度與力之間的關系,D項正確。
2.(1)交流 (2)勻速直線 (3)a- (4)0.21 0.40
解析 (1)根據電火花打點計時器的工作原理可知,電火花打點計時器應接在交流電源上。
(2)實驗中平衡小車所受阻力的做法是:在不掛細繩和鉤碼的情況下,改變木板的傾斜程度,使小車能拖動紙帶沿木板做勻速直線運動。
(3)通過計算分析數據后,得出的結論是在合外力不變的情況下,小車運動的加速度跟小車的質量成反比,如果想通過圖像法直觀的確認自己的結論,須保證圖像為傾斜直線,故建立a-坐標系。
(4)每隔4個點取1個計數點,則時間間隔
T=0.02×5 s=0.1 s
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中平均速度等于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可知
vB===0.21 m/s
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中Δs=aT2可知
a==
=0.40 m/s2。
3.(1)B (2)見解析圖 (3)見解析圖 AD
解析 (1)為了探究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必須控制小車所受拉力相同,即鉤碼質量相同,而讓小車的質量不同,故B正確。
(2)數據描點和a-圖像如圖所示。
(3)小車受垂直桌面向上的支持力,豎直向下的重力,沿繩方向的拉力,平行桌面的摩擦力,如圖所示。
使小車沿傾角合適的斜面運動,小車所受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剛好等于小車所受的摩擦力,則小車受力可等效為只受繩的拉力,故A正確;若斜面傾角過大,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大于摩擦力,小車所受合力將大于繩的拉力,不利于簡化“力”的測量,故B錯誤;加速度越小,砂和桶的重力越接近繩的拉力,故C錯誤,D正確。
4.(1)平衡小車受到的摩擦力 (2)平衡摩擦力過度 將薄物塊適當左移,減小長木板的傾角 (3)隨著鉤碼質量的增加,不再滿足鉤碼質量遠小于小車質量了
解析 (1)薄物塊的作用是墊起長木板的左端,形成合適的傾角,利用小車的重力沿長木板的分力來平衡小車受到的摩擦力。
(2)圖乙中的圖線沒過原點,即小車受到的拉力F為零時,小車的加速度不為零,可能的原因是長木板的傾角太大了,平衡摩擦力過度重力沿長木板的分力比小車受到的摩擦力大,這樣即使不掛鉤碼,小車也會沿著長木板加速運動;改進的措施是將薄物塊適當左移,減小長木板的傾角,在不掛鉤碼的情況下,輕推小車,小車能勻速運動。
(3)設鉤碼和小車的質量分別為m、M,則鉤碼和小車組成的系統(tǒng)的加速度為a=,實驗中記錄的F就是鉤碼的重量,即F=mg,整理得a=,當m遠小于M時,m可忽略不計,則a-F圖線的斜率k1=,隨著鉤碼質量的不斷增加,m不可忽略,則a-F圖線的斜率k2=,即隨著鉤碼質量的不斷增加,F逐漸變大,a-F圖線的斜率則逐漸變小,圖線就逐漸向下彎曲了。
5.(1)見解析 (2)D (3)a=
解析 (1)取下牽引鉤碼,輕推滑塊,數字計時器記錄的兩個光電門的光束被遮擋的時間相等。
(2)在探究加速度與力關系的實驗中,當鉤碼的質量與滑塊連同上面固定的擋光片的總質量的關系是m M時,才能近似認為鉤碼受到的重力等于滑塊受到的拉力,故選項D不合適,符合題意。
(3)當滑塊通過G1、G2光電門時,光束被遮擋的時間為Δt1、Δt2,對應的速度分別為v1=、v2=,根據2as=v-v求出加速度a=。第2節(jié) 科學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
學習目標 1.學會用控制變量法研究物理規(guī)律。2.會測量加速度、力和質量,能作出物體運動的a-F圖像、a- 圖像。3.會通過實驗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定量關系。
一、實驗目的
1.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
2.學習用控制變量法探索物理規(guī)律。
二、實驗原理與設計
本實驗運用____________法,分別探究加速度與受力大小、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實驗中,通過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測量小車的加速度a,重物通過細繩給小車施加外力F。
1.保持研究對象(小車)質量不變,探究加速度與合外力的關系。
2.保持合外力(重物的質量)不變,探究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
三、實驗器材
帶定滑輪的木板、薄墊塊、小車、細繩、重物(小鉤碼或沙桶等)、____________、紙帶、交流電源、天平、砝碼、刻度尺。
四、實驗步驟
1.將小車置于帶有定滑輪的木板上,將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后掛在小車尾部。
2.用薄墊塊將木板一端墊高,調整其傾斜程度,直至小車運動時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出的點分布________為止。
3.在細繩一端掛上重物,另一端通過定滑輪系在小車前端。注意重物質量應遠________小車質量。
4.將小車靠近打點計時器后啟動計時器(順序),稍后再將小車由________釋放。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點,據此計算出小車的加速度。
5.保持小車質量不變,增加重物的質量(重物總質量仍遠________小車質量),重復實驗,將小車所受的不同拉力與相應計算出的加速度記錄下來。
6.保持重物不變,增加或減少小車上的砝碼以改變小車的________,重復實驗,將小車的質量與相應的加速度記錄下來。
五、數據分析
1.小車質量m一定時,將所受拉力F與相應加速度a的實驗數據填入表中,
實驗序號 1 2 3 4 5 …
拉力F/N
加速度a/(m·s-2)
以a為縱坐標、F為橫坐標,根據數據作a-F圖像,分析a與F的關系。
2.拉力F一定時,將小車質量m與相應加速度a的實驗數據填入表中。
實驗序號 1 2 3 4 5 …
質量m/kg
/kg-1
加速度a/(m·s-2)
分別以a為縱坐標、m和為橫坐標,根據數據作a-m圖像和a-圖像,分析a與m的關系。
注意:如果一個量x與另一個量y成反比,那么,x就應與y的倒數成正比。據此,我們可以將反比例函數的曲線轉化為正比例函數的直線。
六、實驗結論
1.保持物體質量不變時,物體的加速度a與所受拉力F成正比。
2.保持拉力F不變時,物體的加速度a與質量m成反比。
七、注意事項
1.打點前小車應________打點計時器,且應先________________后放開小車。
2.在平衡摩擦力時,________(選填“要”或“不要”)懸掛重物,但小車應連著紙帶且啟動打點計時器。用手輕輕地給小車一個初速度,如果在紙帶上打出的點的間隔________,表明小車受到的阻力跟它受到的重力沿木板向下的分力平衡。
3.改變重物的質量的過程中,要始終保證重物的質量________小車的質量。
4.作圖時應使所作的________通過盡可能多的點,不在直線上的點也要盡可能地均勻分布在直線的兩側,個別偏離較遠的點應舍去。
探究一 實驗原理與操作
例1 在研究作用力F一定時,小車的加速度a與小車(含砝碼)質量M的關系的實驗中,某同學安裝的實驗裝置和設計的實驗步驟如下:
A.用天平稱出小車和槽碼的質量
B.按圖安裝好實驗器材
C.把細繩系在小車上并繞過定滑輪懸掛槽碼
D.將電磁打點計時器接在6 V電壓的蓄電池上,接通電源,釋放小車,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下一系列點,并在紙帶上標明小車質量
E.保持槽碼的質量不變,增加小車上的砝碼個數,并記錄每次增加后的M值,重復上述實驗
F.分析每條紙帶,測量并計算出加速度的值
G.作a-M關系圖像,并由圖像確定a與M的關系
(1)請改正實驗裝置圖中的錯誤。
①電磁打點計時器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車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滑輪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該同學漏掉的重要實驗步驟是________,該步驟應排在步驟________之后。
(3)在上述步驟中,有錯誤的是步驟__________,應把________改為________________。
(4)在上述步驟中,處理不恰當的是步驟________,應把________改為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 實驗數據與分析
例2 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的實驗中,某同學使用了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打點計時器打點頻率為50 Hz。
(1)實驗中得到如圖乙所示的一段紙帶,每五個點取一計數點,測得sAB=7.65 cm,sBC=10.17 cm,實驗測出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________m/s2(結果保留2位小數)。
(2)若直接按圖甲所示裝置進行實驗,以沙和沙桶的總重力F為橫坐標,通過紙帶分析得到的加速度a為縱坐標,畫出的a-F圖像合理的是________。
(3)實驗中,沙和沙桶的總重力________(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繩子對小車的拉力,為了讓沙和沙桶的總重力大小更接近繩子對小車的拉力,應讓沙和沙桶的總質量________(選填“遠大于”或“遠小于”)小車的質量。
(4)若(2)中四個圖像中的圖線(包括B、C中的直線部分)的斜率都為k,k可能與________有關。
訓練1 某同學設計了一個“探究加速度a與物體所受合力F及物體質量m的關系”的實驗,圖甲所示為實驗裝置簡圖(交流電源的頻率為50 Hz)。
(1)圖乙所示為某次實驗得到的紙帶,根據紙帶可求出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________ m/s2(結果保留2位有效數字)。
(2)保持沙和沙桶的質量不變,改變小車質量m,分別得到小車加速度a與質量m及對應的,數據如下表。
序號 1 2 3 4 5 6 7 8
小車加速度a/(m·s-2) 1.90 1.72 1.49 1.25 1.00 0.75 0.50 0.30
小車質量m/kg 0.25 0.29 0.33 0.40 0.50 0.71 1.00 1.67
/kg-1 4.00 3.45 3.03 2.50 2.00 1.41 1.00 0.60
請在圖丙所示的坐標紙中畫出a-圖線,由圖線可得小車的加速度a與質量的倒數之間的關系式為________________。
(3)保持小車的質量不變,改變沙和沙桶的質量,該同學根據實驗數據作出了加速度a隨合力F變化的圖線,如圖丁所示。該圖線不通過原點,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三 實驗設計與創(chuàng)新
1.用氣墊導軌替代長木板
利用氣墊導軌替代長木板做此實驗時,不需要平衡摩擦力,其他實驗步驟不變。
2.利用光電門測加速度
利用光電門測出滑塊通過G1、G2的速度v1、v2,根據v-v=2as求出加速度。
3.利用位移傳感器測位移
由于a=,如果測出兩個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在相同時間內發(fā)生的位移s1、s2,則位移之比等于加速度之比,即=。
4.利用彈簧測力計或力傳感器測量拉力大小
如圖所示,加速度可由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計算得出,拉力的大小可由彈簧測力計的讀數得出。
例3 如圖所示是某同學探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的實驗裝置。他在氣墊導軌上安裝了一個光電門B,滑塊上固定一遮光條,遮光條的寬度為d,滑塊與遮光條的總質量為M,滑塊用細線繞過氣墊導軌左端的定滑輪與力傳感器相連,傳感器下方懸掛鉤碼,鉤碼的質量為m,每次滑塊都從A位置由靜止釋放。
(1)實驗時,接通氣源,將滑塊從A位置由靜止釋放,由數字計時器讀出遮光條通過光電門B的時間t,已知A位置到光電門B的距離為L,用d、t、L表示滑塊運動的加速度a=________。
(2)下列不必要的一項實驗要求是________。
A.應使滑塊與遮光條的總質量遠大于鉤碼和力傳感器的總質量
B.應使A位置與光電門間的距離適當大些
C.應將氣墊導軌調節(jié)水平
D.應使細線與氣墊導軌平行
(3)改變鉤碼的質量,記錄對應的力傳感器的示數F和遮光條通過光電門的時間t,通過描點作出線性圖像,研究滑塊的加速度與力的關系,處理數據時應作出________圖像(選填“t2-F”“-F”或“-F”)。
訓練2 為了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甲、乙、丙三位同學分別設計了如圖甲、乙、丙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車總質量用M表示(乙圖中M包括小車與力傳感器,丙圖中M包括小車和與小車固連的定滑輪),鉤碼總質量用m表示。

(1)為便于測量合外力的大小,并得到小車總質量一定時,小車的加速度與所受合外力成正比的結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
A.三組實驗中只有甲需要平衡摩擦力
B.三組實驗都需要平衡摩擦力
C.三組實驗中只有甲需要滿足所掛鉤碼的總質量m遠小于小車的總質量M的條件
D.三組實驗都需要滿足所掛鉤碼的總質量m遠小于小車的總質量M的條件
(2)圖丁是用圖甲裝置中打點計時器所打的紙帶的一部分,O、A、B、C、D和E為紙帶上的六個計數點,加速度大小用a表示,則OD間的距離為________cm。圖戊是根據實驗數據繪出的s-t2圖線(s為各計數點至同一起點的距離),則加速度大小a=________m/s2(保留3位有效數字)。
第2節(jié) 科學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
實驗基礎梳理
二、控制變量
三、打點計時器
四、2.均勻 3.小于 4.靜止 5.小于 6.質量
七、1.靠近 啟動打點計時器 2.不要 均勻 3.遠小于 4.直線
實驗探究分析
探究一
例1 (1)①應靠右端?、趹拷螯c計時器?、蹜辜毨K平行于木板 (2)平衡摩擦力 B
(3)D 6 V電壓的蓄電池 4~6 V的交流電源
(4)G 作a-M關系圖像 作a-關系圖像
解析 (1)①電磁打點計時器應固定在長木板無滑輪的一端,即應靠近右端;②釋放小車時,小車應靠近打點計時器;③連接小車的細繩應平行于木板,故應調節(jié)滑輪位置使細繩平行于木板。
(2)實驗中把槽碼的重力看成小車所受拉力,沒有考慮阻力,故必須平衡摩擦力且應排在步驟B之后。
(3)步驟D中電磁打點計時器接在6 V電壓的蓄電池上將無法工作,必須接在4~6 V的交流電源上。
(4)步驟G中作a-M關系圖像,得到的是曲線,很難進行正確的判斷,必須“化曲為直”,改作a-關系圖像。
探究二
例2 (1)2.52 (2)C (3)大于 遠小于 (4)小車質量
解析 (1)由題意知,相鄰計數點間的時間T=5×0.02 s=0.1 s,由Δs=aT2可得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
a===2.52 m/s2。
(2)若直接按圖甲所示裝置進行實驗,沒有平衡摩擦力,則當力F達到某一值時小車才有加速度,可知畫出的a-F圖像合理的是C。
(3)實驗中,我們認為繩子拉力的大小等于沙和沙桶的總重力,而實際上由于沙和沙桶向下做加速運動,所以沙和沙桶的總重力大于繩子的拉力。為了讓沙和沙桶的總重力大小更接近繩子對小車的拉力,應讓沙和沙桶的總質量遠小于小車的質量。
(4)實驗中小車質量未變,若四個圖像中的圖線(包括B、C中的直線部分)的斜率都為k,k應該與小車質量有關。
訓練1 (1)3.2 (2)見解析圖 a= (3)實驗前沒有平衡摩擦力或者平衡摩擦力不足
解析 (1)已知s1=6.19 cm,s2=6.70 cm,s3=7.21 cm,s4=7.72 cm,
電火花打點計時器的計時周期T==0.02 s,由逐差法可得,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
a==3.2 m/s2。
(2)在a-坐標系中描點連線,得到a-圖線,如圖所示,得a=。
(3)由a-F圖線可知,F增大到某一值時小車開始有加速度,說明實驗前沒有平衡摩擦力或者平衡摩擦力不足。
探究三
例3 (1) (2)A (3)-F
解析 (1)由題意可知,該實驗中保持滑塊與遮光條的總質量M不變,因此有v2=2aL,根據光電門測速原理可得滑塊經過光電門時的速度v=,聯(lián)立解得a=。
(2)拉力是直接通過力傳感器測得的,與滑塊質量和鉤碼質量大小無關,A是不必要的;應使A位置與光電門間的距離適當大些,這樣有利于減小誤差,B是必要的;應將氣墊導軌調節(jié)水平,且保持細線與氣墊導軌平行,這樣拉力才等于滑塊所受合力,C、D是必要的,故選A。
(3)由a=可知a與成正比,要探究F與a的關系,可通過探究F與 的關系得到,若F與成正比,則可得到F與a成正比,因此應作-F圖像。
訓練2 (1)BC (2)1.20 0.933
解析 (1)為便于測量合外力的大小,認為甲圖中鉤碼的重力即為合外力,而乙圖中力傳感器的示數等于合外力,丙圖中的合外力則是彈簧測力計示數的2倍,因此它們都必須平衡摩擦力,A錯誤,B正確;認為甲圖中鉤碼的重力等于合外力,因此三組實驗中只有甲需要滿足所掛鉤碼的總質量m遠小于小車的總質量M的條件,C正確,D錯誤。
(2)由圖示刻度尺可知,OD間的距離為2.20 cm-1.00 cm=1.20 cm;小車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則s=at2,由題圖戊可知,k=a,則a=2k=2×=0.933 m/s2。(共58張PPT)
第2節(jié) 科學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
第5章 牛頓運動定律
學習目標
目 錄
CONTENTS
實驗基礎梳理
01
實驗探究分析
02
實驗能力自測
03
一、實驗目的
1.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
2.學習用控制變量法探索物理規(guī)律。
二、實驗原理與設計
本實驗運用__________法,分別探究加速度與受力大小、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實驗中,通過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測量小車的加速度a,重物通過細繩給小車施加外力F。
控制變量
1.保持研究對象(小車)質量不變,探究加速度與合外力的關系。
2.保持合外力(重物的質量)不變,探究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
三、實驗器材
帶定滑輪的木板、薄墊塊、小車、細繩、重物(小鉤碼或沙桶等)、____________、紙帶、交流電源、天平、砝碼、刻度尺。
四、實驗步驟
1.將小車置于帶有定滑輪的木板上,將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后掛在小車尾部。
2.用薄墊塊將木板一端墊高,調整其傾斜程度,直至小車運動時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出的點分布______為止。
3.在細繩一端掛上重物,另一端通過定滑輪系在小車前端。注意重物質量應遠______小車質量。
打點計時器
均勻
小于
4.將小車靠近打點計時器后啟動計時器(順序),稍后再將小車由______釋放。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點,據此計算出小車的加速度。
5.保持小車質量不變,增加重物的質量(重物總質量仍遠______小車質量),重復實驗,將小車所受的不同拉力與相應計算出的加速度記錄下來。
6.保持重物不變,增加或減少小車上的砝碼以改變小車的______,重復實驗,將小車的質量與相應的加速度記錄下來。
靜止
小于
質量
五、數據分析
1.小車質量m一定時,將所受拉力F與相應加速度a的實驗數據填入表中,
實驗序號 1 2 3 4 5 …
拉力F/N
加速度a/(m·s-2)
以a為縱坐標、F為橫坐標,根據數據作a-F圖像,分析a與F的關系。
2.拉力F一定時,將小車質量m與相應加速度a的實驗數據填入表中。
注意:如果一個量x與另一個量y成反比,那么,x就應與y的倒數成正比。據此,我們可以將反比例函數的曲線轉化為正比例函數的直線。
六、實驗結論
1.保持物體質量不變時,物體的加速度a與所受拉力F成正比。
2.保持拉力F不變時,物體的加速度a與質量m成反比。
七、注意事項
1.打點前小車應______打點計時器,且應先________________后放開小車。
2.在平衡摩擦力時,______ (選填“要”或“不要”)懸掛重物,但小車應連著紙帶且啟動打點計時器。用手輕輕地給小車一個初速度,如果在紙帶上打出的點的間隔______,表明小車受到的阻力跟它受到的重力沿木板向下的分力平衡。
靠近
啟動打點計時器
不要
均勻
3.改變重物的質量的過程中,要始終保證重物的質量________小車的質量。
4.作圖時應使所作的______通過盡可能多的點,不在直線上的點也要盡可能地均勻分布在直線的兩側,個別偏離較遠的點應舍去。
遠小于
直線
實驗探究分析
2
探究二 實驗數據與分析
探究一 實驗原理與操作
探究三 實驗設計與創(chuàng)新
探究一 實驗原理與操作
例1 在研究作用力F一定時,小車的加速度a與小車(含砝碼)質量M的關系的實驗中,某同學安裝的實驗裝置和設計的實驗步驟如下:
A.用天平稱出小車和槽碼的質量
B.按圖安裝好實驗器材
C.把細繩系在小車上并繞過定滑輪懸掛槽碼
D.將電磁打點計時器接在6 V電壓的蓄電池上,
接通電源,釋放小車,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下一系列點,并在紙帶上標明小車質量
E.保持槽碼的質量不變,增加小車上的砝碼個數,并記錄每次增加后的M值,重復上述實驗
F.分析每條紙帶,測量并計算出加速度的值
G.作a-M關系圖像,并由圖像確定a與M的關系
(1)請改正實驗裝置圖中的錯誤。
①電磁打點計時器位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車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滑輪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該同學漏掉的重要實驗步驟是________,該步驟應排在步驟________之后。
(3)在上述步驟中,有錯誤的是步驟__________,應把________改為________________。
(4)在上述步驟中,處理不恰當的是步驟________,應把________改為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①電磁打點計時器應固定在長木板無滑輪的一端,即應靠近右端;②釋放小車時,小車應靠近打點計時器;③連接小車的細繩應平行于木板,故應調節(jié)滑輪位置使細繩平行于木板。
(2)實驗中把槽碼的重力看成小車所受拉力,沒有考慮阻力,故必須平衡摩擦力且應排在步驟B之后。
(3)步驟D中電磁打點計時器接在6 V電壓的蓄電池上將無法工作,必須接在4~6 V的交流電源上。
答案 (1)①應靠右端?、趹拷螯c計時器?、蹜辜毨K平行于木板 
(2)平衡摩擦力 B
(3)D 6 V電壓的蓄電池 4~6 V的交流電源
例2 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的實驗中,某同學使用了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打點計時器打點頻率為50 Hz。
探究二 實驗數據與分析
(1)實驗中得到如圖乙所示的一段紙帶,每五個點取一計數點,測得sAB=7.65 cm,sBC=10.17 cm,實驗測出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________m/s2(結果保留2位小數)。
(2)若直接按圖甲所示裝置進行實驗,以沙和沙桶的總重力F為橫坐標,通過紙帶分析得到的加速度a為縱坐標,畫出的a-F圖像合理的是________。
(3)實驗中,沙和沙桶的總重力________(選填
“大于”“小于”或“等于”)繩子對小車的
拉力,為了讓沙和沙桶的總重力大小更接近繩子對小車的拉力,應讓沙和沙桶的總質量________(選填“遠大于”或“遠小于”)小車的質量。
(4)若(2)中四個圖像中的圖線(包括B、C中的直線部分)的斜率都為k,k可能與________有關。
解析 (1)由題意知,相鄰計數點間的時間T=5×0.02 s=0.1 s,由Δs=aT2可得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
=2.52 m/s2。
(2)若直接按圖甲所示裝置進行實驗,沒有平衡摩擦力,則當力F達到某一值時小車才有加速度,可知畫出的a-F圖像合理的是C。
(3)實驗中,我們認為繩子拉力的大小等于沙和沙桶的總重力,而實際上由于沙和沙桶向下做加速運動,所以沙和沙桶的總重力大于繩子的拉力。為了讓沙和沙桶的總重力大小更接近繩子對小車的拉力,應讓沙和沙桶的總質量遠小于小車的質量。
(4)實驗中小車質量未變,若四個圖像中的圖線(包括B、C中的直線部分)的斜率都為k,k應該與小車質量有關。
答案 (1)2.52 (2)C (3)大于 遠小于 (4)小車質量
訓練1 某同學設計了一個“探究加速度a與物體所受合力F及物體質量m的關系”的實驗,圖甲所示為實驗裝置簡圖(交流電源的頻率為50 Hz)。
(1)圖乙所示為某次實驗得到的紙帶,根據紙帶可求出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________ m/s2(結果保留2位有效數字)。
(3)保持小車的質量不變,改變沙和沙桶的質量,該同學根據實驗數據作出了加速度a隨合力F變化的圖線,如圖丁所示。該圖線不通過原點,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已知s1=6.19 cm,s2=6.70 cm,s3=7.21 cm,s4=7.72 cm,
(3)由a-F圖線可知,F增大到某一值時小車開始有加速度,說明實驗前沒有平衡摩擦力或者平衡摩擦力不足。
1.用氣墊導軌替代長木板
利用氣墊導軌替代長木板做此實驗時,不需要平衡摩擦力,其他實驗步驟不變。
探究三 實驗設計與創(chuàng)新
2.利用光電門測加速度
3.利用位移傳感器測位移
4.利用彈簧測力計或力傳感器測量拉力大小
如圖所示,加速度可由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計算得出,拉力的大小可由彈簧測力計的讀數得出。
例3 如圖所示是某同學探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的實驗裝置。他在氣墊導軌上安裝了一個光電門B,滑塊上固定一遮光條,遮光條的寬度為d,滑塊與遮光條的總質量為M,滑塊用細線繞過氣墊導軌左端的定滑輪與力傳感器相連,傳感器下方懸掛鉤碼,鉤碼的質量為m,每次滑塊都從A位置由靜止釋放。
(1)實驗時,接通氣源,將滑塊從A位置由靜止釋放,由數字計時器讀出遮光條通過光電門B的時間t,已知A位置到光電門B的距離為L,用d、t、L表示滑塊運動的加速度a=________。
(2)拉力是直接通過力傳感器測得的,與滑塊質量和鉤碼質量大小無關,A是不必要的;應使A位置與光電門間的距離適當大些,這樣有利于減小誤差,B是必要的;應將氣墊導軌調節(jié)水平,且保持細線與氣墊導軌平行,這樣拉力才等于滑塊所受合力,C、D是必要的,故選A。
訓練2 為了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甲、乙、丙三位同學分別設計了如圖甲、乙、丙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車總質量用M表示(乙圖中M包括小車與力傳感器,丙圖中M包括小車和與小車固連的定滑輪),鉤碼總質量用m表示。

(1)為便于測量合外力的大小,并得到小車
總質量一定時,小車的加速度與所受合外
力成正比的結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
A.三組實驗中只有甲需要平衡摩擦力
B.三組實驗都需要平衡摩擦力
C.三組實驗中只有甲需要滿足所掛鉤碼的總質
量m遠小于小車的總質量M的條件
D.三組實驗都需要滿足所掛鉤碼的總質量m遠小于小車的總質量M的條件
(2)圖丁是用圖甲裝置中打點計時器所打的紙帶的一部分,O、A、B、C、D和E為紙帶上的六個計數點,加速度大小用a表示,則OD間的距離為________cm。圖戊是根據實驗數據繪出的s-t2圖線(s為各計數點至同一起點的距離),則加速度大小a=________m/s2(保留3位有效數字)。
答案 (1)BC (2)1.20 0.933
解析 (1)為便于測量合外力的大小,認為甲圖中鉤碼的重力即為合外力,而乙圖中力傳感器的示數等于合外力,丙圖中的合外力則是彈簧測力計示數的2倍,因此它們都必須平衡摩擦力,A錯誤,B正確;認為甲圖中鉤碼的重力等于合外力,因此三組實驗中只有甲需要滿足所掛鉤碼的總質量m遠小于小車的總質量M的條件,C正確,D錯誤。

實驗能力自測
3
1.某實驗小組用打點計時器探究木塊加速度與力、質量間的關系,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


(1)電磁打點計時器是用于測量________的儀器,工作電源是________(填“交流電”或“直流電”)。
(2)平衡木塊所受的阻力時不懸掛砝碼,調整長木板左端的高度,接通電源,用手輕撥木塊,直到打點計時器打出一系列________的點。


(3)某次實驗打出的紙帶如圖乙所示,如果打點計時器打點周期為T,則用s1~s6及T表示加速度的表達式為a=________。
(4)實驗中,下列敘述或做法正確的是________(填正確答案標號)。
A.提供外力的托盤和砝碼的總質量要遠大于木塊的質量
B.處理數據時,作出a-m圖像能較準確地判斷出加速度與質量之間的關系
C.若作出的a-F圖線未過坐標原點,說明平衡摩擦力沒做好
D.處理數據時,作出a-F圖像能較準確地判斷出加速度與力之間的關系


答案 (1)時間 交流電 (2)間隔均勻
解析 (1)電磁打點計時器是用來測量時間的儀器;工作電源是交流電。
(2)平衡摩擦力時,如果輕推木塊能做勻速直線運動,說明重力分力與摩擦力平衡,紙帶上打出的點間隔均勻。


(3)取前三段和后三段為相鄰時間間隔,有


(4)要使托盤和砝碼的總重力近似等于細線拉力,需使托盤和砝碼的總質量要遠小于木塊的質量,A項錯誤;由于a-m圖像是非線性圖像,故很難判斷出加速度與質量之間的關系,B項錯誤;a-F圖像未過坐標原點的原因是未做好平衡摩擦力,C項正確;根據a-F圖像的線性關系可以判斷出加速度與力之間的關系,D項正確。
2.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的實驗中,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
(4)圖乙是實驗中打出的一條紙帶,在紙帶上每隔4個點取1個計數點,得到O、A、B、C、D幾個計數點。測得sOB=3.40 cm,sOD=8.40 cm,已知電源頻率為50 Hz,則打B點時小車的速度為________ m/s,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________ m/s2(計算結果均保留2位有效數字)。
(4)0.21 0.40
解析 (1)根據電火花打點計時器的工作原理可知,電火花打點計時器應接在交流電源上。
(2)實驗中平衡小車所受阻力的做法是:在不掛細繩和鉤碼的情況下,改變木板的傾斜程度,使小車能拖動紙帶沿木板做勻速直線運動。
(4)每隔4個點取1個計數點,則時間間隔
T=0.02×5 s=0.1 s
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中平均速度等于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可知
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中Δs=aT2可知
3.在“探究加速度與物體受力、物體質量的關系”實驗中,做如下探究:
(1)為猜想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可利用圖1所示裝置進行對比實驗。兩小車放在水平板上,前端通過鉤碼牽引,后端各系一條細線,用板擦把兩條細線按在桌上,使小車靜止。抬起板擦,小車同時運動,一段時間后按下板擦,小車同時停下。對比兩小車的位移,可知加速度與質量大致成反比。關于實驗條件,下列正確的是:________(選填選項前的字母)。
圖1
A.小車質量相同,鉤碼質量不同 B.小車質量不同,鉤碼質量相同
C.小車質量不同,鉤碼質量不同
次數 1 2 3 4 5 6 7
a/(m·s-2) 0.62 0.56 0.48 0.40 0.32 0.24 0.15
M/kg 0.25 0.29 0.33 0.40 0.50 0.71 1.00
圖2
(3)在探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實驗之前,需要思考如何測“力”。請在圖3中畫出小車受力的示意圖。為了簡化“力”的測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選填選項前的字母)。
圖3
A.使小車沿傾角合適的斜面運動,小車受力可等效為只受繩的拉力
B.若斜面傾角過大,小車所受合力將小于繩的拉力
C.無論小車運動的加速度多大,砂和桶的重力都等于繩的拉力
D.讓小車的運動趨近于勻速運動,砂和桶的重力才近似等于繩的拉力
答案 (1)B (2)見解析圖 (3)見解析圖 AD
解析 (1)為了探究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必須控制小車所受拉力相同,即鉤碼質量相同,而讓小車的質量不同,故B正確。
圖1
(3)小車受垂直桌面向上的支持力,豎直向下的重力,沿繩方向的拉力,平行桌面的摩擦力,如圖所示。
使小車沿傾角合適的斜面運動,小車所受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剛好等于小車所受的摩擦力,則小車受力可等效為只受繩的拉力,故A正確;若斜面傾角過大,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大于摩擦力,小車所受合力將大于繩的拉力,不利于簡化“力”的測量,故B錯誤;加速度越小,砂和桶的重力越接近繩的拉力,故C錯誤,D正確。
4.某實驗小組用如圖甲所示的DIS(位移傳感器、數據采集器、計算機)裝置,驗證“在小車質量不變的情況下,小車的加速度與作用力成正比”的結論。用鉤碼所受的重力作為小車受到的拉力F,用DIS測小車的加速度a。改變所掛鉤碼的數量,多次重復測量。該實驗小組在實驗中根據測得的多組數據畫出了a-F關系圖像如圖乙所示。
(1)圖甲中薄物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乙中的圖線沒過原點,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進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試分析乙圖a-F關系圖像中的bc段呈非線性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平衡小車受到的摩擦力 (2)平衡摩擦力過度 將薄物塊適當左移,減小長木板的傾角 (3)隨著鉤碼質量的增加,不再滿足鉤碼質量遠小于小車質量了
解析 (1)薄物塊的作用是墊起長木板的左端,形成合適的傾角,利用小車的重力沿長木板的分力來平衡小車受到的摩擦力。
(2)圖乙中的圖線沒過原點,即小車受到的拉力F為零時,小車的加速度不為零,可能的原因是長木板的傾角太大了,平衡摩擦力過度重力沿長木板的分力比小車受到的摩擦力大,這樣即使不掛鉤碼,小車也會沿著長木板加速運動;改進的措施是將薄物塊適當左移,減小長木板的傾角,在不掛鉤碼的情況下,輕推小車,小車能勻速運動。
5.為了探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使用如圖所示的氣墊導軌裝置進行實驗,其中G1、G2為兩個光電門,它們與數字計時器相連,當滑塊通過G1、G2光電門時,光束被遮擋的時間Δt1、Δt2都可以被測量并記錄?;瑝K連同上面固定的擋光片的總質量為M,擋光片寬度為D,光電門間距離為s,牽引鉤碼的質量為m?;卮鹣铝袉栴}。
(1)實驗開始前應先調節(jié)氣墊導軌下面的螺釘,使氣墊導軌水平,在不增加其他儀器的情況下,如何判定調節(jié)是否到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取M=0.4 kg,改變m的值,
進行多次實驗,以下m的取值不
合適的一個是________。
A.m1=5 g B.m2=15 g C.m3=40 g D.m4=400 g
(3)在此實驗中,需要測得每一個牽引力對應的加速度,其中求得的加速度的表達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Δt1、Δt2、D、s表示)。
解析 (1)取下牽引鉤碼,輕推滑塊,數字計時器記錄的兩個光電門的光束被遮擋的時間相等。
(2)在探究加速度與力關系的實驗中,當鉤碼的質量與滑塊連同上面固定的擋光片的總質量的關系是m M時,才能近似認為鉤碼受到的重力等于滑塊受到的拉力,故選項D不合適,符合題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丰县| 梅州市| 聂荣县| 丹寨县| 根河市| 二连浩特市| 滦南县| 巴马| 玉山县| 土默特左旗| 桑日县| 抚州市| 卢氏县| 汶上县| 五大连池市| 莲花县| 吕梁市| 永登县| 安乡县| 桂林市| 宁国市| 洛川县| 广州市| 盘山县| 阳新县| 福海县| 桃园县| 漳浦县| 陆丰市| 米易县| 简阳市| 江安县| 小金县| 武鸣县| 古丈县| 绩溪县| 陕西省| 伊春市| 铜鼓县| 芷江| 孟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