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材冊別及單元 統編教材九年級下冊 第一單元課 題 第一單元閱讀復習 課時 1課時一、課標要求1.在閱讀中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 2.能夠區分寫實作品與虛構作品,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樣式。 3.欣賞文學作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 4.了解常用的修辭方法,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表達效果。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二、教材分析本單元是全套教科書中第二個詩歌單元。學生通過《金色花》《荷葉母親》了解了散文詩的面貌和詩歌長于抒情的特點;九年級上冊“活動·探究”單元,學生們走完了自主欣賞、自由朗誦、自由創作這條詩歌學習的完整路徑。本單元的教讀課文《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海燕》,意象豐富新穎、成組出現,情感濃烈,富有感染力;自讀課文《梅嶺三章》《短詩五首》各篇主體意象特色鮮明,有的含有哲理。在單元總結時,首先可以對各篇詩文豐富新穎極具特征的意象及其內涵和感情進行總結,還可以針對各篇文章獨特寫法進行歸納總結。三、學情分析在兩年多的學習中,學生們對賞析詩歌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如聯系詩歌的時代背景,進行作品朗讀,結合意象體會作品內涵和情感等。對學習內容進行及時有效的總結,就是為了減少學生讀詩的畏難情緒,指導學生鑒賞詩歌閱讀,掌握要領和技巧。在總結課中,要對已學內容進行梳理,并學會賞析新的詩歌。四、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誦詩歌,把握詩歌的韻律、節奏、重音。 2.能聯系背景,把握教讀課文的詩歌主旨,理解情感。 *3.把握詩中意象,品味有表現力的語言,體味哲思。 *4.總結各篇特色寫法。 *5.運用所學,觸類旁通,拓展賞析。五、教學重難點重點:總結詩歌意象,品味語言,體味哲思。 難點:總結各篇特色寫法; 運用所學,觸類旁通,拓展賞析。六、教學過程回顧單元篇目作者及體裁 本單元的作品主要是新詩,也有以舊體表現時代內容的詩作,還有散文詩。我們能回憶起來八篇詩文的題目、作者和體裁嗎? (呈現各篇詩文題目、作者及體裁) 目標與重點難點(呈現目標與重點難點) 三、教學過程 一、重視朗讀,突出重音、停連。 在鑒賞詩歌方面,朗讀既是感知詩歌的前提,也是檢驗理解水平的試金石。朗讀時,同學們要注意停連和重音,突出意象和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試一試跟老師一起讀,預備——! (朗讀示范) 二、聯系背景,把握主旨,理解情感。 學習詩歌,還要注意聯系時代背景,體會詩歌主旨和情感。比如—— 1.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詩人以“我”向祖國傾訴的獨特形式,以深沉悲痛的心情、委婉曲折的筆觸,回溯了祖國數百年來貧困、落后的歷史,在此背景下,祖國和人民依然沒有因“貧困”而喪失希望。歷史轉折期的出現,新生的祖國正待騰飛,“我”發出獻身祖國的熱望,表達了抒情主人公強烈的愛國之情和歷史責任感。 2.海燕 《海燕》創作于俄國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作者創造了“海燕”的藝術形象,歡呼即將來臨的革命風暴,為無產階級唱出充滿戰斗激情的頌歌。 學習了本單元內容之后,同學們已經能夠在反復朗讀、感受詩歌韻律的基礎上,進一步把握詩歌的意象,體會詩人的情感,理解詩中蘊含的哲理了。現在我們對各篇詩歌的意象、感情和寫法進行一個梳理。 突破重難點:把握意象,品味語言,體味哲思。 (一)把握意象,體會內涵情感哲思。1.在《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中,作者舒婷用“水車”、“礦燈”“稻穗”“路基”、“駁船”形象地說明了祖國過去的落后衰敗;選用“花朵”這一意象表達美好生活的祈愿幻滅的悲愴、痛苦和絕望;這兩節都贊揚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詩歌(第三節)用胚芽、笑渦、起跑線、黎明象征結束歷史浩劫的嶄新現實,預示祖國擺脫束縛、蒸蒸日上的美好明天。在表達情感方面,作者主要由沉重、憂患、嘆服,悲愴、憧憬變為激動喜悅期待和為祖國奉獻的奮力拼搏的感情。 2.在《梅嶺三章》當中,作者(陳毅)用泉臺、旌旗、閻羅的意象表達向人間的反動統治者戰斗到底的決心,用“烽煙”“血雨腥風”表現革命艱辛,表達對犧牲者的緬懷;用 “國門懸頭”的典故表達在威脅面前的浩然正氣;用“捷報當紙錢”抒發革命樂觀主義的豪情;用“自由花”表達對自由之境歡樂之境的向往和革命必勝的信念。 3.在《月夜》中,詩人(沈尹默)賦予了“風”“霜”“月”這些古詩中的傳統意象以新意,為夜晚環境增添了一抹亮色,“并排立著”“卻沒有靠著”的“樹”表現了“五四運動”前夕青年個性覺醒、追求人格獨立思想自由的意識。 4.《蕭紅墓畔口占》是一首傷逝之作,作者(戴望舒)描述他墓前憑吊的行為同時,用“紅山茶”這一富有激情的光亮打破了平靜,并表達對蕭紅的贊美與激賞,抒發自己克制而真摯的懷念。 5.《斷章》是耐人尋味的哲理詩。詩人(卞之琳)用“你看風景,人在看你”“明月裝飾窗子,窗子裝飾夢”這兩組意象表現宇宙間的事物存在普遍聯系,互相依存。這個事物與那個事物的關系,是有條件的、受制約的。 6.《風雨吟》用郊原如同大海,房舍猶如小舟表現了風雨。房舍中的“我”就是駕舟的舵手。“舵手”象征革命年代引導方向的領路人;而因為年輕,作者以此表現“我”不知人生命運的迷茫和擔憂,和“我”力圖關懷社會命運而作出努力的思想感情。 7.《統一》用葉子和花這兩種簡單的意象,推演出世間萬物的規律——世界是多樣的,本質又是一樣的,用宏觀和微觀的辯證關系闡釋了世界的統一性,表達了作者對世界和平統一的向往和追求。 8.高爾基的《海燕》中各個形象有怎樣的象征意義?海燕象征了英勇無畏的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大海象征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和席卷一切的革命浪潮;暴風雨象征1905年俄國革命前夕一觸即發的革命形勢。海鷗、海鴨、企鵝象征害怕革命會破壞他們安樂窩的形形色色怯于革命、假革命和不革命者;烏云、狂風、雷電象征 猖狂的反革命的黑暗勢力。太陽象征光明的未來。 (二)品味語言 1.請從修辭的角度賞析下面句子。 (1)你以傷痕累累的乳房/喂養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騰的我。 明確:排比,增強語勢,突出了祖國以飽受創傷的歷史,培養了詩人,使詩人從政治迷信中的迷惘,走向覺醒的深思,進而為祖國光明的未來身心沸騰。 (2)郊原如海,房舍如舟。 明確:比喻,形象生動貼切,表現風雨大作帶來的變化,不僅富有畫面感,而且極具動態效果。 (3) 這個敏感的精靈,——它從雷聲的震怒里,早就聽出了困乏,它深信,烏云遮不住太陽,——是的,遮不住的! 明確:運用比喻、擬人,生動形象地寫出海燕的勇敢和智慧,說明無產階級革命者高度的預見性和敏銳的洞察力。運用反復,語氣肯定,表達了堅定不移的必勝信念。 2.富有表現力的語言賞析 (1)我是你河邊上破舊的老水車,數百年來紡著疲憊的歌。 明確:“紡”這里極言單調重復的動作,象征祖國發展的沉重緩慢,寫出祖國長期處于貧窮落后的狀態,依然頑強支撐著運轉的特點。 (2)大海抓住閃電的箭光,把它們熄滅在自己的深淵里。 明確:“抓住”“熄滅”顯示大海力大無比;“深淵”,表現大海潛能無盡。運用擬人手法寫大海在與閃電的激戰時巨大聲勢和強大力量。(大海的勝利象征無產階級必勝,沙皇反動派氣焰囂張,最終必葬身于人民革命的汪洋大海之中。) 特色寫法總結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的特色是抒情主人公“我”融入祖國的大形象里,生死相依、血肉相連,二者形象熔鑄在一起。 《梅嶺三章》是七言絕句的組詩,舊詞新用、使用借代修辭,抒寫理想信念,彰顯偉大人格。 《月夜》運用烘托的手法,托物言志,象征。(注意相同句式意象的替換、轉折連詞) 《蕭紅墓畔口占》使用對比手法;用富有激情的顏色,照應抑制狀態下的真實心境。(聯系詩歌題目,理解詩意。詩歌中的“你”在詩中不提,要聯系題目體會;關注同一句式中意象的替換和保留不動的詞語) 《斷章》有辯證色彩。 《風雨吟》比喻貼切,富有畫面感。 《統一》從宏觀和微觀視角,闡釋了世界的統一性。 《海燕》運用象征手法、對比、烘托,凸顯主題。 小結:鑒賞現代詩的方法 重視朗讀,品味語言;聯系背景,把握主旨;分析意象、內涵、感情;體味哲思,辨析特色。 五、拓展賞析 我們就用剛剛總結的一些方法來賞析以下詩歌—— 一代人 詩歌選用黑夜、眼睛、光明作為意象,兩句新奇的組合,看似相悖的轉折,蘊含著奇妙的合理性——表達出對黑暗政治的否定、對光明未來的向往與追求。 (二)天真的預示 沙,代表著無限廣闊的世界;花,飽含永恒的美好與光明。詩中的“你”,借鑒我們所學,可以理解為標題中的“天真”的兒童。兒童在玩沙、摘花的剎那間永恒注入了他天真純潔的心中。詩人歌頌人世,歌頌自然,歌頌光明,預示著:世界屬于無邪的兒童;光明、美好的未來永遠屬于他們! 六、作業 1.對所學詩歌意象、感情、寫法進行整理,完成復習表格。 2.完成練習題。 3.運用本單元學習的內容,賞析一首現代詩。七、教學反思1.利用表格對詩歌意象、語言寫作特色等方面匯總便于把握;但項目較多,限于屏幕大小,只能對項目拆分合并后進行比較,因此效果有點打折扣。 又由于表格不能夠將信息點用動畫呈現,顯得比較呆板。 2.賞析語言方面,只舉若干例有代表性的例子,沒有囊括本單元所有修辭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