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暮江吟》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暮江吟》是統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的第一首古詩,是第三單元第九課三首古詩中的第一首,也是學生進入四年級學習的第一首古詩。該單元主題是“到處留意皆學識”,學習目標重在培育學生的察看與思慮能力。這首詩融情于景,運用了對照與比喻的修辭手法,描繪了從日暮至夜晚秋季江面的漂亮情景,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也表現出詩人歡樂的心境。學習該詩擬經過指引學生聯合說明,理解古詩,找出對照與比喻修辭,賞析古詩要點字詞句,頻頻朗讀,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教學目標:1、學習《暮江吟》,理解詩句的意思,了解古詩所描寫的景色并能有感情地朗讀。通過學習,能歸納出學習古詩的方法。2、通過反復朗讀,讓學生從中感受自然美和語言美。3、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看到奇麗景色時的愉悅心情。三、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掌握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積累寫景的古詩。五、教學時間:一課時六、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在第一單元的學習中,我們感受了劉大白現代詩《秋晚的江上》之美,他眼中江上的秋晚是倦鳥歸巢,是余暉染葦,那在我們一代“詩王”眼中秋晚的江上又是怎樣的畫面呢?讓我們一起走進白居易的《暮江吟》,去領略他筆下的秋晚江上之景。(二)初讀課文1、聽讀古詩:a、邊聽邊想象畫面,圈畫出不熟悉的字,多讀幾遍。b、劃分出詩歌的節奏。2、預習檢測a、認讀大戰 抽生認讀會認字并組詞B、巧辨形近字 編口訣區分形近字日落天已暮 有心來思念長巾做幕布 見錢君莫貪出力來募捐 張口吟詩篇選地建王墓 同病要相憐C、挑戰多音字3、剛才詩歌的節奏聽出來了嗎?我們一起看一看你們的小耳朵靈不靈。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詩,把古詩讀正確、讀流利,讀出節奏。(三)學習古詩知詩人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有“詩王”和“詩魔”之稱。代表詩作有《賣炭翁》《長恨歌》《琵琶行》等。解詩題如何理解題目“暮江吟”?暮:傍晚,太陽落山了。交代了寫詩的時間 江:江邊,點名寫詩的地點。吟: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連起來理解:就是詩人黃昏時分在江邊所作的詩。明詩意讀古詩前兩句思考:Q1:作者描寫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樣抓住這些景物的特點來寫的?殘陽:快落山的太陽的光,也指晚霞。瑟瑟:形容未受到殘陽照射的江水所呈現的青綠色。答:詩人描寫了傍晚的殘陽和江水,江水的特點是半江瑟瑟半江紅。譯文:太陽快落山了,夕陽斜照在江面上,江水一半呈現青綠色,一半呈現紅色。Q2:江水為什么一半是綠色,一半是紅色,你看見過這種景象嗎?答:因為太陽接近地平線,江面有一半已經照不到陽光,所以半江是綠色,半江是紅色。Q3:思考:把“鋪”換成“照”或“射”可不可以?答:“鋪”既寫出了夕陽的柔和,又寫出了照的面積廣大而均勻。如果換成“照”或“射”則不能體現照的面積大這一特點。讀古詩后兩句思考:Q1:作者描寫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樣抓住這些景物的特點來寫的?可憐:可愛 九月初三:農歷已進入深秋季節,點出了觀賞江景的季節是深秋。真珠:珍珠答: 詩人描寫了夜晚的明月和露珠。 詩人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晶瑩透亮的露珠比作珍珠,把新月比作彎弓。譯文:九月初三的夜晚多么可愛啊,滴滴清露就像珍珠一般,一彎新月仿佛是一張精致的弓。你能說一說詩的前、后兩句分別描繪了怎樣的畫面嗎?一幅是夕陽西沉、晚霞映江的絢麗景象,一幅是彎月初升、露珠晶瑩的朦朧夜色。悟詩情《暮江吟》通過描寫夕陽西沉、晚霞映江、彎月初升、露珠晶瑩幾幅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5、誦全詩(四)、作業設計學完本詩,你感受到了什么樣的畫面?請小畫家們用你們手中的彩色畫筆畫出你感受到的《暮江圖》。七:板書設計暮江吟暮 殘陽 江水夜 露珠 彎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