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九年級—語文—《鄒忌諷齊王納諫》第一課時—教學設計課型 新授課 課時 兩課時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語境推斷文言詞語意義的能力,積累常見文言詞語。 2.梳理文章思路,分析人物形象。 3.欣賞鄒忌巧妙的諷諫藝術,理解設喻說理的特點。教學重難點 1.掌握文中的重要詞語和特殊句式,結合注釋以及積累的文言知識,疏通文意。 2.了解設喻說理,巧妙諷諫的論說技巧。 3.體會古代志士勇于諫言的精神和古代明君從善如流的氣度與明辨的智慧。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第一課時課時目標 1.在誦讀的基礎上,落實字詞,疏通文章,熟知課文內容。 2.掌握相關的重要詞語、通假字和特殊句式。教學內容設計 教師活動設計 學生活動設計 設計意圖教學過程設計 一、課前導入 1.歷史上的諫臣故事 比干:挖心 → 商紂王:暴君 屈原:投江 → 楚懷王:昏君 魏征:死諫 → 唐太宗:明君 2.展示本課的學習目標 1.聽講。 2.思考問題。 1.激發導入,引 入課題。 2. 明確 學 習 目 標。二、資料助讀 1.《戰國策》 《戰國策》是戰國時游說之士的策謀和言論的匯 編,初有《國策》《國事》《事語》《短長》《長書》《修 書》等名稱和本子,西漢末劉向編訂為三十三篇。 2.鄒忌 鄒忌,齊國的謀臣,以敢于進諫著稱,不僅是一 個能言善辯的雄辯家,而且是一個卓有遠見、關心國 家的政治家。 故事:善鼓琴,據史載,一次鄒忌聽齊威王彈琴, 他就借論彈琴,闡述治國安民之道。齊威王聽后,大 為贊賞,封他為齊相。而當時的謀士淳于髡不服,就 用隱語向鄒忌提了幾個難題,鄒忌都能對答如流。辯 論結束后,淳于髡對他的仆人說,看來這個人破格重 用的日子不會遠了。時過一年,威王果然封鄒忌為成 1.聽講。 2.思考問題。 3.做筆記。 了解相關資料, 為理解文章做 準備。侯。 3.齊威王 齊威王,齊國國君,勵精圖治,修明政治,是一 個很有作為的君王。三、自學指導,分步探究 (一)跟讀課文,讀通讀順 要求:(1)正音。 (2)注意朗讀節奏、情感。 (3)借助注釋,理解文意。 播放《鄒忌諷齊王納諫》朗誦文件,多媒體顯示: Yì zhāo guān kuī jī cháo jiàn 昳麗 朝服衣冠 窺鏡 期年 朝于齊 間進 (二)疏通文意,通譯全文 1.重點字詞 鄒忌修八尺有余 而形貌昳麗 朝服衣冠 . . . . .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旦日 明日 弗如遠甚 . . 妾之美我者 私我也 皆以美于徐公 . . 莫不私王 左右 王之蔽甚矣 . . 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能謗譏于市朝 . . . . . . 聞寡人之耳者 時時 門庭若市 期年 . 皆朝于齊 時時而間進 戰勝于朝廷 . . 2.通假字:明日徐公來,孰視之 . 3.特殊句式: (1)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2)忌不自信。 (3)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4)王之蔽甚矣。 (三)梳理內容,理清思路 (第 1 段)比美 (第 2 段)進諫 (第 3 段)賞諫—朝齊 1.跟讀課文,標注 字詞。 2.借助注釋,疏通 文意。 3.圈點勾畫,整理 筆記。 4.再讀課文,梳理 線索,理清思路。 1. 達成 課 時 目 標一。 2. 達成 課 時 目 標二。四、布置作業 1.梳理本文內容并熟讀成誦。 2.整理歸納本課所學的重點字詞及相關句式。 按要求認真完成 作業。 落實鞏固教學 重點、難點。九年級—語文—《鄒忌諷齊王納諫》第二課時—教學設計課型 新授課 課時 兩課時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語境推斷文言詞語意義的能力,積累常見文言詞語。 2.梳理文章思路,分析人物形象。 3.欣賞鄒忌巧妙的諷諫藝術,理解設喻說理的特點。教學重難點 1.掌握文中的重要詞語和特殊句式,結合注釋以及積累的文言知識,疏通文意。 2.了解設喻說理,巧妙諷諫的論說技巧。 3.體會古代志士勇于諫言的精神和古代明君從善如流的氣度與明辨的智慧。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第二課時課時目標 1.把握“三疊”式結構,體會其別致精美。 2.了解設喻說理,巧妙諷諫的論說技巧。 3.體會古代志士勇于諫言的精神和古代明君從善如流的氣度與明辨的智慧。教學內容設計 教師活動設計 學生活動設計 設計意圖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導入,明確目標 1.回顧內容,理清思路 (第 1 段)比美 (第 2 段)進諫 (第3 段)賞諫—朝齊 2.展示本課的學習目標 1.溫故知新。 2.思考問題。 1.溫故知新,引入 課題。 2.明確學習目標。二、質疑探究,把握結構 1.研讀第 1 段 思考:鄒忌與徐公比美,問妻、妾、客三人,他們分 別是怎樣回答的,鄒忌對他們的回答分別作如 何思考? 明確: 三問 三答 三思 問其妻 君美甚……君也 私臣 問其妾 → 徐公何……君也 → 畏臣 問其客 徐公不……美也 有求于臣 2.研讀第 2 段 思考:鄒忌是如何向齊王進諫的? 明確:鄒忌入朝后,并未直接諷諫齊王,而是以小見 大,講述自己與徐公比美的經歷,并把自己“三 思”的結果告訴齊王,通過類比,讓齊王自己 1.朗讀課文,思 考問題。 2.研讀課文,質 疑探究。 3.概括歸納,記 錄筆記。 達成課時目標一。去領悟“王之蔽甚矣”和應該采取的措施。 三思三比私臣莫不私王畏臣→莫不畏王有求于臣 莫不求王 3.研讀第 3 段 思考:諷諫后有什么變化? 明確: 三賞 三變 面刺,上賞 令初下,門庭若市 上書,中賞 → 數月后,時時間進 謗譏,下賞 期年后,無可進者 4.小結:“三疊”式結構 全文分三個部分,每部分都使用了三層排比的手 法,三問、三答、三思、三比、三賞、三變。層層推 進,整齊對稱,別致精美。三、賞析諷諫,分析形象 1. 賞析設喻說理,巧妙諷諫的論說技巧 思考:你認為鄒忌勸諫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理由? (1)探究角度一 :勸諫 品味鄒忌(勸諫者)高妙的勸諫藝術: 設喻說理,委婉諷諫。 以切身經歷設喻,把家事與國事進行類比,由己 及君,以小見大,委婉含蓄,成功地讓齊威王納諫。 思考:鄒忌的勸諫技巧對我們今天的人際交往有什么 啟示? 啟示:學會委婉表達的語言藝術,在人際交往中要尊 重對方,用對方可接受的方式提出建議,注意 語言委婉。 思考:除了高超的語言藝術,還有什么成功因素? 明確:除了鄒忌高超的語言藝術,也與其善于思考、 分析的個性和他的擔當、責任意識相關。 (2)探究角度二:納諫 明確:離不開齊王(納諫者)廣開言路的胸襟和果斷 行事的理政智慧。 分享故事:據史載,他繼位之初,好為淫樂,不理政 事,后來謀士淳于髡進諫曰:“國中有大鳥,止 于王庭,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 ”齊 1.重點研讀,賞 析諷諫。 2.思考體會,獲 得啟示。 3.思考探究,分 析形象。 達成課時目標二。 達成課時目標三。威王聽后頓悟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從此,齊威王勵精圖治, 修明政治,齊國大治。 2.分析人物形象 明確: 鄒忌: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進諫賢士形象 齊王:知錯能改、明智果斷、從諫如流的明君形象四、課堂小結 1.寫作特點 本文的寫作特點在于說理方式的獨特性。 治國之道原本是高度概括的抽象道理,但這種觀 念是從具體的故事中引出的,這就需要從個別到一 般,從具體到抽象的思維過程。 2.語言藝術 (1)語言樸實,沒有華麗辭藻的堆砌。 (2)語言形象,對話動作栩栩如生。 (3)文章剪裁巧妙,當詳處以十當一,當略處以 一當十。 3.小結 本文講述了戰國時期齊國謀士鄒忌勸說齊威王 納諫的故事,不僅塑造了鄒忌這樣有自知之明、善于 思考、勇于進諫、善于進諫的賢士形象,還塑造了齊 威王知錯能改、從諫如流的明君形象,告訴我們居上 者唯有廣開言路,采納群言,才能改良政治的道理。 1.思考問題,體 會特色、 語言藝術。 2.歸納小結,記 錄筆記。 達成課時目標三。五、布置作業 1.完成課本“思考探究”第二、三題。 2.比較閱讀《觸龍說趙太后》(選做)。 按要求認真完 成作業。 落實課后習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課時36_第六單元_《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教案.docx 課時37_第六單元_《鄒忌諷齊王納諫》(二)-教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