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數學計算小能手”單元教學設計(一)單元基本信息學科 信息科技 實施年級 五年級下期 設計者 張川《課程標準》模塊 身邊的算法單元名稱 數學計算小能手單元課時 3(二)單元教學規劃1.主題概述 1.1核心概念 本單元屬于“身邊的算法”模塊中的“算法的描述”部分,主要對應《課程標準》“身邊的算法”模塊的內容要求(1)(2)和(3)。本單元涉及的核心概念是“循環結構”,其中包括“循環退出條件”、“循環體”、“循環變量”、“計數循環”、“條件循環”等次要概念。 1.2內容結構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需要掌握三大控制結構中的循環結構,而循環結構又可以根據循環退出條件的不同將分成計數循環和條件循環兩種類型。在學會循環結構的基本知識以后,學生還要能夠對實際情境進行分析,提取出循環退出條件、循環體、循環變量等組成內容,使用流程圖設計出解決問題的算法,并編寫出程序對算法進行驗證。在循環結構的流程圖中有一個“指回去”的箭頭,表示執行一次循環體后返回循環退出條件的過程,此時如果滿足循環退出條件則會結束循環結構的執行,此處是學生理解上的一個難點。在本章的學習過程中,可以在程序執行的過程中觀察循環體中各變量值的變化情況和計算指令的結果,這種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更為清晰地理解循環結構的執行過程。 本章包含3個課時,第1課時以初識循環結構和認識計數循環為主要內容;第2課以認識條件循環為主要內容;第3課時以“求1+2+3+…+100的和”為切入點,將計數循環和條件循環進行對比分析,尋找它們不同的適用場合。 依次點學號點偶數學號我和高斯比一比理解計數循環結構的作用及組成。 學會使用流程圖描述計數循環算法。 認識“重復執行幾次”指令,并能根據算法編寫計數循環程序。理解條件循環結構的作用及組成。 學會使用流程圖描述條件循環算法。 認識“重復執行直到”指令,并能根據算法編寫條件循環程序。在實際情境中,應用循環結構的知識,設計算法并編程實現算法。 了解計數循環和條件循環的區別與聯系。 能根據具體問題,選擇合適的循環結構,并能說明理由。1.3教學過程 數學計算小能手第1課時首先,用順序結構畫出“依次點學號”的流程圖;然后,出示使用計數循環表示依次點學號的流程圖,并介紹計數循環的結構及執行過程;最后,使用“重復執行幾次”指令編程實現算法。第2課時首先,通過“點偶數學號”這一情境,引出可以使用“關系表達式”表示循環退出條件;然后,導引學生觀察條件循環的流程圖,了解條件循環的寫法及執行過程;最后,使用“重復執行直到”指令編寫程序實現算法。第3課時首先,對“求1+2+3+…+100的和”這個問題進行分析,由于重復的次數明顯是100,所以可以使用計數循環解決這個問題。接著,對“求1+2+3+…加到幾時總和能夠超過1000”這個問題進行分析,學生可以將“總和超過1000”轉化為關系表達式“總和>1000”,從而確定使用條件循環解決該問題。最后,通過對解決這兩個相似問題的過程進行的回顧,對兩種循環結構的適用情境進行歸納總結,為今后解決實際問題打好理論基礎。1.4育人價值 本單元圍繞依次點學號、將一串有規律的數字相加等與數學計算緊密相關的問題開展教學,讓學生理解循環結構的結構組成、執行過程和應用場景。了解循環結構不僅可以表示重復執行某些指令,還可以表示一組有規律的數,并對這些數值進行計算。使用循環結構描述一串包含很多元素的有規律的數字并將它們相加,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通過描述出數字規律的方法間接地表示出這些數字,再通過程序讓計算按規律計算出這些數字,并對這些數字進行累加。由于數值的個數較多,使用順序結構直接羅列出這些數字的方法幾乎是不可行的,通過這種對比讓學生學會循環結構這樣一種思維工具,使用它可以讓生活中處理類似問題的過程更加加科學高效。同時,讓學生可以感受數字世界的運行原理,初步養成計算思維。2.主題學情分析 通過五年級上冊的學習,學生已經在上學、放學等情境中對算法在生活中的應用產生了初步的理解;通過超市購物的情境對數據的輸入、處理、輸出的過程進行了探索,通過天氣影響運動會能否舉行的探究,以及根據得分對獲獎情況的判斷熟悉了分支結構。這些知識都為本單元學習循環結構打下了牢固的基礎。從本單元開始,學生將學習循環結構的知識,能夠通過流程圖描述循環結構,還能編寫程序實現算法,得出運算結果。3.教學環境 有網絡的計算機教室、流程圖繪制軟件、圖形化編程軟件4.單元教學目標 了解計數循環和條件循環的執行過程,能根據真實情境畫出計數循環的流程圖,并編程實現。 學會使用循環結構間接描述一串包含很多元素的有規律的數字的思維方式。 通過解決這兩個相似的數字累加問題的過程,區分兩種循環結構的適用情境。5.教學過程課時 任務序號 教學主要任務第1課時 依次點學號 任務1 對比順序結構與循環結構,理解循環結構的優勢。任務2 根據流程圖解釋計數循環的執行過程。任務3 編寫計數循環的程序。第2課時 點偶數學號 任務1 了解條件循環的循環退出條件的寫法。任務2 根據流程圖描述條件循環的執行過程。任務3 編寫條件循環的程序。第3課時 我和高斯比一比 任務1 根據情境畫出計數循環結構的流程圖并編寫程序。任務2 根據情境畫出條件循環結構的流程圖并編寫程序。任務3 對比兩種循環結構,找出它們結構和功能上的區別,以及各自的適用情境。6.評價建議需評價的任務 評價建議第1課時 任務1、2、3 評價內容:用自己的話解釋相關概念,使用流程圖描述算法,并編程實現。 評價標準:清晰地解釋相關概念,準確地描述算法,獨立編寫程序并能得出正確的運行結果。 評價方法:自主驗證、教師檢查、組內自查、組間互查。 賦值方法:進行相應的賦分。第2課時 任務1、2、3第3課時 任務1、2、3(三)課時教學設計第1課時 依次點學號1.課時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是“數學計算小能手”單元的第1課時,教學內容是通過10位同學排隊依次點學號的情境展開的。一位小朋友畫出了順序結構的流程圖,一位小朋友畫出了循環結構的流程圖,相比之下循環結構的流程圖更加簡潔,這就引出了對循環結構這種控制結構的學習。 在本節課中學習的是按規定次數進行重復執行的計數循環,循環退出條件是“重復幾次”,編寫程序時要使用“重復執行幾次”指令。2.課時學情分析 通過前一冊教材的學習,學生已經對算法產生了初步的理解,并學習了順序和分支兩種程序結構。從本課開始,學生將開始學習循環結構中的計數循環,這種循環結構是按指定的次數里德重復執行的,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容易。在理解執行過程的基礎上,學生還要能夠畫出計數循環的流程圖并編寫程序解決問題。3.課時教學目標 通過對比順序結構與循環結構,理解循環結構的優勢。 能根據流程圖說明計數循環的執行過程。 能根據流程圖編寫計數循環的程序。4.教學環境 有網絡的計算機教室、流程圖繪制軟件、圖形化編程軟件5.教學過程(2025年1月修改)教學環節 教師與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引入新課 1.播放PPT,介紹第1單元。閱讀教材第1單元介紹。抽生說一說學過的兩個控制結構。(順序結構、分支結構) 2.指出本單元學習“循環結構”。本課學習第1課:依次點學號(計數循環)。 播放ppt,依次點學號的過程應該用怎樣的流程圖表示呢?播放程序效果視頻,抽生說一說。 介紹單元內容,設置情境。任務一 出示任務:學生觀察順序結構與循環結構的流程圖,你覺得使用哪種結構更好? 認識循環結構:重復執行某些指令的程序結構。 循環體:在循環結構中,重復執行的指令 循環的退出條件:判斷框中的內容是循環的退出條件 通過與順序結構的對比,讓學生了解循環結構的優勢。任務二 學習新知:計數循環的執行過程。 出示任務:學生再次閱讀計數循環的流程圖,然后小組討論它的執行過程,再進行全班交流。 學生集體完成試一試練習。(說明計數循環的執行過程) 1. 在這個流程圖中,循環的退出條件是(重復10次);學號的初始值為(0)。 2. 第1次重復的執行過程: (1)循環的退出條件_不成立_(成立 / 不成立),進入(進入 / 不進入)循環體。 (2)“學號”增加后的值是1。 (3)請使用上述方法描述第2次和第3次重復的執行過程。 通過流程圖,讓學生理解計數循環結構的執行過程。任務三 學習新知:“重復執行幾次”指令。 認識“重復執行幾次”指令。 出示任務:學生再次查看運行程序案例視頻,再模仿案例編寫自己的程序。 要求: 1.編寫并運行程序,從變量窗口觀察“學號”值的變化情況。 2.為什么“學號”的初始值為0? 3.現在將“學號”的初始值設為1,修改程序使其仍然能依次點出1到10這10個學號。 能夠使用“重復執行幾次”指令,編寫具有計數循環結構的程序。6.課時教學板書設計 計數循環結構 判斷框(重復次數) 未達到次數:繼續重復執行 已達到次數:退出循環7.課時作業設計 完成“練一練”中的題目。教學反思(共21張PPT)第1課時依次點學號(重大版2023)信息科技五年級下01學習目標內容總覽02新知導入03探究新知04課堂練習05課堂總結06分層作業教學目標通過對比順序結構與循環結構,理解循環結構的優勢。0102能根據流程圖說明計數循環的執行過程。03能根據流程圖編寫計數循環的程序。新知導入使用圖形化編程工具制作10名同學依次點學號的程序題目已知條件解決問題使用“計數循環”“重復幾次”指令解決問題順序結構有規律地重復可以使用“循環結構“探究新知探究新知1到10重復10次流程圖是怎樣的呢?程序效果探究新知開始學號 0學號增加1重復10次否是輸出學號退出循環的退出條件重復10次學號增加1輸出學號循環體循環結構:重復執行某些指令的程序結構22 計數循環程序重復執行幾次指令退出條件循環體退出循環結構之后的指令1.使用圖形化編程軟件制作輸出“1號到10號”程序。運行,觀察變量值的變化。2.保存為“姓名報學號.sb3"文件,將文件提交給老師。3.程序里的學號初始值可以設為1嗎?將“學號”的初始值設為1,修改程序使其仍然能依次點出1到10這10個學號。4.完成第1課練一練本課任務探一探:使用圖形化編程中的“畫筆”可以畫出任意邊數的正多邊形實現畫正多邊形的效果。修改程序,使程序可以根據用戶輸入的邊數畫出對應的正多邊形。指出程序中循環結構的循環體和退出條件。1. 在這個流程圖中,循環的退出條件是( );學號的初始值為( )。2. 第1次重復的執行過程:(1)循環的退出條件______(成立 / 不成立),_______(進入 / 不進入)循環體。(2)“學號”增加后的值是_______。(3)請使用上述方法描述第2次和第3次重復的執行過程。重復10次0不成立進入1練一練1.將下畫線處的內容補充完整。(1)需要重復執行某些指令時,可以使用__________結構。(2)在循環結構中,重復執行的指令稱為__________,判斷框中的內容是循環的___________。(3)這種按規定次數重復執行的循環結構稱為________。(4)編寫計數循環的程序時,可以使用____________指令。2.現在要依次點出全班45名同學的學號,請參考例子畫出流程圖并編寫程序。3.如果要從大到小點出這45名同學的學號,剛才的流程圖和程序要作哪些修改?循環循環體退出條件計數循環重復執行幾次循環結構:重復執行某些指令的程序結構循環體:在循環結構中,重復執行的指令循環的退出條件:判斷框中的內容是循環的退出條件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讓備課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第1課 依次點學號導 學 單試一試1:1. 在這個流程圖中,循環的退出條件是( );學號的初始值為( )。2. 第1次重復的執行過程:(1)循環的退出條件______(成立 / 不成立),_______(進入 / 不進入)循環體。(2)“學號”增加后的值是_______。(3)請使用上述方法描述第2次和第3次重復的執行過程。二、試一試2:1.編寫并運行程序,從變量窗口觀察“學號”值的變化情況。2.為什么“學號”的初始值為0?3.現在將“學號”的初始值設為1,修改程序使其仍然能依次點出1到10這10個學號。三、練一練1.將下畫線處的內容補充完整。(1)需要重復執行某些指令時,可以使用__________結構。(2)在循環結構中,重復執行的指令稱為__________,判斷框中的內容是循環的___________。(3)這種按規定次數重復執行的循環結構稱為________。(4)編寫計數循環的程序時,可以使用____________指令。2.現在要依次點出全班45名同學的學號,請參考例子畫出流程圖并編寫程序。3.如果要從大到小點出這45名同學的學號,剛才的流程圖和程序要作哪些修改?四、探一探使用圖形化編程中的“畫筆”可以畫出任意邊數的正多邊形。1.請參照程序清單實現畫正多邊形的效果。2.修改程序,使程序可以根據用戶輸入的邊數畫出對應的正多邊形。3.指出程序中循環結構的循環體和退出條件。。小學信息科技五年級(下冊)第依次點學號10位同學排隊,依次點學號,怎樣用流程圖表示呢?學一學1計數循環流程圖下面是兩位同學畫出的流程圖。“學號”從0開始,先你這是順序結構,增加1,再輸出它的這樣畫太長了,不值。把這個組合連續妨試試用循環結構使用10次就可以啦。來簡化流程圖。2第1單元數學計算小能手0開始學號0開始增加1:學號學號0輸出:學號是重復10次重復次數寫增加1:學號在判斷框里輸出:學號重復10次否增加1:學號將重復部分增加1:學號提取出來輸出:學號輸出:學號結束結束像這樣,重復執行某些指令的程序結構稱為循環結構。在循環結構中,重復執行的指令稱為循環體,判斷框中的內容是循環的退出條件。這種按規定次數重復執行的循環結構稱為計數循環。四試一試1.在上面的流程圖中,循環的退出條件是學號的初始值為2.第1次重復的執行過程:(1)循環的退出條件(成立1不成立),(進人/不進人)循環體。3口小學信息科技五年級(下冊)(2)“學號”增加后的值是(3)請使用上述方法描述第2次和第3次重復的執行過程。2計數循環程序編寫計數循環的程序時,可以使用重復執行幾次指令。退出條件重復執布10】次循環體退出循環結構之后的指令10名同學依次點學號的完整程序如下:當刷被點擊將學男設為0復行10)次將學號·增加1說連接學號和號(2秒網試-試1.編寫并運行程序,從變量窗口觀察“學號”值的變化情況。2.為什么“學號”的初始值為0?3.現在將“學號”的初始值設為1,修改程序使其仍然能依次點出1到10這10個學號。第1單元數學計算小能手0綜—練1.將下畫線處的內容補充完整。(1)需要重復執行某些指令時,可以使用結構。(2)在循環結構中,重復執行的指令稱為判斷框中的內容是循環的●(3)這種按規定次數重復執行的循環結構稱為(4)編寫計數循環的程序時,可以使用指令。2.現在要依次點出全班45名同學的學號,請參考書上的例子畫出流程圖并編寫程序。3.如果要從大到小點出這45名同學的學號,剛才的流程圖和程序要作哪些修改?探=探使用圖形化編程中的“畫筆”可以畫出任意邊數的正多邊形。(1)請參照程序清單實現畫正多邊形的效果。(2)修改程序,使程序可以根據用戶輸人的邊數畫出對應的正多邊形。(3)指出程序中循環結構的循環體和退出條件。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單元第1課 依次點學號教學設計.docx 第1課 依次點學號 .pptx 第1課 依次點學號導學單.docx 第1課 依次點學號電子教材.pdf 網絡課程打開umu五年級下冊課程.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