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知識要點梳理第一課 鄧稼先預 習 一、作者楊振寧,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著名物理學家,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是中美關系松動后回國探訪的第一位華裔科學家,積極推動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了解,在促進中美兩國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二、字音詞義/讀讀寫寫元勛xūn:立大功的人。奠diàn基:奠定建筑物的基礎。選聘pìn:挑選聘用。謠yáo言:沒有事實根據(jù)的消息。晝zhòu夜:白天和黑夜。昆kūn侖:昆侖山。摯zhì友:親密的朋友。可歌可泣qì:值得歌頌,使人感動得流淚,指悲壯的事跡使人非常感動。鮮xiǎn為人知:很少人知道。至死不懈xiè:到死都不松懈。形容堅持到底。鞠jū躬盡瘁cuì:指小心謹慎,貢獻出全部精力。當之無愧kuì:沒有什么可以慚愧的地方。家喻戶曉:每家每戶都知道。鋒芒畢露lù:比喻銳氣和才干全都顯露出來。多形容人氣盛逞強。婦孺rú皆知:連婦女兒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非常多。三、主題概述 本文用飽含深情的語言介紹了一位卓越的科學家、愛國者——鄧稼先,且將其生平、貢獻放在廣闊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中描寫、評價,突出了他對祖國的貢獻,高度贊揚了他深沉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將整個生命奉獻給祖國國防事業(yè)的崇高情懷。四、文章結構第一部分(第1-9段):先敘述一百多年前中國的屈辱歷史,然后對中國所發(fā)生的巨大變化進行描述,從而引出本文主人公——鄧稼先。第二部分(第10-18段):簡要介紹鄧稼先的生平與貢獻,概述了他不凡的人生經(jīng)歷,特別是對中國核武器設計制造和研究做出的巨大貢獻。第三部分(第19-29段):在同美國“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的對比中突出鄧稼先忠厚平實的品質特征。第四部分(第30-33段):寫作者為中國人自己制造出原子彈而激動、自豪、驕傲,從另一個角度寫出鄧稼先的貢獻之大。第五部分(第34-39段):寫鄧稼先在惡劣環(huán)境中勇往直前,他具有強烈的責任感。第六部分(第40-44段):對鄧稼先的評價,其中洋溢著作者對朋友的贊頌、懷念之情。五、文章品析1.文章六個部分的小標題擬得怎么樣?介紹自己最欣賞的一個小標題,并說說理由。這些小標題給你怎樣的啟示?這些小標題擬得新穎、概括力強,突出本部分的核心內容和豐富意蘊。第一部分“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這個小標題如恢宏的畫面,給人縱深的歷史感,在這個巨大的背景下推出鄧稼先,說明鄧稼先是對這一巨變做出貢獻的科學家,是對歷史發(fā)展產(chǎn)生巨大影響的人物。第五部分小標題“我不能走”非常出色,言為心聲,一句簡短的話語,道出了鄧稼先身先士卒、不怕犧牲的氣概,有先聲奪人的表達效果。作為院長,鄧稼先的主要工作是管理和理論指導。但他卻事必躬親,來到實驗現(xiàn)場指導工作。當井下出現(xiàn)問題,甚至會出現(xiàn)危險的時候,無論從職位,還是從在“兩彈”事業(yè)中所起到的舉足輕重的作用來說,鄧稼先離開現(xiàn)場,都是無可非議的。然而,他只說了一句:我不能走。雖然只有四個字,但字字鏗鏘有力,突出了人物的個性特征。2.寫鄧稼先之前,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有什么作用?作者概述中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是為了說明鄧稼先是對民族的轉變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是對歷史的發(fā)展有著巨大影響的歷史人物。3.為什么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課文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更能鮮明地突出鄧稼先的性格品質和奉獻精神,鄧稼先與奧本海默截然不同,他“忠厚平實”“真誠坦白”“從不驕人”。中國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就講究人與人之間關系和諧,和睦相處,講究為人忠厚、謙虛、真誠、樸實,鄧稼先吸取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這些優(yōu)秀的部分,并變成了自身的氣質品格。4.讀第四部分,思考①鄧稼先對“謠言”仍然親自調查,你從中感受到他怎樣的品質?②你認為楊振寧流淚的原因究竟是什么?①鄧稼先實事求是的品質和強烈的民族自尊心。②當楊振寧知道是中國人獨立完成原子彈工程的時候,他的眼淚既是為朋友而自豪,更是強烈的民族自豪感的一種表示。5.引用《吊古戰(zhàn)場文》和《中國男兒》的作用是什么? ①引用《吊古戰(zhàn)場文》渲染了羅布泊的惡劣環(huán)境,把讀者帶到荒涼而又神秘的戈壁荒灘,突出鄧稼先工作環(huán)境的艱苦和工作的艱辛,更增添了悲壯的色彩。②引用五四時期的歌,意在說明鄧稼先是五四精神——向上、求實、勤奮、創(chuàng)新的繼承者和發(fā)揚者。這樣含蓄、委婉地表達了楊振寧對摯友的敬愛之情,讀來耐人尋味。6.“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薄班嚰谙仁侵袊伯a(chǎn)黨的理想黨員?!蹦闶窃鯓永斫膺@兩句話的?“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是指鄧稼先與鋒芒畢露的奧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個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實”“真誠坦白,從不驕人”“沒有小心眼兒,一生喜歡‘純’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國農(nóng)民的樸實氣質”。中國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就講究人與人之間關系和諧,和睦相處,講究為人忠厚、謙虛、真誠、樸實。鄧稼先汲取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這些優(yōu)秀的部分,并變成了自身的氣質品格?!班嚰谙仁侵袊伯a(chǎn)黨的理想黨員”是指“他沒有私心,人們絕對相信他”,“文革”中能說服兩派群眾組織,能說服工宣隊、軍宣隊。中國共產(chǎn)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領導、團結廣大人民一起前進,鄧稼先就是把這些奉為自身的行動準則,因此他是理想黨員。課 后 習 題 解 答第一題1.示例:“獲得博士學位后立即乘船回國”,“立即”一詞很打動人,寫出了鄧稼先的愛國情懷;1971年,“竟能說服工宣隊、軍宣隊的隊員”,可見鄧稼先極高的威信和人格魅力;“我不能走”一句也特別感人,原因在于它充分體現(xiàn)了鄧稼先身先士卒、奮不顧身、勇?lián)L險的崇高獻身精神。這些內容從細節(jié)上體現(xiàn)了他的人格魅力,能體現(xiàn)全文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2.鄧稼先“是一個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真誠坦白,從不驕人”,具有純樸的農(nóng)民氣質,“文革”時,別人不能說服兩派繼續(xù)工作,他卻能夠;而奧本海默是一個鋒芒畢露的人物,常常在別人做報告的時候,打斷別人的報告。課文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進行對比,更能鮮明地突出鄧稼先的性格品質和奉獻精神,進而自然而然地得出結論:“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鄧稼先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理想黨員。”第二題《吊古戰(zhàn)場文》描述了古戰(zhàn)場荒涼凄愴的景象,揭示了戰(zhàn)爭的殘酷以及給人民造成的巨大痛苦,渲染古羅布泊荒無人煙、凄涼蕭索的氣氛,從側面突出了鄧稼先工作環(huán)境的艱苦,襯托了以鄧稼先為代表的中國核科學家們堅強的意志和信念,表明中國核武器研究的成功是在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后才取得的,也含蓄地將研制兩彈比作一場艱苦的戰(zhàn)役,表現(xiàn)了鄧稼先不畏艱辛的奉獻精神。結尾引用的“‘五四’時代的一首歌”,正是鄧稼先一生的寫照,突出他對中華民族貢獻之大,同時也呼應第一部分,把鄧稼先的貢獻置于近一百年的歷史大背景之下,表達了對鄧稼先的崇敬和贊揚之情。第三題為中華民族的崛起,為廣大人民的利益,奉獻自己的一生,這是鄧稼先的人生。走這樣的人生道路,是鄧稼先的性格與品質決定的。這兩句話總寫出了鄧稼先的偉大之處,是對鄧稼先的高度評價。第四題略。第二課 說和做預 習 一、作者臧克家(1905-2004),詩人,筆名少全、何嘉。他是聞一多的學生、忠誠的愛國主義者,曾是中國民主同盟盟員。著有《難民》《老馬》《烙印》《有的人》《寶貝兒》等。他的詩內容含蓄,語言樸實精練,具有和諧音韻美,富有社會意義。二、字音詞義/讀讀寫寫梳頭shū tóu:用梳子整理頭發(fā)。抱歉bào qiàn:指心有愧疚不安,對不住別人,也多用于拒絕別人的請求。秩序zhì xù:整齊有規(guī)則;不混亂的狀況。深宵shēn xiāo:深夜。伴侶 bàn lǚ:指同在一起生活、工作或旅行的人,亦指夫妻。小楷xiǎo kǎi:指楷體小字。由三國魏時期的隸書大家鐘繇所創(chuàng)。碩果shuò guǒ:巨大的成果,比喻難得而僅存的人或物。卓越zhuó yuè:杰出的;超出一般的。迭起dié qǐ:一次又一次地興起、出現(xiàn)。澎湃péng pài:形容波浪互相撞擊;比喻聲勢浩大。大無畏dà wú wèi:什么都不怕(指對于困難、艱險等)。無所畏懼。鍥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鍥:刻。目不窺園mù bù kuī yuán:形容學習專心致志,十分刻苦。窺:看。瀝盡心血lì jìn xīn xuè:付出了全部精力、用盡了自己畢生的精力。瀝:滴。心不在焉yān:指心思不在這里,思想不集中。在焉:在于此,在這里。慷慨淋漓kāng kǎi lín lí:形容情緒十分激動;說話、寫文章意氣昂揚,言辭暢快。氣沖斗牛qì chōng dǒu niú:形容氣勢之盛可以直沖云霄。斗、牛,星宿名,指北斗星與牽牛星,泛指天空。三、主題 本文采用夾敘夾議的方法記敘了聞一多先生作為學者和革命家兩方面的“說”和“做”的事例,表現(xiàn)了他嚴謹刻苦的治學態(tài)度、無私無畏的斗爭精神和澎湃執(zhí)著的愛國熱情,高度贊揚了他言行一致、樸實堅強、追求真理、嫉惡如仇并為祖國英勇獻身的凜然正氣與高尚情操。四、文章結構第一部分(第1-7段),寫作為學者的聞一多“做了再說,做了不說”的務實勤奮、謙虛淡泊的特點。第二部分(第8-20段),寫聞一多先生作為革命家時“說”了就“做”的特點。五、課文品析1.作為學者的聞一多,著作等身,可以記述的事情有很多,作者為什么單選寫作 《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三本書的情況加以表現(xiàn),又為什么把編寫《唐詩雜論》作為重點部分加以介紹?請談談你的理解和認識。 作者所選材料有典型性,能以少勝多,這三件事已經(jīng)把聞一多先生嚴謹刻苦的治學態(tài)度、孜孜不倦鉆探寶藏的治學精神表現(xiàn)出來了。 《唐詩雜論》被當作重點部分加以介紹,實際上體現(xiàn)了作者成功駕馭材料的寫作功力。作者能根據(jù)中心的需要安排材料,做到繁簡相宜。寫聞先生研究唐詩,并沒有寫他研究的詳細內容,而是著重寫他研究的目的和態(tài)度:“他想吃盡、消化盡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文化史”“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突出了聞先生研究學問的目的在于救國;“目不窺園,足不下樓”“頭發(fā)凌亂”“睡得很少”這些細節(jié),表現(xiàn)了聞先生的刻苦精神;“一個又一個大的四方竹紙本子,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蟻排衙”則表現(xiàn)出聞一多先生一絲不茍的嚴謹態(tài)度。這樣寫,有力地突出中心。 研究唐詩,寫得詳細;而寫作《楚辭校補》《古典新義》兩書則介紹得簡略些,強調“做”了“也沒有說”的意思,表達的側重點與前面不同。2.聞先生的治學態(tài)度對我們有什么啟示? 這是一個自由發(fā)揮的問題,同學們談“用心要?!薄耙袑嵏删瘛薄耙獓乐斂炭唷薄澳偷米〖拍薄白x書應有大目標”“為中華之強盛而讀書”等皆可。老師也可聯(lián)系王國維先生《人間詞話》中提到的“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的三種境界,深化對文意的理解。3.第11段引用聞一多信中的話,這里可以看出聞先生有什么樣的品格?這里說到“講話定要講個痛快”,請想象聞先生講了什么話。 聯(lián)系上下文,可以看出這段話表現(xiàn)了聞一多先生赤誠的愛國之心,甘愿為祖國而獻身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他這時講的應該是“反對獨裁,爭取民主”之類的話,是揭露反動派,鼓舞人們斗志的話。4.“起先,小聲說,只有昆明的青年聽得到;后來,聲音越來越大,他向全國人民呼喊,叫人民起來,反對獨裁,爭取民主!”該如何理解這句話? 在這里,作者運用夸張的手法,描繪出聞一多先生為了反對獨裁,大聲疾呼的發(fā)展過程,語言精練,生動形象。5.聯(lián)系時代背景,你能說說為什么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是以生命作為代價的”嗎? 因為當時國民黨反動派搞白色恐怖,言論不自由,誰反對就有被殺害的危險,所以,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就不是普遍意義的“說”和“做”,他的“說”和“做”必須以生命為代價,要不只好明哲保身,保持緘默。課 后 習 題 解 答第一題作為學者的聞一多潛心學術,是“做了再說,做了不說”;作為民主戰(zhàn)士的聞一多敢于為人民講話,對敵人無所畏懼,是“說了就做”。這反映了聞一多對社會認識的變化,以及對不同道路的選擇。他的“說”和“做”相互貫通,正是他作為一名卓越的學者、偉大的愛國者、大勇的志士的體現(xiàn)。第二題示例:1.“他想吃盡、消化盡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文化史”“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這些細節(jié)描寫,突出了聞一多先生研究學問的目的在于救國。2.“目不窺園,足不下樓”“頭發(fā)凌亂”“夜間睡得很少”這些細節(jié)表現(xiàn)了聞一多先生的刻苦精神。3.“一個又一個大的四方竹紙本子,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蟻排衙”這處細節(jié)描寫表觀出聞一多先生一絲不茍的嚴謹態(tài)度。4.聞先生在演講中“慷慨淋漓”的“你們站出來”這一句話,描繪了他“昂首挺胸,長須飄飄”的從容姿態(tài),突出聞一多大無畏的革命精神。第三題1.語句化用典故,句式工整,富于感情,表達了對聞一多鉆研精神的贊美之情。2.“它”指深夜燈火。深夜只有孤燈相伴,本來應感到寂寞,但聞一多則不然,他在一盞孤燈的照耀下,全力進行學術研究,成績斐然?!捌琢怂谋凇币月勔欢嗟脑姟鹅o夜》,這首詩表現(xiàn)了詩人對祖國前途和人民命運的關切。課文中引用“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現(xiàn)聞先生深夜從事學術研究的那種怡然自適的心境,與“大開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脈相承。3.兩句話運用對偶,朗朗上口,鏗鏘有力。其中“口的巨人”指的是聞一多先生為正義、民主、自由大聲疾呼,聲震天地;“行的高標”則意味著聞一多先生做實勇往直前,臨危不懼,成為人們學習的榜樣。這兩句話贊美了作為學者的聞一多先生嚴謹刻苦的治學態(tài)度,以及作為革命家的聞一多先生言行高度統(tǒng)一的美德,是對聞一多先生人格的藝術概括。第四題以下為三篇詩歌《太陽吟》、《死水》和《靜夜》的閱讀賞析:《太陽吟》 《太陽吟》是一首充滿愛國情感和浪漫主義色彩的詩歌。聞一多通過獨特的藝術構思和真摯的情感表達,將太陽這一自然景象與個人的思鄉(xiāng)之情、愛國之情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構建了一個既宏大又細膩的藝術世界。這首詩不僅是對個人情感的抒發(fā),更是對祖國和家鄉(xiāng)的深情呼喚,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意義。太陽啊,刺得我心痛的太陽!又逼走了游子的一出還鄉(xiāng)夢,又加他十二個時辰的九曲回腸!太陽啊,火一樣燒著的太陽!烘干了小草尖頭的露水,可烘得干游子的冷淚盈眶?太陽啊,六龍驂(cān)駕的太陽!省得我受這一天天的緩刑,就把五年當一天跑完那又何妨?太陽啊——神速的金烏——太陽!讓我騎著你每日繞行地球一周,也便能天天望見一次家鄉(xiāng)!太陽啊,樓角新升的太陽!不是剛從我們東方來的嗎?我的家鄉(xiāng)此刻可都依然無恙?太陽啊,我家鄉(xiāng)來的太陽!北京城里的官柳裹上一身秋了罷?唉!我也憔悴的同深秋一樣!太陽啊,奔波不息的太陽!你也好象無家可歸似的呢。??!你我的身世一樣地不堪設想!太陽啊,自強不息的太陽!大宇宙許就是你的家鄉(xiāng)罷。可能指示我,我的家鄉(xiāng)的方向?太陽啊,這不像我的山川,太陽!這里的風云另帶一般顏色,這里鳥兒唱的調子格外凄涼。太陽啊,生命之火的太陽!但是誰不知你是球東半的情熱,同時又是球西半的智光?太陽啊,也是我家鄉(xiāng)的太陽!此刻我回不了我往日的家鄉(xiāng),便認你為家鄉(xiāng),也還得失相償。太陽啊,慈光普照的太陽!往后我看見你時,就當回家一次,我的家鄉(xiāng)不在地下乃在天上!《死水》 1922年,詩人懷著報效祖國的志向去美國留學。在異國的土地上,詩人嘗到了華人被凌辱、歧視的辛酸。1925年,詩人懷著一腔強烈愛國之情和殷切的期望提前回國。然而,回國后呈現(xiàn)在他面前的祖國卻是一幅令人極度失望的景象——軍閥混戰(zhàn)、帝國主義橫行,以至于詩人的感情由失望、痛苦轉至極度的憤怒?!端浪芬辉娋褪窃谶@種情況下創(chuàng)作的。詩中的“一溝絕望的死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舊中國的象征。詩人抓住死水之“死”,節(jié)節(jié)逼近,把“絕望”的感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詩的最后一節(jié),既表現(xiàn)他對黑暗不存幻想,堅信丑惡產(chǎn)生不了美;但也并非心如死灰,發(fā)出“不如讓給丑惡來開墾,看它造出個什么世界”的憤激之言。朱自清在《聞一多全集·序》中說:“是索性讓‘丑惡’早些‘惡貫滿盈’,‘絕望’里才有希望。”在絕望中飽含著希望,在冷峻里灌注著一腔愛國主義的熱情之火,是這首詩的主題思想。 《死水》講究修辭,而且力求用詞的豐富精美而不重復。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不如多扔些破銅爛鐵,爽性潑你的剩菜殘羹。也許銅的要綠成翡翠,鐵罐上銹出幾瓣桃花;再讓油膩織一層羅綺,霉菌給他蒸出些云霞。讓死水酵成一溝綠酒,漂滿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們笑聲變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那么一溝絕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幾分鮮明。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聲。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這里斷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讓給丑惡來開墾,看它造出個什么世界。《靜夜》 詩人通過靜夜的一段切身感受,袒露自己的胸懷,對四墻之外普通人民因戰(zhàn)爭所遭受的苦難表示了深深的關切。在一個安靜舒適的書齋里,詩人的一家都已平安入睡,自己本來也可以放心地進入夢鄉(xiāng),可是,詩人想到的并不是自己,因為在四墻之外還有戰(zhàn)爭的喧囂。作者以靜夜里書齋的安寧同遠處的戰(zhàn)爭苦難相對比,發(fā)出了對只關心個人安樂的那種庸俗之人的強烈譴責。作者憤慨地寫道:如果只關心個人的休戚,不如死去,嘴里塞上沙泥,叫田鼠在尸體上掘洞。面對著民族的苦難,人民的不幸,詩人抑制不住激烈的心跳,唱出了這首感人肺腑的樂章。 此詩著力寫內心的感受,具有強烈的抒情氣氛。在藝術上采用了對比、反襯等手法,前半部分寫室內的寧靜,用一組組的形象渲染烘托;中間部分用自己心靈感受的變化突然轉折,把詩的意境引向室外更遼闊的天地,“感謝的歌聲”“又變成了詛咒”,詩人在奮力擺脫這種個人生活的小天地。接著,又通過一段對只關心個人的思想的有人譴責,轉向對人民苦難生活的描繪,前后形成截然不同的藝術對比,產(chǎn)生了激奮人心的藝術效果。這燈光,這燈光漂白了的四壁;這賢良的桌椅,朋友似的親密;這古書的紙香一陣陣的襲來;要好的茶杯貞女一般的潔白;受哺的小兒唼呷在母親懷里,鼾聲報道我大兒康健的消息……這神秘的靜夜,這渾圓的和平,我喉嚨里顫動著感謝的歌聲。但是歌聲馬上又變成了詛咒,靜夜!我不能,不能受你的賄賂。誰希罕你這墻內尺方的和平!我的世界還有更遼闊的邊境。這四墻既隔不斷戰(zhàn)爭的喧囂,你有什么方法禁止我的心跳?最好是讓這口里塞滿了沙泥,如只會唱著個人的休戚!最好是讓這頭顱給田鼠掘洞,讓這一團血肉也去喂著尸蟲;如果只是為了一杯酒,一本詩,靜夜里鐘擺搖來的一片閑適,就聽不見了你們四鄰的呻吟,看不見寡婦孤兒抖顫的身影,戰(zhàn)壕里的痙攣,瘋人咬著病榻,和各種慘劇在生活的磨子下。幸福!我如今不能受你的私賄,我的世界不在這尺方的墻內。聽!又是一陣炮聲,死神在咆哮。靜夜!你如何能禁止我的心跳?第三課 列夫·托爾斯泰預 習 一、作者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著名作家。擅長寫小說、人物傳記。代表作品有小說《象棋的故事》《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成功的秘訣》《偉大的悲劇》、傳記作品《人類的群星閃耀時》等。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俄國作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本文節(jié)選自《三作家》。1928年茨威格訪問俄國,正值列夫·托爾斯泰100周年誕辰。他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拜訪了托爾斯泰的故居和墳墓。他領會到托爾斯泰的出類拔萃,也領會到托爾斯泰超越自身、超越了人類一切平庸的偉大,并將其墳墓稱為世間最美的墳墓,回國后,他寫成了傳記《三作家》,其一即為《列夫·托爾斯泰》。二、字音詞義/讀讀寫寫頰jiá:臉的兩側。黝黑yǒu hēi:顏色深黑,與“白凈”“白皙”相對。粗糙cū cāo:指粗笨拙劣;草率馬虎。崎嶇qí qū:山路不平,比喻處境艱難。有時也比喻人生艱難。平庸píng yōng:普通、尋常而不突出,碌碌無為。滯留zhì liú :停滯;停留。愚鈍yú dùn:愚笨遲鈍,反應遲慢。器宇qì yǔ:氣概、風度。蒙昧méng mèi:愚昧,不通事理蒙昧無知。酒肆jiǔ sì:指酒館。韁繩jiāng shéng:指扎住馬上唇的一圈繩索或皮帶、附帶交織而成的手柄,作為控制裝置。軒昂xuān'áng:形容精神飽滿,氣度不凡,也指身材高大。膽怯dǎn qiè:形容某人非常害怕,有時也形容畏畏縮縮。藏污納垢cáng wū nà gòu:比喻隱藏或包庇壞人壞事,形容壞人聚集的場所。鶴立雞群hè lì jī qún:比喻一個人的儀表或才能在周圍一群人里顯得很突出。正襟危坐zhèng jīn wēi zuò: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著,形容嚴肅或拘謹?shù)臉幼印?br/>誠惶誠恐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現(xiàn)形容尊敬、服從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懼不安。入木三分rù mù sān fēn:形容書法筆力遒勁,也比喻見解、議論深刻、確切。三、主題 本文作者通過對列夫·托爾斯泰肖像的刻畫,不僅為我們展現(xiàn)了托爾斯泰獨特的外貌特征,更為我們揭示了托爾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表達了作者對列夫·托爾斯泰的無限崇敬與贊美之情。四、文章結構第一部分(①-⑤):刻畫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征。第二部分(⑥-⑨):描寫托爾斯泰非同尋常的眼睛。第四課 孫權勸學預 習 一、人物介紹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本文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是其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該書記載了從戰(zhàn)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孫權(181-252),字仲謀,三國時吳國的創(chuàng)建者。他從兄長孫策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時間內占據(jù)江東。其最大功績就是開發(fā)了東南地區(qū),促進了東南地區(qū)經(jīng)濟的繁榮發(fā)展。呂蒙(178-219) ,東吳國大將。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徽阜陽)人。少年時不讀書,以膽氣稱,后接受孫權勸告,讀了許多兵書、史書,智勇雙全。倍受孫權、魯肅的信賴。魯肅死后,掌管東吳軍事,率軍暗襲荊州,擒殺關羽父子,名揚三國。殺關羽后不久病死。魯肅(172-217),字子敬,臨淮東城(今安徽定遠縣)人。三國時吳王的得意謀臣,倍受賞識。他少有大志,輕財好施,喜歡習武騎射。他一生的最大功績是倡導、促成并終身不易地竭力維護孫劉聯(lián)盟,使三足鼎立之勢能夠形成。二、原文與譯文原文孫 權 勸 學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泵?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譯文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xiàn)在當權掌管事務,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托。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jīng)典,成為傳授經(jīng)書的學官嗎!我只不過希望你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你說軍中事務繁多,誰能比我更忙?我經(jīng)常讀書,自己認為有很大的好處?!眳蚊捎谑情_始學習。等到魯肅經(jīng)過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一起討論評議,十分驚奇地說:“你現(xiàn)在的才干和謀略,不再是當年那個吳地的阿蒙了!”呂蒙說:“讀書人分別幾天,就要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他,大哥你知曉這件事怎么這么晚呢!”魯肅于是拜見呂蒙的母親,和呂蒙結為好友,然后分別了。 字詞注解初:當初,起初,這里是追述往事的習慣用詞。謂……曰:謂,告訴;連用表示“對……說”。卿:古代君對臣或朋友之間的愛稱。朋友、夫婦間也以“卿”為愛稱。 當涂:當?shù)?,當權。當:掌管,主持?!巴俊蓖ā巴尽?,道路,仕途?br/>掌事:掌管政事。 辭:推托、推辭。以:介詞,用。孤:古時王侯的自稱。治經(jīng):研究儒家經(jīng)典。治,研究。經(jīng),指《周易》《詩經(jīng)》《尚書》《禮記》《春秋》等書籍。博士:古代專門掌管經(jīng)學傳授的學官。邪(yé):后寫作“耶”,語氣詞,表示反問或疑問的語氣。但:只,僅。涉獵:粗略地閱讀。見往事:了解歷史。見,了解;往事,指歷史。耳:語氣詞,表示限止語氣,罷了。孰若:與……相比如何;誰像(我)。孰:誰,哪個;若:比得上。就學:指從事學習。就:動詞表趨向,從事,進入。及:到了……的時候。尋陽: 縣名,在今湖北黃梅西南。 今者:如今,現(xiàn)在。才略:才干和謀略。非復:不再是。復:再,又。 吳下阿蒙:指在吳下時的沒有才學的呂蒙。吳下,指吳縣,如今江蘇蘇州。阿蒙,呂蒙的小名,名字前加"阿",有親昵的意味?,F(xiàn)指才識尚淺的人。士別三日:與讀書的人分別幾天。三:幾天,這里指“幾”。士:積學修德之人。 即:就。更:另外,重新。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睛。待:對待,看待。 大兄:長兄,這里是對同輩年長者的尊稱。見事:知曉事情。之:助詞,與疑問代詞“何”構成“何……之……”結構,可譯為“怎么……這么……”。乎:表示反問語氣,可譯為“呢”。拜:拜見。三、主題概述本文記敘了呂蒙在孫權的勸說下學習并有了驚人的長進,令魯肅為之嘆服并與之“結友”的故事,闡述了人應當好學,只有努力學習才能有進步的道理,突出了學習的重要性。四、文言知識積累(一)古今異義1.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孤:古義為王侯的自稱;今義為孤單,孤獨。治:古義為研究;今義為治理。博士:古義為專掌經(jīng)學傳授的學官;今義為學位的最高一級。2.見往事耳。見:古義為了解;今義為看到,看見。往事:古義為歷史;今義為過去的事情。3.即更刮目相待。更:古義為另外;今義為更加,程度副詞。(二)特殊句式1.省略句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拜”后省略介詞“于”,“結友”前省略“與蒙”,完整句子為:“肅遂拜于蒙母,與蒙結友而別?!保?br/>2.倒裝句①蒙辭以軍中多務。(介詞結構后置,正常語序為:“蒙以軍中多務辭。”)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ㄙe語前置,正常語序為:“大兄見事何之晚乎!”)(三)成語積累1.刮目相待:比喻去掉舊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人或事物。2.吳下阿蒙:泛指缺少學識才干的人,比喻人學識尚淺。多用于他人有了轉變,學識大進,地位由低攀高,從貧窮到富有。五、課文品析1.孫權是用什么方法勸呂蒙學習的?先一語破的,向呂蒙指出“學”的必要性,即因其“當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學”,繼而現(xiàn)身說法,指出“學”的可能性,使呂蒙無可推辭,“乃始就學”。2.本文雖短,但通過人物的對話描寫,刻畫了鮮明的人物性格。請概括他們的性格特點。孫權:平易近人,關心部下,對部下要求嚴格,善于勸說;一位有幽默感的明君。呂蒙:樂于接受勸告,勤奮好學;機敏精干、虎虎有生氣的將才。魯肅:直爽、敬才、愛才;忠厚的長者。3.本文告訴我們哪些道理?①通過講述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后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②我們不要以一成不變的態(tài)度看待他人,要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事物。③不能因為事情繁忙就放棄學習,堅持讀書是有益的。④要善于聽取他人的建議或意見。4.魯肅為什么與呂蒙“結友”?文章以“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結尾。魯肅之所以主動與呂蒙“結友”,是因為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敬才、愛才,二人志同道合。這最后的一筆,是魯肅“與蒙論議”的余韻,進一步從側面表現(xiàn)了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5.這篇短文省略了一部分內容,你知道是什么嗎?簡單談談這樣寫的好處。省略的內容:呂蒙學習的過程。這一部分與中心內容無關,可以省略,這樣既節(jié)省筆墨,又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達到一箭雙雕的效果。課 后 習 題 解 答一、朗讀課文,理解大意。說說孫權為什么要勸呂蒙學習,又是怎樣說服呂蒙的。 孫權認為學習對執(zhí)掌軍權的呂蒙來說,尤為重要。孫權勸說呂蒙,首先向呂蒙指出學習的必要性,“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當呂蒙“以軍中多務”相推辭時,孫權指出學習的目的和方法,而且現(xiàn)身說法,以“卿言多務,孰若孤?”回應了呂蒙的推托,并用自己的體會強調學習的作用。最終,呂蒙無可推辭,“乃始就學”。二、課文是怎樣表現(xiàn)呂蒙學識進步的?呂蒙的變化對你有什么啟示 課文主要是通過魯肅與呂蒙對話和“結友”,側面表現(xiàn)呂蒙學識進步的。魯肅與呂蒙論議,驚嘆呂蒙今昔的變化——“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呂蒙以當之無愧的坦然態(tài)度,表明自己確實學識進步很快、很大。魯肅為之折服,與其“結友”。 啟示:“開卷有益”,讀書可以提高人的學識,有益于人的發(fā)展和完善。三、朗讀下列句子,體會加點詞所表示的語氣。1.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2.但當涉獵,見往事耳。3.大兄何見事之晚乎!答:1.邪:表示反問語氣,可譯為“嗎”。2.耳:表示限止語氣,可譯為“罷了”。3.乎:表示反問語氣,可譯為“呢”。四、文言文中的稱謂語非常豐富,有自稱,有對他人的愛稱、敬稱等。說說下列句中加點的稱謂語分別屬于哪種情況。課外再搜集一些。1.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2.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3.大兄何見事之晚乎!答:1.卿是古代君對臣的愛稱。2.孤是古代王侯的自稱。3.大兄是對朋友輩的敬稱。其他:自稱:愚、寡人、下官、晚生、不才、老朽等;他稱:圣上、令尊、賢侄、尊上、仁兄、愛卿、泰山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