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搭船的鳥教學目標1.認識“父、鸚、鵡、悄”4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啦”,正確書寫“羽、翠”2個生字。2.朗讀課文,了解“我”對哪些事物做了細致觀察。3.通過描寫翠鳥的語句,了解“我”對翠鳥外形、動作所做的觀察,初步體會留心觀察的好處。教學重難點通過描寫翠鳥的語句,了解“我”對翠鳥外形、動作所做的觀察,初步體會留心觀察的好處。教學過程(一)閱讀單元篇章頁,揭示課題1.觀察小游戲:找不同,仔細觀察兩幅圖片,你能找出幾處不同?2.出示教材目錄,找不同,認識習作單元。學生觀察教材目錄前五個單元,交流第五單元與前面四個單元的不同點,教師小結:小朋友們真會觀察,更會發現,這個單元的編排和前面幾個單元不一樣,這是一個習作單元。3.出示單元篇章頁,了解語文要素。(1)習作單元的篇章頁畫著一支小鋼筆,猜一猜它要告訴我們什么呢?(2)學生交流,教師小結:這個單元的重點要學習作者是怎樣寫文章的,我們還要學習作者的寫法,寫出自己的文章。(3)出示單元語文要素,明確單元學習目標。出示:體會作者是怎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仔細觀察,把觀察所得寫下來。這個單元我們要體會作者是怎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還要仔細觀察,把觀察所得寫下來,變成我們自己的文章。4.揭示課題,齊讀。(1)今天我們要學習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搭船的鳥》(板書),齊讀。(2)讀了課題,你有什么感受?(3)學生交流,教師小結:一個“搭”字就使鳥兒具有了靈性,就像我們的好朋友,一個題目就讓我們感受到了作者對小鳥的喜愛,這就是大作家郭風寫文章的厲害之處。(二)初讀課文,了解“我”觀察的事物1.出示學習任務:讀課文,想想作者對哪些事物作了細致觀察,說說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用“○”圈畫出觀察的事物。2.學生初讀反饋。(隨機板書:小船、雨點、船夫、翠鳥)預設:作者對“小船”作了細致觀察,交流相關語句。作者對“雨點”作了細致觀察,交流相關語句,重點正音“沙啦沙啦”。作者對“船夫”作了細致觀察,交流相關語句。作者對“翠鳥”作了細致觀察,交流相關語句,隨機指導“翠”字書寫,重點提醒學生“翠”的上部“羽”字的橫折鉤變橫折。3.在這么多事物中,我們發現作者對翠鳥的觀察寫的語句最多,看來這翠鳥是作者重點觀察的,怪不得題目是“搭船的鳥”。(三)學習描寫翠鳥的語句,了解“我”觀察的發現1.了解“我”對翠鳥外形的觀察。(1)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說說翠鳥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出示第二自然段:后來雨停了。我看見一只彩色的小鳥站在船頭,多么美麗啊!它的羽毛是翠綠的,翅膀帶著一些藍色,比鸚鵡還漂亮。它還有一張紅色的長嘴。(2)學生交流(預設:美麗、漂亮等),教師追問,翠鳥美在哪兒呢?(3)學生交流,教師引讀,學生接讀。它的羽毛——是翠綠的,翅膀——帶著一些藍色,它的長嘴——是紅色的。(4)自由讀,邊讀邊想象畫面,你眼前出現了一只怎樣的翠鳥呢?學生交流,出示翠鳥插圖。(5)多種形式朗讀,男女生配合讀、齊讀,讀出小鳥的美麗。(6)小結:這一段作者細致觀察了翠鳥的什么?學生交流,隨機板書(羽毛的色彩、長嘴),“羽”字書寫指導。2.了解“我”對翠鳥動作的觀察。(1)過渡:作者對翠鳥的外形進行了細致的觀察,它那羽毛的色彩、紅色的長嘴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作者寫翠鳥捕魚的情景又會給我們留下怎樣的印象呢?(板書:捕魚)出示第四自然段:我正想著,它一下子沖進水里,不見了。可是,沒一會兒,它飛起來了,紅色的長嘴銜著一條小魚。它站在船頭,一口把小魚吞了下去。(2)自由朗讀第四自然段,學生交流(預設:動作敏捷、迅速)。(3)哪些詞語看出翠鳥的動作敏捷呢?學生圈畫關鍵詞語。(4)學生交流,教師在課件上隨機圈畫。預設:沖、飛、銜、站、吞、一下子、沒一會兒、一口(5)指導朗讀,讀出翠鳥的動作敏捷。①怎樣才能讀好這段話,讀出翠鳥的動作敏捷呢?學生交流。②四人小組練讀,指名代表展示朗讀。③生生、師生評價。(6)指名學生朗讀,其他同學想象翠鳥捕魚的情景。(7)想不想看看翠鳥是怎樣捕魚的嗎?(播放翠鳥捕魚視頻)(8)同學們看著視頻都露出了驚訝的表情,翠鳥捕魚真有意思呀,一起朗讀第四自然段,感受翠鳥捕魚的敏捷,能背誦的小朋友嘗試著背誦下來,積累語句。(評價學生朗讀)(9)作者寫的翠鳥捕魚的情景和視頻里翠鳥的捕魚一樣嗎?小結:作者留心觀察并把觀察所得寫了下來,真厲害!我們也可以像作者一樣去留心觀察事物,并把觀察所得記錄下來。(板貼:留心觀察)(四)回歸整體,體會觀察的好處過渡:這樣一只美麗的、動作敏捷的翠鳥,作者是什么時候發現的?1.學習第一自然段,結合板書,師生配合讀,回顧課文。(1)出示第一自然段:我和母親坐著小船,到鄉下外祖父家里去。我們坐在船艙里。天下著雨,雨點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響。船夫披著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搖著櫓。(2)結合板書,師生配合朗讀:我和母親坐著小船,到鄉下外祖父家里去。這是一次平常的探親之旅。我們坐在船艙里,天下著雨,聽到——(生)雨點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響,看見——(生)船夫披著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搖著櫓。就在這樣一次平常的旅行當中,作者細致觀察了靜悄悄地站在船頭的一只翠鳥,看到了它——(生)羽毛的色彩、紅色的長嘴。他沒有去驚擾它,還看到了翠鳥——(生)捕魚的一連串的動作。2.學習第三自然段,體會留心觀察的好處。(1)作者能夠這樣細致地觀察,發現翠鳥的一靜一動,其實他還很會思考,會不斷地想。出示第三自然段,師生配合讀。出示:它什么時候飛來的呢?它靜悄悄地停在船頭不知有多久了。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難道它要和我們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嗎?(2)在這樣一次平常的探親之旅中,因為留心觀察,作者認識了一個可愛的朋友——搭船的鳥,還有這么多的發現,你知道他是怎么發現的嗎?(3)交流板貼:眼睛圖、耳朵圖、疑問圖(4)小結:我們的觀察可以通過那么多的方式,如果我們也像作者一樣留心周圍事物,相信我們也會有很多新的發現。(五)布置觀察作業,記錄觀察所得布置課后觀察實踐活動,觀察身邊的一種事物或一處場景,在“觀察記錄單”上簡要地記錄觀察所得。觀察記錄單 記錄者( )觀察對象 一種事物或一處場景觀察時間觀察地點觀察所得 可以用文字、圖畫、照片、視頻……板書:15 搭船的鳥留心觀察 小船耳朵圖 雨點眼睛圖 船夫疑問圖 翠鳥 羽毛的色彩 長嘴 捕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