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絕句》教學實錄教材分析:本詩由兩聯工整的對偶句組成。前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寫的是動景。第一句是草堂前黃鸝鳴于翠柳間,是近景;第二句白鷺飛上青天,是遠景。這些景物的畫面,色彩艷麗:嫩黃的小鳥,翠綠的柳林,雪白的鷺鷥,蔚藍的青天,四種色彩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不僅有色還有聲,有那婉轉動聽的鶯歌,真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明麗的景象,同時也表達了作者的喜悅心情。 后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寫的是靜景。前兩句兩個動詞是“鳴”“上”,后兩句是“含”“泊”,一動一靜。第三句寫西嶺積雪,是遠景。“含”字運用擬人手法,十分貼切生動;“千秋”點出時間的久遠,更顯出其靜。第四句寫門前的船只,是近景。“泊”,停泊著,但這停泊的是將要駛往東吳的船,靜中包含著動;“萬里”點出空間的遼闊。【設計理念】 1、以“”的游戲導入,使學生在課堂中吟誦的古詩,帶領學生遨游詩作的海洋,激發學生學習新古詩的興趣,從而達到在課堂上背誦,當堂課的事,絕不拖到課下完成。 2、打破串講的傳統古詩教學模式,力避逐字逐詞逐句講析的呆板做法,通過欣賞春天的美景、配樂誦讀、想象畫面、延伸的作業等環節引導學生領悟詩的意境,走近詩人。 3、課堂上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力,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全程參與,在參與中達到自悟自得,體現語文教學重在實踐運用的教學思想。 4、在指導學生理解關鍵字詞的教學過程中,我設計用實物和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含”字的意思,使學生領悟到“含”字的比喻寫法,深刻體會到“含”字的妙用,突破了教學難點。 5、鼓勵學生誦讀詩人其他詩篇,使學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節課、一本書,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教學目標】 1、通過理解字詞句的意思,弄清詩句的含義,在解詞理句的基礎上能用自己的話說出全詩的大意。重點理解“含”字的妙用。 2、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啟發學生依據詩句展開想象,以畫配詩,引導學生通過想象畫面,領會詩的意境,從而體驗詩人作詩時的歡快的心情。 3、激發學生學習積累杜甫名詩的興趣,能背誦學到的一到二首課外杜甫的詩。【教學重難點】 重點:讀懂詩歌所描繪的意境,引導學生透景悟情,通過圖畫再現詩人作詩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歡快心情。 難點:理解詩句大意,領悟“含”字意思。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學生課外自由學習積累杜甫的詩作若干首。 【教學間時】一課時教學過程描述: 導入:師:在上課之前我們先玩一個小游戲---接詩句,我說你接,聽:春眠不覺曉;(學生接)夜來風雨聲(學生接)師:這些詩句都是描寫什么季節(春季)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 描寫春天的詩《絕句》,現在請伸出你們的小手和我一起寫課題。(杜甫,唐代詩人一生寫下很多膾炙人口的詩句,被人們尊稱為詩圣。)請齊讀課題,兩遍。師:絕句,只有四行字的詩被稱為絕句。按照每句的字數可分為五言絕句,七言絕句。那這首詩是幾言絕句呢?我們來數一數(......)七言絕句.初讀古詩:師:現在讓我們走進這首詩,注意老師提的讀書要求:讀第一遍時,讀準字音。讀第二遍,讀通句子。讀第三遍時,如果能讀出一點詩的韻味就好了。師:一首詩就是一幅畫,現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老師朗讀,看看你的眼前會出現怎樣的畫面。(師朗讀)老師覺得你們已經沉醉在美景中了,請自己再讀讀古詩,把那些出現在你眼前的景物在詩中找出來。(全都找了出來)來看看這些景物吧(出示幻燈片)兩遍(指導千秋雪,萬里船)把它們帶到詩中再讀一讀,開始。設計意圖{讓孩子直觀的看見圖片,加深對詩中景物的知記}品讀詩句:第一句詩:師:聽 ,是誰叫醒了春天?喚醒了翠柳?生 :黃鸝。師:看著它們在樹上歡快的唱歌,飛翔,你感受到了什么?生:高興,愉快。設計意圖{快樂讀出來,更要看得見,出示黃鸝的圖片讓孩子的感受放大,更能讀出快樂語氣}師:請你讀出這種感覺吧。生讀。師:聽了你們的朗讀,黃鸝鳥叫得更歡快了。(鳥叫)你能用什么詞語來形容這黃鸝的叫聲。(清脆,悅耳)在詩中哪個字表示它在叫?鳴。(板書鳴)一個“鳴”字,讓我們感受到黃鸝的怡然自得。誰能再讀讀這句話。(生讀)設計意圖{板書“鳴”字,讓孩子們加深印象}師:聽了它們的朗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畫面?(生......)師:這么美得畫面 ,誰還想再讀這句詩。(生)師:黃鸝鳥的叫聲不但吸引著我們 ,也吸引著詩人。第二句詩:師:正當詩人陶醉于黃鸝悅耳的鳴叫聲中,忽然眼前掠過一道白色的弧線 ,這白色的弧線是什么?(老師在黑板上貼上一串白鷺)設計意圖{貼上的一行行白鷺,不但在色彩上豐富了課堂,更讓孩子通過視覺把感受與想象結合在一起}(白鷺)這句詩中“上”表示什么意思?飛(飛上)古詩就是這樣,往往一個字就代表一個詞。想象一下,我們也變成了白鷺,展開翅膀,飛呀飛呀,越飛越高,飛上藍天。一個上字,寫出了白鷺的悠然自得。那么再讀這句詩的時候我們應該重讀哪個字?“上”請你讀一讀,(生讀)設計意圖{板書“鳴”字,更好地指導朗讀}師:帶著動作,自己試著再讀一讀。師:同學們,你們看這一組組同學多像這一行行小白鷺,哪一行小白鷺為我們展示一下?(生展示)師:豪放的男孩們,請你們放生齊讀.(齊)兩句:師:黃鸝鳴叫,白鷺高飛,給春天帶來了生機,給我們帶來了歡笑,讓我們打著歡快的節奏,再讀這兩句詩。注意老師的節奏(給節奏 )師:孩子們,短短的兩句詩中,不但有著春天的鶯歌燕舞,還有著春天的絢麗多彩 ,你們發現表示顏色的字了嗎?(生 回答)顏色真多呀,如此絢麗的春天怎能不讓我們陶醉(齊) :如此明媚的春天怎能不令詩人陶醉(齊)設計意圖{課件上文字隨著孩子們的回答變化顏色,使課堂更加有趣,孩子們也更加直觀的看見那些美麗的顏色}第三句詩:春意融融,此時詩人透過窗外,又被什么吸引住了?(千秋雪) 到處春暖花開,唯有它依然白雪皚皚,詩人看到如此奇特的景觀 ,怎能不發出贊嘆 :男生(讀)女生(讀)見到這樣的景觀,我也要為之贊嘆 ,(老師讀)聽了老師的朗讀,你眼前出現了什么畫面 ?(千秋雪)這可是千年不化的雪呀,這么長的時間,我們怎樣讀才能讀出它時間的久遠?誰能試一試(生讀)可愛的女孩們,讓我們讀出這含蓄的美吧。(女生)讓我們和詩人一同去感受這“千秋雪”(齊)第四句:師:遠處是千年不化的雪山,再看看門外停泊的是什么?(萬里船 )行駛了很遠路程的,那要怎么讀呢?(生讀)老師相機評價。你們的朗讀讓我覺得真的很遠很遠,讀得很好,如果把這幾個字放到詩句中,你們還能讀得那么好嗎?(能)后兩句:靜靜的雪山,停泊的船只 ,多么寧靜的畫面,讓我們再讀這兩句詩,注意老師的手勢(出示低,中,高)設計意圖{課件上的船和雪山,給孩子視覺上帶來沖擊;老師帶著手勢的指導朗讀,能讓孩子讀的更好,看得見的指導更有效。}整首詩誦讀:這首詩有靜有動,色彩鮮明,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優美和諧的畫面。讓我們感受到它的美,誰能為我們展示它的美?(大概幾位學生個人誦讀)一首詩就是一幅畫,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誰能用你優美的語言來描繪這幅畫卷。(兩個學生想像)如詩如畫,讓我們吟誦這種美。(齊)男生。女生。讓我們印記這種美(齊)練習背誦:游戲(對仗詩句 ,練習背誦)師:一首詩不僅是一份美麗的畫,還蘊含著對仗工整的對聯,敢和老師就這首是來玩對對聯的游戲嗎?(敢)師:兩個黃鸝鳴翠柳。 生:一行白鷺上青天。師:兩個黃鸝。 生:一行白鷺。師:鳴翠柳。 生:上青天。師:窗含西嶺千秋雪。 生:門泊東吳萬里船。師:窗含西嶺。 生:門泊東吳。師: 千秋雪。 生:萬里船 。師: 千秋雪。 生:萬里船 。師: 千秋雪。 生:萬里船 。背誦:1.對的真好,看來大家已經把這首詩記在心里了,讓我們伴著音樂試著背一遍。(背誦)2.記得真牢,而且我也感受到了 詩的韻味,讓我們拍著小手,帶著表情,再來背誦一遍。(背誦)3.現在讓我們穿越時空,當一回杜甫,踱著方步悠然的走進詩中。(學生做動作,站著,搖頭下座位背誦)設計意圖{老師帶著動作,帶著孩子們背誦古詩,因為是初學古詩,孩子們看著老師做動作,不會手忙腳亂,可以輕松的,愉悅的背誦古詩}結束:師:你們的表現太精彩了,一首詩就是一首動聽的歌,所以才稱其為“詩歌”現在老師就把這首詩歌,送給大家。播放歌曲。下課。教學反思:為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后進生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多層次的誦讀挑戰賽,放手讓他們自由選擇目標提高了他們參與的積極性,也達到讓每一個孩子都參與學習的目的,學生張揚自己的個性,讀出對詩的理解。但教學時間安排不夠合理,對詩人寫詩時的觀察順序(由近及遠又由遠及近),沒有來得及引導學生了解。今后在教學中,要在課堂上充分利用時間,有效合理安排每個教學環節,關注后進生每節課學情上多下功夫。我在與學生交流時,應更多投入情感,用自己的姿體語言和生動的語言來感染學生,讓師生間的交流更加自然和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