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語文 年級 七年級 學期 秋季課題 紀念白求恩教科書 書 名:2024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年8月教學目標1. 繼續學習默讀,根據不同的閱讀目標,勾畫相應的關鍵語句,理清作者思路。 2. 研讀品析,深入理解白求恩的優秀品質,探究文章的寫作目的與寫作特色。教學內容教學重點: 1. 學習默讀,根據不同的閱讀目標,勾畫相應的關鍵語句,理清作者思路。 2. 研讀品析,深入理解白求恩的優秀品質,探究文章的寫作目的。 教學難點: 1. 探究文章的寫作特色。教學過程創設情境 為紀念白求恩逝世85周年以及毛澤東同志《紀念白求恩》一文發表85周年,北京市文物局策劃推出“追尋英雄的足跡”——白求恩生平事跡展。現邀你一起走進《紀念白求恩》,記錄閱讀感受,傳承白求恩的高尚品質,爭做優秀少年。 預學反饋 1.播放視頻,了解文章寫作背景。 2.展示學生的閱讀疑惑。 默讀課文 理清思路 1.[摘錄歸納]在文中勾畫并摘錄每段的關鍵語句,歸納各段的內容要點,完成表格。 段落關鍵語句內容要點第1段一個外國人,毫無利己的動機,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當作他自己的事業,這是什么精 神?這是國際主義的精神,這是共產主義的 精神,每一個中國共產黨員都要學習這種精神。 號召全黨學習白求恩國際主義精神、共產主義精神。第2段第3段第4段2.[方法提煉]在默讀這篇帶有議論色彩的課文時,你如何確定關鍵語句? 3.[理清思路]結合關鍵語句,思考文章各段之間的關系。用文字或思維導圖呈現作者的寫作思路。 四、感悟精神 理解意圖 1.[分享故事]仿照示例,從上表中選擇一處關鍵語句,借助預學搜集的資料,豐富對白求恩精神的理解,并分享白求恩的故事。 【示例】 我和大家分享“他以醫療為職業,對技術精益求精”這一關鍵語句背后的故事。20 世紀 30 年代,晉察冀軍區醫院條件十分簡陋。作為唯一一名合格的醫生,白求恩在工作間隙,不辭辛苦地培訓醫務人員,制定了“消毒十三步法”,編寫了二十多種教材,幫助中國醫療事業的發展。當發現消毒不到位等現象時,他說:“在一切的事情中,要把病人放在最前頭,倘若你不把他們看作重于自己,那么你就不配在衛生部門工作。” 2.[理解意圖]作者為什么不詳細敘述多個故事來塑造白求恩的形象?默讀課文,結合表格內容,聯系背景資料解答。 【背景資料】 八路軍政治部、衛生部領導決定,八路軍軍政雜志要編輯出版《諾爾曼·白求恩紀念冊》。毛澤東接到雜志社邀請,于 1939 年 12 月 21 日撰寫了這篇紀念文章。紀念冊還介紹了白求恩的生平,刊登了白求恩寫給毛澤東的書信及工作報告等。 五、品析詞句 探究特色 課文號召力強,作者是如何做到的?默讀課文,抓關鍵語句,進行探究。 小貼士 ①勾畫關鍵語句。 ②使用不同的符號標記不同類型的詞句,如用“ ”“ ”等畫出關鍵語句,用“.”“△”“○”等符號標記重點字詞。1.[步驟一]根據閱讀目標,勾畫關鍵詞句,并補充理由。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見過一面。后來他給我來過許多信。可是因為忙,僅回過他一封信,還不知他收到沒有。對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現在大家紀念他,可見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們大家要學習他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①用“○”標記“只”“僅”,因為它們都是程度副詞,能表達程度。 ②用“ ”畫出“他給我來過許多信”和“回過他一封信,還不知他收到沒有”,因為這里運用對比,突出兩人做法的不同。 ③用“△”標記“很悲痛”,因為 。 ④用“.”標記“毫無自私自利”,因為 。 2.[步驟二]結合上面標記的內容,借助課前搜集的資料,仿照示例,撰寫品析筆記。 【示例】 作者用了“只”“僅”等副詞,自責沒有及時關心白求恩。我搜索到這方面的資料,白求恩幾乎每個月都給毛澤東寫信,信里有大量的醫療工作報告,如醫護人員對傷員反應滯后等工作建議或批評等內容。面對如此投入熱忱、“來過許多信”的白求恩,作者坦言“僅回過他一封信”,鮮明對比的背后,我感受到作者深深的遺憾和悲痛。作者真誠地自我揭露,很打動人。 3.[步驟三] 基于以上默讀品析,探究本文號召力強的原因。 六、課堂小結 同學們,讓我們響應毛澤東同志的號召努力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