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三 峽教學目標1.朗讀課文,落實字詞,理解文意,熟讀成誦。 2.品析課文,引導學生領(lǐng)略三峽景色之美。 3.欣賞課文,引導學生揣摩作者筆法之妙。教學重點重點:體會三峽風光自然美。掌握作品景物描寫的方法。教學難點難點:領(lǐng)悟作者字字珠璣的精美的語言的妙處。學生情況分析學生通過七年級和八年級上一個單元的學習,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文言詞匯的積累,掌握了簡單的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在利用工具書和課下注釋來疏通文意已能很好完成,但八年級學生的特點和知識結(jié)構(gòu),要賞析文章,尤其是寫景散文,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對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可能遇到的障礙是:在欣賞“語言之美”環(huán)節(jié)。為了較好的達到教學目的,我通過從賞析內(nèi)容到寫法再到意境,逐步深入,并在“語言之美”環(huán)節(jié)時舉例,學生能夠做到舉一反三。教法學法教學: 1.情境設置法: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 2.誦讀法:反復朗讀,熟讀成誦,熟悉內(nèi)容,整體感知,重點體會; 3. 討論法:討論交流,合作探究,共享合作的樂趣;學法: 1.勾畫圈點法:勾畫關(guān)鍵字詞句或疑點,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2.朗讀法:指導學生反復朗讀,培養(yǎng)語感,體會感情。 3.討論法:鼓勵他們在交流、啟發(fā)、爭議、展示自我中主動獲取知識;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出示三峽的風景圖片,欣賞美景導入。 二、朗讀,讀出韻味。 1.聽讀。聽教師泛讀,要求學生聽清字音,初步感受文章內(nèi)容。 教師提出如下字詞,請學生要注意讀準字音: 闕 曦 襄陵 沿溯 御 素湍 飛漱 屬引 哀轉(zhuǎn) 默讀,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讀懂文意。 結(jié)合課后練習三,解釋重點詞語:重巖疊嶂(山崖和峰巒一層一層的。) 夏水襄陵(夏季,江水漫上兩岸的丘陵。) 乘奔御風(騎著快馬,駕著疾風。) 素湍綠潭(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深潭。) 絕山獻(極高的山峰。) 飛漱(急流沖蕩。) 清榮峻茂(水清,樹榮,山高,草盛。) 3.吟讀,要求讀準節(jié)奏,感受文章的音韻美。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本文語句特點:本文多用四字對偶句,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讀起來收放有致,很有節(jié)奏感。四字對偶句一般二二停頓,如"重巖/疊嶂,隱天/蔽日"。散句要根據(jù)意義來停頓,如"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三、梳理課文 1.分別找出描寫三峽的景物及相關(guān)語句。 板書:群山 夏水 春冬 秋天 2、簡要說說作者是從哪兩方面描寫三峽自然景觀的。 山和水。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寫水突出四季景象之不同。 動情朗讀,學生自我體會語氣、語調(diào)、語速,體會景物特點。三峽山的特點是:連綿不斷、高聳峻拔。 夏季江水的特點是:江水盛大、水流湍急 春冬:春、冬:清澈見底,奇異峻秀 秋天:悲寂 凄涼 憂傷,令人傷感 為什么先寫山?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順序來寫呢?(結(jié)合課后題) (提示學生從“峽”字的意思“有山有水的地方”延伸理解。) 四、品讀,讀出意味。 1.品讀課文,說描述性的話:同學們,三峽很美,那你覺得三峽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峽的 美,你看(聽) 。"的句式說一說嗎? 學生品讀課文,然后發(fā)言。如:三峽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峽,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遮蔽了天空,擋住了陽光。 例如:三峽的水美,水以夏季為盛,你看,夏季水漲,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絕。水流湍急,有時皇帝的命令要急速傳達,才會有航船,這時候只要清早坐船從白帝城出發(fā),傍晚便可到江陵,即使騎著駿馬,駕著疾風,也不如它快。三峽的激流美,你看,春冬之時,白色的急流回映著清光,綠色的水潭倒映著景物的影子。急流上波光粼粼,深潭里景物重重,動靜相雜,色彩各異,相映成趣,堪稱秀麗雋逸。 三峽的瀑布美,你看,在極高的山峰之間,常有懸泉瀑布飛流沖蕩,讓我們仿佛聽到了那嘩嘩的水聲,感覺到了隨風飄灑到我們臉頰上細微的飛沫。 三峽的樹美,你看,在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它顯示著旺盛的生命力和堅強的意志,給山水之間投進了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頓覺生意盎然。 品讀課文,說理解性的話:同學們,三峽很美,文章分四段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三峽的山,三峽的水,三峽的春夏秋冬。你能各用一個詞概括出每一段所體現(xiàn)出的美的意境嗎? 學生品讀、討論、發(fā)言。如: 第一段大筆勾勒,總寫雄峻壯美的山勢,體現(xiàn)的是一種"雄壯"美。 第二段寫夏,描寫兇猛的水勢,體現(xiàn)的是一種"奔放"美。 第三段寫春與冬,描寫秀美的山水,體現(xiàn)的是一種"清悠"美。 第四段寫秋,描寫凄清的秋意,體現(xiàn)的是一種"凄婉"美。板書:雄壯美 奔放美 清悠美 凄婉美 品讀課文,說想像性的話:三峽的美哪里是文字能窮盡的!它還存在于我們的想像之中。同學們,下面我們來展開想像,感受心中的三峽美景,說一句想像的話。 學生品讀課文,展開想像。如: 三峽的云美,你看,那漂浮在十二峰上的白霧,似煙非煙,似云非云,多么婀娜多情,多么幽深秀麗。 三峽的石美,你看,被中外地質(zhì)科學家譽為"天然地質(zhì)博物館"的長江三峽,簡直就是大自然恩賜的一個五彩繽紛的石頭世界。每一枚三峽奇石都形神畢肖、色彩斑斕,每一枚三峽奇石都是一首無聲的詩,一幅不朽的畫。 6.為什么作者能把三峽描寫的如此美麗多情,因為抓住景物特點,從各種不同角度寫景。 抓住不同的季節(jié),以動物、靜物相結(jié)合的方法來寫景。 凝聚自己深厚的感情來寫景。 寫山,抓住了連續(xù)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抓住了不同季節(jié)的不同景象進行描寫,寫出了三峽的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 7.作者在文中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欣賞贊嘆。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之情) 8.再次誦讀課文:.因為如此美的山水,如此美的文字,如此美的手法,同學們在賞析之后定會有更深刻的體會.比賽當堂背誦. 五、拓展提高 背誦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說說它和本文的聯(lián)系。 早發(fā)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總結(jié):1、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一篇優(yōu)美的古代散文,領(lǐng)略了三峽的秀美風光,品味了詩人精美的語言,這趟三峽之旅,大家感覺如何?(“爽!”)最后,讓我們在高聲誦讀中結(jié)束這趟輕松愉快的三峽之旅吧!板書設計 《三峽》酈道元 群山 雄壯美 夏水 奔放美春冬 清悠美秋天 凄婉美教學反思:《三峽》這篇膾炙人口的文章是酈道元為《水經(jīng)注》所作的注釋中關(guān)于三峽的一段,不失為一篇優(yōu)秀的古代寫景散文。課文以凝練生動的筆墨,描寫了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祖國河山的情懷。抓住景物特征來寫是本文的主要特點。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進一步體會古代詩歌散文深邃的內(nèi)涵和優(yōu)美的韻味,感受大自然的美。《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規(guī)定,“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要注重情感體驗,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基于上述依據(jù),我確定了如下教學重點:在朗讀課文的基礎上,領(lǐng)會作者抓住特征描寫景物、抒發(fā)情感的方法,培養(yǎng)聽說讀寫能力,背誦課文。教學難點是本文怎樣抓住特征寫景的。我認為,文言文是一種知識載體,它承載著傳授知識的任務,但又絕不是惟一的任務,更不是根本任務。面對《三峽》這篇文章,如果肢解開來讀,必然失去其原有的韻味,所以在教學中,我力求讓學生在整體中去解讀語言,真正實現(xiàn)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學到活的知識而不是孤立的字詞。因此在疏通文意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大膽地改變了過去串講的形式,放手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完全讓學生借助注釋來讀課文,若有不能解決的問題,再拿到課堂上大家共同討論解決。實踐證明,有了前面誦讀的基礎,學生是完全可以自行解決文意串講這個問題的。我認為,文言文是一種知識載體,它承載著傳授知識的任務,但又絕不是惟一的任務,更不是根本任務。面對《三峽》這篇文章,如果肢解開來讀,必然失去其原有的韻味,所以在教學中,我力求讓學生在整體中去解讀語言,真正實現(xiàn)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學到活的知識而不是孤立的字詞。因此在疏通文意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大膽地改變了過去串講的形式,放手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完全讓學生借助注釋來讀課文,若有不能解決的問題,再拿到課堂上大家共同討論解決。實踐證明,有了前面誦讀的基礎,學生是完全可以自行解決文意串講這個問題的。當然,課堂教學過程中也暴露了不少缺點和不足。比如,制作的課件突出了課堂的直觀性和趣味性,卻忽視了課堂的知識性,學生只回憶起部分內(nèi)容,效果沒有達到預期理想。再比如,我的課堂語言不夠凝練,“連綿不絕”一詞重復使用了幾次,還出現(xiàn)了口誤現(xiàn)象。這些都提醒自己,“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經(jīng)過此次課堂教學,我對課堂有了更多的認識,有了更多的收獲,也有了更多的思索,我想我一定能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在同仁們的指導下不斷成長進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