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夜宿山寺》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1會認“百、尺、聲、語”四個生字。2借助拼音朗讀古詩,熟讀成誦。3通過看圖讀詩,使學生感受到山寺屹立山巔的非凡氣勢。2、 重難點【教學重點】1、 學習生字:宿 危 摘 辰 敢;2、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讀出驚訝、贊嘆的語氣。【教學難點】通過朗讀,體會寺院的藏經(jīng)樓之高。3、 教學過程(一)、詩人導入。1.今天老師要帶大家拜訪一位古代的大詩人,看看他是誰?(課件李白圖片)2.介紹詩人:(1)學生說說你知道李白的哪些事?(2)課件出示:師介紹李白3.李白曾望月抒懷留下《靜夜思》這首千古佳作,他也曾在另一個群星璀璨的夜晚寫下令人驚嘆的詩句,那就是《夜宿山寺》。(1)理解詩題。(時間:夜。)(2)理解“宿”的含義(住宿,過夜),用“宿”組詞。(3)比較識字認識“寺”“詩”,組詞(4)理解詩題。(時間:夜。地點:山寺。事件:宿。)(二)、初讀詩歌。1.過渡:夜晚星光燦爛讓我們跟隨李白的腳步入住山中寺廟去看一看吧!2.讀詩歌。遇到生字多讀幾遍(1)自由讀:自讀古詩,讀準字音。(2)跟老師讀:注意停頓,五言古詩一般在前兩個字后面停一下。(課件出示古詩)(3)示范讀:老師范讀,讀出節(jié)奏,讀出韻律。(4)指名讀:點3名學生朗讀。(發(fā)現(xiàn)問題,師生一起糾正)(5)齊聲讀:讀出節(jié)奏,讀出情感。(三)、想象畫面,理解詩意。1.引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說說山寺給自己的印象。(高聳入云)2.學習“危樓高百尺”。(1)隨文學習“危”。a出示“危”的字形結(jié)構:中間的“廠”代表山崖,上面的部分代表一個人站在山崖上,下面是一個跪坐著向山崖之上看的人:啊,那個人站在這么高的山崖上,太危險了!b“危”有兩種解釋,詩中應選哪種解釋。(板書:“危樓”即“高樓”,這里指山頂?shù)乃聫R。)(2)找找句中有哪些字詞寫出了樓之高。①高百尺。(板書)a“百尺”是虛指,不是真的一百尺,是寫樓很高很高。這里運用夸張的寫法,李白寫詩時特別喜歡運用這種夸張的寫法。A、他在贊美廬山瀑布時這樣寫到 “飛流直下三千尺”在詩人的眼中廬山瀑布是何等的壯觀!B、但是誰也比不上李白愁至深“白發(fā)三千丈 ,緣愁似個長 。C、他又是一個最重情的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b現(xiàn)在我們再來讀一下這句詩,讀出樓之高。3.學習“手可摘星辰“。現(xiàn)在我們和李白一起登上了這座山上的一座高樓上,抬頭看,你看到了什么?(繁星點點,一輪明月……)星星離我們那么近,近在咫尺,似乎我們一伸手可以摘到星星。(1)識字“辰”理解:“星辰”是日、月、星的總稱。想象:詩人站立處離天很近,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到星辰。體會詩人想象力的豐富。(3)有感情地朗讀詩句,加上動作。朗讀時強調(diào)“高”和“可”字,突出樓之高。4.學習“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1)提問:此時,詩人應該是很高興的,李白一高興最想干什么?還想干什么?可是他不敢大聲說話,為什么呢?明確:因為擔心驚動天上的神仙,“恐驚天上人”。(板書:恐驚)這更加說明詩人跟“天上人”之間相距不遠,突顯樓很高。(2)隨文學習“語”“恐”。“天上人”指的是誰?你知道天上住著哪些神仙嗎?剛才在樓上我們都跟神仙成了鄰居了,你們說樓高不高呀?(3)真是好極了,想想夜已經(jīng)很深很深,天上的神仙都睡著了,那么,我們該怎么讀才不把他們吵醒呢?寺廟的夜很寧靜,萬籟俱寂,那我們讀輕輕地、慢慢的讀這句。(四)感悟詩情。1、過渡:小朋友,剛才,我們跟著詩仙李白一步一步地登上了高山,登上了山頂寺廟的這座高樓,面對此情此景,李白寫下了一首著名的古詩〈夜宿山寺〉,我們一起讀——2.我覺得還不夠,再一起來。小聲——真是美呀!小朋友,天上真的有神仙嗎?(沒有)可以摘星星嗎?這是詩人的大膽想象。他為什么會這樣想呢?3.學生回答:因為這座樓太高了,太高了。(板書:高)多么奇妙的想象,多么美妙的詩句呀,小朋友是不是很想很想——(電腦出示“要求”)(1) 想有感情地背誦這首古詩。(2) 想表演這首古詩(3)我想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這首詩。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項活動,同學們之間合作完成。4.教師巡堂參與。教師:誰想?你想?——想的都起立,還有誰?還有誰想表演?先背還是先演?先背,加動作演。5.李白的優(yōu)秀作品還有很多很多,小朋友在課后可多去看一看,讀一讀,下一回,咱們要開一個詩歌朗誦會,到時候,相信大家的表現(xiàn)會更出色。(五)指導寫字,規(guī)范書寫。1.多媒體播放“危、敢、驚”的書寫動畫,引導學生觀察生字的筆順、筆畫和位置。2.明確:(1)書寫姿勢。強調(diào)“三個一”的要求:眼離書本一尺,胸離書桌一拳,手離筆尖一寸。(2)學生書寫。(六)板書設計。夜宿山寺危樓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