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章末測評驗收卷(一) 靜電場(滿分:100分)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7小題,每小題4分,共2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根據大量科學測試可知,地球本身就是一個電容器。通常大地帶有50萬庫侖左右的負電荷,而地球上空存在一個帶正電的電離層,這兩者之間便形成一個已充電的電容器,它們之間的電壓為300 kV左右。地球的電容約為 ( )0.17 F 1.7 F17 F 170 F2.如圖所示,真空中A、B兩點分別固定兩個相同的帶電金屬小球(均可視為點電荷),所帶電荷量分別為+Q和-5Q,在A、B的延長線上的C點處固定一電荷量為q的檢驗電荷,檢驗電荷受到的電場力大小為F1,已知AB=BC。若將兩帶電金屬小球接觸后再放回A、B兩處時,檢驗電荷受到的靜力大小為F2,則為 ( )3.某帶電粒子僅在靜電力作用下由A點運動到B點。如圖所示,實線為電場線,虛線為粒子運動軌跡,由此可以判定 ( )粒子在A點的加速度大于它在B點的加速度粒子在A點的動能小于它在B點的動能電場中A點的電勢低于B點的電勢粒子在A點的電勢能小于它在B點的電勢能4.如圖所示為示波管中偏轉電極的示意圖,間距為d,長度為l的平行板A、B加上電壓后,可在A、B之間的空間中(設為真空)產生電場(設為勻強電場)。在與A、B等距離的O點,有一電荷量為+q、質量為m的粒子以初速度v0沿水平方向(與A、B板平行)射入(圖中已標出),不計重力,要使此粒子能從C處射出,則A、B間的電壓應為 ( )q5.如圖所示,虛線為某靜電場中的部分等勢面,且各等勢面的電勢如圖中所示,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點的電場強度比C點的小正電荷在A點的電勢能比在C點的電勢能大電荷沿任意路徑從A點移到B點的過程中,電場力一直不做功若將一個電子由A點移到C點,電場力做功為4 eV6.靜電計是在驗電器的基礎上制成的,用其指針張角的大小來定性顯示其金屬球與外殼之間的電勢差大小。如圖所示,A、B是平行板電容器的兩個金屬板,G為靜電計。開始時開關S閉合,靜電計指針張開一定角度,為了使指針張開的角度增大些,下列采取的措施可行的是 ( )斷開開關S后,將A、B兩極板分開些保持開關S閉合,將A、B兩極板分開些保持開關S閉合,將A、B兩極板靠近些保持開關S閉合,將變阻器滑動觸頭向右移動7.如圖所示,空間存在足夠大的水平方向的勻強電場,絕緣的曲面軌道處于勻強電場中,曲面上有一帶電金屬塊在力F的作用下沿曲面向上移動。已知金屬塊在向上移動的過程中,力F做功40 J,金屬塊克服靜電力做功10 J,金屬塊克服摩擦力做功20 J,重力勢能改變了30 J,則 ( )電場方向水平向左電場方向水平向右在此過程中金屬塊電勢能減少20 J在此過程中金屬塊機械能增加10 J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每小題6分,共1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6分,選對但不全的得3分,有選錯的得0分。)8.(2021·全國甲卷)某電場的等勢面如圖所示,圖中a、b、c、d、e為電場中的5個點,則 ( )一正電荷從b點運動到e點,電場力做正功一電子從a點運動到d點,電場力做功為4 eVb點電場強度垂直于該點所在等勢面,方向向右a、b、c、d四個點中,b點的電場強度大小最大9.測定電子的電荷量的實驗裝置示意圖如圖所示,置于真空中的油滴室內有兩塊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屬板M、N,分別與電壓為U的恒定電源兩極相連,板的間距為d。現有一質量為m的帶電油滴在極板間勻速下落,已知元電荷為e、重力加速度為g,則 ( )油滴中電子的數目為油滴從小孔運動至N板過程中,電勢能增加mgd油滴從小孔運動至N板過程中,機械能增加eU若將極板M向下緩慢移動一小段距離,油滴將加速下降10.兩個點電荷Q1和Q2固定在x軸上O、D兩點,兩者之間連線上各點電勢高低如圖中曲線所示(OB>BD),取無窮遠處電勢為零,由圖可知 ( )B點電場強度為零Q1為負電荷,Q2為正電荷Q1電荷量一定小于Q2電荷量將電子沿x軸從A點移到C點,電場力一直做正功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4分。)11.(6分)在“探究平行板電容器的電容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平行板電容器的極板A與一靜電計相接,極板B接地。(1)靜電計的指針偏轉程度顯示兩極板間的 (2分)的大小。 (2)當極板電荷量不變時,使兩極板間距離減小,可知電容器電容 (2分)(填“增大”“不變”或“減小”)。當極板電荷量不變時,使兩極板正對面積減小,可觀察到靜電計指針的偏轉角 (2分)(填“增大”“不變”或“減小”)。 12.(9分)用傳感器觀察電容器的放電過程,按圖甲連接電路,電源電壓U=8 V,電容器選用幾百微法的電解電容器,先使開關S與1端相連,電源向電容器充電,這個過程瞬間完成,然后把開關S擲向2端,電容器通過電阻R放電,傳感器將電流信息傳入計算機,屏幕上顯示出電流隨時間變化的I-t曲線,如圖乙所示,已知I=。(1)估算電容器在全部放電過程中釋放的電荷量q= C(4分)。 (2)根據以上數據估算電容C= μF(5分)(結果保留2位有效數字)。 13.(10分)如圖所示為兩組平行金屬板,有一質量為m的電子靜止在豎直放置的平行金屬板的A點,經電壓U0加速后通過B點進入兩板間距為d、電壓為U的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屬板間,若電子從兩塊水平平行金屬板的正中間射入,且最后電子剛好能從兩塊平行金屬板右側邊緣穿出,A、B分別為兩塊豎直板的中點,其中U=U0。求:(1)(4分)電子通過B點時的速度大小v0;(2)(6分)右側平行金屬板的長度L。14.(13分)(2023·全國乙卷,24)如圖所示,等邊三角形△ABC位于豎直平面內,AB邊水平,頂點C在AB邊上方,3個點電荷分別固定在三角形的三個頂點上。已知AB邊中點M處的電場強度方向豎直向下,BC邊中點N處的電場強度方向豎直向上,A點處點電荷的電荷量的絕對值為q,求(1)(6分)B點處點電荷的電荷量的絕對值并判斷3個點電荷的正負;(2)(7分)C點處點電荷的電荷量。15.(16分)如圖所示,在豎直平面內放置著絕緣軌道ABC,AB部分是半徑R=0.40 m的光滑半圓形軌道,BC部分是粗糙的水平軌道,BC軌道所在的豎直平面內分布著E=1.0×103 V/m的水平向右的有界勻強電場,AB為電場的左側豎直邊界。現將一質量為m=0.04 kg、電荷量為q=-1×10-4 C的滑塊(視為質點)從BC上的某點由靜止釋放,滑塊通過A點時對軌道的壓力恰好為零。已知滑塊與BC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0.05,不計空氣阻力,g取10 m/s2。求:(1)(4分)滑塊通過A點時速度vA的大小;(2)(6分)滑塊在BC軌道上的釋放點到B點的距離s;(3)(6分)滑塊離開A點后在空中運動速度v的最小值。章末測評驗收卷(一) 靜電場1.B [根據題意可得Q=5×105 C,U=3×105 V,根據C=,可得C= F=1.7 F,B正確。]2.C [設AB=BC=l,根據庫侖定律得F1=-=,將兩帶電小球接觸后,兩小球所帶電荷量均為-2Q,根據庫侖定律得F2=+=,所以=,故C正確。]3.D [電場線的疏密表示場強大小,由題圖知A點的場強小于B點的場強,則粒子在A點所受的靜電力小,所以在A點的加速度小于在B點的加速度,故A錯誤;根據帶電粒子的運動軌跡的彎曲方向,知帶電粒子所受的靜電力沿電場線切線斜向下方,靜電力對粒子做負功,動能減小,則粒子在A點的動能大于它在B點的動能,故B錯誤;因粒子由A到B時,靜電力做負功,故電勢能增大,則粒子在A點的電勢能小于它在B點的電勢能,故D正確;根據沿電場線方向電勢降低,知A點的電勢高于B點的電勢,故C錯誤。]4.A [帶電粒子做類平拋運動,l=v0t,a=,d=at2,解得U=,故A正確。]5.B [A處等勢面比C處密集,則A點的電場強度比C點的大,故A錯誤;將正電荷從A點移動到C點,根據WAC=qUAC可知,電場力的功WAC>0,即電場力做正功,則電勢能減小,即正電荷在A點的電勢能比在C點的電勢能大,故B正確;電荷沿任意路徑從A點移到B點的過程中,電場力有時做正功,有時做負功,總功為零,并不是電場力一直不做功,故C錯誤;將一個電子由A點移到C點,根據公式可知WAC=-4 eV,故D錯誤。]6.A [要使靜電計的指針張開角度增大些,必須使靜電計金屬球和外殼之間的電勢差增大,斷開開關S后,將A、B兩極板分開些,電容器的帶電荷量不變,電容減小,電勢差增大,A正確;保持開關S閉合,將A、B兩極板分開或靠近些,靜電計金屬球和外殼之間的電勢差不變,B、C錯誤;保持開關S閉合,將滑動變阻器滑動觸頭向右或向左移動,靜電計金屬球和外殼之間的電勢差不變,D錯誤。]7.D [因為不知道帶電金屬塊的電性,所以無法判斷電場方向,故A、B錯誤;克服靜電力做功為10 J,則電勢能增加10 J,故C錯誤;機械能的改變量等于除重力以外的其他力所做的總功,故應為ΔE=40 J-10 J-20 J=10 J,故D正確。]8.BD [b、e兩點在同一等勢面上,一正電荷從b點運動到e點,電場力不做功,A錯誤;一電子從a點運動到d點,電場力做功為Wad=eUad=4 eV,B正確;場強垂直于等勢面,并指向電勢降低的方向,b點電場強度垂直于該點所在等勢面,方向向左,C錯誤;題圖中的等勢面為等差等勢面,a、b、c、d四個點中,b點處的等勢面最密,電場強度大小最大,D正確。]9.AB [帶電油滴在極板間勻速下落,故受力平衡,則有mg=q,所以油滴帶電荷量q=,所以電子的數目為n==,故A正確;油滴下降過程中,靜電力方向向上,靜電力做的功為-mgd,電勢能增加mgd,機械能減少,故B正確,C錯誤;若將極板M向下緩慢移動一小段距離,d減小,靜電力F=q增大,合外力豎直向上,油滴將減速下降,故D錯誤。]10.BD [由E=知,B點的電場強度不為零,A錯誤;因取無窮遠處電勢為零,所以靠近負點電荷處的電勢為負,靠近正點電荷處的電勢為正,結合題圖可知,Q1為負電荷,Q2為正電荷,B正確;由題圖可知,零電勢點離D點較近,故Q1電荷量一定大于Q2電荷量,C錯誤;將電子沿x軸從A點移到C點,電勢一直升高,電子的電勢能一直減小,電場力一直做正功,D正確。]11.(1)電勢差(電壓) (2)增大 增大解析 (1)靜電計指針偏轉程度表示電容器兩極板間電勢差的大小。(2)兩極板間距離減小,根據C=可知,電容增大,兩極板正對面積減小,電容減小,由C=知,兩極板間電勢差增大,指針偏轉角增大。12.(1)3.2×10-3 (2)4.0×102解析 (1)I-t圖線與坐標軸圍成的面積表示電荷量,一個格子的電荷量為0.08×10-3 C,大于半格算一個,小于半格舍去,因此圖像所包含的格子個數為40,所以釋放的電荷量Q=0.08×10-3 C×40=3.2×10-3 C。(2)根據電容的定義式可得C== F=4.0×10-4 F=4.0×102 μF。13.(1) (2)2d解析 (1)電子在AB間做加速運動,由動能定理可得eU0=mv-0可得v0=。(2)電子以v0的速度進入偏轉電場做類平拋運動,在豎直方向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剛好從右側穿出,則有d=t2,可得t=d則L=v0t=·d=2d。14.(1)q 3個點電荷均帶正電 (2)q解析 (1)題中已知M點的電場強度豎直向下,可知A、B處點電荷在M點產生的電場強度等大反向,C處點電荷帶正電,又M為AB邊的中點,結合點電荷的電場強度公式E=可知A、B處兩點電荷的電荷量大小相等,電性相同,即B點處點電荷的電荷量的絕對值為q。C處點電荷在N點產生的電場強度方向為N→B,假設A、B兩點處點電荷均帶負電,則三個點電荷在N處產生的合電場強度方向不可能豎直向上,所以A、B兩點處點電荷均帶正電,即3個點電荷均帶正電。(2)設C點處點電荷的電荷量為qC,等邊三角形的邊長為2L,則AN=L,對三個點電荷在N處產生的電場強度分析,如圖所示,其中EBC是B、C處點電荷在N處產生的合電場強度,EAN是A處點電荷在N處產生的電場強度,EN為N點處的合電場強度。根據幾何關系得=tan 30°故=tan 30°解得qC=q。15.(1)2 m/s (2)5 m (3)1.94 m/s解析 (1)因為滑塊通過A點時對軌道的壓力恰好為零,所以有mg=m解得vA=2 m/s。(2)從釋放到A點,根據動能定理可得|q|Es-μmgs-mg·2R=mv解得s=5 m。(3)滑塊離開A點后在水平方向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故有vx=vA-t=2-2.5t在豎直方向上做自由落體運動,所以有vy=gt=10t合速度v==故vmin= m/s≈1.94 m/s。(共33張PPT)章末測評驗收卷(一)(時間:75分鐘 滿分:100分)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7小題,每小題4分,共2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根據大量科學測試可知,地球本身就是一個電容器。通常大地帶有50萬庫侖左右的負電荷,而地球上空存在一個帶正電的電離層,這兩者之間便形成一個已充電的電容器,它們之間的電壓為300 kV左右。地球的電容約為( )A.0.17 F B.1.7 F C.17 F D.170 FBC3.某帶電粒子僅在靜電力作用下由A點運動到B點。如圖所示,實線為電場線,虛線為粒子運動軌跡,由此可以判定( )A.粒子在A點的加速度大于它在B點的加速度B.粒子在A點的動能小于它在B點的動能C.電場中A點的電勢低于B點的電勢D.粒子在A點的電勢能小于它在B點的電勢能D解析 電場線的疏密表示場強大小,由題圖知A點的場強小于B點的場強,則粒子在A點所受的靜電力小,所以在A點的加速度小于在B點的加速度,故A錯誤;根據帶電粒子的運動軌跡的彎曲方向,知帶電粒子所受的靜電力沿電場線切線斜向下方,靜電力對粒子做負功,動能減小,則粒子在A點的動能大于它在B點的動能,故B錯誤;因粒子由A到B時,靜電力做負功,故電勢能增大,則粒子在A點的電勢能小于它在B點的電勢能,故D正確;根據沿電場線方向電勢降低,知A點的電勢高于B點的電勢,故C錯誤。A4.如圖所示為示波管中偏轉電極的示意圖,間距為d,長度為l的平行板A、B加上電壓后,可在A、B之間的空間中(設為真空)產生電場(設為勻強電場)。在與A、B等距離的O點,有一電荷量為+q、質量為m的粒子以初速度v0沿水平方向(與A、B板平行)射入(圖中已標出),不計重力,要使此粒子能從C處射出,則A、B間的電壓應為( )5.如圖所示,虛線為某靜電場中的部分等勢面,且各等勢面的電勢如圖中所示,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A點的電場強度比C點的小B.正電荷在A點的電勢能比在C點的電勢能大C.電荷沿任意路徑從A點移到B點的過程中,電場力一直不做功D.若將一個電子由A點移到C點,電場力做功為4 eVB解析 A處等勢面比C處密集,則A點的電場強度比C點的大,故A錯誤;將正電荷從A點移動到C點,根據WAC=qUAC可知,電場力的功WAC>0,即電場力做正功,則電勢能減小,即正電荷在A點的電勢能比在C點的電勢能大,故B正確;電荷沿任意路徑從A點移到B點的過程中,電場力有時做正功,有時做負功,總功為零,并不是電場力一直不做功,故C錯誤;將一個電子由A點移到C點,根據公式可知WAC=-4 eV,故D錯誤。6.靜電計是在驗電器的基礎上制成的,用其指針張角的大小來定性顯示其金屬球與外殼之間的電勢差大小。如圖所示,A、B是平行板電容器的兩個金屬板,G為靜電計。開始時開關S閉合,靜電計指針張開一定角度,為了使指針張開的角度增大些,下列采取的措施可行的是( )AA.斷開開關S后,將A、B兩極板分開些B.保持開關S閉合,將A、B兩極板分開些C.保持開關S閉合,將A、B兩極板靠近些D.保持開關S閉合,將變阻器滑動觸頭向右移動解析 要使靜電計的指針張開角度增大些,必須使靜電計金屬球和外殼之間的電勢差增大,斷開開關S后,將A、B兩極板分開些,電容器的帶電荷量不變,電容減小,電勢差增大,A正確;保持開關S閉合,將A、B兩極板分開或靠近些,靜電計金屬球和外殼之間的電勢差不變,B、C錯誤;保持開關S閉合,將滑動變阻器滑動觸頭向右或向左移動,靜電計金屬球和外殼之間的電勢差不變,D錯誤。D7.如圖所示,空間存在足夠大的水平方向的勻強電場,絕緣的曲面軌道處于勻強電場中,曲面上有一帶電金屬塊在力F的作用下沿曲面向上移動。已知金屬塊在向上移動的過程中,力F做功40 J,金屬塊克服靜電力做功10 J,金屬塊克服摩擦力做功20 J,重力勢能改變了30 J,則( )A.電場方向水平向左B.電場方向水平向右C.在此過程中金屬塊電勢能減少20 JD.在此過程中金屬塊機械能增加10 J解析 因為不知道帶電金屬塊的電性,所以無法判斷電場方向,故A、B錯誤;克服靜電力做功為10 J,則電勢能增加10 J,故C錯誤;機械能的改變量等于除重力以外的其他力所做的總功,故應為ΔE=40 J-10 J-20 J=10 J,故D正確。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每小題6分,共1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6分,選對但不全的得3分,有選錯的得0分。)8.(2021·全國甲卷)某電場的等勢面如圖所示,圖中a、b、c、d、e為電場中的5個點,則( )A.一正電荷從b點運動到e點,電場力做正功B.一電子從a點運動到d點,電場力做功為4 eVC.b點電場強度垂直于該點所在等勢面,方向向右D.a、b、c、d四個點中,b點的電場強度大小最大BD解析 b、e兩點在同一等勢面上,一正電荷從b點運動到e點,電場力不做功,A錯誤;一電子從a點運動到d點,電場力做功為Wad=eUad=4 eV,B正確;場強垂直于等勢面,并指向電勢降低的方向,b點電場強度垂直于該點所在等勢面,方向向左,C錯誤;題圖中的等勢面為等差等勢面,a、b、c、d四個點中,b點處的等勢面最密,電場強度大小最大,D正確。9.測定電子的電荷量的實驗裝置示意圖如圖所示,置于真空中的油滴室內有兩塊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屬板M、N,分別與電壓為U的恒定電源兩極相連,板的間距為d。現有一質量為m的帶電油滴在極板間勻速下落,已知元電荷為e、重力加速度為g,則( )AB10.兩個點電荷Q1和Q2固定在x軸上O、D兩點,兩者之間連線上各點電勢高低如圖中曲線所示(OB>BD),取無窮遠處電勢為零,由圖可知( )A.B點電場強度為零B.Q1為負電荷,Q2為正電荷C.Q1電荷量一定小于Q2電荷量D.將電子沿x軸從A點移到C點,電場力一直做正功BD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4分。)11.(6分)在“探究平行板電容器的電容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平行板電容器的極板A與一靜電計相接,極板B接地。(1)靜電計的指針偏轉程度顯示兩極板間的________的大小。(2)當極板電荷量不變時,使兩極板間距離減小,可知電容器電容________(填“增大”“不變”或“減小”)。當極板電荷量不變時,使兩極板正對面積減小,可觀察到靜電計指針的偏轉角________(填“增大”“不變”或“減小”)。答案 (1)電勢差(電壓) (2)增大 增大解析 (1)靜電計指針偏轉程度表示電容器兩極板間電勢差的大小。(1)估算電容器在全部放電過程中釋放的電荷量q=________C。(2)根據以上數據估算電容C=________ μF(結果保留2位有效數字)。答案 (1)3.2×10-3 (2)4.0×102解析 (1)I-t圖線與坐標軸圍成的面積表示電荷量,一個格子的電荷量為0.08×10-3 C,大于半格算一個,小于半格舍去,因此圖像所包含的格子個數為40,所以釋放的電荷量Q=0.08×10-3 C×40=3.2×10-3 C。14.(13分)(2023·全國乙卷,24)如圖所示,等邊三角形△ABC位于豎直平面內,AB邊水平,頂點C在AB邊上方,3個點電荷分別固定在三角形的三個頂點上。已知AB邊中點M處的電場強度方向豎直向下,BC邊中點N處的電場強度方向豎直向上,A點處點電荷的電荷量的絕對值為q,求(1)B點處點電荷的電荷量的絕對值并判斷3個點電荷的正負;(2)C點處點電荷的電荷量。15.(16分)如圖所示,在豎直平面內放置著絕緣軌道ABC,AB部分是半徑R=0.40 m的光滑半圓形軌道,BC部分是粗糙的水平軌道,BC軌道所在的豎直平面內分布著E=1.0×103 V/m的水平向右的有界勻強電場,AB為電場的左側豎直邊界。現將一質量為m=0.04 kg、電荷量為q=-1×10-4 C的滑塊(視為質點)從BC上的某點由靜止釋放,滑塊通過A點時對軌道的壓力恰好為零。已知滑塊與BC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0.05,不計空氣阻力,g取10 m/s2。求:(1)滑塊通過A點時速度vA的大小;(2)滑塊在BC軌道上的釋放點到B點的距離s;(3)滑塊離開A點后在空中運動速度v的最小值。答案 (1)2 m/s (2)5 m (3)1.94 m/s(3)滑塊離開A點后在水平方向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故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章末測評驗收卷(一).pptx 章末測評驗收卷(一) 靜電場.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