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部編版)八年級下道德與法治第四單元 崇尚法治精神第七課 尊重自由平等7.1 自由平等的真諦新知導入【邯鄲初中生殺害同學案量刑,您怎么看?】2024年3月10日,河北邯鄲三名未滿14歲的初中生霸凌同學王某某,隨后將王某某殘忍殺害并將尸體掩埋在蔬菜大棚里。找到尸體后發現,受害者已經面目全非。案件發生后,公安機關立即開展偵破工作。3月11日,涉案犯罪嫌疑人被全部抓獲;3月15日,三名涉嫌殺害同學的初中生被刑拘;這三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會被判刑嗎?思考:1.網友的評論,體現了公民享有什么權利?2.最高檢核準追訴,體現了怎樣的法治原則?核心素養目標:1.政治認同:知道自由、平等在法治意義上的內涵;懂得法治與自由相互聯系;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道德修養:感受自由都是法律之內的自由,體會法治規范自由又保障自由;體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則,樹立自由、平等的意識。3.法治觀念: 樹立少年當自強的觀念,做一個不負時代重托的當代中國青少年,崇尚法治精神,增強自由平等觀念,做遵紀守法的好公民。4.責任意識:初步具備從法律的視角認識自由和平等的意識和能力,珍視公民權利,培養責任意識, 讓法治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教學重點:自由平等的內涵、意義。教學難點:自由與法治的關系;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學習目標:一、無法治不自由1.自由的含義及意義是什么?2.法治與自由有什么關系?二、法眼看平等3.平等的含義及意義是什么?4.“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探究新知活動一:一、無法治不自由探究新知【議題】——無法治不自由【環節一】——自由的向往①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啟超(少年中國說②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陳毅《梅嶺三章》③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竟自由。——毛澤東《心園春長沙》④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羅隱《籌筆驛》⑤星譜凱旋曲,水拍自由詩。毛澤東《水調歌頭 歸舟中迎日出》問題:1.詩句表達的主題是什么?2.人們對自由的向往體現在哪些方面?自 由人們渴望在廣闊的天地里,充分自由的活動。渴望擺脫不合理的束縛和限制,自由地施展才能。渴望不受他人的奴役和支配,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生活。探究新知【環節二】——擁有自由的意義【踐行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由自由是改革和發展的源頭活水,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要求。倡導和促進自由的實現,對于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有著重要意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斐多菲的這首詩表達出古往今來人們對于自由這一價值的珍視和渴望。問題:結合材料,分析擁有自由有何意義?擁有自由,能增強個人的幸福感,能激發每個人的活力。(個人)擁有自由,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繁榮。(社會)探究新知【環節三】——自由應受必要的限制【網暴“按鍵”傷人 司法“出拳”凈網】楊某為泄私憤在網上散布未成年人私密信息,致被害人不堪受辱自殺身亡,被提起公訴,法院以侮辱罪判處其有期徒刑。網絡暴力輕則對被害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重則使被害人“社會性死亡”,甚至輕生自殺,造成嚴重社會危害。從尋親男孩因不堪網絡暴力選擇輕生,到浙江杭州女子取快遞被造謠出軌嚴重影響其生活,再到一些網絡暴力損害企業形象、侵害企業家權益,這些“按鍵傷人”案例讓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網絡暴力的危害性與違法性。針對網絡暴力,《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提出,“堅決懲治網絡暴力‘按鍵傷人’……維護公民人格權益和網絡秩序”。“兩高”報告釋放出一個明確信號,那就是司法要為受害者撐腰,對網暴行為必須嚴懲不貸、堅決遏制。問題:結合材料,想想如何理解自由應受必要的限制?探究新知如何理解自由應受必要的限制?12自由不是為所欲為,它是有限制的、相對的。必要的限制是對自由的保護,無限制的自由只會走向自由的反面,導致混亂與傷害。無論現實世界還是網絡空間,自由都是法律之內的自由。3社會生活中,有邊界才有秩序,守底線才享自由。探究新知沒有限制的“自由”有限制的“自由”自由不是為所欲為,它是有限制的、相對的。必要的限制是對自由的保護。無限制的自由只會走向自由的反面,導致混亂和傷害。歸納新知1.自由的內涵及意義?(1)內涵:自由主要指人們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依照自己意志活動的權利。(即:法律的邊界即是自由的邊界)(2)意義:①擁有自由,能增強個人的幸福感(個人)。②擁有自由,能激發每個人的活力,從而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繁榮(社會)。探究分享斷線的風箏白云飄飄,一只風箏在天上飛。風箏許了一個愿,乞求天空能讓自已掙脫那根線,讓自己不再被束縛。突然,一陣狂風襲來,風箏被吹得搖搖晃晃,它一心想掙脫線的約束,昂頭借風拼命掙扎。線終于斷了,風箏如愿以償,滿心歡喜的它來不及擁抱藍天,就一頭栽了下來,再也無法飛了。掙脫了束縛的風箏為什么“無力回天” 如何理解必要的限制?▲解答:風箏失去的動力自然無力回天。那個線的束縛看似是對風箏自由的限制,但是恰恰提供了風箏飛天的動力,必要的限制是對自由的保護。探究新知【環節四】——法治與自由的關系【最高法發布涉英烈權益保護典型案例】“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因病逝世、舉國悲痛之際,肖某無視公序良俗和道德底線,在微信群內歪曲事實詆毀、侮辱袁隆平院士,引起群內成員強烈憤慨,造成惡劣社會影響。檢方提起公訴后,法院判決被告人肖某犯侵害英雄烈士名譽、榮譽罪,判處管制六個月。被告人羅某在互聯網上使用侮辱性語言抹黑中國人民志愿軍“冰雕連”英烈,否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破壞社會公共秩序,情節嚴重。最終,法院作出刑事附帶民事判決,被告人羅某犯侵害英雄烈士名譽、榮譽罪,判處有期徒刑七個月;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被告羅某在相關網站及報紙上公開賠禮道歉。問題:結合材料,想想如何理解法治與自由的關系?探究新知2.法治與自由有什么關系?①法治與自由相互聯系,不可分割。②法治標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實現不能觸碰法律的紅線,違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價。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們合法的自由和權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損害。④法治既規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會生活中,有邊界才有秩序,守底線才享自由。總結:享受自由須守法治底線,法治規范、保障自由。探究新知活動二:二、法眼看平等探究新知【議題二】——法眼看平等【環節一】——平等的含義養老金并軌,是指將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職工的養老保險制度進行統一,以實現養老金制度的公平、公正和可持續發展。這一改革旨在解決長期以來存在的養老金雙軌制問題,即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職工的養老金待遇存在較大差距。2023年9月1日,無障礙環境建設法正式施行,明確規定國家基本公共服務使用國家通用盲文。2024年3月5日,盲文版政府工作報告首次亮相全國人大會議2024年3月12日,我國首次為視障人士提供結婚登記無障礙格式文件。問題:結合材料,分析如何理解平等?探究新知下列情況符合平等原則嗎?結合身邊的實例,談談你對平等的認識。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選舉一人一票義務教育學校教師輪崗政策少數民族考生中考加分軍人優先老弱病殘孕專座探究新知3.平等的含義及意義是什么?在法律意義上,平等具有兩層含義:(1)含義①同等情況同等對待。②不同情況差別對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選舉一人一票等比如老人、兒童、孕婦、殘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應獲得優先權和得到特殊關照。對一切人的不加區別的平等就等于不平等。——柏拉圖探究新知3.平等的含義及意義是什么?在法律意義上,平等具有兩層含義:(2)意義①平等是人類的崇高理想,是社會發展的永恒主題。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也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之一。探究新知《憲法》第三十四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年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教育法》第九條規定: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受教育者在入學、升學、就業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權利。思考:《憲法》和《教育法》的規定說明了什么?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各項權利。探究新知《憲法》第五十六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依照法律納稅的義務。《兵役法》第三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不分民族、種族、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都有義務依照本法的規定服兵役。思考: 《憲法》和《兵役法》的規定說明了什么?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各項義務。探究新知【環節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困結互助和諧關系。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民法典規定,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民事主體的財產權利受法律平等保護。刑法規定,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教育法規定,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受教育者在入學、升學、就業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權利。問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現?探究新知4.“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①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權利,同時必須平等地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②我國公民的合法權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護,違法或犯罪行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拓展空間在課堂學習中,同學們對法律意義上平等的兩次含義有了一定的認識,但也有同學認為:“同等情況同等對待”與“不同情況差別對待”是不是存在矛盾呢?針對這一疑惑,以小組為單位分類搜集整理相關案例,并結合案例在班級組織一次“以案說法”活動。我的看法:以受教育權為例,在義務教育階段,法律強調的是“同等情況同等對待”,在中高考上實行分數面前人人平等。同時也體現了“不同情況差別對待”,如考分高的就可以上好的學校,家境好的可以上貴族學校甚至出國留學等,通過給貧困生提供獎學金、助學金、助學貸款等幫助其實現受教育權,有利于實現教育公平。自由平等的真諦無法治不自由法眼看平等1.自由的含義及意義是什么?2.法治與自由有什么關系?3.平等的含義及意義是什么?4.“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要表現?課堂小結課堂練習1.2023.天津·中考真題《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為廣大婦女平等參與社會生活、平等獲得發展機遇、平等享有發展成果提供了法律保障。這表明( )①婦女群體處處優先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③平等是人類的崇高理想 ④平等是社會發展的永恒主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D課堂練習2.2023 四川巴中中考真題隨著“它經濟的興起,依法養犬、規范養犬、文明養犬已成為迫切的社會需求。某市自2023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養犬管理條例》。對于該條例的實施,市民們有不同的看法。你認為合理的是( )①小王:自由不是為所欲為,它是有限制的、相對的②小南:必要的限制是對自由的保護③小波:無限制的自由只會走向自由的反面,導致混亂與傷害④小陳:養狗是我的自由,他人無權干涉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A課堂練習3.2023內蒙古興安盟·中考真題法律援助是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組成部分,是國家建立的為經済困難公民和符合法定條件的其他當事人無償提供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法律服務的制度。下列對這一制度理解錯誤的是( )A.體現了制度保障公平B.體現了特殊群體享有超越法律的特權C.反映了不同情兄差別對待D.有助于人們用法治的方式維護合法權益B課堂練習4.2023江蘇連云港·中考真題好友發朋友圈:公交車上設置老弱病殘孕專座,這符合平等的要求嗎 你會留言( )A.符合,這是法律賦予的特權B.符合,不同情況可以差別對待C.不符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不符合,同等情況要同等對待B課堂練習5.國家一級作家王清平說:“如果一個人追求絕對的自由,那就成了脫韁野馬。社會是在良好秩序下運行的整體,任何一個公民都要在遵守國家法律、維護社會公德、尊重別人的前提下,謀取自己的自由。”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①只有在網絡空間,才有絕對的自由 ②人們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活動 ③無限制的自由會導致混亂與傷害④有邊界才有秩序,守底線才享有自由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D課堂練習6.“自由快樂之人,必是敬畏法度之人;敬畏法度之人,多是嚴以自律之人。”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①自由快樂是不受法律約束的②法治標定了自由的界限③自由的實現不能觸碰法律的紅線④遵守法律、嚴于律己才能真正享受自由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7.1八下道法自由平等的真諦課件2025 .ppt 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