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二單元理解權利義務3.2依法行使權利 大單元教學設計單元教學規劃(一)主題名稱:理解權利義務(二)主題概述:法治意識是法治國家建設的社會心理基礎,而憲法意識是法治意識最核心的內容。《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冊是初中學段的法治教育專冊,本冊教材圍繞公民與國家的關系,以憲法精神為主線,以憲法教育為主要內容,對學生進行公民意識與國家意識教育,因而又被稱為憲法專冊。第二單元“理解權利義務”的內容是憲法的核心內容,本單元在整冊教材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即:前承第一單元“堅持憲法至上”,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一步明確如何正確對待自身的權利和相應的義務,是對第一單元內容的深化;后啟第三單元“人民當家作主”,讓學生深入了解并體會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權利和自由,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是人民行使當家作主權力的重要形式,為接下來的學習內容做好鋪墊。本單元教學設計依據“大單元主題式整體設計”的方法和策略來進行整體的籌劃,單元大概念是“公民權利義務”。通過不同的議題活動探究公民權利有哪些?公民義務有哪些?權利和義務有什么關系?如何依法行使權利?如何依法履行義務?整個單元教學設計在考慮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教學目標和學情分析的基礎上,針對一個單元的整體教學內容、課時教學內容、教學方案、時間安排,以及評價體系進行的分解、重組、整合與結構化處理。結合教學實際,本單元共安排四課時。2.通過分析課標及教材內容,梳理本單元知識結構,體現結構化(如下圖)(三)主題學情分析:初中階段是人生發展的一個非常特殊的階段,是學生由兒童轉為青少年的階段,也稱為人的初始社會化階段。在這一階段,學生參與社會生活的領域不斷擴展,往往會面臨如何處理與他人、與國家及國家機關、與社會組織關系的情況。學生不僅需要知曉法律規定的公民權利和義務,從而對自身所擁有的權利有明確的認識與理解,知道怎樣保護自己的權利,而且需要尊重他人的權利,按照權利義務關系的規則來規范自己的行為。我國歷來重視青少年道德教育,但存在忽視法治教育的傾向,這直接導致些青少年法治意識淡薄,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與能力不強。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青少年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青少年時期的教育對人的一生具有重要影響。法治教育不僅事關思想品德塑造、健康人格養成,還事關公民素養提高。基于以上考慮,教材第三課設計了“公民基本權利”“依法行使權利”兩框內容。其目的就在于全面、系統、完整地介紹我國憲法規定的公民基本權利,幫助學生了解自己所享有的基本權利,同時體味其對于自己、社會和國家的價值,從而養成和增強權利意識,懂得珍視公民權利,依法行使權利;幫助學生懂得保護自己、懂得生命的尊嚴、懂得自立自強;幫助學生加強對法律規則的理解和領悟,不斷構建自己的價值觀,逐步樹立法治理念;引導學生依法參與社會生活,成長為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公民。教材第四課設計了“公民基本義務”“依法履行義務”兩框內容,其目的在于全面、系統、完整地介紹我國憲法規定的公民基本義務,幫助學生了解自己應該履行的基本義務,同時體味其對自己、社會和國家的價值,知曉違反義務應當承擔相應責任,從而增強義務意識、責任意識,懂得正確對待公民義務,依法履行義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公民意識,形成健全的公民人格,不斷提升公民素養,努力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四)開放性學習環境:黨史博物館、青少年愛國教育基地、圖書館、互聯網、多媒體設備、圖片和視頻等數字資源。單元學習目標:1.【政治認同】結合史實和視頻、閱讀憲法原文,學生能知道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的內容,以及行使權利、履行義務的做法與意義。2.【政治認同、責任意識】結合社會現象觀察、分析相關素材,學生能理解行使權利有限制,自覺履行義務的要求。3.【法治觀念、責任意識】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能主動增強權利與義務意識,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捍衛憲法尊嚴。單元評價建議:學習態度 1.能提出高質量的問題或創意,引發同學積極思考或行動。2.能代表小組在課堂上發言,分享小組合作成果。3.在小組合作中善于傾聽、尊重他人的觀點。4.自己在小組合作中完成了具體的思考與分享任務,效果良好。學習程度 知識獲取 1.知道憲法規定公民享有的基本權利,在生活中能正確運用和維護自己各項基本權利;通過具體情境分析人們享有的基本權利,知道政治權利、人身自由、社會經濟與文化教育權利的內涵;通過案例分析并結合生活經驗,知道公民行使權利的界限,在生活中做到依法行使權利;通過案例分析,總結維護權利的方式,選擇恰當的方式和途徑維護自身權益。2.知道憲法規定公民享有的基本權利,在生活中能正確運用和維護自己各項基本權利;通過具體情境分析人們享有的基本權利,知道政治權利、人身自由、社會經濟與文化教育權利的內涵;通過案例分析并結合生活經驗,知道公民行使權利的界限,在生活中做到依法行使權利;通過案例分析,總結維護權利的方式,選擇恰當的方式和途徑維護自身權益。學習能力 1.能夠培養理性思維,學會用法律思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避免盲目從眾和情緒化行為。2.理解并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同時也尊重他人的權利,做到權利和義務相統一。3.能夠積極參與民主生活,通過合法途徑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訴求,為國家的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貢獻智慧。價值觀念 1.能夠認識到自己是社會的一員,有責任維護社會公正和法治秩序,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2.能夠增強國家意識,認識到自己是國家的一份子,有責任維護國家的統一、安全和尊嚴。3能夠樹立自信自尊的人格品質,相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己的合法權益能夠得到法律的有效保護。素養達成 政治認同 通過學習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學生將深刻認識到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學生還將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內涵和意義,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道德修養 通過學習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學生將深刻理解權利與義務的關系,樹立依法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的觀念。學生還將了解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等道德規范的內容和要求,增強道德意識和道德責任感。法治觀念 通過學習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學生將深刻理解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學生還將了解法律程序和法律規定的內容和要求,增強程序意識和法治觀念。健全人格 通過學習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學生將深刻理解權利與義務的關系,樹立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人格特質。學生還將了解心理健康和生命教育的內容和要求,增強心理健康意識和生命意識。責任意識 通過學習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學生將深刻理解權利與義務的關系,樹立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的責任意識。學生還將了解公民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的方式和途徑,增強公民參與意識和能力。具體課時設計:3.2依法行使權利1.新課程標準要求本課所依據的課程標準的相應部分是“法治觀念”。具體對應的內容標準是:“權利義務相統一。理解每個公民都享有憲法和法律賦予的權利,同時也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2.課時教材分析本課是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三課的第二框。本課時引導學生如何依法行使權利,以及教會學生維護權利的方式,從而幫助學生增強權利意識。3.學情分析我國歷來重視青少年道德教育,但存在忽視法治教育的傾向,這直接導致些青少年法治意識淡薄,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與能力不強。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青少年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青少年時期的教育對人的一生具有重要影響。法治教育不僅事關思想品德塑造、健康人格養成,還事關公民素養提高。基于以上考慮,本課設計了“依法行使權利”內容,其目的就在于幫助學生加強對法律規則的理解和領悟,不斷構建自己的價值觀,逐步樹立法治理念;引導學生依法參與社會生活,成長為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公民。4.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掌握獲得法律幫助和依法維護合法權益的方式和途徑。教學難點:提高運用法律的能力,懂得正確行使權利。5.核心素養目標(1)法治觀念:通過探討“那些年消費踩過的坑”,學生知道行使權利的界限,要珍視自己和他人的權利,學會依法行使權利,增強權利意識和法治意識;通過探討消費者維權的過程,探究公民維權的方式,學會依法行使權利,正確對待權益糾紛,學會依照法定程序和有針對性地選擇維權途徑維護自身權益。(2)責任意識:通過對商家濫用權利的探討,學生可以自覺守規矩、重程序,依法參與社會生活,成長為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公民。6.教學過程:(1)課堂導入教師提問:時下,經濟漸漸復蘇,我們的消費能力也逐漸提升,消費領域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斷擴展,社會經濟發展和市民需求多元化,促使消費環境也更加復雜,消費糾紛形式增加。在2025年“3.15”國家消費者權益日來臨之際,我們再一起回顧下當年踩過的消費坑,不知道同學們在買買買的道路上被套路過嗎?學生分享展示各類消費坑教師引導:種種消費亂象,我們從權利的角度如何來看待呢?今天我們通過踩過消費坑,懂得維權路來學習3.2《依法行使權利》。設計意圖:通過實際生活場景引入,旨在引導學生關注日常生活中的消費行為,提升其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通過小調查,了解學生的真實經歷,引發共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以“實物與照片不符”這一常見問題為切入點,探討如何避免消費陷阱以及如何有效維權,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增強法治意識,培養理性消費和依法維權的能力,使其在面對類似問題時能夠從容應對,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同時,通過課堂討論和互動,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和成長。(2)自主學習:(3)新課講授環節一:我的權利能隨心所欲行使嗎?1.展示商家與消費者觀點商家:我有自主經營權,我想賣什么就賣什么,產品一經售出,拒絕退貨退款。消費者:太過分了,那我也有言論自由權,我要人肉搜索你的個人信息,全網曝光,讓大家一起罵你!議一議:你們怎么看待以上商家和消費者行使自己權利的方式?給我們什么啟示?教師講解:討論得很精彩,無論是雪糕刺客還是商品貨不對板還是偷工減料,這些商家在不違反國家法律的基礎上擁有調配使用自己的人力、物力、財力,有自行組織生產經營的權利,但是他們并沒有合法行使自己的經營自主權,甚至是損害了我們的權益。而侵權行為人通過“人肉搜索”,公布他人的個人信息和隱私,不但直接侵犯他人的隱私權,還間接地侵犯名譽權,甚至可能發展到侵害他人的人格尊嚴、財產權、個人生活安寧等合法權益。2.法律小課堂第二條 ……本法所稱示威,是指在露天公共場所或者公共道路上集會、游行、靜坐等方式,表達要求、抗議或者支持、聲援等共同意愿的活動。……第五條 集會、游行、示威應當和平地進行,不得攜帶武器、管制刀具和爆炸物,不得使用暴力或者煽動使用暴力。第八條 舉行集會、游行、示威,必須有負責人。依照本法規定需要申請的集會、游行、示威,其負責人必須在舉行日期的五日前向主管機關遞交書面申請。申請書中應當載明集會、游行、示威的目的、方式、標語、口號、人數、車輛數、使用音響設備的種類與數量、起止時間、地點(包括集合地和解散地)、路線和負責人的姓名、職業、住址。第九條 主管機關接到集會、游行、示威申請書后,應當在申請舉行日期的二日前,將許可或者不許可的決定書面通知其負責人。……議一議:這些法律條文告訴我們該怎樣行使權利?知識總結:1.公民應該如何依法行使權利?(要求)?(P43、44)①公民行使權利不能超過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濫用權利。(不越界)②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不損害)③ 公民行使權利(維護權利)應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規定的活動方式、步驟和過程進行。(守程序)設計意圖:探討公民在消費過程中如何依法行使權利、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通過這一具體案例,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公民權利與義務的關系,明確在面對侵權行為時,如何通過合法途徑維護自身權益。環節二:我的維權如何才能合法有效?議學情境:播放視頻《還我媽生鼻》議學任務:閱讀44-45頁并填寫維權指南,一起幫助秦新宇出主意,他應該如何依法維權?每組幫助秦新宇選擇一個維權的最佳方案,分析方案的優點,每組選一名代表闡釋。學生:3.公民維護權利的方式有哪些?P44和解、調解、仲裁、訴訟教師:4.各種維權方式的特點和解 (P44)【含義】和解是當事人之間通過協商自行解決糾紛的方式【適用范圍】一些常見的消費、勞動爭議和交通事故糾紛等【依據】事實、法律、道理在自愿、互諒的基礎上,依據法律,通過直接對話,分清責任,達成協議,解決糾紛。調解(P45)【含義】通過調解組織解決糾紛的方式【過程】調解人疏導勸說,促使雙方相互諒解,進行協商,自愿達成協議,解決糾紛【類型】人民調解 、行政調解、司法調解教師:剛有小組提到了“仲裁”,請思考:小潘和店家能通過“仲裁”解決問題嗎?仲裁【含義】仲裁是通過仲裁機構解決糾紛的方式。【適用】公民與其他個人或組織之間發生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爭議時,可以申請仲裁。不適用范圍:①婚姻,收養,監護,扶養,繼承糾紛;②行政爭議。【依據】當事人根據他們之間訂立的仲裁協議,自愿將其爭議提交仲裁,并受仲裁裁判約束。訴訟(P46)【含義】訴訟是通過人民法院解決糾紛的方式。(打官司)【類型】民事訴訟:人身關系或財產關系的爭議;(民告民)刑事自訴:某些侵犯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民告犯罪分子,針對犯罪行為)行政訴訟: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侵犯自己權益;(民告官)【特點】最權威、最正規的途徑,是維權的最后屏障。(復習)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秦新宇維權這一具體案例,引導學生深入了解消費者在面對虛假宣傳等問題時的維權過程和方法。7.板書設計9.課堂小結本節課學習了依法行使權利。了解了行使權利有界限,知道了任何權利都是有范圍的,個人的自由和權利不能以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利益、集體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權利為代價的道理,知道了維護權利守程序的原因和方式,明白了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要采取正確的途徑和方式來維權。10.教學反思本節課內容不多,主要從兩個方面探討如何依法行使權利。第一個問題比較抽象,學生不易于理解。行使權利的界限可讓學生結合具體的例子來認識,特別是結合憲法對公民行使權利作出的界限性規定來認識。第二個問題維護權利守程序比較容易理解,通過案例和生活中的實例容易當堂掌握。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1.多關注學生,要努力為學生提供主動參與的時間和空間,為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讓學生有更多的學習學習主動權。2.教學當中調整教態,規范教學語言,多研究教材,嚴格規范自己。3.對于學生采取分層教學,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差異性發展。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33張PPT)課前小調查:你在消費時踩過哪些坑?雪糕刺客18文具刺客30理發刺客98課前小調查:你在消費時踩過哪些坑?悟空合影20餐具費8謊稱幫忙80課前小調查:你在消費時踩過哪些坑?辦卡倒閉貨不對版質疑?接受?維權 無所謂 道法糕3153.2依法行使權利從消費維權探究如何依法行使權利目錄消費者權益日1我的權利能隨心所欲行使嗎?2我的維權如何才能合法有效?31501我的權利能隨心所欲行使嗎?我有自主經營權,我想賣什么就賣什么,產品一經售出,拒絕退貨退款。太過分了,那我也有言論自由權,我要人肉搜索你的個人信息,全網曝光,讓大家一起罵你!這兩人的說法正確嗎?請說明你的理由。雪糕刺客18貨不對板30偷工減料98濫用自主經營權、損害消費者利益扒出信息發網上濫用言論自由權、損害他人隱私、未守法定程序憲法第三十五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憲法第三十八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任何權利都是有范圍的。公民行使權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濫用權利。侵權行為人通過“人肉搜索”,公布他人的個人信息和隱私,不但直接侵犯他人的隱私權,還間接地侵犯名譽權,甚至可能發展到侵害他人的人格尊嚴、財產權、個人生活安寧等合法權益。根據我國國情及國外有關資料,下列行為可歸入侵犯隱私權范疇:1、未經公民許可,公開其姓名、肖像、住址和電話號碼。……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游行示威的自由捍衛國家領土香港市民支持香港警察平息暴亂臺灣民眾聚集抗議 賴清德過境竄美法律小課堂第二條 ……本法所稱示威,是指在露天公共場所或者公共道路上集會、游行、靜坐等方式,表達要求、抗議或者支持、聲援等共同意愿的活動。……第五條 集會、游行、示威應當和平地進行,不得攜帶武器、管制刀具和爆炸物,不得使用暴力或者煽動使用暴力。第八條 舉行集會、游行、示威,必須有負責人。依照本法規定需要申請的集會、游行、示威,其負責人必須在舉行日期的五日前向主管機關遞交書面申請。申請書中應當載明集會、游行、示威的目的、方式、標語、口號、人數、車輛數、使用音響設備的種類與數量、起止時間、地點(包括集合地和解散地)、路線和負責人的姓名、職業、住址。第九條 主管機關接到集會、游行、示威申請書后,應當在申請舉行日期的二日前,將許可或者不許可的決定書面通知其負責人。……這些法律條文告訴我們該怎樣行使權利?公民行使權利應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規定的活動方式、步驟和過程進行。1公民應怎樣依法行使權利?p33—34不越界公民行使權利不能超過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濫用權利。不損害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守程序公民行使權利(維護權利)應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規定的活動方式、步驟和過程進行。31502我的維權如何才能合法有效?訴訟仲裁④③②①和解調解2.公民維護權利的方式有哪些?P44議學任務:活學活用·依法維權閱讀44-45頁并填寫維權指南,一起幫助秦新宇出主意,他應該如何依法維權?我的維權指南 ——第( )小組 方法一: 具體操作:方法二: 具體操作:方法三: 具體操作:注意:如有第四種方法可自行加行 道法糕展示分享我的維權指南 ——第( )小組 方法一: 具體操作:方法二: 具體操作:方法三: 具體操作:注意:如有第四種方法可自行加行 和解調解訴訟向機構講明情況,雙方協商退款賠償向衛生行政部門醫政科投訴,或者向當地人民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議學提示:和解、調解、仲裁和訴訟調解和解仲裁訴訟含義和解是當事人之間通過協商自行解決糾紛的方式。(雙方)適用范圍一些常見的消費、勞動爭議和交通事故糾紛等。原則過程當事人可以在自愿、互諒的基礎上,依據法律,直接對話,分清責任,達成協議,解決糾紛。和解仲裁訴訟調解議學提示:和解、調解、仲裁和訴訟含義調解是通過調解組織解決糾紛的方式。(中立的第三方介入)過程對糾紛雙方進行疏導、勸說,促使他們相互諒解,進行協商,自愿達成協議,解決糾紛。依據調解人以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以及社會公德為依據。調解方式我國調解方式主要有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和解仲裁訴訟調解議學提示:和解、調解、仲裁和訴訟人民調解指人民調解委員會(村委會、居委會)通過說服、疏導等方法,促使當事人在平等協商基礎上自愿達成調解協議,解決民間糾紛的活動。行政調解是一種由行政機關主持的調解過程,主要目的是化解爭議和糾紛。這種調解過程通常涉及各方當事人的自愿參與,以及行政機關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公平原則進行的調解努力。(例:公安機關)司法調解又稱法院調解、訴訟調解,是指法院在審理各類案件時,由法院主持,當事人平等協商,達成協議,從而解決糾紛所進行的活動。在民事訴訟中,司法調解是法院解決民事糾紛的一種重要方式,對民事案件的審理發揮著重要作用和解仲裁訴訟調解議學提示:和解、調解、仲裁和訴訟含義仲裁是通過仲裁機構解決糾紛的方式。過程當事人根據他們之間訂立的仲裁協議,自愿將其爭議提交仲裁、并受仲裁裁決約束。適用范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的規定,公民與其他個人或組織之間發生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時,可以申請仲裁。和解仲裁訴訟調解議學提示:和解、調解、仲裁和訴訟《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規定第三條 下列糾紛不能仲裁:(一)婚姻、收養、監護、扶養、繼承糾紛;(二)依法應當由行政機關處理的行政爭議。第四條 當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決糾紛,應當雙方自愿,達成仲裁協議。沒有伸裁協議,一方申請仲裁的,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和解仲裁訴訟調解議學提示:和解、調解、仲裁和訴訟含義是通過人民法院解決糾紛的方式。(打官司)類型 內容 擴展釋義民事訴訟 公民遇到人身關系或財產關系的爭議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刑事公訴:指人民檢察院對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為向人民法院提出控告,要求法院通過審判確定犯罪事實、懲罰犯罪人的訴訟活動刑事訴訟 公民對于某些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行政訴訟 公民認為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侵犯了自己的權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民告官) 特點最權威、最正規的途徑,是維權的最后屏障。議學成果三:四種維權方式的區別維護權利的方式包括和解、調解、仲裁和訴訟等 和解 適用范圍 一些常見的消費,勞動爭議和交通事故糾紛等特點 和解是當事人之間通過協商自行解決糾紛的方式原則 當事人在自愿、互諒的基礎上進行協商。過程 依據法律,直接對話,分清責任,達成協議,解決糾紛調解 調解是通過調解組織解決糾紛的方式。 依據 調解人以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以及社會公德為依據。過程 對糾紛雙方進行疏導、勸說,促使他們相互諒解,進行協商,自愿達成協議,解決糾紛方式 主要有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議學成果三:四種維權方式的區別維護權利的方式包括和解、調解、仲裁和訴訟等 仲裁 適用范圍 公民與其他個人或組織之間發生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時,可以申請過程 當事人根據他們之間訂立的仲裁協議,自愿將其爭議提交仲裁,并受仲裁約束。訴訟 訴訟是通過人民法院解決糾紛的方式。 公民遇到人身關系或財產關系的爭議,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公民對于某些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訴 公民認為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侵犯了自己的權益,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創新作業日常生活離不開消費但消費購物的時候發現商家有違反市場監管法律法規的行為我們應該怎么做?我們要從哪里著手?請查找資料并運用所學知識以“3·15消費者權益日”為主題做一張手抄報發出你的消費維權倡議吧!(標題自取、知識嚴謹、內容詳實)依法行使權利行使權利有界限不能越界,不能濫用權利不能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依照法定程序、活動方式、步驟和過程維護權利守程序和解調解仲裁訴訟民事訴訟、刑事自訴、行政訴訟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實戰演練1.馮某租住賈某房屋期間,雙方就誰承擔屋內水管破裂維修費用的問題爭執不下。經街道辦工作人員疏導勸說,雙方達成了協議。這種解決糾紛的方式是A.訴訟 B.調解 C.仲裁 D.和解2.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有機會成為言論的“主角”。但“言論自由自由言論”。對此,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①公民在行使權利時不得損害其他公民合法的權利②可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外行使權利③公民行使權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④自由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生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針對圖示漫畫中的現象,你的建議是( )A.與商家和解,不成→請消費者協會調解,不成→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B.與商家和解,不成→網上發帖詆毀商家→讓身邊人不去他家購物C.與商家和解,不成→請消費者協會調解,不成→向政府提起訴訟D.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不成→找仲裁機構,不成→請市政府進行調解4.甲、乙兩名同學圍繞“開玩笑”,發表了自己不同的看法。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甲:開玩笑沒有什么大的危害,可以寬容。乙:開玩笑“過火”會傷害他人,要慎重。A.贊成甲,開玩笑屬于言論自由,這是公民的基本權利B.贊成甲,開玩笑不會構成違法犯罪C.贊成乙,開玩笑時,不可以損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權利D.贊成乙,尊重他人是公民的基本義務,開玩筆縣不西擊仙人的表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3.2依法行使權利(教學設計).docx 依法行使權利.pptx 視頻1.mp4 視頻2.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