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烏魯木齊地區2025年高三年級第二次質量監測理科綜合(問卷)(卷面分值:30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一1N一14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3小題,每小題6分,共7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蟠桃營養價值豐富,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化學成分。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蟠桃中含有磷脂、脂肪和幾丁質等多種脂質分子B.蟠桃中的蔗糖、纖維素、淀粉都是由葡萄糖連接成的多聚體C.蟠桃中含有多種蛋白質,能為人體提供21種必需氨基酸D.蟠桃中的DNA和RNA均含有C、H、O、N、P五種元素2.植物體某些細胞中的IAA以解離型(IAA)存在,IAA通過細胞膜上的載體蛋白(甲)運出細胞后,大部分IAA與H共同借助載體蛋白(乙)進入相鄰細胞,該過程由H順濃度梯度跨膜運輸提供能量;小部分IAA與H結合形成脂溶性的非解離型(IAAH),直接通過磷脂雙分子層進入相鄰細胞。具體運輸途徑如下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IAAH進人細胞的運輸方式是自由擴散形態學上端細胞膜B.甲和乙在轉運IAA的過程中會發n生自身構象的改變IAAH細胞壁C.細胞壁pH下降會抑制植物細胞對AH(pH=5)IAA的吸收細胞質基質ADP+Pi(pH=7)D.甲與IAA從形態學上端到形態學IAA下端的轉運有關形態學下端烏魯木齊地區2025年高三年級第二次質量監測理科綜合能力測試(問卷)第1頁共12頁3.卡介苗是一種減毒疫苗,用于預防結核病。我國規定,新生兒在滿足條件的情況下,需要在出生24小時后盡快注射卡介苗。世界衛生組織也明確建議,沒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新生兒或兒童需盡快接種卡介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卡介苗進入人體后能被B細胞、T細胞等APC細胞攝取和加工處理B.B細胞和T細胞在人體內分化、發育、成熟的場所是胸腺C.卡介苗引起機體產生的抗體和細胞因子均是免疫活性物質D.艾滋病感染者的免疫功能過強易導致注射疫苗的效果減弱4.某地以“稻鴨共生”種養模式發展生態農業,通過稻田中鴨的捕食作用使稗草、狗尾草等雜草的種群密度減小,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害蟲的數量減少。與“水稻單作”模式相比,“稻鴨共生”種養模式中水稻的穗數和產量均提高。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位于同一地區相同氣候條件下,兩種種養模式中水稻的環境容納量不同B.養鴨使水稻和害蟲的營養級發生了變化C.鴨的取食、消化能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D.“稻鴨共生”模式可減少化肥、農藥和除草劑的施用,提高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5.下圖表示低溫促進某植物開花的機理,其中L基因表達產物能使植物正常開花。下列敘述錯誤的是低溫?→F基因①F蛋白-→S基因①)S蛋白+→L基因注:“+”表示促進,“”表示抑制A.圖中“?”處應標示為“+”B.①過程表示基因的表達C.mRNA,tRNA和rRNA均在①過程中發揮作用D.上圖體現了基因與性狀并不是一一對應的關系6.下圖表示用熒光PCR法檢測目的DNA的過程。在PCR反應體系中,加入足量與目的DNA部分序列互補的探針,探針包含一段脫氧核苷酸單鏈和發光基團,在完整的探針中發光基團不發光。在PCR過程中,當子鏈延伸到探針處時,TaqDNA聚合酶催化探針水解并釋放發光基團,此時發光基團能發光。下引物5列敘述錯誤的是5A.PCR的每一次循環包含變性加人探針引物發光基團復性和延伸三步新合成的子鏈B.探針和引物在目的DNA單鏈上的結合位點不同5C.TagDNA聚合酶沿著子鏈5'→3TaqDNA聚合酶的方向催化氫鍵的形成探針被TaqDNA聚合酶水解D.經歷相同的循環次數,起始目35的DNA量越多熒光強度越強烏魯木齊地區2025年高三年級第二次質量監測理科綜合能力測試(問卷)第2頁共1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