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6 貓【教學目標】了解作者、作品,識記生字、詞語。理清文章結構,揣摩文中生動的細節描寫,概括并比較三只貓的不同特點和命運。【教學重點】了解作者、作品,識記生字、詞語。【教學難點】理清文章結構,揣摩文中生動的細節描寫,概括并比較三只貓的不同特點和命運。【教具】多媒體【教學方法】討論法,圈點勾畫法,朗讀法【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出示:圖片)師:貓,是一種溫順、活潑乖巧,被許多人所喜愛的動物。可是,著名作家、學者鄭振鐸卻見不得貓,甚至再也養不得貓。這是為什么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貓》,去尋找謎底吧。【設計意圖】由圖片趣事引入,到鄭振鐸先生家“永不養貓”,形成一種對比效果,設置懸念,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與探究欲望。二、預習檢查1.了解作者鄭振鐸(1898—1958),筆名西諦,福建長樂人。現代作家、翻譯家、文學史家,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著有短篇小說集《取火者的逮捕》《插圖本中國文學史》《中國俗文學史》等,編有《中國版畫史圖錄》《中國古本戲曲叢刊》等。2.背景資料本文選自《鄭振鐸選集》上冊(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貓》是鄭振鐸早期從事文學創作的作品,適逢五四運動時期提倡自由平等、個性解放,他認為即使對不會說話的貓也應如此。他在這一時期的作品中,表現了新思想、新觀念,表達了同情弱小無辜,譴責專制霸道,弘揚公道、民主、博愛的思想。3.字詞知識三、整體感知1.文章標題就只有“貓”一個字,你能否在“貓”字前后加上幾個詞,高度概括一下文章內容呢?(出示:默讀要求:1.不出聲、不動唇,一氣呵成讀完全文。2.留意關鍵語句、語段,可以邊讀邊做記號。3.限時5分鐘。)明確:寫我家三次養貓的經歷。2.給文章劃分層次,并概括層意。明確:第一部分(1、2段):第一次養貓的情景第二部分(3—14段):第二次養貓的情景第三部分(15—34段):第三次養貓的情景四、精讀細研1.作者筆下的三只貓,特點不同,命運各異。請摘錄課文內容,填寫下表。分別找出三只貓,首先是第一只貓,全部自由讀課文第一部分,找出相關語句;全班再次快速瀏覽課文第二部分,找出相關語句;最后請學生讀課文第三部分,圈點勾畫出相關語句。五、布置作業必做:1.本課的生字詞一個兩遍(拼音兩遍);2.上傳今日的課堂筆記;選做:作者抓住貓的外形及性情特點,把三只貓寫得活靈活現,請你也來寫一寫你喜歡的一個小動物吧,注意抓住所寫動物的特征,100字左右。【設計意圖】此環節設計旨在鞏固課堂所學,并幫助學生養成積累語言的好習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