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9張PPT)董麗娜從小患有先天性眼病,只有微弱的視力,10歲徹底失明。此后的人生中,她在盲聾學校完成了義務教育階段所有課程,22歲開始學習播音,被中國傳媒大學正式錄取為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研究生,成為中傳首位盲人研究生。給了我平等的考試的機會2023年6月28日,她以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碩士身份畢業,成為全國首位視障播董麗娜音碩士。11.3嚴于律己第十一課 遠離違法犯罪目錄CONTENTS1.為什么要加強自我防范,預防犯罪2.怎樣加強自我防范,預防犯罪3.不良行為與違法犯罪之間的關系4.未成年沾染不良行為有何危害如何避免以下情境中違法行為的發生 情境一:劉某嫌下樓扔垃圾費勁,把垃圾從樓上扔了下去,砸到了人。情境二:李某撥打報警電話,想看看警察是否會來,結果警察真來了!情境三:袁某借了吳某的錢一直不還,吳某把他關了幾天讓他還錢。為什么要加強自我防范,預防犯罪(背誦)作為社會的一員,我們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違法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自覺遵紀守法的人。分析材料中的行為涉及刑法中的哪些罪名 中學生李某在學校多次無故毆打、辱罵同學劉某,還用手機拍攝視頻并在網上傳播,導致劉某身體受傷、精神抑郁無法正常生活和學習。人民檢察院經審查認為,李某無故毆打他人 造成他人輕微傷,辱罵他人情節惡劣。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權利,嚴重影響他人的正常生活破壞了社會秩序,其行為觸犯刑法,應追究其刑事責任。故意傷害罪、侮辱罪分析材料中的行為涉及刑法中的哪些罪名 小明無端被同校的一群15歲學生盯上了。這些學生長期在各種線上課堂、社交平臺發送侮辱、謾罵、誣陷小明的網絡信息,甚至將群內的聊天記錄剪輯制作成視頻再次傳播,導致小明的生活和學習受到嚴重干擾。最終,這些學生被依法逮捕并提起公訴。侮辱罪、誹謗罪都會對受害者造成嚴重的身心傷害,影響其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破壞學校和社會的和諧氛圍,并可能對整個社會產生長遠的負面影響。思考:校園霸凌、網絡暴力行為有何危害 遇到類似的行為我們應該怎么辦 ①認清危害,增強法治觀念我年齡小,與犯罪無關,即使犯罪也不受刑罰處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年齡小不能成為違法犯罪的擋箭牌!觀點辨析談一談:你同意哪位同學的觀點?為什么?提示:根據刑法規定,年齡小犯罪,也會受到刑罰處罰。《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規定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思考:做出這一規定的原因有哪些?①是增強未成年人法治意識,促進其尊法守法的需要。②是維護受害人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需要。③是依法規范未成年人行為,促進其健康成長的需要。④是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需要。認清危害,增強法治觀念違法犯罪會對他人、社會和國家造成危害。我們要時刻警惕違法犯罪,遠離違法犯罪。那種認為自己年齡小與違法犯罪無關、年齡小犯罪不受處罰的想法,是非常錯誤的思考:視頻啟示我們怎樣嚴于律己 ②明辨是非,杜絕不良行為未成年人不良行為,是指未成年人實施的不利于其健康成長的行為。成年人嚴重不良行為,是指未成年人實施的有刑法規定、因不滿法定刑事責任年齡不予刑事處罰的行為,以及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一)吸煙、飲酒;(二)多次曠課、逃學;(三)無故夜不歸宿、離家出走;(四)沉迷網絡;(五)與社會上具有不良習性的人交往,組織或者參加實施不良行為的團伙;(六)進入法律法規規定未成年人不宜進入的場所;(七)參與賭博、變相賭博,或者參加封建迷信、邪教等活動;(八)閱覽、觀看或者收聽宣揚淫穢、色情、暴力、恐怖、極端等內容的讀物、音像制品或者網絡信息等;其他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長的不良行為。不良行為:(一)結伙斗毆,追逐、攔截他人,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占用公私財物等尋釁滋事行為;(二)非法攜帶槍支、彈藥或者弩、匕首等國家規定的管制器具;(三)毆打、辱罵、恐嚇,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 (四)盜竊、哄搶、搶奪或者故意損毀公私財物;(五)傳播淫穢的讀物、音像制品或者信息等; (六)賣淫、嫖娼,或者進行淫穢表演;(七)吸食、注射毒品,或者向他人提供毒品;(八)參與賭博賭資較大;(九)其他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嚴重不良行為:明辨是非,杜絕不良行為很多犯罪都不是一朝一夕鑄成的,而是有一條從不良行為到違法行為、再到犯罪的變化軌跡。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干預、嚴重不良行為的矯正作出了明確規定,給我們劃出了明確的是非界限。不良行為與違法犯罪之間的關系:①不良行為如果不及時改正,任其發展,可能發展為犯罪。②嚴重不良行為屬于違法行為,如不矯正,極易走向犯罪。未成年沾染不良行為有何危害:對個人:不利于自身的健康發展,荒廢學業,影響生活,甚至會誘發違法犯罪。對家庭:破壞家庭和睦,引發矛盾,對家庭成員造成經濟損失和精神壓力。對社會:敗壞社會風氣,擾亂社會秩序,危害社會治安,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知識拓展2024年9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書記張軍以北京市第二中學法治副校長身份走進校園,與師生家長共商如何強化犯罪源頭預防,守護青少年健康成長。課堂上,張軍從數據、案例、事例人手,指出因頭家庭失管、學校失教、長期沉溺于網絡等原因,有的孩子溜向違法犯罪的深淵。“這些違法犯罪往往起因于瑣細矛盾孩子感覺自己不被關注、關愛,受到了歧視因而‘被邊緣化’。又因無知而更加無畏,以為‘認認錯就可以回家了’,并不了解行為的后果尤其是法律后果?!眹@如何從源頭上減少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張軍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授。——不良行為與違法犯罪之間的關系、預防違法犯罪思考陳某的經歷給你帶來了什么警示?中學生陳某本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自從結識了社會上一群游手好閑的“朋友”,他逐漸無心學習,經常曠課。他開始還有些自責,覺得對不起父母和老師,后來便放縱自己,并因偷東西、打罵同學等受到學校紀律處分。他非但沒有接受教訓,反而經常偷竊財物等,因此被公安機關拘留。但他仍不悔改。為了搞到錢去網吧玩游戲,他和另外兩個“朋友”竟攔路搶劫,在短短幾天內多次作案,最終因犯搶劫罪被判刑。③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增強自控力,防患于未然。怎樣加強自我防范(背誦)①認清危害,增強法治觀念。②明辨是非,杜絕不良行為。③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增強自控力,嚴于律己,積極抵制不良心理和行為,防患于未然 。1.犯罪是我們成長道路上最兇險的陷阱。我們要嚴于律己,積極抵制不良心理和行為,防患于未然。下列古語與材料意思相符的是( )A.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B.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C.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D.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D2. 2024年5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對外發布《關于全面加強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及犯罪防治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兑庖姟窂娬{,人民法院要標本兼治,懲防并舉,對未成年人犯罪寬容不縱容。這說明該《意見》( )A.賦予未成年人超越法律的特權B.是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專門法律C.有利于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D.成為我國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之一C3.無數事實表明,從不良行為到嚴重不良行為,從一般違法行為到犯罪行為,往往只有一步之遙,防微杜漸是預防違法犯罪的重要途徑。下列說法與“防微杜漸”蘊含道理一致的是( )A.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B.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C.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D.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D4.小明的父母離異后,14歲的小明跟隨爺爺奶奶生活,但最近幾個月,父母都以各種借口對小明的生活不聞不問,拒不支付任何費用。在這種情況下,小明可以( )①向法律援助中心、律師事務所請求幫助 ②向政府有關部門反映 ③請求婦聯幫助解決問題 ④向人民法院起訴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D5. 某中學法治副校長在該校作法治報告時指出:“現在不少中學生認為夜不歸宿、沉迷網絡、偷偷進網吧打游戲、參與賭博且數額較大等行為無傷大雅。殊不知極有可能一步一步走向違法犯罪的深淵。”這些行為中屬于嚴重不良行為的是( ?。?br/>A. 夜不歸宿 B. 偷偷進網吧打游戲C. 沉迷網絡 D. 參與賭博且數額較大D6.俗話說,“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失之毫厘,謬以千里”。這告誡我們( )①要注意防微杜漸,預防犯罪②只要不犯大錯,犯點小錯沒關系③不良行為一定會演化成犯罪④犯大錯和犯小錯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7.2024年4月26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2024年第一季度全國檢察機關主要辦案數據:共起訴未成年人犯罪1.2萬人,對河北邯鄲初中生被害案三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依法核準追訴。這啟示我們青少年應該( )①堅持公正司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②杜絕不良行為,遠離違法犯罪③嚴厲打擊不法行為,凈化社會風氣④增強法治觀念,自覺遵紀守法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D嚴于律己①認清危害,增強法治觀念②明辨是非,杜絕不良行為③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增強自控力,嚴于律己課堂小結加強自我防范,預防犯罪的原因加強自我防范,預防犯罪的做法下節課再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1.31.mp4 11.32.mp4 統編版七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11.3嚴于律己(新教材優質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