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7張PPT)生活觀察:學校開展“品優秀傳統文化,悟中華人文精神”的活動,同學們對此展開熱烈討論。我很喜歡“君子和而不同”這句話,它告訴我們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和諧共處。我讀過許多古代神話傳說,如盤古開天辟地、女媧補天、伏羲畫卦、神農嘗草、夸父追日、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等,它們都蘊含著勇于追求夢想的執著精神。思考:結合以上同學的討論,談談中華人文精神對你的啟發。“君子和而不同”體現了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夸父追日、精衛填海等古代神話傳說體現了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我特別喜歡中國古典名曲《高山流水》,從曲子中就能聽出山之雄渾、水之浩瀚,感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美談。我非常欣賞《論語》中描寫的“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精神。《高山流水》體現了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精神體現了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思考:結合以上同學的討論,談談中華人文精神對你的啟發。7.1 影響深遠的人文精神部編版 道德與法治 七下1.知道中華人文精神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認同中華人文精神,傳承中華人文精神,堅定文化自信。2.感受中華人文精神豐富的哲學思想和道德規范,養成積極生活態度。3.我們應當在日常生活中傳承并弘揚人文精神,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發展。4.了解中華人文精神對現代社會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模式產生的深遠影響,進一步增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發現問題筆記區自主學習要求:閱讀教材 P58-62,在課本上標記問題要點。(3分鐘)學習任務一:感知人文精神1.為什么要弘揚中華人文精神(中華人文精神的價值)?2.中華人文精神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學習任務二:解析人文精神的內涵和意義1.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的內涵和意義?2.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的內涵和意義?3.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的內涵和意義?4.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的內涵和意義?探究一:中華人文精神的形成及價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經典《周易》講道:“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惫湃苏J為,觀察大自然中日月星辰的變化,可以知曉四季轉換的規律;觀察人間萬象,可以知曉人和社會的道理,通過禮樂教化促成人類的文明。禮樂的教化是潛移默化的,規范人外在的行為,涵養人內在的心性。所以你看本來你的心情很浮躁,你聽上一段古典音樂,讓你浮躁的心能夠馬上安靜下來,這個就是樂教的作用,培養一種平和之氣,形成一種和諧的氣氛。禮樂教化思考:中華人文精神是如何形成的?它的價值有哪些?形成: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強調以人文化成天下,以人類社會和人本身發展的道理來教育世人,達到促進社會和諧、成就美好人生的目的,并由此發展出影響深遠的中華人文精神。1.中華人文精神的形成及價值?價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豐富人文精神,彰顯了中華民族對現實生活意義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養。探究二:中華人文精神的表現?(1)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2)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3)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4)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中華人文精神主要體現在處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學追求、生活理念等諸多方面。下面我們一起來探討“中華人文精神”四個方面的表現吧!冰雪運動中的文明交融2025年哈爾濱亞冬會以“冰雪同夢,亞洲同心”為主題,吸引34個國家和地區的1200余名運動員參賽,既展現了中華冰雪文化的獨特魅力,又通過賽事合作強化了亞洲國家間的文化互鑒與安全共識。賽事閉幕式“雪韻丁香”的意象,生動詮釋了“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文明觀。 文化交流的包容路徑中國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推廣“絲路審美共同體”,通過敦煌文保國際合作、中埃聯合考古等項目,既保護各國文化遺產原真性,又創造跨文明對話新范式,實踐“和羹之美,在于合異”的東方智慧 。結合上述案例,談談你對“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理解。內涵:意義:有助于解決人際矛盾,為化解當代社會沖突提供重要啟示。(1)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①求同存異,就是既找出共同點,找到最大公約數,又保留不同點,尊重不同意見。求同能讓人們更加親近、友善,存異則讓人們彼此尊重、包容。②和而不同,就是倡導和諧相處,協調不同意見,但不盲從茍同。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具有現實意義。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和交通的日益便捷,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然而,由于文化、歷史、宗教等方面的差異,難免會產生一些矛盾和沖突。此時,如果我們能夠踐行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去理解和尊重他國的文化和價值觀,尋求共同的利益和發展目標,那么這些矛盾和沖突就能夠得到有效化解,世界也將變得更加和平與繁榮。知識拓展《蘭亭集序》,東晉王羲之的行書代表作,記述了蘭亭雅集的情景,不僅書法藝術精湛,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而且文章中流露出對人生的思考和對自然的感悟,體現了魏晉時期文人的精神風貌和審美情趣。《唐宮夜宴》,以河南博物院的唐三彩樂俑為原型,通過舞蹈的形式展現了唐朝宮女們的生活場景和精神風貌,體現了唐朝的文化繁榮和開放包容的時代精神,同時也傳遞出中華文化中對美的追求和對生活的熱愛。《論語》: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錄,集中體現了儒家學派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蘊含著“仁、義、禮、智、信”等中華人文精神,對中國文化和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思考:上述文化典籍,給我們帶來什么精神滋養?說明了中華人文精神的什么特點。(2)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含義意義各種各樣的文化表現形式都承載著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對于豐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義。提示:文以載道(指文章是為了說明道理的)、以文化人(通過文化的熏陶和傳承,塑造人的品格,提升人的素養)。詩歌、舞蹈、繪畫、書法等文藝作品不但有美妙形態,而且富有獨特神韻,可謂“形具而神生”。思考:這些文藝作品體現了怎樣的美學追求?(3)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表現意義詩歌、舞蹈、繪畫、書法等文藝作品不但有美妙形態,而且富有獨特神韻,可謂“形具而神生”。在文化生活中,人們追求立象盡意,主張將人的思想情感與外界景物融為一體。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塑造了中華民族獨特的審美氣質。發現問題筆記區國畫書法舞蹈“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睎|晉詩人陶淵明的這些詩作感情真摯、樸素自然,表達了陶淵明淡泊名利、安貧樂道的高貴品質和儉樸、自然的生活態度,深受后人喜愛。提示:陶淵明的田園詩體現了他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對世俗生活的厭棄強調高遠的理想與志趣,表現出平靜樂觀、怡然自得的態度,傳遞出一種淡泊名利、親近自然的生活哲學。【觀看視頻】:《陶淵明:歸園田居》,結合【探究與分享】P61,小組合作討論:談談你從中感受到的生活理念。內涵:中華民族倡導儉樸、簡約的生活方式,強調不為物役追求人與自身、人與人、人與世界的和諧統一。意義: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助于人們堅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義、消費主義、享樂主義,有利于真正實現人的價值。(4)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知識補充】:儉約自守出自《素書》,原文是“恭儉謙約,所以自守”。意為做人要以勤儉節約來要求自己,通過節儉的生活方式與嚴格的自我約束來修身養性,體現了一種克己、自律的精神追求。【相關鏈接】P61-62,中和泰和《禮記 中庸》中說:“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中”是事物存在 的本然狀態,“和”是事物間相互和諧的 狀態。在“中和”的狀態下,天地萬物和諧地共存發展,各得其所,繁榮興旺。《周易》中說:“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薄疤汀?就是泰和,是天地萬物和諧的最理想狀態。對于人來講,“太和”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最高境界,即天人合一之境。人物1:“布衣院士”盧永根:我國著名農業科學家、作物遺傳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盧永根同志,被人們尊稱為“布衣院士”,對自己的生活,他近乎“苛刻”,家具竟用了半個世紀之久;對國家和社會,他卻極度慷慨,他和夫人將兩人畢生的積蓄880余萬元悉數捐出成立教育基金。人物2:“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他幾乎將在國際上獲得的獎金,都捐贈給了以他名字命名的農業科技獎勵基金會,以表彰和扶持對農業科研有貢獻的人。國家獎勵給他的別墅,他改成了研發海水稻的科研工作室。生活上他勤儉樸實,不住豪宅、不坐豪車,穿的衣服也是百十來塊錢一件,一穿就是好幾年。思考:結合人物故事,談談踐行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的具體做法。思考:踐行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的具體做法。(1)節約糧食、水電,自覺踐行“光盤行動”,拒絕浪費。(2)自覺綠色出行,做好垃圾分類,做簡約生活方式的先行者。(3)學習基本的理財知識,制定家庭預算,合理規劃家庭開支。(4)適度消費,抵制搞攀比、講排場,在生活中學會克制不必要的消費和欲望,追求簡單而充實的生活。中華人文精神形成、價值中華人文精神的表現影響深遠的人文精神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1. 2024年5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法國進行國事訪問時指出:“中國和法國雖然分屬東西方文明,價值理念、社會制度不同,但都重視文明交流互鑒。雙方可以和而不同,通過對話合作,為世界的和平和發展以及人類的進步作出新的貢獻?!鄙鲜鲈捳Z( )①主張化解沖突,建設價值觀念一致的世界②體現了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③有利于協調不同意見,促進中法和諧相處 ④表明我國主動附和他國,彰顯大國氣度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B2.《經典詠流傳》節目“和詩以歌”、將古詩詞和部分近代詩詞配以現代流行音樂,《春曉》《長歌行》《游子吟》《將進酒》《送別》《使至塞上》……在歌聲中我們能( )①體悟文以載道,歌以詠志,享受文化創新②領略詩詞之美、發現傳統文化的深層價值③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尊重不同的文化④知曉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堅定文化自信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D3.在2024年巴黎奧運會上,中國國家藝術體操隊憑借《共生共舞》和《鳳鳴凌霄》將漢唐盛世精彩呈現,使中華古韻與現代美學精妙融合,勇奪中國藝術體操史上集體全能首枚奧運金牌。這一成就彰顯了( )A.中華文化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化B.中華文化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C.文化具有多樣性,中國藝術體操的成功是對多元文化的否定D.中華文化取得的成就是其他民族不可比擬的B4.品優秀文化典籍,悟中華人文精神2024年9月9日,“亙古巨制煌煌文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典籍展”在國家圖書館(國家典籍博物館)開幕。本次展覽粹選傳世善本與出土文獻,包括甲骨、簡牘、石刻、善本等多種類型,植根中華文脈,聚焦典籍深刻內涵。據悉,“亙古巨制煌煌文脈一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典籍展”第一單元“民族元典”從“五經”出發,①展示《易》《書》《詩》《禮》《春秋》這五部民族元典的磅礴氣勢、深刻思想,再到經后世學者不斷擴充形成的“十三經”(即《詩》《書》《禮》《易》《春秋》《周禮》《儀禮》公羊傳》谷梁傳》孝經》《論語》《爾雅《孟子》),揭示了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價值理念與道德規范。經學在中國,一向被認為是一種“做人”之學,一種“成圣”之學。②要做一理想人,要做一圣人,便該在人生社會中去做,這便是中國學術傳統中之人文精神。結合所學知識,試分析中華人文精神的時代價值。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豐富人文精神,彰顯了中華民族對現實生活意義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養。②有助于解決人際矛盾,為化解當代社會沖突提供重要啟示。③有利于豐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④有利于塑造中華民族獨特的審美氣質。⑤有助于人們堅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義、消費主義、享樂主義,有利于真正實現人的價值。結合所學知識,試分析中華人文精神的時代價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