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姓名準考證號2025年山西省中考信息沖刺卷·第一次適應與模擬文科綜合歷史注意事項:1.文科綜合由歷史和道德與法治兩部分組成,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其中歷史部分分第I卷和第Ⅱ卷,全卷共8頁,滿分75分,考試時間70分鐘。2.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本試卷相應的位置上。3.答案全部在答題卡上完成,答在本試卷上無效。4.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第I卷選擇題(共30分)本部分共15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在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意,請選出并在答題卡上將該項涂黑。1.考古發掘的歷史文物是我們了獬歷史的重要依據。下列文物從造型上看可印證圖1陶寺獸面形物圖圖2石家河獸面形物圖A,原始的農耕生活已經開始B.中華文明起源的特征是多元一體C.考古發掘是研究文明起源的依據D.中華文明的起源歷時久遠而漫長2,春秋戰國時期是社會變化的關鍵時期,社會方方面面都出現了轉型。以下說法中屬于這一時期社會變化根本原因的是A.新的自耕小農出現從事農業生產B.各國競用士人紛紛推行變法C.文化學術領域出現許多思想流派D.戰國時期鐵器牛耕廣泛使用文科綜合第1頁((共16頁)3.《晉書》記載東晉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無事,時和年豐,百姓樂業,谷帛殷阜,幾乎家給人足矣。”該記載表明當時南方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是A.南方自然條件優越B.南方海外貿易繁盛C.南方社會相對安定D.北方人口大量南遷4.清朝人關后,經過一百多年的勵精圖治,發展為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國力強大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以下圖片共同反映了達賴金印駐藏大臣衙門平定大、小和卓叛亂金奔巴瓶A.處理民族關系的方式多樣B.對外關系持有的態度封閉C.統治者采取政治措施得當D.促進經濟發展的途徑單一5.每逢佳節必有美食。春節吃年糕,寓意“年年安康”;元宵節吃湯圓,寓意“闔家團圓,幸福美滿”;端午節吃粽子,寓意“五谷豐登,豐收在望”;中秋節吃月餅,寓意“甜蜜幸福,平安如意”。這表明傳統節日A.奠定后世思想文化發展源頭B.承載著豐富的中華文化內涵C.體現了尊老愛幼的中華美德D.改善了中華民族的飲食結構6.梁啟超在《敬告國中之談實業者》一文中寫道:“今日中國之不可以不振興實業”,“茍實業更不振興,則不出三年,全國必破產,四萬萬人必餓死過半”。由此可見梁啟超主張A.變法革新B.發動革命C.實業救國D.教育救國7.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是歷史研究的重要方法,如圖所示,1938年的中國共產黨黨員成分比1933年更加多樣。出現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知識分子知識分子11%16%工13地主712%48農民10%中小商人14%工人圖一1933年共產黨員成分圖二1938年共產黨員成分文科綜合第2頁(共16頁)山西省中考信息沖刺卷·第一次適應與模擬文科綜合(歷史)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第I卷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30分)1.B2.D3.C4.A5.B6.C7.B8.A9.C10.B11.C12.D13.B14.D15.C第Ⅱ卷非選擇題(共45分)16.(1)甲骨文記載內容豐富,涉及祭祀、戰爭、農牧業等,反映了當時的政治、經濟狀況,已經具備了漢字的基本結構,是漢字發展的重要階段:是我國已發現的年代最早的較為完整的成熟文字等。(答出一點得2分,共4分)(2)②孔子提出的核心思想是“仁”,“仁者愛人”;以德治國,反對苛政等;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等。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成為國家的統治思想,居于主導地位。(答出一點得1分,共2分)總體特征:以“仁”為核心的思想;隨著時代的變遷,不斷調整完善;發展歷程具有曲折性,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吸收新元素等。(答出任意一點得1分,共2分)17.(1)特點:①漢化是總體趨勢;②雙向學習;③注入新的因素。(3分)(2)原因:兩次鴉片戰爭后,隨著通商口岸的擴火與開放,很多農村人口涌人城市:隨著西方列強不斷在中國開礦設廠,加上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與發展,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西方列強在海外設立工廠等,造成中國東南沿海的人口遷移海外等。(答出以上任意一點得1分,共3分)(3)關系: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提高了生產效率,使大量剩余勞動力產生,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加速了城市化和現代化進程,又增強了對文科綜合答笨第1頁(共7頁)》勞動力的需求和吸引;人口流動遷徙的新格局造成人口過度集中,引發“大城市病”。農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使農村出現“空巢”現象;城市的接納度也使得遷移人口貧困化、權益保護與社會融入等城鄉社會問題日益突出。(答出以上任意一點得1分,共4分)》18.(1)變化:從議會有限限制王權到1689年《權利法案》頒布后正式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度。(1分)意義:使英國封建制度瓦解,確立起比較先進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政治體制,為歐洲和世界許多資本主義國家提供了政治制度的藍本。為資本主義發展掃清障礙,為之后英國率先進行工業革命奠定基礎,成為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重要保證。促進了追求自由和平等思想的傳播。推動世界歷史發展的進程。(答出以上任意一點得1分,共3分)(2)積極: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國的統治,宣告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東。②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③辛亥革命促使經濟、思想和社會風俗等方面發生了新的變化。(每點1分,共2分)局限性:①沒有提出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反對封建主義的革命綱領。②沒有充分發動和依靠民眾。③沒有建立堅強的革命政黨,發揮團結一切革命力量的強有力的核心作用。(答出以上任意一點得1分,共2分)(3)使馬克思主義從理論變成現實,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世界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答出以上任意一點得1分,共2分)(4)革命要順應時代潮流,革命是推動社會轉型的主要手段;革命不一定能完全解決所有問題。(答出以上任意一點得1分,共2分)19.(1)亞非歐文明的特點:區域性;多元發展;孤立、分散。(答出以上任意一點得1分)不同:亞非文明誕生于大河流域,以小農經濟為主,社會環境相對分散、保守、自足,容易形成專制集權體制,如古埃及以尼羅河流域為依托,形成以法老為最高統治者的社會等級制度,從事農業生產。歐洲文明誕生于海洋、山地,工商業發達,社會環境寬松自由、平等互利,容易形成民主傳統。如古希臘誕生于地中海,進入城邦時代后,特別是雅典城邦的伯里克利改革,將奴隸制民主政治推向頂峰,一定程度上為工商業、海外貿文科綜合答案第2頁(共7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山西省陽泉市部分學校2025年中考3月模擬考試文科綜合試卷(PDF版,含答案).pdf 文綜答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