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孝親敬老,傳承家風》教學設計【學習目標】1.通過本次專題學習,進一步理解“孝”的多維度內涵。2.結合經典文獻與生活實踐,思考“孝親敬老”、“傳承優良家風”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3.通過本次專題學習,學會與同學合作,提高組織能力、合作能力、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活動過程】一、活動導入“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人特別重視“孝”,在今天,我們仍要大力弘揚孝親敬老的傳統美德。父母養育子女,歷盡辛苦,呵護備至,不求回報;作為子女的我們,則應充滿感恩之心,孝敬雙親。我們還應更進一步,將孝敬雙親的心意,擴大到敬愛所有的長輩。讓我們孝親敬老,聽從長輩的諄諄教誨,將優良家風傳承、發揚下去。二、活動開展任務一:分享孝親敬老故事古往今來流傳著許多孝親敬老的動人故事。在當代社會,孝親敬老的美德得到了大力弘揚,兩年評選一次的全國道德模范中,就有不少孝老愛親模范,他們的事跡感人至深,讓我們的社會充滿溫暖。小組合作,以“孝親敬老”為主題設計一期板報,可以是實體的板報,也可以做成電子板報。1.搜集古代的孝親敬老故事,了解其大意。小組討論:在當今社會,這些故事主人公的言行,哪些值得我們效仿 哪些在今天已不宜提倡 從中選出有較高價值的故事。示例:(1)《二十四孝》故事:劉恒親嘗湯藥劉恒對母親薄氏感情甚篤,力行孝道。薄氏曾因一場大病而三年不愈,劉恒也整整侍奉了三年,經常守在母親身邊,不解衣帶而臥,精心料理,十分操勞。給母親治病的湯藥,都要由他親口嘗過之后才讓母親服用。三年后,母親病好了,而劉恒卻累倒了。公元前180年,大臣周勃平息呂氏之亂后立劉恒為帝,理由是劉恒仁孝賢能,名揚天下。劉恒登基后,重德治、興禮儀,穩定社會秩序,恢復經濟,發展水利。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陸績懷桔遺母陸績小時候,是一個聰明而孝順的孩子。他6歲時隨同父親陸康到九江拜會太守袁術,袁術用桔子招待他們。陸績把兩個桔子藏進衣袖,辭別作揖時桔子掉到地上。袁術感到奇怪,問道:“陸郎來我家做客,臨走時為什么還要懷揣主人的桔子呢 ”陸績回答說:“我母親平時最愛吃桔子,我懷揣桔子是為了帶回家去給母親吃。”袁術十分驚喜,見他這么小的年齡,就懂得孝敬母親,真是讓人感動。袁術當場對陸績的一片孝心大加夸贊。黃庭堅滌穢事親黃庭堅秉性至孝,自幼就從生活起居方面無微不至地照顧父母,每天起床后即為父母倒便器多少年如一日,已成習慣。宋哲宗元佑年間(公元1086年起),黃庭堅出任國子監,后任太史之職。雖然身居高位,尊貴顯赫,但他這一習慣從未改變。此時父親已去世,他侍奉母親更是竭盡全力。家有婢女成群,然而每天他還是要自己親自為母親倒便器并清洗干凈,從不中斷,從不忘記為人之子應盡的職責。(2)聯系生活實際,你認為《二十四孝圖》中古代孝親故事中主人公的行為在當下社會是否合理呢 應該怎樣對待傳統“孝”文化 鏈接:魯迅先生在《《二十四孝圖》》中談“孝”正如將“肉麻當作有趣”般,以不情為倫紀,誣蔑了古人,教壞了后人。老萊子即是一例,道學先生以為他白璧無瑕時,他卻已在孩子的心中死掉了。……回顧《二十四孝圖》中的其他故事,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小組討論其中主人公的行為,并記錄討論要點。小組派代表分享小組看法,注意結合事例;其他組進行補充和質疑。小結:對于傳統的孝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可盲目全盤照做,要加以辨別。對一些好的傳統,我們應該傳承;對于不合理的東西則應摒棄。2.通過各種媒介了解當今時代心懷感恩、孝親敬老的典范人物,了解他們的孝行。我們身邊也有很多孝行楷模,可以通過訪談,深入了解他們故事中的動人細節,搜集第一手的鮮活素材。示例:陳毅孝敬父母1962年,陳毅元帥出國訪問回來,路過家鄉,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親。母親癱瘓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陳毅進家門時,母親非常高興,剛要向兒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換下來的尿褲還在床邊,就示意身邊的人把它藏到床下。陳毅見到久別的母親,心里很激動,上前握住母親的手,關切地問這問那。過了一會兒,他對母親說:“娘,我進來的時候,你們把什么東西藏到床底下了?”母親看瞞不過去,只好說出實情。陳毅聽了,忙說:“娘,您久病臥床,我不能在您身邊伺候,心里非常難過,這褲子應當由我去洗,何必藏著呢。”母親聽了很為難,旁邊的人連忙把尿褲拿出,搶著去洗。陳毅急忙擋住并動情地說:“娘,我小時候,您不知為我洗過多少次尿褲,今天我就是洗上10條尿褲,也報答不了您的養育之恩!”說完,陳毅把尿褲和其它臟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凈凈,母親欣慰地笑了。 陳毅元帥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兒女學習效仿。“中國好人”王秀杰王秀杰,河南省鶴壁市淇縣云夢山景區管理處職工。21年來,王秀杰以無私大愛書寫了“好媳婦”的動人篇章。2003年,時年24歲的王秀杰步入婚姻殿堂僅3個月,婆婆就因腦出血住進了醫院。婆婆住院期間,王秀杰日夜守候。當她發現自己懷孕后,依然強忍著身體不適,一心一意地照顧婆婆。婆婆病情穩定后,王秀杰每天都堅持給婆婆翻身、捶背、按摩、喂水喂飯,照顧得細致入微,沒有一句怨言。3.設計板報時,要注意圖文并茂,如果是電子板報,還可以插入音像素材。除了講述孝行故事,還要注意對人物的行為、品格進行恰如其分的評價,語言要富有感染力。可以引述前人的名言警句,也可以引用給全國道德模范和“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的頒獎詞,還可以自行撰寫。示例:任務二:理解“孝”的內涵“孝”的觀念植根于子女對父母天然愛敬的情感,涉及一系列行為規范和道德準則,有著非常豐富的內涵。理解“孝”的內涵,有助于我們認識中國人的傳統道德觀念。1.小組合作,通過網絡搜索、查閱相關論著等方式,搜集古人有關“孝”的論述,仔細閱讀,互相討論,理解“孝”的內涵。鏈接:中國傳統孝文化是在華夏數千年歷史中孕育、誕生和發展起來的。古籍中關于“孝”的論述:孝,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說文解字·老部》)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論語·為政〉)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萬章上》)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禮記·祭義》)人之孝行。根于誠篤。雖繁文末節不至,亦可以動天地、感鬼神。(袁采《袁氏世范》)2.現實生活中,有一些不和諧的現象,不符合“孝”的要求,比如下面材料中描述的一些同學的行為。(1)有的同學覺得父母管得太多,與父母發生矛盾和爭吵,甚至產生離家出走的念頭。(2)在學校,愛與人攀比,比吃的零食、穿的衣服和鞋子,經常埋怨父母,覺得家里的經濟條件不如他人,卻從未了解父母的工作及工作中的困難。(3)看不起自己的父母,不尊重父母,認為他們的文化水平不高,經常與父母頂嘴,不接受父母的教育。(4)從不記得父母的生日,從來沒有給父母送過禮物,從未了解、關心過父母。討論:對于以上這些行為,談談你的看法。預設:與父母吵架,嫌棄父母、埋怨父母,或有離家出走的念頭等,這些都是不對的。父母生我們養我們,都很不容易,我們應該體諒父母,理解父母,孝敬父母,給予他們尊重。“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所謂“身有傷,貽親憂”,我們切不可做讓他們擔憂、難過、痛苦的事情。任務三:傳承優良家風中華民族有很強的家庭觀念,尊老愛幼、勤儉持家等都是傳統的家庭美德。在今天,傳承優良家風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1.了解家風(1)了解什么是家風。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世代相傳的風尚,是長期生活實踐中不斷形成的家庭文化。它主要表現為家族代代恪守的家訓家規,一個詞、一句話、一個故事、一段記憶,都是家風的載體。(2)家風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別體現在家庭成員的言行舉止、家庭氛圍中。請同學們講述一下你們自己的家庭故事,總結家庭的優良傳統。(學生交流討論,分享)鏈接:家訓、家書、家規是家風常見的文字載體,諸葛亮的《誡子書》就是其中的典范。誡子書諸葛亮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3)《誡子書》傳達了怎樣的家風呢 預設:修身養德,志存高遠,惜時勤學。(4)除了《誡子書》,同學們還知道哪些關于家風的資料嗎 說說它們的內涵。預設: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興者;不勤不敬,未有不敗者。——曾國藩《曾國藩家書》思想內涵:曾國藩通過家書告訴后輩要勤儉節約,不能驕奢倦怠。敬長與懷幼,憐恤孤寡貧:謙恭尚廉潔,絕戒驕傲情。——范仲淹《范文正公家訓百字銘》思想內涵:告誡后輩要尊老愛幼、富有同情心,要能夠戒驕戒躁、謙恭廉明。2.傳承家風我們不僅要了解家風的內涵,還要在日常生活中踐行家風。現在我們來看一段文字,看看朱德是如何傳承優良家風的。母親最大的特點是一生不曾脫離過勞動。母親生我前一分鐘還在灶上煮飯。雖到老年仍然熱愛生產。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說:“外祖母大人因年老關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輟勞作,尤喜紡棉。”我應該感謝母親,她教給我與困難做斗爭的經驗。我在家庭中已經飽嘗艱苦,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軍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沒感到過困難,沒被困難嚇倒。母親又給我一個強健的身體,一個勤勞的習慣,使我從來沒感到過勞累。我應該感謝母親,她教給我生產的知識和革命的意志,鼓勵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這條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認識:只有這種知識,這種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寶貴的財產。母親現在離我而去了,我將永不能再見她一面了,這個哀痛是無法補救的。母親是一個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國千百萬勞動人民中的一員,但是,正是這千百萬人創造了和創造著中國的歷史。我用什么方法來報答母親的深恩呢 我將繼續盡忠于我們的民族和人民,盡忠于我們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國共產黨,使和母親同樣生活著的人能夠過快樂的生活。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朱德《回憶我的母親》小結:好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無字的典籍、無聲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影響著孩子的心靈,塑造著孩子的人格,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好的家風能教導孩子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學會如何做人。正是朱德母親的言傳身教,奠定了朱德一生的發展道路。所以,只是了解優良的家風遠遠不夠,我們還要在今后傳承優良的家風。3.擬寫家訓通過以上的學習,相信同學們對于家風的重要性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現在請同學們給自己家擬寫幾條家訓,并說說你擬寫的理由。預設:家和萬事興——只有家庭和睦才會產生強大的凝聚力,做各項事業才能成功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學會感恩,才能使家庭團結和諧。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只有付出了足夠的努力,才能收獲成功。活動小結父母養育子女,并不求回報;作為子女的我們,則要充滿感恩之心,孝敬父母。如果更進一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將孝敬雙親的心,擴大到敬愛所有的長輩,則是一種更為可貴的品德。讓我們從現在做起,體諒父母,關心父母,孝敬父母,并敬愛老人,傳承良好家風。【課后延學】1.與父母、祖輩一起,撰寫或修改自己家的家訓、家規。注意語句簡潔凝練,同時配上對其內容的具體解釋。2.通過活動,你對“孝親敬老”是不是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古往今來的孝親故事是不是也觸動了你心底對于父母的感恩之情?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此次“孝親敬老”活動的感受和思考。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