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下13《賣油翁》課堂實錄一、教學目標 文化自信:體會“熟能生巧”的道理,培養謙虛的品質。語言運用:借助工具書和注釋理解課文,積累文言詞語;接摩關鍵語句,感受文言表達的簡潔之美。思維能力:揣摩語句,掌握運用神態描寫和語言插寫突出表現人物形象的寫作手法,抓住細節把握人物形象。審美創造:體會小故事中蘊含的大道理、大智慧,從中獲得啟發。二、教學重難點1.通過語言描寫和神態描寫,揣摩人物的心理和態度,分析人物形象特點;2.通過對人物的評價,總結文中蘊含的道理。三、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汴京城內一年一度“德藝雙馨”評選大賽正在汴京集市上緊鑼密鼓地開展著,現在已經到了關鍵的決賽環節,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場賽事,見證冠軍的誕生。首先出場的是本次活動的一方——陳州府康肅公陳堯咨,接下來出場的是本次比賽的另外一方——半生都在賣油的老翁——賣油翁。(二)精讀課文任務一 找出描寫雙方能力的句子,比拼其“藝”師:首先我們來到第一場比拼,雙方進行“藝”方面的比較。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出來描寫陳堯咨技藝高超的句子。生:“陳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師:從“當世無雙”里可以看出陳堯咨的射箭技術確實很高超,沒有人可以超越他。其他同學還能找到其他的句子嗎?生:“見其發矢十中八九”師:他射十只箭能中八九支,那射一百支箭呢?(提問學生))生:八九十支師:所以,結合以上內容可以了解到陳堯咨是一位神箭手。那我們第二位選手賣油翁的技藝高超又體現在哪里呢?請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從文中找到相應的句子。生: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師:油可以以線的形態滴入葫蘆里,足以證明賣油翁是一個手藝精湛的民間能手。在“藝”的方面可能兩個人不分伯仲。任務二 找出有關兩人的語言描寫,比拼其“德”師:那讓我們齊讀課文,找到課文中的語言描寫,看看這兩位在“德”方面,誰更優秀一些呢?生:“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無他,但手熟爾。” “爾安敢輕吾射!” “以我酌油知之。”1.出示:“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師:陳堯咨為什么會說出這樣的兩句話,賣油翁做了什么事情嗎?生:賣油翁斜著眼睛看陳堯咨射箭,可能給陳堯咨一種被輕視的感覺;看到陳堯咨射十支箭都中了八九支,只是輕微的點點頭,并沒有十分肯定。師:正是這一舉動才引得陳堯咨發出這兩句反問。“汝亦知射乎” 你也懂得射箭嗎 言外之意就是在說賣油翁怎樣?(學生 :不懂射箭)“吾射不亦精乎” 我的射箭技藝難道不精湛嗎 其實是在強調(學生:強調自己的射箭技術十分高超)。師:是什么使陳堯咨說出這樣狂傲的話?我們看看賣油翁當時是什么身份。生:賣油翁就是一個每天走街串巷,以賣油為生的底層老百姓。師:”而陳堯咨是什么人呢 大家看注釋②。找一名學生讀出來。生:北宋官員,曾任多種文武官員,善騎射。師:所以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讀呢?(找一個學生朗讀)生:讀出蔑視和狂妄自大的語氣2.出示:“無他,但手熟爾”師:在等級森嚴的古代,底層人民往往對高層官員卑躬屈膝。但在陳堯咨的質問之下,賣油翁淡淡地說了一句“無他,但手熟爾”生:體現賣油翁遇事沉著冷靜,對待權貴不卑不亢的性格特點。3.出示:“爾安敢輕吾射”師:賣油翁淡淡的一句話卻引來了陳堯咨的勃然大怒。看來呀,在陳堯咨看來,“手熟”并不是在夸贊他,而是輕視他。不僅能在“忿然”上體現,還有稱呼上。從開始稱呼賣油翁為“爾”,到后來稱呼他為“汝”,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呢?出示:“汝”的初始用法:輕視與傲慢,“汝”在宋代口語中已帶有明顯的上對下或輕蔑意味(參見《顏氏家訓》《朱子語類》等文獻)。“爾”在宋代雖已少用,但仍有平等對話或強調對立的意味(如杜甫“忘形到爾汝”)。師:“汝”:初始的傲慢,視賣油翁為可輕視的底層者; “爾”:被反駁后的惱羞成怒,暫時將對方視為“對手”,語言上拉平地位。 這一細節印證了賣油翁“以理服人”對陳堯咨的沖擊。出示:《宋史》中有記載“(堯咨)用刑慘急,數有杖死者......性剛戾......多暴怒。 ——《陳堯咨傳》師:我們先了解一下陳堯咨在史書中的介紹,可以看出來他是一個十分暴躁的人,一個“安敢”不僅是是一種怒斥,更是一種威脅。找一位學生朗讀,讀出陳堯咨對賣油翁的輕視,以及他的驕傲自大、盛氣凌人。4.出示:“以我酌油知之”師:陳堯咨的暴怒換來的還是賣油翁語氣平淡的一句“以我酌油知之”,足以證明賣油翁的沉著冷靜。任務三 分析陳堯咨最后“笑”的含義師:當賣油翁展示完酌油的高超技藝后陳堯咨的態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生:“康肅笑而遣之”師:他的這個“笑”有什么含義?明確:(1)贊賞(通過一個“笑”字可以看出陳堯咨對賣油翁倒油技術的肯定和欣賞。)(2)羞愧(康肅公為自己之前傲慢的言行感到了自責與慚愧,認識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自己只是十中八九,卻如此驕傲,而老翁滴油不漏,卻如此內斂,自己竟然不如一個賣油的老翁。)(3)無奈(康肅公從賣油翁的言行里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但是他又放不下自己的身份和臉面向老翁承認錯誤和道歉,所以只能苦笑著讓老翁走了。)(4)尷尬(因為康肅公很難為情,從賣油翁的言行里,他感覺到了自己之前言行的驕傲,認識到了錯誤,所以不好意思。)任務四 分析賣油翁獲“德藝雙馨”的稱號的原因師:文中為我們展示的是賣油翁練成后的樣子,似乎沒有為我們呈現出他是怎么練習的 歐陽修為什么把人物設定為一個老翁,而不是年輕人呢 比如說“賣油郎”,或者是“賣油童”。生:老翁說明很有經驗。師:賣油翁的設定似乎是在告訴我們,賣油翁一生都以賣油為生,那么酌油就是他一生都在做的事,一生只做一件事——酌油、賣油。他能夠做到如此地步,足以證明他練習非常多,這能體現賣油翁什么樣的精神品質呢?生:熟能生巧。(三)拓展延伸出示:一萬小時理論:要在某一領域達到世界級水平,通常需要至少一萬小時的刻意練習。這一理論由心理學家安德斯·埃里克森(提出,后因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中的推廣而廣為人知。關鍵要素:1.刻意練習:不是簡單重復,而是有目標、有反饋、突破舒適區的訓練。2.時間積累:約10年(每天3小時)的持續投入。3.專注領域:需在特定領域內深耕,而非泛泛學習。師:大家可以舉一些有關熟能生巧的例子嗎?生:自由發言(四)課堂小結《賣油翁》不僅是一則文言故事,更揭示了熟能生巧的普世真理。通過結合一萬小時定理,我們更應該深刻理解:天賦雖然重要,但真正的精通來自時間與專注的沉淀。(五)作業布置作業:選擇一位身邊掌握熟練技能的人(如:廚師、修表師傅、手法愛好者、手工藝人等),進行簡短的訪談,完成一篇感悟短文(300字左右)要求:1.有具體的細節描寫,記錄詳實;2.感悟能結合課文,體現獨立思考;3.形式規范,字跡工整。(六)板書設計 《賣油翁》 歐陽修 陳堯咨 賣油翁 驕傲自大 不卑不亢 傲慢無禮 沉穩內斂 熟能生巧四、教學反思緊扣“熟能生巧”,引導學生理解練習與堅持的重要性。結合“一萬小時定律”,使文言文貼近學生生活,增強代入感。通過討論、寫作、實踐任務等,調動學生思維。需要改進和提高的地方:學生對于對話的朗讀語氣把握不準,應加強朗讀的練習;在對學生的評價上,作為老師,評價語言太過單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