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觀滄海》教學設計教學目標 ①了解詩詞有關知識。 ②品味語言,體味詩詞意境。 ③有感情地反復誦讀并熟練地背誦。 ④啟發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教學重難點 品味語言,體會意境,誦讀并背誦。課前準備 制作多媒體PPT課件。課前讓學生再搜集一些與之相關的詩詞,以開闊視野,拓展思路,增加積累。教學過程導入一:情境型 [設計意圖] 由古代優秀的傳統文化引出課題,讓學生在學習古詩的氛圍中受到古典文化的熏陶。 同學們,我國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別有哪種文學體裁發展得最有成就 【唐詩、宋詞、元曲。】的確,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詩的國度,從古老的《詩經》發端,優秀的詩歌作品浩如煙海。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兩首膾炙人口的詩篇。導入二:關聯型 [設計意圖] 由學生回憶所學的古詩入手,適時對學生進行熱愛文學的教育,增強民族自豪感。 從了解燦爛文化、回憶所學的古詩入手,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習興趣。指導學習《觀滄海》 [設計意圖] 教師引導學生朗讀賞析《觀滄海》,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積累其學習古詩的經驗。 1.解題,簡介作家作品、寫作背景。 【師點撥完成。】 (1)解題 題目“觀滄海”中,“觀”的意思是“遠望、眺望”;滄海,大海,這里指渤海。 (2)作者簡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縣人,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善詩歌,以慷慨悲壯見稱。 (3)寫作背景 漢獻帝建安十二年,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寨,臨碣石山。他躍馬揚鞭,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山,又當秋風蕭瑟之際,心潮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4)從詩的體裁看,是一首樂府四言詩;從表達方式看,是一首抒情詩。 2.初讀感知,進行朗讀指導與訓練。 (1)把握四言詩的誦讀節奏。 〔明確〕 詩歌節奏可以按音節兼顧意義來劃分。四言詩每句一般讀成“二·二”節拍,如: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2)教師范讀,要求字正腔圓,感情飽滿。 【或播放錄音。】 (3)學生齊讀,要求準確整齊,有節奏感。 3.精讀,整體感知課文。 學生借助注釋,疏通詩歌內容。 水何澹澹:何,多么。澹澹,水波蕩漾的樣子。 以觀滄海:以,表目的的連詞。 山島竦峙:竦、峙,都是聳立的意思。山島是那樣的高聳挺立。 蕭瑟:形容風吹樹木的聲音。 幸甚至哉:幸,慶幸。至,極點。慶幸得很,好極了。 4.品讀,師生釋疑,難點點撥。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是古詩文中常用的“互文見義”。即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義彼此互見。句中不但說“日月之行”,也說“星漢之行”;不但說“星漢燦爛”,也說“日月燦爛”。合起來說就是,“日月星漢之運行與燦爛,均若出于滄海之中”。 5.悟讀,合作探究,提煉主旨。 (1)全詩是以哪個字展開來寫的 (2)這首詩寫了幾層意思 哪些詩句是寫現實的 哪些詩句是寫想象的 (3)詩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作者博大的胸懷 (4)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重點提示:全詩以“觀”字統領全篇,以下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 第一層(開頭兩句):交代觀海的地點,“觀”字統領全篇。 第二層(“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寫海水和山島。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動靜結合,描寫大海全景;“樹木叢生,百草豐茂”描寫靜景,表現了島上的勃勃生機;“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描寫動景,表現了大海的磅礴氣勢。 這一層全是寫現實中的實景。 第三層(“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是虛景,從兩個“若”字可以看出。 詩人面對迷人的海上風光,展開了豐富奇特的想象。這四句是全詩的高潮,創造了一個極其開闊的意境:運行不息的太陽月亮,星光燦爛的銀河,竟都包蘊在這滄海之中,何等氣魄。 此詩前一部分寫大海景象,視野廣闊,也能見出詩人胸懷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氣象則略遜一籌。“日月之行”四句寫大海,全用虛寫,卻表現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氣概,更顯示了詩人的博大胸懷。 最后兩句是附文,是為和樂而加,與詩的內容無關。 〔明確〕 本詩作者描寫了大海的壯麗景色,表現了開闊的胸襟,抒發了統一中原、建功立業的抱負。 難點突破:說說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明確〕 大海的形象正是詩人形象的化身。詩人已經削平了北方群雄,現在又打垮了烏桓和袁紹殘部,為即將揮師南下統一中原解除了后顧之憂。(當時曹操已削平北方群雄,又打垮了烏桓和袁紹殘部,統一了北方;如果消滅南方割據勢力,就可以實現蕩平宇內、一統天下的宏偉目標了。)在躊躇滿志的時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發了建功立業的愿望,寫出了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雄渾詩句,表現了自己的偉大抱負、闊大的胸襟。 6.背誦全詩。 【多媒體出示圖片。】 【在理解意思的基礎上,按照對詩歌的理解背誦。】課堂小結 以鑒賞古詩的方法指導作結。 鑒賞古代詩詞,第一步,把握詩詞內容,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細讀標題;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聯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點;2.辨析表達技巧;3.說明表達作用。第三步,評價內容觀點:1.概括主旨;2.聯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評價。布置作業 1.默寫詩歌《觀滄海》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2.朗讀《短歌行(其一)》,體會詩人的情感。 短歌行(其一) 曹 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 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板書設計:觀滄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