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初中語文 年級 七年級 學期 秋季課題 任務二:親近動物,豐富生命體驗教學目標1. 在展示插畫中感受不同動物的神奇與美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共情能力。 2. 學會進行議題式討論交流,深化對人與動物關系的理解,激發學生對生命與自然,乃至整個世界的更多思考與探索,為紀念冊編輯成冊及推介做準備。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 1.在展示插畫中感受不同動物的神奇與美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共情能力。 2.學會進行議題式討論交流,深化對人與動物關系的理解,激發學生對生命與自然,乃至整個世界的更多思考與探索,為紀念冊編輯成冊及推介做準備。教學過程導入 這個周末,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不僅詳細記錄了觀察到的每一個精彩瞬間,更用畫筆將這些珍貴的記憶定格在了紙上。現在,就讓我們一同來分享同學們的成果吧! 二、活動一:插畫展示及闡述 ①6組:朱宸赫 闡述:我們這組繪畫的是從門縫偷偷看水鴨。因為水鴨很怕人,我們本想走近觀察水鴨,而水鴨卻誤以為我們要傷害它們,一靠近,水鴨就會逃路或擠成一團,不由人觀察。你們看,當我們不靠近水鴨時,他們跑得多快呀! 很有趣吧!所以我們只能偷偷地跟在后面去觀察他們!圖中的兩個同學通過門縫去偷偷地觀察水鴨子。 我們之所以畫這幅插畫,一方面是因為這個畫面偷感十足,特別有意思;另一方面,我們也是深有感觸,我想,人與動物相處時,我們應該以更加溫柔的方式靠近它們。 ②5組: 陳藝涵 闡述:這是我們組畫的插畫。畫的是我們組王熠翰抱著一只小羊,小羊出于對陌生人的恐慌,在他的懷中不斷掙扎,試圖逃離。在王熠翰抱住小羊的瞬間,所有的羊一哄而散,只有一只母羊跟在王熠翰的身后,想靠近,又不敢;想離開又不舍,只是急促地“咩咩”叫著,目光中滿是焦急與無奈,與王熠翰懷里小羊驚慌地一聲應和著。 于是王熠翰摸了摸小羊,隨后松開了手,小羊在恢復自由的下一刻沖向了它的母親。母羊等小羊到它身邊它立刻帶著小羊沖向了羊群。 羊的膽子很小,但是卻也因為愛克制了這份恐懼。因此,我們畫下這幅畫面,畫面中的母羊雖然占據畫面很小,但是這份情感卻很滿! 后來我們采訪了羊主人,羊主人告訴我們,羊是群居動物,膽子很小,可是也容易信任人。當我們站立不動,或者一個人慢慢靠近時,羊并不排斥與人靠近。你看,獲得動物的信任也是容易的! ③3組:應雨萱 闡述:我們畫的插畫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場景。分別是小溪邊的泥土地和寬闊的原野。 小溪邊的老牛被麻繩拴住,活動范圍受限,所以這頭老牛眼神呆滯、毛色暗沉,也因為它難以獲得足夠的牧草,瘦骨嶙峋,讓人心疼。 當我們小組的組員靠近觀察時,老牛會掙扎著起身,并時不時對我們發出低沉的吼聲,可能是在被拴住的情況下沒有能力去躲避靠近的危險,只能希望借助這樣的方式來嚇退敵人。 相比之下廣闊的原野上一家卻截然不同。 請同學們觀看一下視頻 我們可以再看這組圖片。 在圖片和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那只小牛時而抬起頭對著它的父母眨巴眨巴眼睛,蹭一蹭它們的腿,時而慢慢踱到牧草鮮美的地方啃上幾口。兩頭老牛也悠閑地在廣闊的草地上散步,絲毫不擔心受到危險。 看完這兩幅不同牛群的生活狀況,給了我們很大的震撼!同樣是牛,生活境遇天差地別;那生活幸福的我們,是否會想到同一片天空下的“他們”生活得如何呢?所以,我們畫了這組對比的插畫! 三、活動二:議題討論交流、展示 1.議題討論 在與動物們相處的過程中,往往會觸發我們更深一步的感悟和思考。比如,本單元課文,作者們在與動物相處中,都有個人的感受與體會,并通過語言文字傳遞給我們,引發我們進一步的思索。請同學們結合閱讀、本次觀察活動體驗,說說你對“人與動物之間的關系”有了怎樣的感悟,請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討論。 審視作品主題篇目主要內容寫作意圖或主題思想《貓》一個家庭和三只貓之間發生的故事。作者無可彌補的悔恨和沉重。《我的白鴿》“我”從老舅那里要來一對白鴿,經歷了從陌生到熟悉,再從小白鴿誕生、成長的故事。飽含了作者對白鴿的喜愛和贊美,對白鴿飛翔于故鄉山原河川之上的景象的陶醉,對生命孕育、誕生、成長的禮贊。《大雁歸來》寫了大雁回歸的情形,介紹了大雁的日常生活及其聯合的觀念。用詩意的語言寫出了大雁遷徙帶來的饋贈,抒發了對大雁的喜愛之情。《狼》記述了一個屠戶在歸途中遇狼、懼狼、御狼,最后殺狼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對狼一樣的惡勢力嘲諷輕視的態度。作者以屠戶的經歷告訴人們,面對惡勢力,我們不能存有幻想,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我的思考人對待動物: 動物對待人: 人和動物的關系:有效開展討論的方法步驟: 步驟一:確定小組議題。確保每位參與者都明確討論的目的和重點。 小貼士 1.什么是議題? 待議之題,是以活動形式呈現的、承載學科內容的問題。 2.議題的特點是什么? 既包含學科課程的具體內容,又展示價值判斷的基本觀點,具有整合性、開放性、思辨性、引領性等特點。同學們可以參考以上議題展開思考討論,也可自行設計議題。 可供選擇的議題: 1.動物給人類帶來了什么? 2.人類對動物的生存有怎樣的影響? 3.某種動物的習性和生存環境有什么關系? 4.為什么人會對寵物產生強烈的感情? 5.有些動物十分兇猛,為什么人類還要保護它們? 6.如何理解“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這句話? 7.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當下有怎樣的意義?步驟二:分配討論角色。如主持人、記錄人等,以明確各自的職責。 步驟三:制定討論規則。如輪流發言、尊重他人觀點、發言須有理有據(可結合閱讀積累和生活體驗)等,以維護討論秩序。 步驟四:根據議題分享交流評價表,總結討論結果,確保所有人對討論成果有清晰的認識。 觀察討論記錄表小組議題:主持人:記錄人:發言記錄: 結論:在討論分享中,要明確要求: 議題分享交流評價表組別:議題:指標具體要求評價觀點明確基于議題提出準確、中肯的觀點。☆☆☆☆☆理由充分依據閱讀經驗和生活體驗,有理有據地闡述觀點。☆☆☆☆☆感情真切體現出對動物真切的感情,能引起人共鳴。☆☆☆☆☆認識深刻深入理解人類如何與動物相處共存,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問題。☆☆☆☆☆總評☆☆☆☆☆2.議題分享交流 舉行班級議題分享交流會,并根據評價量表進行針對性評價。 ①組別:一組 王熠翰 議題:為什么人會對寵物產生強烈的感情? 闡述:1.有些人因工作或學業有較大壓力,這種壓力常常讓人感到疲憊不堪,心靈急需找到一處寄托。此時,寵物便成了許多人的心靈慰藉。它們不僅能夠提供無條件地陪伴和關愛,還能在主人最需要的時候給予安慰和支持。比如《我的白鴿》中,白鴿是“我”在忙碌時的精神寄托,并且給予適當的信任便使我無比滿足,白鴿的本真美令我心靈震顫,甚至畏懼,世界對我來說就是白鴿。 2.人們對動物的精心照料和關愛,往往能夠得到動物的回應。這種相互之間的情感交流,讓寵物與人類之間建立起了一種純粹而深厚的感情。例如我回家后我家的狗會沖我搖尾巴,還會對我露出肚皮,這些簡單的動作都傳遞著寵物對主人的喜愛和信任。哪怕鄭振鐸只是給予第三只貓那么些許的善,依然得到了貓的不怨恨。 我們認為,人們會對寵物產生強烈感情的根本原因在于:人與動物之間的相處,簡單而純粹——你付出多少的真心,它們便會以更加豐盈的情感回饋于你! ②組別:五組 呂梓涵 議題:有些動物十分兇猛,為什么人類還要保護它們? 闡述:我們擬定這個議題是因為好奇,因此,我們結合了科學課上所學,以及查閱了一些資料后,得出以下原因。 兇猛的動物是自然界生態平衡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某種兇猛的動物數量銳減或滅絕,那么它所處的生態鏈就會受到破壞,還會對人類的生活和環境造成不可預測的影響。比如,一座山上的狼都被消滅,那么羊就失去了天敵。然后羊大量繁殖會吃掉山上所有的植物,那這座山就可能爆發泥石流,沖毀村莊。 其次,兇猛的動物也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科學家們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界的奧秘和生命的本質。 此外,兇猛的動物也是人類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許多文化中,這些動物都被視為勇氣、力量和智慧的象征。蒲松齡筆下的狼雖然很狡猾,但它身上也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同時,這些動物會激發了人類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發展。 最后,作為地球上的智慧生物,人類有責任和義務去尊重和保護其他生命形式。我們不能因為自己的利益或恐懼而剝奪其他生物生存的權利和機會。 ③組別:四組 吳京恩朵 議題:人類對動物生存有怎樣影響? 闡述:1.我們必須正視人類對動物棲息地的破壞。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或許并未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正在侵擾那些無辜的生命。比如這次觀察的鴨子,我們的靠近,讓鴨子感到害怕慌張,可是我們還是會偷偷地觀察鴨子。 2.環境污染是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隨著社會的發展,大量污染物被排放到自然環境中,嚴重破壞了動物的生存環境。正如《寂靜的春天》所說,人類不加區別地殺害了一切,其中包括大自然本身的衛兵和警察,在這樣的名義下,我們變成了窮兇極惡的施暴者。每一個物種都是自然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它們共同維持著地球的生態平衡。當我們肆意破壞環境、殺害無辜生命時,實則是在自掘墳墓。 正如《眾神之地》中所說自然中,每一個物種都有它們的一席之地.是塊土地最精妙的設計,它們曾經是文明的圖騰,也是人類與大自然溝通的橋梁,所以當我們在壓制和破壞大自然時,也千萬不要忘記:去尊重,去敬畏。三、總結 本節課,我們分享了插畫,知道了什么是議題,并學習了如何就議題開展討論,也進一步認識與理解了人與動物、自然的關系。通過這次活動,相信大家都對制作這本“動物朋友紀念冊”的價值和意義有了更加深刻地理解,我們都應該不斷思考人類如何與動物相處共存、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問題。 四、作業布置 在課堂討論基礎上,結合個人思考,寫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