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7張PPT)第三單元 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第七課 弘揚中華人文精神第一課時 影響深遠的人文精神學習目標道德修養(yǎng):理解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12政治認同:理解中華人文精神,增進中華民族價值認同和文化自信。健全人格:理解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理性平和、開放包容,主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3以文為脈載異同之美議學情境一:首屆“非遺版”春節(jié)2025年蛇年春節(jié)作為“春節(jié)申遺成功后的首個非遺春節(jié)”,也是中國農歷60年一遇的“乙巳年”,與“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共同構成中華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重要里程碑。總臺蛇年晚會從官方吉祥物、標識設計、節(jié)目設置都透出了地地道道的中國“味兒”。議學探討:①你還記得哪些蛇年春晚中的傳統(tǒng)文化元素?它背后蘊含著什么樣的人文精神?②中華人文精神對我們現(xiàn)實生活有何指導意義?議學成果一:中華人文精神的價值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蘊含的豐富人文精神,彰顯了中華民族對現(xiàn)實生活意義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養(yǎng)。P591(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成就美好人生。(58頁藍字)2歷史上的中華人文精神,滲透在詩書禮樂等精神文明的創(chuàng)造中,發(fā)揮了強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P623[預設]1.表面上看起來一團和氣,實則內心各懷鬼胎,缺乏真誠與信任。2.短期內可能維持表面的平靜,但長期來看卻隱藏著巨大的隱患。3.削弱了團隊或集體的凝聚力。4.缺乏真正的共識與信任,團隊成員之間難以形成合力,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時容易分崩離析。5.在“同而不和”的環(huán)境中,個人利益往往凌駕于集體利益之上。為了維護小團體的利益,犧牲公平與正義。教師小結:我們在保持個性的同時,要追求整體的和諧與統(tǒng)一。求同存異、和而不同,要求我們在處理人際關系時,既要堅持自己的原則與立場,也要學會傾聽他人的聲音,理解他人的需求,從而在差異中找到共同點,實行雙贏或多贏的局面。辨析:結合生活實際,小組合作說說“同而不和”的潛在危險。背景介紹:孔子周游列國四處講學,弟子三千之多,高徒遍布各諸侯國,他一生傳承“仁”的思想,教導為人為學為政之道。播放視頻《典籍里的中國·論語》。[預設]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習要做到溫故知新。2.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鋈艘t虛,經常反省自己的不足。3.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我們要珍惜學習的機會,保持謙遜的態(tài)度,虛心接受意見。4.不學禮,無以立——不學禮儀禮貌,就難以有立身之處。教師小結:孔子一生傳道授業(yè),每逢杏林講學,四方弟子云集。《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孔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思考:視頻中有哪些教化人心的思想,你有什么感悟?思考: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 各種各樣的文化表現(xiàn)都承載著做人做事的道理。閱讀教材第59頁“探究與分享”,你還知道哪些蘊含著中華人文精神的文藝作品?[預設]古琴:其品格清、和、淡、雅,象征著君子超凡脫俗的處世心態(tài)。圍棋:舍得之道和全局觀念。玉蟬:象征“文、清、廉、儉、信”五德。《四書》《五經》……教師小結: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fā)展壯大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各種各樣的文化表現(xiàn)形式都承載著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探究二:中華人文精神的表現(xiàn)? -(1)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含義意義求同存異,就是既找出共同點,找到最大公約數(shù),又保留不同點,尊重不同意見和而不同,就是倡導和諧相處,協(xié)調不同意見,但不盲從茍同有助于解決人際矛盾,為化解當代社會沖突提供重要啟示-探究二:中華人文精神的表現(xiàn)? -“歲寒三友”和“四君子”,是傳統(tǒng)詩詞、繪畫等文藝作品中常見的主題。松、竹經冬不凋,梅花迎寒開放,故有“歲寒三友”之稱。“四君子”則是指“梅、蘭、竹、菊”。梅的凌霜傲雪、玉潔冰清,蘭的優(yōu)雅樸素、高潔堅貞,竹的中空外直、寧折不彎,菊的清新高雅、悠然寧靜,寄托著中國人對高尚品格的推崇。在中國古代的文藝作品中,花木草石等往往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探究與分享:思考一:你還知道哪些蘊含著中華人文精神的文藝作品?(2)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探究二:中華人文精神的表現(xiàn)? -“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包括《詩》《書》《禮》《易》《春秋》。其中蘊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內容,也在中國思想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其中有許多優(yōu)秀的思想精髓,是華夏無數(shù)先賢實踐思考的結晶。思考二:這些文藝作品體現(xiàn)了什么思想?提示:各種各樣的文化表現(xiàn)形式都承載著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探究二:中華人文精神的表現(xiàn)? -(2)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含義意義各種各樣的文化表現(xiàn)形式都承載著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對于豐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義。相關鏈接《千里江山圖》是北宋畫家王希孟唯一傳世的作品。畫面上峰巒起伏綿延,江河煙波浩渺,氣象萬千,壯麗恢宏。山間高崖飛瀑,曲徑通幽,房舍屋宇點綴其間,綠柳紅花,長松修竹,景色秀麗。山水間野渡漁村、水榭樓臺、茅屋草舍、水磨長橋各依地勢、環(huán)境而設,與山川湖泊相輝映。《千里江山圖》以概括精練的手法、絢麗的色彩和工細的筆致表現(xiàn)出祖國山河的雄偉壯觀、是中國山水畫的代表作,是一幅曠世杰作。①體現(xiàn):詩歌、舞蹈、繪畫、書法等文藝作品不但具有美妙形態(tài),而且富有獨特神韻,可謂“形具而神生”。在文化生活中,人們追求立象盡意,主張將人的思想情感與外界景物融為一體。②作用:形神兼?zhèn)洹⑶榫敖蝗诘拿缹W追求,塑造了中華民族獨特的審美氣質。5、形神兼?zhèn)洹⑶榫敖蝗诘拿缹W追求的體現(xiàn)和作用。(P60)點撥:儉約自守的生活理念。“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東晉詩人陶淵明的這些詩作感情真摯、樸素自然,表達了陶淵明淡泊名利、安貧樂道的高貴品質和儉樸、自然的生活態(tài)度,深受后人喜愛。思考:查閱陶淵明的田園詩,談談你從中感受到的生活理念。探究與分享相關鏈接這體現(xiàn)了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中庸》中說:“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中”是事物存在的本然狀態(tài),“和”是事物間相互和諧的狀態(tài)。在“中和”的狀態(tài)下,天地萬物和諧地共存發(fā)展,各得其所,繁榮興旺。①體現(xiàn):中華民族倡導儉樸、簡約的生活方式,強調不為物役,追求人與自身、人與人、人與世界的和諧統(tǒng)一。②作用: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助于人們堅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義、消費主義、享樂主義,有利于真正實現(xiàn)人的價值。6、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的體現(xiàn)和作用(P61)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中華民族倡導儉樸、簡約的生活方式,強調不為物役,追求人與自身、人與人、人與世界的和諧統(tǒng)一。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助于人們堅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義、消費主義、享樂主義,有利于真正實現(xiàn)人的價值。情境思考:從以上儒學作品中,你感受到了怎樣的生活理念?這些對我們有什么影響?課堂筆記中華人文精神的內涵和意義。(教材P59-P60)(1)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①內涵:求同存異,就是既找出共同點,找到最大公約數(shù),又保留不同點,尊重不同意見。求同能讓人們更加親近、友善,存異則讓人們彼此尊重、包容。和而不同,就是倡導和諧相處,協(xié)調不同意見,但不盲從茍同;②意義:有助于解決人際矛盾,為化解當代社會沖突提供了重要啟示。(2)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①內涵:各種各樣的文化表現(xiàn)形式都承載著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②意義:豐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課堂筆記中華人文精神的內涵和意義。(教材P60-P61)(3)形神兼?zhèn)洹⑶榫敖蝗诘拿缹W追求。①內涵:在文化生活中,人們追求立象立意,主張將人的思想情感與外界景物融為一體;②意義:塑造了中華民族獨特的審美氣質。(4)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①內涵:中華民族倡導簡樸、簡約的生活方式,強調不為物役、追求人與自身、人與人、人與世界的和諧統(tǒng)一;②意義:有助于人們堅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義、消費主義、享樂主義,有利于真正實現(xiàn)人的價值。課堂小結影響深遠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重要性中華人文精神的主要體現(xiàn)中華人文精神的內涵和意義——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蘊含的豐富人文精神彰顯了中華民族對現(xiàn)實生活意義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養(yǎng)——處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學追求、生活理念等諸多方面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有助于解決人際矛盾,為化解當代社會沖突提供了重要啟示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豐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形神兼?zhèn)洹⑶榫敖蝗诘拿缹W追求。塑造了中華民族獨特的審美氣質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助于人們堅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義、消費主義、享樂主義,能真正實現(xiàn)人的價值1. 不同國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姹紫嫣紅之別,而無高低優(yōu)劣之分。下列說法與這一論述蘊含的思想相一致的有( B )①物之不齊,物之情也 ②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③和而不同,求同存異 ④好戰(zhàn)必亡,忘戰(zhàn)必危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B課堂練習2. 同某些西方國家在中東采取的分而治之、聯(lián)盟政治、代理人戰(zhàn)爭等貽害無窮的做法相比,中國與中東各國保持友好關系,不選邊站隊,不拉偏架,充分彰顯了中國是中東安全穩(wěn)定的促進者、發(fā)展繁榮的合作者、團結自強的推動者。中國的做法( C )①符合求同存異的處世方法 ②符合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③符合形神兼?zhèn)涞拿缹W追求 ④為化解當代社會沖突提供重要啟示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C3. 唐代《高逸圖》的作者通過嫻熟、高超的表現(xiàn)技巧,細膩而生動地刻畫了魏晉名士的形象、風采和精神氣質,亦表達了對“竹林七賢”的愛慕、尊重和敬意。由此可以看出,中國繪畫藝術( B )①彰顯了中華民族對道德情操的涵養(yǎng) ②講究形神兼?zhèn)洹⑶榫敖蝗诘拿?br/>學追求 ③蘊含豐富的人文精神,是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文化 ④塑造了中華民族獨特的審美氣質A. ①②③ B. ①②④C. ①③④ D. ②③④B4.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這一詞句出自岳飛的《滿江紅·寫懷》,其中承載著( C )①岳飛“精忠報國”的愛國之志 ②不為物役,人與世界和諧統(tǒng)一的思想 ③珍惜時間,不要虛度光陰的道理 ④中華民族不甘屈辱、奮發(fā)圖強的神威A. ①②③ B. ①②④C. ①③④ D. ②③④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