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2025年蛇年春節作為“春節申遺成功后的首個非遺春節”,也是中國農歷60年一遇的“乙巳年”,與“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共同構成中華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重要里程碑。首屆“非遺版”春節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七課第一框7.1影響深遠的人文精神核心素養目標通過春節的習俗分析,知道中華人文精神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認同中華人文精神,傳承中華人文精神,堅定文化自信。通過議學活動的探討,了解中華人文精神對現代社會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模式產生的深遠影響,進一步增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政治認同責任意識要求:閱讀教材P58-P62,在課本上標記問題要點。(3分鐘)中華人文精神的價值?1中華人文精神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2自主學習思考:結合以上同學的討論,談談中華人文精神對你的啟發。點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豐富人文精神,彰顯了中華民族對現實生活意義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養。中華人文精神主要體現在處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學追求、生活理念等諸多方面。我很喜歡“君子和而不同”這句話,它告訴我們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和諧共處。我特別喜歡中國古典名曲《高山流水》,從曲子中就能聽出山之雄渾、水之浩瀚,感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美談。我非常欣賞《論語》中描寫的“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精神。教學目標生活觀察我讀過許多古代神話傳說,如盤古開天辟地、女媧補天、伏羲畫卦、神農嘗草、夸父逐日、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等,它們都蘊含著勇于追求夢想的執著精神。學校開展“品優秀傳統文化,悟中華人文精神”的活動,同學們對此展開熱烈討論。相關鏈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經典《周易》講道:“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古人認為,觀察大自然中日月星辰的變化,可以知曉四季轉換的規律;觀察人間萬象,可以知曉人和社會的道理,通過禮樂教化促成人類的文明。中華人文精神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知識歸納01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02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03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04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探究與分享諸葛亮和諸葛瑾是親兄弟,但他們分別效力于蜀漢和東吳兩個敵對的政權。盡管立場不同,但他們并沒有因此斷絕關系或相互攻擊。相反,他們經常通過書信交流思想,并在各自的領域內為國家的利益而努力。春秋時期,管仲和鮑叔牙是好友。兩人雖然性格和才能各異,但能夠相互理解和尊重,共同為齊國的繁榮富強貢獻力量。思考:根據以上兩個故事,談談你對“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理解。點撥:(1)求同存異,就是既找出共同點,找到最大公約數,又保留不同點,尊重不同意見。(2)求同能讓人們更加親近、友善,存異則讓人們彼此尊重、包容。(3)和而不同,就是倡導和諧相處,協調不同意見,但不盲從茍同。和 而 不不 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說,君子能夠與他人保持和 睦,同時堅持自己的獨立性,不會盲 目茍同、隨波逐流;小人只求與別 人一致,但實際不講原則,不會真正 與他人保持和睦。意 義 :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有助于解決人際矛盾, 為化解當代社會沖突提供重要啟示。內涵:求同存異,就是既找出共同點,找到最大公約數,又保留不同點,尊重不同意見。 和而不同,就是倡導和諧相處,協調不同意見,但不盲從茍同。《禮記 樂記》:“樂者為同, 禮者為異,同則相親。異則相敬 ,樂勝則流,禮勝則離。”求同存異,指的是尋求共同之處,保留不同意見。 不因個別分歧而影響在主 要方面求得一致。如,(1)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人文精神 君 2小 人 同 而苦能之交現南友輝排器等交世·通藺相如憑借智慧和勇氣成功完璧歸趙,又在澠池之會中維護了趙國尊嚴,被封為上卿, 職位高于廉頗。廉頗不服氣,藺相如卻以國 家利益為重,盡量避免與廉頗發生沖突。后 來廉頗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負荊請罪,兩人 重歸于好,共同為趙國效力。思考:這個故事體現了中華人文精神的哪一方面內容 將相和主史 料 接!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具有現實意義。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和交通的日益便捷,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然而,由于文化、歷史、宗教等方面 的差異,難免會產生一些矛盾和沖突。此時,如果我們能夠踐行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 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去理解和尊重他國的文化和價值觀,尋求共同的利益和發展目標,那么這些矛 盾和沖突就能夠得到有效化解,世界也將變得更加和平與繁榮。2024年6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70周年紀念大會,習近平強調,70年后的今天,面對 “建設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 界”的重大課題,中國又給出了構建人類命 運共同體這個時代答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背后的"和而不同"文化《論語》: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錄,集中體現了儒家學派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蘊含著“仁、義、禮、智、信”等中華人文精神,對中國文化 和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唐宮夜宴》,以河南博物院的唐三彩樂俑為原型,通過舞蹈的形式展現了唐朝宮女們的生活場景和精神風貌,體現了唐朝的文化繁榮和開放 包容的時代精神,同時也傳遞出中華文化中對美的追求和對生活的熱愛。書法藝術精湛,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而且文章中流露出對人生的思考和對自然的感悟,體現了魏晉時期文人的精神風貌和審美情趣。思考:上述中華人文精神的文藝作品體現了什么思想 《蘭亭集序》,東晉王羲之的行書代表作,記述了蘭亭雅集的情景,不僅雅慰探究新課堂活動二: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中華人文精神的內涵(2)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①各種各樣的文化表現形式都承載著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②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對于豐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義。探究新課堂活動三: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千里江山圖》是北宋畫家王希孟唯一傳世的作品。畫面上峰巒起伏綿延,江河煙波浩渺,氣象萬千,壯麗恢宏。山間高崖飛瀑,曲徑通幽,房舍屋宇點綴其間,綠柳紅花,長松修竹,景色秀麗。山水間野渡漁村、水樓臺、茅屋草舍、水磨長橋各依地勢、環境而設,與山川湖泊相輝映。《千里江山圖》以概括精練的手法、絢麗的色彩和工細的筆致表現出祖國山河的雄偉壯觀,是中國山水畫的代表作,是一幅曠世杰作。相關鏈接千里江山圖(局部)探究新課堂活動三: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結合“相關鏈接”及舞蹈談一談中華傳統文藝作品共同的美學追求,并結合其他文藝作品形式舉例說明。探究新課堂活動三: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點撥:《千里江山圖》不僅在技法上達到了極高水平,更通過細膩的筆觸和豐富的色彩展現了創作者的情感和嚴謹的生活態度;舞蹈巧妙地將中國古典舞與扇文化、劍文化結合,在動作設計上追求圓潤流暢,在舞臺設計上注重營造雅致高遠的意境,舞者將內在情感與精神狀態融入其中,使舞蹈更有生命力和感染力。這都體現了中華傳統文藝作品不僅追求美妙形態,而且富有獨特神韻。其他文藝作品舉例:形神兼備是書法藝術的核心,是書法家追求的最高藝術境界。所謂“形”,就是字的間架結構。如果說“形”是字的軀體,那么“神”就是字的靈魂,代表著書法的風格與境界。“神似”追求的是書法所體現的書法家的修養、學識、風度、品格等“軟實力”,是書家藝術的“生命力”。音樂課上學習的古琴《瀟湘水云》樂曲通過古琴特有的吟、猱等技法,時而奔放渾厚,借云水掩映、煙波浩瀚的景象描寫,抒發對山河殘缺,時勢飄零的感慨和蕩氣回腸的愛國熱情,情景交融。議學任務三:我是美學鑒賞官①蛇年春晚舞臺上還有哪些中華美學令你印象深刻?②發揮你的美學鑒賞基因,說說下圖它表達了什么美學追求?詩歌、舞蹈、繪畫、書法等文藝作品不但具有美妙形態,而且富有獨特神韻,可謂“形具而神生”。在文化生活中,人們追求立象盡意,主張將人的思想情感與外界景物融為一體。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塑造了中華民族獨特的審美氣質。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勤儉節約憫農唐代 李紳此外,中國古代有不少田園詩,“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東晉詩人陶淵明的這些詩作感情真摯、樸素自然,表達了陶淵明淡泊名利、安貧樂道的高貴品質和儉樸、自然的生活態度,深受后人喜愛。清代畫家石濤所繪《陶淵明詩意圖》中的《悠然見南山》議學任務四:我是作品創作官#2026年馬年春晚征集“金點子”:請以中華民族倡導的“節儉”“人與自然和諧統一”“自洽”“和文化”“簡約”“淡薄名利”“拒絕拜金主義”等為關鍵詞,任選一個或多個構思一個相關的作品創意、點子,并說說你的作品主要想給觀眾帶來什么價值理念。舉例:結合馬年“馬”的特性。選取內蒙古為分會場,放一段人騎馬在草原上奔騰的場景,環境鳥語花香,綠草茵茵,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風格表現形式不限),限時4分鐘小組議學,并分享你們的成果。中華民族倡導儉樸、簡約的生活方式,強調不為物役,追求人與自身、人與人、人與世界的和諧統一。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助于人們堅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義、消費主義、享樂主義,有利于真正實現人的價值。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議學成果二:中華人文精神的主要體現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求同存異,就是既找出共同點,找到最大公約數,又保留不同點,尊重不同意見。P591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各種各樣的文化表現形式都承載著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P602中華人文精神主要體現在處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學追求、生活理念等諸多方面。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詩歌、舞蹈、繪畫、書法等文藝作品不但具有美妙形態,而且富有獨特神韻,可謂“形具而神生”。P603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中華民族倡導儉樸、簡約的生活方式,強調不為物役,追求人與自身、人與人、人與世界的和諧統一。P614教師寄語同學們,當春晚舞臺上非遺剪紙化作星河、千年中軸線連通未來時,我們觸摸到的不只是歷史的溫度,更是文明的血脈。那把《借傘》中的油紙傘,撐起的是“和而不同”的智慧;那些匠心與詩韻,傳遞的是文以載道的力量。愿你們以青春為筆,傳承中華人文精神,讓傳統活在當下,為五千年華夏文明續寫熾熱篇章!議學小結:今天你學到了什么?中華人文精神的主要體現①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②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③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④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板書設計第1課時 影響深遠的人文精神教學特色1.本課時力求把抽象的內容具象化,層層遞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堅定文化自信。2.在課程設計和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和落實,培養學生政治認同和健全人格。3.在課堂教學中綜合運用視頻、材料等多種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合理設置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堂評價1.“和而不同、求同存異”出自《論語·子路》,意思是和睦的相處,但不隨便附和;找出共同點,保留不同意見。這一文化屬于中華傳統文化中的( )A.核心思想 B.傳統文化C.科技工藝 D.人文精神D2.“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從劉禹錫的詩句中你感受到了怎樣的人文精神( )A.追求物質享受,崇尚奢華生活B.安貧樂道,追求精神富足C.逃避現實,追求虛幻世界D.炫耀財富,彰顯社會地位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