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高效備課 | 語文學科閱讀9 端午粽 教學設計課題 閱讀9 端午粽 單元 第四單元 學科 語文 年級 一年級核心素養 目標 1.認識“端、粽”等12個生字和米字旁1個偏旁,讀準多音字“了”的字音;會寫“節、米”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讀好長句子;通過想象畫面體會人物心情。 3.通過圖文結合、聯系生活實際,端午節包粽子、吃粽子習俗的由來。積累“青青的箬竹葉、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詞語。 4.了解傳統節日背后的文化意義,增強文化傳承意識。感受傳統食物帶來的幸福。重點 認識“端、粽”等12個生字和米字旁1個偏旁,讀準多音字“了”的字音;會寫“節、米”等6個字。難點 通過圖文結合、聯系生活實際,端午節包粽子、吃粽子習俗的由來。積累“青青的箬竹葉、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詞語。教學過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知道這是什么嗎? 出示粽子圖片(它和哪個節日有關?) 2.板書課題:9 端午粽 3.齊讀課題。 4.端午節簡介:端午節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各地端午節習俗不同,主要有包粽子、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草等。 二、新知探究 (一)出示課文。 1.自由朗讀,讀準字音,并圈出本課生字。 2.老師范讀,指導學生讀好長句子。 (二)認讀生字 1.出示認讀生字:端 粽 節 總 煮 盼 米 棗 甜 分 鮮 肉 了 預設:(1)熟字加偏旁(端=立+耑 粽=米+宗 目 + 分 = 思;舌 + 甘 = 甜;魚+羊 =鮮) 形近字比較:(米 -- 來;內 -- 肉 )、(3)聯系生活識字,教師出示圖片,學生認讀生 字:米、豆、肉。 (1)識記生字,交流識記方法。 (2)歸類識字,發現規律。 2.認識偏旁:米字旁:大多與糧食直接相關,比如“糧”;還有一些和飲食文化有關,比如“粽”。如:粽、粉、糧、糕、糖。 (三)會寫生字 1.出示會寫生字:節 米 間 分 吃 肉 教師指導重點筆畫和書寫事項。教師范寫,學生先書空,再描紅。教師提醒學生注意寫字姿勢。 在書寫“節”時,上寬下窄?!捌H”橫畫宜長,兩豎居中,稍向中斜。橫折鉤略向左斜,豎畫正而直。 在書寫“米”時,點撇左右呼應;橫畫不宜太長,豎畫從中間直下;撇捺均在橫與豎相交處起筆,左右舒展,對稱。 在書寫“間”時,“門”點畫位置恰當,框形端正;橫折鉤比左豎略長;“日”上下等寬,居框正中略微偏上,大小適中。 在書寫“分”時,撇短捺長,捺畫收筆比撇略低;左右舒展,撇捺起筆,切勿靠攏;“刀”取左斜勢,斜中求穩。 在書寫“吃”時,口部偏上,左小讓右,整體位居中上,“乞”起筆短撇,短橫抗肩。橫折彎鉤要打開寬度,伸展出去。 (6)在書寫“肉”時,框形端正,寬窄適中。兩個“人”上下居中疊放。 三、課堂鞏固 識字游戲 四、課文解讀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哪個詞語最能體現當時外婆的心情? 總是(表現了外婆對家人團聚的期待。)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找一找:外婆的粽子是用什么做成的?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葉包的,里面裹著白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紅的棗。 教師引導學生按照外邊、里面、中間三層讀,找準停頓的位置。 2.想一想,說一說。 青青的箬竹葉 白白的糯米 紅紅的棗 青青的______ 白白的______ 紅紅的______ 青青的______ 白白的______ 紅紅的______ 3.小結:材料: (色)青青的箬竹葉、白白的糯米、紅紅的棗。 (香)一股清香。 (味)又黏又甜。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找一找,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花樣? 紅棗粽、紅豆粽、鮮肉粽。 2.找一找,吃粽子后的心情是怎么樣的? 美滋滋 3.你還會說“美滋滋”這樣的詞語嗎? ABB式:興沖沖、胖乎乎、笑哈哈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想一想,端午節為什么要吃粽子? 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2.教師介紹屈原。 五、課堂練習 1.課文回顧。 2.生活識字。 3.比一比,再組詞。 六、板書設計 9 端午粽 材料: (色)青青的箬竹葉、白白的糯米、紅紅的棗。 (香)一股清香。 (味)又黏又甜。 種類:紅棗粽、紅豆粽、鮮肉粽。 意義:紀念屈原。 七、課后練習 1.抄寫本課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讀好長句子。 3.你知道哪些關于屈原或粽子的故事嗎?和同學說一說。 ①圖片展示端午節豐富多彩的習俗活動,感受端午節的節日氣氛。 ②介紹端午節,幫助學生了解端午節背景,為學習本課做好鋪墊。 ③將生字書寫歸類指導,有利于學生區分、加深印象。 ④看教師范寫,舉起右手跟老師一起寫。教師巡視指導,展示評價。 ⑤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粽子的樣子、味道等。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