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用朗讀架起愛的橋梁------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大單元整合朗讀教學一、教學目標1、研讀課文,感知內容。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提高朗讀能力。3、體會人間至深至愛的親情,培養學生愛父母、愛家人的情感。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研讀課文,感知內容2、體會人間至深至愛的親情,培養學生愛父母、愛家人的情感,讓學生懂得感恩。教學難點:訓練朗讀,注意朗讀重音、語氣、節奏的變化,提高朗讀能力。三、教學過程(一)導入文字擁有無盡的力量,它能喚醒沉睡的記憶,也能創造新的夢想。文字的魅力盡在朗讀之中。朗讀猶如一道彩虹,一道橋梁,連接著文字與生活,連接著讀者與作者,今天就讓我們用朗讀這種方式串聯起第二單元的四篇課文,架起一座愛的橋梁。播放《為媽媽洗腳》的廣告。工作了一天已疲憊不堪的媽媽仍不忘為母親洗腳,稚氣的兒子也端來一盆水,一路潑灑著著蹣跚走來,一聲“媽媽洗腳”感動了無數人。生活的細節一次又一次為我們演繹著親人深沉的愛。比如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幾篇文章,每一篇文章里都有生活中常見的愛的細節,都有親情的故事。今天,我們通過朗讀、賞析語句來感受親情的美好。(二)出示目標1、研讀課文,感知內容(重點)2、訓練朗讀,注意朗讀重音、語氣、節奏的變化。(難點)3、找到蘊含豐富感情的語句有感情的朗讀,體會作者思想感情。(重點)(三)初讀課文,感知內容快速默讀《散步》《金色花》《荷葉· 母親》,用一句話概括文章內容。(用“人+事件” 的句式概括)《秋天的懷念》:通過記敘一位身患絕癥的母親忍受身體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護雙腿癱瘓的兒子的故事,表現了作者的悔恨和對母親深切的懷念、感激之情。《散步》:通過描寫祖孫三代四口人在田野散步的生活小事,表現了家人之間互敬互愛、其樂融融的美好氛圍,也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金色花》:這首散文詩由“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生發想象,以孩子的口吻,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描繪了孩子與母親嬉戲的畫面,表達了孩子對母親的依戀以及母親對孩子的關愛。。《荷葉·母親》:在這篇散文詩中,作者通過對雨中荷葉護佑紅蓮的場面,想到了生活中母親對孩子的呵護,表現了母愛的偉大和無私。(四)再讀詩歌,把握情感了解了這幾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我們就會發現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話題,那就是母愛,或者他們都體現了母子親情。《秋天的懷念》中母親對患病兒子的關懷與牽掛,《散步》中家人之間的包容與理解,《金色花》中母子之間真摯純美的愛,《荷葉·母親》中荷葉對紅蓮的呵護,都那么和諧那么溫暖,那么讓人感動。接下來請你找出最讓你感動的、你認為最美的語句,讀一讀,品一品,更深切的去感受作者的感受。(朗讀時注意舒緩、深情)(朗讀小貼士:1. 發音清晰 2、語速適中 3、語調變化 4. 注意節奏 5、感情投入)示例 1:我想找一個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愿意↘。示例 2:“我不告訴你∧媽媽↗”這∧就是你同我那時所要說的話了。示例 3:她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鄰居們把她抬上車時,她還在大口↗大口↗地吐著鮮血。我沒想到她已經病成那樣↘。看著三輪車遠去,也絕沒有想到那竟是永遠的訣別↘。(五)綜合表達,能力提升推薦“最有愛家庭”。傾聽完幾個親情故事后,你覺得哪個家庭最有愛?請從文中選出合適的語段,用朗讀加闡釋的方式推薦這個家庭。注意朗讀語氣、節奏的變化。老師先做示范,然后請同學們來說。示例:我認為《金色花》中的家庭最有愛。(師范讀):當你黃昏時拿了燈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來,又變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講個故事給我聽。“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我不告訴你,媽媽。”這就是你同我那時所要說的話了。推薦詞:這個家里,母親慈愛寬厚包容孩子,孩子依戀愛護母親。“你同我那時所要說的話”可以看出母子心心相映。所以說《金色花》中的家庭最有愛。(六)、歸納總結:播放音樂《感恩的心》有一種情感,它無聲無息,但是卻最有力量,這種情感就是母愛。母愛猶如冬日里的一縷陽光,可以給予你溫暖;猶如夏日里的一絲涼風,撫慰你躁動的心情。唐代大詩人孟郊用“三春暉”回報母親感恩母愛。今天就讓我們用力所能及的生活小事報答母親的恩情。所以今天的家庭作業就是回家為母親做一件事,可以為她洗一件衣服,為她唱一首歌;也可以幫忙刷刷碗掃掃地,甚至給她一個深情的擁抱,告訴她,您辛苦了!同學們能不能完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