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巧思品鑒:賞技析巧之旅教材分析本教學設計是對統編版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整合的大單元教學設計。本單元以“四季美景”為主題,用優美的語言抒發親近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懷,包括《春》《濟南的冬天》《雨的四季》三篇寫景抒情散文和《古代詩歌四首》四首寫景抒情詩歌。單元導語提出:要揣摩品味語言,體會比喻和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春》《濟南的冬天》《雨的四季》三篇寫景抒情散文中出現的比喻、擬人、排比、引用等修辭手法;《春》中的聯想、想象、虛實結合等寫作手法;《濟南的冬天》中出現的移步換景一系列手法非常適合讓學生學習賞析,并嘗試運用到寫作中。同時,本單元四課皆為抒情性較強的文章,可以教學生通過品析寫景語言,由景及情,分析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學情分析七年級學生對語言文字有一定的審美鑒賞能力,閱讀寫景抒情散文時有通過景物表征感悟作者情感的主觀能動意識,但受閱讀鑒賞經驗所限,在語言文字的學習和運用、審美和鑒賞的過程中,其深度發現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還需要進一步培養。緊扣以上學情,本節課設計了析手法摹寫、賞煉字之美、抒情感表達三大任務,在學習任務的同時讓學生嘗試學以致用,將所學技巧落實在文字上,用寫一段小散文的形式,在實踐中體驗中深度涵養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課時目標1、賞析第一單元出現的修辭、煉字等寫作技巧。2、歸納總結由景及情的方法。3、能運用所學寫景技巧,進行寫景散文寫作。教學重難點:賞析寫作方法,品悟文字之美。讓學生品味文章的優美語言,體會文學語言的表達技巧,老師引導學生從修辭手法、感官描寫、順序描寫等寫作手法入手,去品析有代表性的句子,由景及情去感悟作者情感。教學過程及評價任務教學過程 評價任務為進一步提升我國城市形象,展現各地獨特魅力,促進文化交流與旅游發展,現面向全國開展“最美城市”評選活動。 評選標準包括自然景觀、歷史文化、城市風貌、人文氛圍、創新發展等多個方面。 作為泰安的市民,我們準備設計一個“聲影泰安”有聲明信片,為宣傳泰安做出應有貢獻。 為給“聲影泰安”有聲明信片設計朗讀腳本,以第一單元寫景語言為例,學習寫景技巧,為撰寫明信片配文做好準備。 一、回顧導入 提問:本單元課文多寫景抒情散文,給人以美的感受,學習了本單元,大家覺得美在哪里?學生自由回答,回顧所學內容。 二、寫作技巧 1、析手法摹寫 (1)學生默讀第一單元課文,邊讀邊畫,用熒光筆畫出本單元課文中運用了寫作手法的語句,可以用不同的顏色標注出不同的手法,畫出句子后,在課本空白處進行簡單的賞析批注。 (2)學生舉手回答,找出本單元課文中運用比喻、擬人、排比、引用等修辭手法的句子,并對該修辭進行賞析。 示例:我選擇的是《 》中的“ ”,這句話運用了 的修辭手法,寫出景物 的特點。 (3)根據剛剛分析的修辭,對這些修辭的作用做簡要總結。 ①、比喻:使景物描寫生動形象。 ②、擬人:使景物描寫具有人的行為和情態。 ③、排比:增強景物描寫、情感表達的效果。 ④、引用:增強文章的詩意效果。 (4)在課文中找出本單元課文運用的其他手法,如感官描寫、順序描寫、聯想想象等,并做簡要賞析,填寫表格內容。 寫作手法文中示例賞析順序描寫《濟南的冬天》 “薄雪覆蓋下的小山”按照由高到低的空間順序,寫出了冬天雪后濟南小山的概貌 感官描寫“春雨” 《雨的四季》從視覺、嗅覺、聽覺的角度描繪了春雨洗淋后世界的面貌聯想想像“春花圖” 《春》由春天的繁花聯想到秋天的果實,突出了花香的迷人2、賞煉字之美 賞析“鉆”字和“臥”字的妙處。 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 ——《春》 答:“鉆”字擬人化,寫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力量、韌勁,更有生機勃勃之感。 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著點兒雪。 ——《濟南的冬天》 “臥”字擬人化,與“安適地睡著”相呼應,描繪出一幅安靜閑適的景象,突出濟南冬天的“溫晴”。 3、抒情感表達 (1)借助表格,對比《春》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兩處春景描寫,感受作者藏在文中的情感。 對比春景文題寫景句修飾詞給人的感覺《春》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啼(2)結合寫作背景,找出文中的抒情句,體悟兩處春景中作者的情感。 同樣是寫春天的景色,感覺卻如此不同。結合寫作背景,感悟別樣心情。 《春》創作于1933年間。此時作者朱自清剛剛結束歐洲漫游回國,與陳竹隱女士締結美滿姻緣,而后喜得貴子,同時出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人生可謂好事連連,春風得意。 一年之計在于春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創作于唐玄宗天寶年間,李白聽說好友王昌齡由江寧丞被貶為龍標縣尉,十分同情和關切,寫下這首詩遠道寄給他。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3)小組討論,進行由景及情的方法總結,幾分鐘后由小組派代表分享。 三、學以致用 嘗試用本節課所學技巧,任選四季中的一個季節,寫一段寫景小散文,要求字數 150—200 字。6 分鐘中學生寫完放在展臺上展示,找同學上黑板勾畫標注,賞析其中運用的寫景技巧。 四、課堂小結 師生合讀一段現代詩的任務,歸納總結寫景所需技巧,梳理本節課思路。老師讀紅色字體,學生齊讀黑框里的四句,兩位學生分別讀春夏和秋冬剩下的句子。 五、課后作業 深入閱讀李健吾《雨中登泰山》,品味其中的修辭、感官等寫作手法,在景色描寫中體悟作者情感。 學生自由回答,回顧知識,老師做總結。 學生舉手賞析并有感情朗讀,老師給予綜合評 價。 學生簡要賞析,填寫表格內容。 老師進行總結評價。 學生觀看視頻進行煉字,老師引導評價。 學生閱讀課文,填寫表格,老師給予評價。 老師結合寫作背 景,引導學生通 過讀品味不同情 感。 生生賞析評價。 師生合作,總結 本節課所學寫景 技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