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詩意青春,“歌唱”祖國——九上一單元詩歌朗誦教學設計【教材分析】統(tǒng)編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為新詩“活動·探究”單元,教材選編的六首新詩,均以描寫自然之景或特定物象為主,來抒發(fā)作者對家國、對人物、對自然、對生命的“愛戀”等情懷。其中《沁園春·雪》是一首詞,通過描繪北國壯美的雪景,歌詠祖國壯麗的河山,引出歷代英雄人物,以此抒發(fā)詩人作為革命家的偉大抱負;《周總理,你在哪里》感情真摯濃烈,采用一問一答的方式,借助“高山”“大地”“森林”“大海”等形象,表現(xiàn)了周總理為人民、為革命至死不懈的偉大形象,思念之情噴涌而出;《我愛這土地》將自己擬作一只鳥,用“嘶啞的喉嚨”歌唱大難當前的祖國,表達了對祖國深沉熱烈的愛;《鄉(xiāng)愁》則將無形的家國之思寄托在具體可感的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之上;《你是人間的四月天》運用了“云煙”“星子”等一組特色鮮明的景物,歌一詠“四月天”的種種美好,借此贊頌了“你”帶來的愛、溫暖與希望;《我看》從看到的春天原野的美麗圖景寫起,由自然萬物的生生不息引發(fā)對生命的詠嘆。第一單元節(jié)選五首詩歌作品,其中既有奔放飄逸的《沁園春.雪》,也有形式靈活、情感真摯的現(xiàn)代詩歌。如何引領學生涵詠品味詩歌,把握詩歌意蘊,體會詩歌藝術魅力,是本單元學習的重點和難點。而解決這個難點的鑰匙,就是朗讀。引導學生學習朗讀技巧,在朗讀中品讀詩歌的韻律美、畫面美、情感美,讓詩歌教學回歸淳樸與真實,讓語文學習不再枯燥而生趣盎然【學情分析】學生具有一定的新詩閱讀積累,基本能把握情感基調進行朗誦,但是對新詩的朗誦技巧、情感把握等需要進一步學習、豐富、完善。本主題旨在引導學生在了解朗讀技巧的基礎上,關注新詩的意象、語言,以及所運用的聯(lián)想與想象,從中把握詩歌的情感,掌握新詩的感情基調。因此,詩歌朗誦是本專題設計的學習內容。【課時目標】1.了解詩歌意象,讀出詩歌意境。2.在誦讀中理解詩人的情感,感受詩歌的藝術魅力。3.能夠在朗誦時通過重音、停連、節(jié)奏等,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讀出感情,讀出韻律。教學重難點:如何引領學生涵詠品味詩歌,把握詩歌意蘊,體會詩歌藝術魅力。【教學過程】一、明晰目標,導入新課古人云:“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言之不足故有誦讀。”“非高聲朗讀則不能展其雄偉之概,非密詠恬詠則不能探其深遠之趣。”學習詩歌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朗誦。為了更好地表達我們對祖國母親的禮贊,完成詩歌的創(chuàng)寫,積極參與投稿。這節(jié)課,我們將以舒婷《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這首詩為例來學習朗誦,用聲音傳遞我們對祖國母親的深情!出示學習目標讓學生齊聲朗讀二、探究技法,讀出詩情活動一 了解朗誦,回顧技巧何為朗誦?朗,即聲音的清晰。響亮;誦,即背誦。朗誦,就是用清晰、響亮的聲音,結合各種語言手段來完善地表達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種藝術形式。在初中階段學習中,我們都學過哪些朗誦技巧?(1)語速情感 莊重、緬懷、沉思、警示、失望、猶豫、 苦惱、沉痛、閑適…… 抨擊、斥責、質問、雄辯、 緊張、熱烈、急迫、驚奇、 歡快……語速 語速較慢(符號~~~~ ) 語速較快(符號: )(2)語調示例:地球是圓的。用上揚調讀,有疑問的意味,認為地不是圓的;用降抑調讀,語氣很肯定,認為地是圓的。常用語調有四種:(3)重音。張老師昨天曾經來過嗎?張老師昨天曾經來過嗎?張老師昨天曾經來過嗎?明確:學生自讀三句話,感受重音不同,句意表達不同。第一句是不確定到底誰過來第二句是不確定張老師在什么時間來過第三句式不確定張老師是否來過。(4)停連。活動二 聚焦意象,悟讀詩情“詩言志,歌詠懷。”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聚焦意象鑒賞詩歌的方法,正好這堂課我們所選的舒婷的這首詩歌是朦朧詩的代表作,意象化、象征化、立體化是朦朧詩的三個特點,而意象化是其首要特征。在這首詩歌中,詩人調動了大量意象,形成一股貫通全詩的意脈。請大家欣賞于芳老師的朗誦,完成以下任務:聽經典誦讀,思考:1.詩人通過哪些意象,來表達對祖國的深厚情感?預設:破舊的老水車、熏黑的礦燈、干癟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灘上的駁船、飛天、從神話的蛛網里掙脫的理想、雪被下古蓮的胚芽、掛著眼淚的笑窩、新刷出的起跑線、緋紅的黎明……2.思考朗讀者的情感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可聯(lián)系寫作背景及意象詳細說明。預設:由低沉悲痛到激昂高亢第一、二節(jié)詩歌的意象都表達著訴說著祖國曾經的飽經滄桑、滿目瘡痍,如破舊的老水車、熏黑的礦燈、干癟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灘上的駁船,這些都是中華民族苦難的象征。曾經的祖國,走得太艱難了。詩人將自己與祖國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所以此時的情感是低沉悲痛的。第三、四節(jié)以一系列生機勃勃、充滿希望的意象,顯示出祖國擺脫束縛、蒸蒸日上的狀態(tài),以激昂的情緒表達了祖國的明天必將更加美好。如從神話的蛛網里掙脫的理想、雪被下古蓮的胚芽、掛著眼淚的笑窩、新刷出的起跑線、緋紅的黎明,這些都是意象新生的象征,象征著我們的祖國迎來了改革開放的春天,祖國的未來一定是一片光明。詩人也將自己融入中華民族大家庭的集體中,表達了愿意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奉獻的誓言。所以后面的情感變得高亢激昂。小結:詩歌是詩人內心世界的一場告白,是詩人一段心路歷程的記錄。讀者在讀詩時,不應簡單地讀出書面的文字內容,而是要結合作者的創(chuàng)作風格、創(chuàng)作背景、詩歌的意象特點等,盡可能地去感受詩歌的意境以及詩歌所蘊含的情感。活動三 創(chuàng)意誦讀,個性表達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朗誦創(chuàng)作,注意情感基調,把握細節(jié)處理。一會并分小組進行朗誦展示。(小組準備——小組展示——師生共評)出示評價量表:三、續(xù)寫詩歌,禮贊祖國想一想在中國,能夠承載愛國之情的意象還有什么?請用上這些意象續(xù)寫你對祖國的愛。預設:我是你山谷間碩大的天眼觀測出宇宙中繁星的閃爍我是你蔚藍深海中傲人的蛟龍探索你無人知曉的神秘我是沖破蒼穹的火箭是沉甸甸的稻穗是飛馳的高鐵踏遍你的大好河山。——祖國啊!四、言為心聲,“歌唱”祖國作業(yè):錄制一段音頻上傳,優(yōu)秀作品將在校公眾號上展示。小結:朗誦是一種工具,它能激濁揚清,豐富感情,促進學習;朗誦是一門藝術,是語言藝術,又是表演藝術;朗誦還是一種能力,它集中展現(xiàn)了你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希望同學們的詩心在閱讀中綻放搖曳,詩情在朗誦中流光溢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