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賞“愛”——立象盡意》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研讀課文,了解新詩的特點,自主歸納新詩鑒賞的方法技巧。2.初讀詩歌,能夠基本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感受新詩之美。3.再讀詩歌,訓練學生歸納和概括的思維能力。4.能夠選取合適的意象,賞析詩歌“陌生化”語言。5.體驗并感悟詩中體現的詩人的情思,激發熱愛自然、熱愛祖國,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教學重難點:理解歌的意象,走進詩歌的意境,感受詩人的情感教學重難點一、導入新課相信同學們都知道這句詩:“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這是德國著名詩人荷爾德林《在柔媚的湛藍中》中的經典詩句。人不僅有物質的需要,更有對精神世界的追求,更需要“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現當代詩歌的園地,去感受詩的韻律,去追尋“詩和遠方”。二、學習資源核心資源:教材 6 首詩歌。推薦資源:《艾青詩選》《唐詩三百首》、教材“名著導讀”。三、核心任務研讀課文,了解新詩的特點,自主歸納新詩鑒賞的方法技巧。四、教學實施(一)學習目標1.初讀詩歌,能夠基本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感受新詩之美。2.再讀詩歌,訓練學生歸納和概括的思維能力。3.初讀詩歌,聯系已學知識,借助教材所給助學系統,概括新詩基本特點。4.精讀詩歌,梳理詩歌中的意象,理清詩歌背后隱藏的情感。(二)學習任務1.初讀詩歌,感受基調。2.再讀詩歌,分類歸納。(三)任務開展任務一:初讀詩歌,感受基調通讀單元詩歌,用幾個詞語概括詩歌的感情基調,表達你的初讀感受。詩歌 初度感受(感情基調)《沁園春·雪》 豪邁、雄壯、奔放、激情昂揚《周總理,你在哪里》《我愛這土地》《鄉愁》《你是人間四月天》《我看》任務二:再讀詩歌,分類歸納結合注釋、旁批,再讀詩歌,豐富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然后試著從詩體、用韻、句式、語言、情感等不同的角度把六首詩歌分類為兩組,填寫下表。詩歌 分類依據:第一組第二組示例 1:詩歌 分類依據:第一組 《沁園春·雪》 古體詞的形式,有規定的格式、句數、字數、平仄等第二組 《周總理,你在哪里》《我愛這土地》《鄉愁》《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我看》 現代白話詩,形式自由示例 2:詩歌 分類依據:押韻與否第一組 《我愛這土地》 不押韻第二組 《沁園春·雪》《周總理,你在哪里》 《鄉愁》《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我看》 每一小節或整篇有押韻示例 3:詩歌 分類依據:句式特點第一組 《沁園春·雪》 句式整齊,或部分小節句式一致, 或整首詩歌句式完全一致第二組 《周總理,你在哪里》《我愛這土地》《鄉愁》《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我看》 各小節句式不一致示例4:詩歌 分類依據:句式特點第一組 《沁園春·雪》《我愛這土地》《鄉愁》 蘊含著詩人深沉的家國情懷致第二組 《周總理,你在哪里》《你是人間的四 月天》《我看》 個人獨特的生命體驗與感悟小結我們學習鑒賞詩歌,可以從形式到內容,既關注詩歌的句式、結構、韻律、手法、風格等特點,又同時走進詩人的情思、情感,把握詩人的理想、志趣以及對生活的認識和思考。研讀詩歌,品味詩歌中的意境,感受詩歌之美。任務三:聯系已知,歸納特點聯系已學新詩知識,借助教材所給助學系統(活動任務單、注釋、旁批),概括新詩的基本特點,完成“氣泡圖”,并進行小組討論和完善。任務四:抓住意象,分析情感精讀詩歌,梳理詩歌中的意象,理清詩歌背后的情感,依照示例,完成六幅“冰山圖”。【小貼士】意象指在創作過程中詩人通過審美思維所創造的融匯了創作主體的情感、思想、旨趣、意志而存在于創作主體頭腦中的形象。任務五:品味意境,探究共性研讀詩歌,探究以下幾組詩句中,詩人營造的意境有何共同點?第一組:1.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2.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3.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張岱《湖心亭看雪》)第二組:1.我們對著高山喊:周總理——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第三組:1.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2.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無題》)第四組:1.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2.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李清照《武陵春》)第五組:1.雪化后那片鵝黃,你像;新鮮初放芽的綠,你是——2.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楊巨源《城東早春》)第六組:1.我看一陣向晚的春風,悄悄揉過豐潤的青草。2.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小貼士】意境是通過對一個或一組意象的描寫所表現出來的氛圍、情調或情境。一般情況下是由多個意象構成一副生活圖景,形成一個整體意境。小結同學們,古詩文也好,現代詩也罷,意象是其傳情達意的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手法,意境是由多個意象構成的一副生活圖景。愿我們都能以此為抓手,感受詩人豐富的情感,啟航駛向詩歌的海洋,向詩海更深處進發!任務六:暢所欲言,賞析語言1.請用以下句式來聊一聊你所中意的詩句。例:詩人不說“ __________”而說“__________ ”,(賞析表達效果)。示例 1:詩人不說“山如銀蛇,原似蠟象”,而說“山舞銀蛇,原馳蠟象”,賦予山和原以動態,化靜為動,更有一種奮發的態勢和競爭的活力。示例 2:詩人不說“宿營地上篝火呵”,而說“宿營地上篝火紅呵”,一顆照亮汗青的赤子丹心如在眼前。示例 3: 詩人不說“羽毛腐爛在土地里面”,而說“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連最輕最細的部分都要和土地融為一體,更表現了對土地的執著、忠誠與熱愛。示例 4: 詩人不說“高高的墳墓”和“深深的海峽”,而說“矮矮的墳墓”和“淺淺的海峽”,把鄉愁濃縮在更為輕小的對象上,反襯出內心深處濃烈的思鄉之情。示例 5: 詩人不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而說“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更加突出了“你”在“我”心目中的獨特性,“我”的愛是不為他人所動的,是執著而堅定的。示例 6:詩人不說“我看一陣向晚的春風/悄悄吹過豐潤的青草”,而說“我看一陣向晚的春風/悄悄揉過豐潤的青草”,賦予春風人的動作,表現了春風的溫柔和富有生命力。2.總結詩歌語言“陌生化”的特點,依據“小貼士”加深理解。【小貼士】陌生化:對日常語言進行扭曲和變形,或常用古字、冷僻字、外來語、典故,或使詞性發生變化,就句法來看,常用一些不和規范的語法,使得句式發生變異;或使語序發生變化。任務七:詩情畫意,品評詩歌請結合你對詩歌的鑒賞,并發揮想象,用以下句式來評一評你喜歡的詩歌。例:《 》是一首___________的詩,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 1:《沁園春·雪》是一首指點江山自信豪邁的詩,如同敲擊著震蕩山河的戰鼓,氣雄古今。示例 2:《周總理,你在哪里》是一首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詩,如同傾注而瀉的壺口瀑布,激蕩熱烈。示例 3:《鄉愁》是一首低回悵惘一唱三嘆的詩,如同幽谷中的一曲洞簫,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示例 4: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是一首溫馨浪漫的詩,如同一幅夢幻唯美的水彩畫,明艷四溢,醉人心魂。課堂小結胡適在他的詩歌《夢與詩》中寫道:都是平常經驗,都是平常影象,偶然涌到夢中來,變幻出多少新奇花樣!只要我們有一顆詩心,每一處風景都會有美麗的詩情,每一次閱讀都會有難忘的詩行。課后延學推薦閱讀:艾青《艾青詩選》。學習評價技巧歸納:鑒賞詩歌可以從哪些角度入手?用思維導圖整理出來,與同學討論、交流、完善,進行測試反饋。預設:1.要知人論世。讀懂一首詩,首先要了解詩歌產生的時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經歷和創作風格。可以說,每一首詩的產生都是有背景的,都有一個契機激發詩人創作的靈感。2.要把握形象。現代詩是通過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來反映生活抒發感情,閱讀、鑒賞詩歌就要通過認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這種形象,感受詩中的意境,從而體會詩人的情感。抓準了詩中的形象,也就能從整體上把握了作者的情感或詩歌的主旨。3.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詩歌的生命和靈魂,詩人的思想感情,或喜悅,或憂傷,或憤怒,或悲哀……無一不浸透在詩的字里行間。只有很好地體會詩人在詩中的感情和基調,才能準確理解詩歌的主旨。在閱讀中我們可以從詩歌的形象、意境中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啟迪讀者的東西來體會作者的情感。4.要品味語言。詩人十分重視錘煉語言,使詩歌表現出形象、凝練,富有色彩、節奏和動態,且以最恰當的字句生動而圓滿地表達所要表現的思想感情。如余光中的《鄉愁》,每節開頭分別用“小時候”“長大后”“后來”“現在”概括了詩人生活道路的四個階段: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所選擇的四個形象“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都是鄉愁的載體,各有特色,又具有豐富的內涵。其前面冠以“小小的一枚”“窄窄的一張”“短短的一方”“淺淺的一灣”等詞語,回環往復,委婉和諧,如泣如訴,充分表露了作者思念祖國母親的情感,也給人以韻律美的感受。品味語言還要善于抓住關鍵的詞語進行品析,并借助想像和聯想,才可能進一步讀懂其深層含義,領略詩歌語言的魅力。5.要分析技巧。分析詩歌的藝術技巧重在體會修辭手法和詩歌表現手法在詩歌中的妙用,如常用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夸張、反復、排比、對仗、對比等,常用表現手法有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動靜結合、虛實相生、渲染、象征及映襯等。如《鄉愁》運用比喻和排比,《我愛這土地》前部分情景交融,最后直抒胸臆。由此可見,詩人是通過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和表現手法來抒發豐富的情感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