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一、依據課標,教材分析:《秋天的懷念》是史鐵生寫的一篇懷念母親的散文。作家用凝重的筆觸回憶了母親在自己雙腿癱瘓后的幾件平常小事,由一個個平凡的細節為讀者詮釋了母愛的內涵。課文是作家對母親的追憶與懷念,更是一篇充滿人生哲理的感人作品,課文語言平實含蓄,情感真摯細膩。《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等。本課教學貫徹“以讀為本”,綜合運用精讀、略讀、瀏覽等閱讀方法,力圖體現“在速讀中整體感知,在品讀中感悟感動”的特色。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是引導學生研讀文本,從中感悟蘊含在字里行間的那份毫不張揚的母愛,引發學生對生活態度的積極思考,關注對“好好兒活”意義的探尋。學生對于這一人文內涵的領悟,必須要與工具性相統一,在識記語言、理解語言、積累語言的過程中,加以實現。為此,教學中設計的生字學習、初讀感悟、理清脈絡、研讀細節、資源拓展等,都意在引導學生憑借語言文字,披文入情,受到母愛的熏染,樹立樂觀向上的生活信念。二、學情分析現在的孩子大多沉浸在幸福生活之中。當然,這種幸福包含著他們每天享受的母愛。可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說,并不是每個人都能體會到這種無私博大的愛。通過《秋天的懷念》一課學習,讓學生通過各種方式朗讀,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從而悟出母愛的內涵。同時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去體會這種愛,回報這種愛。三、設計理念《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應“具有獨立的閱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秋天的懷念》一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通篇洋溢著作家史鐵生對母親的無盡懷念和對母愛的深情贊頌。針對這是一篇精讀課文,因此,在教學本課時,讓學生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交流,并引導學生抓住文中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體味人物的內心情感,從而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四、教學流程教學目標:1. 在“秋天”的故事中,理解“母愛”的內涵2.在“懷念”的情意中,感受“愛母”的思緒3.在“秋天的懷念”中,獲得“好好活”的思考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研讀文本,從中感悟蘊含在字里行間的那份毫不張揚的母愛,引發學生對生活態度的積極思考,關注對“好好兒活”意義的探尋。教學準備:1.查閱作家史鐵生的資料;熟讀課文。2.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學方法:學生研讀為主,嘗試探究學習。學生學習方法: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討論交流。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有這樣一位兒子,在他二十一歲正值風華正茂之時,卻不幸患病,導致雙腿癱瘓。他痛不欲生,不能自拔。有這樣一位母親,雖然身患重病但仍然精心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他重新點燃生活的信心。可就在北海的菊花爛漫開放的時候,母親卻帶著無限的牽掛永遠地離開了,而這個特別的秋天,也成了兒子永生的懷念。二、教學新課環節一:品讀細節,感悟母愛1.文中的“我”雙腿癱瘓后,脾氣怎樣?體現在哪里?明確:脾氣暴怒無常。表現為:①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②聽著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墻壁。③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著,“我可活什么勁兒!”(擴寫句子訓練)獨自坐在屋里,看著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的飄落,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面對這樣的兒子,母親又是怎樣做的呢?你覺得母親是一個怎樣的人?明確:①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②悄悄地進來,眼邊兒紅紅的,看著我。③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母親慈愛,寬容,細心,善良,樂觀,堅強,睿智,無私。下面是課文中描寫母親的動作、語言、神情、心理的句子,表現了母愛的偉大。試結合上下文做具體分析。(分角色朗讀課文)1.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兒紅紅的,看著我。明確:動作、神態描寫。母親“悄悄”出去是為了讓“我”盡情發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復平靜和理智。“悄悄”寫出了母親動作之輕,怕打擾“我”,對兒子的理解,為兒子傷心,突出了母親的細心;“偷偷”寫出了母親對“我”的不放心和關注,表現了母親的慈愛;眼邊兒“紅紅”表現了母親強忍著內心的悲傷,母親無私地關愛、呵護兒子。2.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明確:動作、語言描寫。“撲”“抓”“忍”三個動詞寫出了母親對“我”的疼愛和痛苦的心情,表現出母愛的堅定、執著和母子生死相依的感情。3.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明確:神態描寫。“憔悴”暗示出母親已病入膏肓;“央求”表現出母親的執著。4.還記得那回我帶你去北海嗎?你偏說那楊樹花是毛毛蟲,跑著,一腳踩扁一個……明確:語言描寫。表現母親要“我”對生活永遠充滿信心,充滿美好的回憶;說明了“我”答應去看菊花使母親心中十分快樂,表現了母親對“我”的愛之深。環節二:走近作者,體會情感1. 作者的生活態度前后有什么改變?(勾畫出表現作者對生活的態度發生變化的語句。)2、 他們究竟懂得了該怎樣好好兒活?他的人生就是一部苦難史,但他始終微笑著。史鐵生的名言就是:“微笑著,去唱生活的歌謠。不要抱怨生活給予太多磨難,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曲折。”他直面人生苦難,微笑著彈奏從容的弦樂,微笑著面對挫折,微笑著接受幸福。—苗向東《史鐵生的微笑》在苦難的生命里,史鐵生創作了 20 部短篇小說、2 部長篇小說、6 部中篇小說、18 部隨筆散文,還有 2 部電影劇本。他是兩屆魯迅文學獎的得主,多次獲得老舍散文獎、傳媒文學成就獎、青年文學獎等各大文學獎項的肯定。環節三:心有所感,妙筆生花本文的情感目標是讓學生體會到母親的無私和偉大,從而激發他們感恩之心。學了這篇課文,你讀懂了什么?你很想對自己、或對媽媽、或是對史鐵生說些什么?三、開放作業,延伸文本。1、以《媽媽我想對你說》為題,給自己的媽媽寫一封信。2、閱讀史鐵生的著作《合歡樹》,繼續深入體會史鐵生對母親的真摯的思念之情。教師寄語:老舍說過:“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母愛,一個溫暖而又親切的詞語,一個深情而又偉大的詞語 。沒有無私的、自我犧牲的母愛的幫助,孩子的心靈將是一片荒漠。母愛,擁有便是一種幸福!珍惜當下,感恩,從現在開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