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下21古代詩歌五首-《游山西村》備課資料一、作者身世與創作契機 (一)陸游生平軌跡陸游,作為南宋詩壇的杰出代表,字務觀,號放翁,出生于越州山陰,也就是今天的浙江紹興。他誕生于北宋末年,成長于金兵南侵、山河破碎的動蕩年代。幼年時期,陸游便經歷了家國離亂,“兒時萬死避胡兵”的經歷,在他幼小的心靈中深深埋下了愛國的種子。家庭濃厚的文化氛圍,對陸游的成長產生了深遠影響,他自幼勤奮好學,展現出極高的文學天賦。青年時期,陸游滿懷報國之志,投身科舉。然而,因他力主抗金,觸怒了秦檜等主和派,在科舉中屢遭排擠。直至秦檜死后,陸游才得以步入仕途。在為官期間,他始終堅持抗金復國的主張,積極為收復失地建言獻策。但無奈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投降派勢力強大,陸游的政治抱負屢屢受挫,多次被貶官。(二)《游山西村》創作背景宋孝宗乾道三年,陸游因支持張浚北伐,被以“交結臺諫,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的罪名罷官,回到故鄉山陰鏡湖的三山鄉閑居。從官場的風云激蕩到鄉村的寧靜質樸,巨大的生活落差,讓陸游的內心五味雜陳。但鄉村的生活也為他打開了一扇全新的大門,淳樸的民風、秀美的山水,使他從郁郁不得志的苦悶中逐漸走出。在這里,陸游與村民們建立了深厚的情誼,親身感受到鄉村生活的美好與寧靜,這些都成為他創作《游山西村》的靈感源泉。在一個閑適的日子里,陸游漫步于山間村落,被眼前的美景和質樸的生活所觸動,揮筆寫下了這首傳頌千古的佳作。二、文本精讀與藝術鑒賞(一)字詞詳解1. 臘酒臘月釀制的酒,經過長時間的發酵,口感醇厚,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在古代,臘月是農閑時節,人們會利用這段時間釀造美酒,以備節日或招待客人之用。“臘酒”不僅點明了詩歌所描繪場景發生的時間,更透露出鄉村生活的傳統習俗和濃厚的節日氛圍。2. 豚指代小豬,在詩中表示豬肉。在物質相對匱乏的古代農村,豬肉是較為珍貴的食物。“足雞豚”描繪出農家在豐年招待客人時,準備了豐盛的菜肴,體現了農家的熱情好客和對客人的尊重。3. 山重水復山巒連綿起伏,水道迂回曲折。這一詞語生動地描繪了鄉村復雜的地形地貌,展現了大自然的雄渾壯麗。“山重”突出了山峰的高聳和重疊,“水復”則描繪了溪流的蜿蜒和交錯,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4. 柳暗花明柳色深綠,花色明艷。“柳暗”形容柳樹的枝葉繁茂,郁郁蔥蔥,投下濃重的陰影;“花明”則描繪花朵盛開,色彩鮮艷奪目,充滿生機與活力。這一詞語形象地描繪出春天鄉村景色的明媚與秀麗,營造出一種豁然開朗的氛圍。 (二)詩句解讀 1. 首聯:奠定情感基調“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詩人開篇便以親切的口吻,勸誡人們不要嫌棄農家臘酒的渾濁。在豐收的年景里,農家毫不吝嗇,用豐盛的飯菜熱情款待客人。“莫笑”二字,體現出詩人對農家質樸生活的理解和尊重,消除了可能存在的對農家的偏見。“足”字則生動地表現出農家的熱情好客,他們傾其所有,讓客人感受到家的溫暖。這兩句詩不僅描繪了農家的生活場景,更奠定了全詩歡快、和諧的情感基調。2. 頷聯:自然之美與人生哲思“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是全詩的核心名句,既描繪了詩人在山間行走時的真實經歷,又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詩人沿著蜿蜒的山路前行,山巒重疊,溪流縱橫,仿佛前方已無路可走。然而,當他繞過一片柳林,穿過一片花叢時,一個美麗的村莊突然出現在眼前。從自然景觀的角度來看,這兩句詩生動地描繪了鄉村山水的曲折多變和柳暗花明的奇妙景象,給人以美的享受。從人生哲理的層面來看,它告訴人們在面對困境時,不要輕易放棄,只要堅持不懈,勇于探索,就可能會迎來新的轉機和希望。這種將自然景觀與人生感悟完美融合的寫法,使詩句具有了強大的生命力和廣泛的啟示性。3. 頸聯:鄉村民俗風情畫卷“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此聯由自然景色轉入對鄉村社會生活的描繪。春社是古代鄉村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重要節日,人們在這一天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簫鼓追隨”描繪了村民們伴隨著簫鼓的節奏,載歌載舞,前往祭祀場所的熱鬧場景,展現了鄉村生活的活力與生機。“衣冠簡樸古風存”則通過對村民穿著的描寫,體現了他們生活的質樸和對古老風俗習慣的傳承,表達了詩人對鄉村淳樸民風的贊美和對傳統文化的珍視。4. 尾聯:情感升華與余韻悠長“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詩人在前三聯描繪了鄉村的美景、民俗和熱情好客的村民后,尾聯以抒情的方式表達了對鄉村生活的熱愛和向往。他表示,如果今后有機會趁著明月出游,一定會拄著拐杖隨時前來拜訪。“若許”“無時”等詞,表達了詩人對再次來到鄉村的強烈渴望,一個熱愛鄉村生活、與村民親密無間的詩人形象躍然紙上。這兩句詩不僅使全詩的情感得到了升華,還為讀者留下了無盡的想象空間,讓人回味無窮。 (三)藝術特色1. 敘事、寫景與抒情的有機融合整首詩以詩人的游村經歷為線索,將敘事、寫景、抒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開篇敘事,講述了在豐年受到農家熱情款待的經過;中間兩聯寫景,生動地描繪了鄉村的自然風光和民俗風情;尾聯抒情,表達了對鄉村生活的喜愛和留戀。敘事為抒情奠定了基礎,使抒情更加真實自然;寫景則為抒情營造了氛圍,增強了抒情的感染力。三者相互依存,相得益彰,共同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2. 白描手法的運用詩人運用白描手法,簡潔而生動地勾勒出鄉村生活的場景和人物形象。如“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沒有過多的修飾和渲染,只用簡單的語言就描繪出農家的熱情好客和生活的質樸。“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寥寥數語,便展現出春社日的熱鬧場景和村民的淳樸形象,使讀者如臨其境,如見其人。這種白描手法的運用,不僅體現了詩人高超的語言駕馭能力,也使詩歌具有了簡潔明快、質樸自然的藝術風格。3. 對仗工整頷聯和頸聯對仗極為工整,“山重水復”對“柳暗花明”,“疑無路”對“又一村”,“簫鼓追隨”對“衣冠簡樸”,“春社近”對“古風存”。對仗的運用不僅使詩歌在形式上整齊美觀,韻律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還增強了詩歌的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通過對仗,詩人將自然景觀、鄉村生活和人物情感等元素進行了巧妙的組合,使詩歌的意境更加深遠,思想更加豐富。 4. 蘊含深刻哲理“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一哲理名句,將自然景觀與人生感悟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詩歌具有了更高的思想境界。它告訴人們,在人生的道路上,難免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挫折,但只要保持堅定的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夠戰勝困難,迎來美好的未來。這種深刻的哲理,不僅使詩歌具有了永恒的藝術價值,也為后人提供了寶貴的人生啟示。三、主題思想與時代價值 (一)主題思想 《游山西村》通過描繪鄉村的自然風光、民俗風情以及與村民的交往,表達了詩人對鄉村生活的熱愛和向往。詩人在鄉村中感受到了淳樸的民風、熱情的村民和寧靜的生活,這些與官場的虛偽和復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他找到了心靈的歸宿。同時,詩歌中“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蘊含的哲理,也展現了詩人面對人生困境時樂觀豁達的態度,鼓勵人們在困境中堅持不懈,追求光明的未來。整首詩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和積極的人生意義。 (二)時代價值 在當今社會,人們生活節奏快,壓力大,常常忽略了身邊的美好。《游山西村》讓我們重新感受到鄉村生活的寧靜與美好,提醒我們要放慢腳步,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點滴幸福。同時,詩歌中所蘊含的哲理,對于我們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當我們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應該學習詩人的精神,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勇于探索,堅持不懈,相信一定會迎來新的轉機和希望。此外,詩歌中對鄉村傳統文化的描繪,也有助于我們傳承和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