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第七課 弘揚中華人文精神第1課時 影響深遠的人文精神同學們,泱泱中華,歷史悠久,文明博大。一部《論語》千古流傳,一位老師萬世師表,中國人的仁德智慧,兩千年的風骨性格都蘊藏在這位老師和他的學生的對話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讀《論語》,感受影響深遠的中華人文精神。情境導入[預設]1.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思考:很多人其實沒有完整地讀過《論語》,但是我們的生活之中又時時處處用到《論語》,它其實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了,不知不覺中就會用到它。你知道哪些《論語》中的經典名句?我很喜歡“君子和而不同”這句話,它告訴我們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和諧共處。學校開展“品優秀傳統文化,悟中華人文精神”的活動,同學們對此展開熱烈討論。我非常欣賞《論語》中描寫的“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精神我讀過許多古代神話傳說,如盤古開天辟地、女媧補天、伏羲畫卦、神農嘗草、夸父追日、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等,它們都蘊含著勇于追求夢想的執著精神。我特別喜歡中國古典名曲《高山流水》,從曲子中就能聽出山之雄渾、水之浩瀚,感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美談。結合以上同學的討論,談談中華人文精神對你的啟發。生活觀察:1、中華人文精神的內涵以修身自強,則名配堯禹----荀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伙,而恥智之不博. —— 張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豐富人文精神,彰顯了中華民族對現實生活意義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養。中華人文精神主要體現在處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學追求、生活理念等諸多方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經典《周易》講道:“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古人認為,觀察大自然中日月星辰的變化,可以知曉四季轉換的規律;觀察人間萬象,可以知曉人和社會的道理,通過禮樂教化促成人類的文明。相關鏈接:內涵:①求同存異,就是既找出共同點,找到最大公約數,又保留不同點,尊重不同意見。求同能讓人們更加親近、友善,存異則讓人們彼此尊重、包容。②和而不同,就是倡導和諧相處,協調不同意見,但不盲從茍同。意義:有助于解決人際矛盾,為化解當代社會沖突提供重要啟示。(1)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2.中華人文精神的內容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具有現實意義。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和交通的日益便捷,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然而,由于文化、歷史、宗教等方面的差異,難免會產生一些矛盾和沖突。此時,如果我們能夠踐行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去理解和尊重他國的文化和價值觀,尋求共同的利益和發展目標,那么這些矛盾和沖突就能夠得到有效化解,世界也將變得更加和平與繁榮。知識拓展探究與分享赫哲族沙陶技藝的現代轉型 黑龍江赫哲族非遺傳承人國林通過版權登記與數字技術,將瀕臨失傳的沙陶紋樣轉化為生活用品圖案,使漁獵民族的“通天徹地”符號融入現代視覺設計,實現傳統文化活態傳承 。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具有現實意義。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和交通的日益便捷,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然而,由于文化、歷史、宗教等方面 的差異,難免會產生一些矛盾和沖突。此時,如果我們能夠踐行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 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去理解和尊重他國的文化和價值觀,尋求共同的利益和發展目標,那么這些矛 盾和沖突就能夠得到有效化解,世界也將變得更加和平與繁榮。2024年6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70周年紀念大會,習近平強調,70年后的今天,面對 “建設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 界”的重大課題,中國又給出了構建人類命 運共同體這個時代答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背后的"和而不同"文化《論語》: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錄,集中體現了儒家學派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蘊含著“仁、義、禮、智、信”等中華人文精神,對中國文化 和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唐宮夜宴》,以河南博物院的唐三彩樂俑為原型,通過舞蹈的形式展現了唐朝宮女們的生活場景和精神風貌,體現了唐朝的文化繁榮和開放 包容的時代精神,同時也傳遞出中華文化中對美的追求和對生活的熱愛。書法藝術精湛,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而且文章中流露出對人生的思考和對自然的感悟,體現了魏晉時期文人的精神風貌和審美情趣。思考:上述中華人文精神的文藝作品體現了什么思想 《蘭亭集序》,東晉王羲之的行書代表作,記述了蘭亭雅集的情景,不僅雅慰(2)"四君子","四君子"體現了體現了哪些人文精神 梅花:象征著不畏艱險、奮勇前進的精神。梅花被譽為花中“四君子”之首,也 是“歲寒三友”之一,因其能在惡劣環境中傲然綻放,象征著堅強、謙虛和高 潔的品格,激勵著人們不畏艱險、百折不撓。蘭花:象征著高雅的品性和深切的愛國情懷。蘭花生長在深山中,花朵色淡香清, 象征著高潔的品格和深厚的愛國情感。它還代表著深厚的兄弟情,象征著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堅韌不拔:松樹在嚴寒的冬季依然挺立不倒,象征著堅持不懈和勇往直前 的品質。堅強而謙遜:竹子即使在嚴寒中也能保持翠綠,其堅韌有彈性的莖桿象征 著堅強和謙遜。勇敢面對困難:梅花在冬天開花,不畏嚴寒,象征著勇敢和堅強不屈。歲寒三友還象征著永恒的友誼和團結,鼓勵人們在逆境中相互扶持,共同 度過難關。它們在中國古代文學和藝術作品中頻繁出現,被文人墨客用來 比喻忠貞的友誼和高尚的人格,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象征(1)"歲寒三友”,"歲寒三友"體現了體現了哪些人文精神 “歲寒三友”和“四君子”,是傳統詩詞、繪畫等文藝作品中常見的主題。松、竹經冬不凋,梅花迎寒開放,故有“歲寒三友”之稱。“四君子”則是指“梅、蘭、竹、菊”。梅的凌霜傲雪、玉潔冰清,蘭的優雅樸素、高潔堅貞,竹的中空外直、寧折不彎,菊的清新高雅、悠然寧靜,寄托著中國人對高尚品格的推崇。在中國古代的文藝作品中,花木草石等往往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瑪納斯》是柯爾克孜族的英雄史詩,有二十三萬余行,講述了傳奇英雄瑪納斯及其子孫七代帶領柯爾克孜族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故事。《瑪納斯》經久流 傳、生生不息,以史詩的恢宏敘事主題和崇高演述風格凝聚民心、團結人民, 給予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和力量。內涵:“文以載道”指文章是為了說明道理的。即,寫文章就是表達思想”。以文化人”其本質是通過文化來教化、影響和改變人。意義:各種各樣的文化都承載著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對于豐富 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義。(2)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議學活動:1、蛇年春晚舞臺上還有哪些中式美學令你印象深刻?2、觀看《千里江山圖》時,你的內心產生了哪些感受?議學小結內涵:詩歌、舞蹈、繪畫、書法等文藝作品不但具有美妙形態,而且富有獨特神韻,可謂“形具而神生”。在文化生活中,人們追求立象盡意,主張將人的思想情感與外界景物融為一體。作用: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塑造了中華民族獨特的審美氣質。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聚會為樂 以儉為榮】議學情境5近兩年春節,大多數人在購買年貨時,不再盲目囤購,而按需采買,舊物還能巧手改造為裝飾,告別鋪張浪費。走親訪友時,親人間的矛盾被歡聲笑語化解,鄰里互贈自制年貨,小摩擦在拜年中煙消云散,滿是和諧融洽。議一議:從年貨采買與走親訪友,體現了哪種人文精神?議學提示:按需采買年貨,巧用舊物,踐行儉約自守。鄰里互贈年貨,拜年問候,彰顯中和泰和。名詞點擊:中和泰和中和泰和。這是一種追求內心平和、行為適當、人際關系和諧的生活態度。“中和”出自《禮記》,強調遵循中庸之道,找到恰當的道路,避免極端和偏離,以達到內外平衡的狀態,包括諸多方面,如情緒的穩定、思想的平衡、行為的適當、人際關系的和諧等。“泰和”,又稱“太和”,出自《周易》,強調事物之間的整體和諧,達到一種完美的平衡狀態。故宮中和殿(左)、太和殿(右)議學小結內涵:中華民族倡導儉樸、簡約的生活方式,強調不為物役,追求人與自身、人與人、人與世界的和諧統一。作用: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助于人們堅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義、消費主義、享樂主義,有利于真正實現人的價值。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議學成果二2、中華人文精神的主要體現:①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求同存異,就是既找出共同點,找到最大公約數,又保留不同點,尊重不同意見。P59②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各種各樣的文化表現形式都承載著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P60③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詩歌、舞蹈、繪畫、書法等文藝作品不但具有美妙形態,而且富有獨特神韻,可謂“形具而神生”。P60④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中華民族倡導儉樸、簡約的生活方式,強調不為物役,追求人與自身、人與人、人與世界的和諧統一。P61課堂小結中華人文精神地位、主要體現中華人文精神的內容影響深遠的人文精神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練習“和諧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沖突。”與該思想最吻合的中華人文精神是( )A.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B.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C.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D.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D練習“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中國古代的文藝作品中,花木草石等往往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承載著做人做事的道理。這體現了( )A.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B.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C.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D.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C練習A《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施行以來,“節約糧食、反對浪費”越來越成為一種社會共識,“光盤”成為年輕人的新時尚。這啟示我們( )A.要養成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B.科學立法能夠有效地杜絕消費主義、享樂主義C.反食品浪費力度與餐廚的垃圾量成正比D.需要達成人與自身的和諧統一練習D古詩文內涵豐富、韻味悠長,給人們帶來諸多感悟。以下對古詩文感悟正確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序號 古詩文 感悟① 君子和而不同 尊重文化差異② 親仁善鄰,國之寶也 中國無條件與其他國家交往③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 中國堅持胸懷天下,關注人類命運④ 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國與國之間的交往要相互尊重、求同存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