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5張PPT)第四單元綜合回顧(二)體系建構 考向突破 重難點一 淀粉、脂肪、蛋白質的消化圖片 設題點1.識圖:X_____,Y_______,Z_____。2.知識應用:(1)淀粉開始消化的部位是[__]_____,淀粉的最終消化產物是_______,參與淀粉消化的消化液有_________________。(2)脂肪的消化是從圖中[__]_____開始的,脂肪的最終消化產物是甘油和_______。(3)人體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是[__]_____。(4)蛋白質的消化是從圖中[__]___開始的,最終在小腸內被分解成________。淀粉蛋白質脂肪A口腔葡萄糖唾液、胰液、腸液D小腸脂肪酸D小腸C胃氨基酸重難點二 呼吸運動圖片 設題點1.AB段表示吸氣過程,此過程中肋骨間的肌肉和膈肌處于_____狀態,胸廓和肺的容積_____,肺內氣壓和外界氣壓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BC段表示呼氣過程,此過程中肋骨間的肌肉和膈肌處于_____狀態,胸廓和肺的容積_____,肺內氣壓和外界氣壓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B點表示吸氣結束的點,C點表示呼氣結束的點,這些點上肺內氣壓和外界氣壓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收縮擴大肺內氣壓小于外界氣壓舒張縮小肺內氣壓大于外界氣壓肺內氣壓等于外界氣壓學考特訓新課標·學業要求1描述消化系統的組成和功能,初步形成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念。考點:消化系統的組成與功能 1.(2024·聊城改編)如圖為人體的消化系統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1分泌的消化液能消化脂肪B.有吸收功能的器官是圖中的4、5、7、9C.4中含有多種消化液,它們都含有消化酶D.能消化蛋白質的酶來自圖中的4、7、8D【解析】1唾液腺分泌的消化液叫唾液,初步消化淀粉,A錯誤。有吸收功能的器官是圖中的4小腸、7胃、9大腸,5口腔沒有吸收功能,B錯誤。4中含有多種消化液,其中膽汁不含消化酶,腸液和胰液含有多種消化酶,C錯誤。7胃分泌的胃液含有胃蛋白酶,4小腸分泌的腸液和8胰分泌的胰液都含有蛋白酶,故能消化蛋白質的酶來自圖中的4小腸、7胃、8胰,D正確。2.(2024 河南改編)河南省實施中小學食育工程,開啟了“知”食“慧”吃的健康生活新模式。人體的部分消化腺及其功能如下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消化腺 分泌的消化液 消化液的功能① ② 在口腔中將淀粉分解為麥芽糖胃腺 ③ ④⑤ 胰液 可將脂肪分解為⑥A.①和⑤都能分泌胰液 B.②和③含有相同的消化酶C.④為初步消化蛋白質 D.⑥代表的是甘油和氨基酸C【解析】①唾液腺分泌唾液,⑤胰分泌胰液,A錯誤;口腔中的唾液腺分泌的②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對淀粉進行初步消化,胃腺分泌的③胃液含有胃蛋白酶,能對蛋白質進行初步消化,B錯誤、C正確;胰能夠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的酶,能消化多種物質,脂肪的消化開始于小腸,先是膽汁(不包含任何消化酶)將脂肪乳化為脂肪微粒,再在腸液和胰液的作用下,將其徹底分解為甘油和脂肪酸,D錯誤。新課標·學業要求2運用食物中的營養成分、消化與吸收、均衡膳食等知識,設計一份合理的食譜。考點:食物的消化與吸收、合理營養3.(2024 眉山)圖中的X、Y、Z三條曲線表示食物中的淀粉、脂肪、蛋白質在消化道各部位(A~E)被消化的程度。下列相關分析錯誤的是( )A.曲線X代表淀粉在消化道中的含量變化B.曲線Y代表的物質在C中被胃蛋白酶部分分解C.曲線Z代表的物質在D中被分解成氨基酸D.三條曲線的變化表明D是主要的消化場所C【解析】淀粉的消化起始于口腔,在小腸里被消化為葡萄糖,因此,曲線X代表淀粉在消化道中的含量變化,A正確。曲線Y代表蛋白質的消化過程,蛋白質在C胃中被胃蛋白酶初步分解,在小腸中被徹底分解成氨基酸,B正確。脂肪的消化過程在小腸內進行,脂肪先在膽汁的乳化下變為脂肪微粒,脂肪微粒在胰液和腸液作用下被徹底分解為甘油和脂肪酸,因此,曲線Z代表脂肪的消化過程,在D小腸中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C錯誤。三條曲線都在D小腸中消化,因此,D小腸是主要的消化場所,D正確。4.(2024·煙臺)“民以食為天”,食物中的營養物質需要經過消化系統的消化、吸收才能被人體利用。結合圖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①分泌的消化液含有消化酶B.蛋白質在③內消化成氨基酸C.④分泌的消化液通過導管進入②D.⑤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D【解析】①肝分泌的消化液是膽汁,不含消化酶,A錯誤。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可以將蛋白質初步消化為多肽;小腸內的腸液和胰液中含有能消化蛋白質的酶,可將蛋白質在⑤小腸內消化成氨基酸,B錯誤。④胰分泌的胰液通過導管進入十二指腸,十二指腸是⑤小腸的起始部分,C錯誤。小腸有適于消化和吸收的結構特點,故⑤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D正確。5.(2024 江西)江西米粉火熱出圈,米粉與下列食物搭配,營養更合理的是( )①青菜 ②牛肉 ③豆漿 ④碳酸飲料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C【解析】江西米粉中富含糖類,①青菜富含維生素,②牛肉富含蛋白質,③豆漿富含蛋白質、脂肪、水等,搭配起來營養更加合理。④碳酸飲料是高熱量、高糖飲品,長期大量飲用可能導致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健康問題,不宜多喝。6.(2024·聊城)學生餐飲應該按照“五谷、粗細、葷素、多樣”的原則合理搭配,關于營養物質的說法錯誤的是( )A.常吃海帶、紫菜可以防治地方性甲狀腺腫B.嬰幼兒缺乏鈣或維生素D易患佝僂病C.每天攝取含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可以為生命活動補充能量D.兒童、青少年應多吃一些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C【解析】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主要原料,海帶、紫菜含碘豐富,飲食中缺碘易患地方性甲狀腺腫,因此常吃海帶、紫菜可以防治地方性甲狀腺腫,A正確。兒童長期缺乏維生素D和鈣時易患佝僂病,B正確。維生素既不參與構成人體細胞,也不為人體提供能量,人體對它的需求量很小,但它對人體的各項生命活動有重要的作用,C錯誤。人的生長發育以及受損細胞的修復和更新都離不開蛋白質。兒童和青少年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每天應多吃一些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D正確。新課標·學業要求3能夠設計簡單的實驗,探究有關人體生理與健康的問題。考點: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7.(2024 長春)如圖是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的實驗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①和②試管中饅頭碎屑的量不同B.唾液中對淀粉起消化作用的是淀粉酶C.滴加碘液后,①試管不變藍D.實驗結果說明唾液能將饅頭中的淀粉分解為葡萄糖B【解析】本實驗的變量是有無唾液,除變量外其他因素要保持一致,避免隨機誤差影響實驗結果,因此①和②試管中饅頭碎屑的量要保持相同,A錯誤。唾液中的淀粉酶可以將淀粉分解為麥芽糖,而不是直接分解為葡萄糖。麥芽糖進一步分解為葡萄糖,需要其他酶的參與,B正確,D錯誤。碘液與淀粉反應會產生藍色,①試管中加入的是清水,沒有唾液淀粉酶,所以滴加碘液后,①試管變藍,C錯誤。8.(2023·臨沂)如圖為某同學探究口腔對饅頭的消化作用的實驗設計。下列對實驗過程及現象的分析,正確的是( )A.本實驗的對照組是①號試管B.①號和②號試管對照,可以探究唾液對饅頭的消化作用C.放在37 ℃溫水中是模擬人體口腔的溫度D.滴加碘液后,③號試管變藍,①號和②號試管不變藍C【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口腔對饅頭的消化作用實驗的設計及分析。本實驗共有兩組對照實驗,①③和②③單一變量分別為唾液、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對照組有兩個,分別是①和②,A錯誤。①號和②號試管不能形成對照實驗,它們有兩組變量,分別是唾液、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未遵循單一變量原則,不可以探究唾液對饅頭的消化作用,B錯誤。將3支試管置于37 ℃溫水中,目的是模擬人的口腔溫度,該溫度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高,C正確。滴加碘液后,①號無唾液,對淀粉無分解作用,會變藍;②號有唾液,對淀粉有分解作用,但是無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會導致分解不徹底,會變藍;③號有唾液,對淀粉有分解作用,也有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徹底分解,不變藍,D錯誤。9.(2023·煙臺)在探究食物在口腔內的消化時,先向試管中加入適量的饅頭碎屑,然后按照下表設計的方案進行實驗。推測滴上碘液后不變藍的試管是( )試管 ① ② ③ ④1 加入2 mL唾液 加入2 mL清水 加入2 mL唾液2 充分攪拌 不攪拌3 置于冰塊中 置于37 ℃溫水中5~10分鐘A.① B.② C.③ D.④B【解析】①試管中溫度低,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下降,不能把淀粉全部消化,因此滴加碘液變藍色;②試管中唾液淀粉酶將饅頭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麥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變藍;③試管中清水對淀粉沒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變藍;④試管中不攪拌,淀粉沒有全部分解,因此滴加碘液變藍。所以推測滴加碘液后不變藍的試管是②。新課標·學業要求4描述呼吸系統的構成和功能,初步形成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念。考點:呼吸系統的組成和功能10.(2024 廣東)如圖是小明肺容量變化示意圖。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a~b段,胸廓縮小 B.b~c段,膈肌舒張C.呼吸加深,b點下移 D.呼吸加快,c點右移B【解析】曲線a~b段肺容量升高,表示吸氣過程,胸廓擴大,A錯誤。曲線b~c段肺容量下降,表示呼氣,膈肌舒張,B正確。呼吸加深,肺容量增大,b點上移,C錯誤。呼吸加快,c點左移,D錯誤。11.(2024 湖南)鼻腔內的鼻毛和黏液可以阻擋或黏住空氣中的灰塵,說明鼻腔能( )A.溫暖空氣 B.濕潤空氣 C.清潔空氣 D.順暢通氣C【解析】鼻腔前部生有鼻毛,可以阻擋灰塵,對空氣有清潔作用;鼻腔內的鼻黏膜能分泌黏液,黏液能黏住吸入的灰塵和病菌,還能殺滅一些病菌,使空氣變得清潔。12.(2024 江西)吃粽子,粽子的清香被吸入時,膈肌和肺的狀態分別是( )A.收縮 擴張 B.收縮 回縮 C.舒張 擴張 D.舒張 回縮A【解析】吸氣時,肋骨間的肌肉收縮,肋骨上升,膈肌收縮而膈頂部下降,肺擴張。因此粽子的清香被吸入時,膈肌和肺的狀態分別是收縮、擴張。13.(2024·樂山)有氧運動是一項時尚而又科學有效的健身方式,如散步、慢跑、做操等。有氧運動可使身體的肌肉細胞在運動中不缺氧,從而起到增進健康的作用。在氧氣從外界吸入,再進入肌肉細胞供其利用這一過程中,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肋骨間的肌肉和膈肌舒張時,吸入氧氣B.吸入的氧需透過兩層上皮細胞進入血液C.進入血液中的氧由血液循環輸送到細胞D.氧進入細胞后在細胞的線粒體中被利用A【解析】肋骨間的肌肉和膈肌舒張時,肋骨向下、向內運動、膈頂部上升、胸廓縮小,肺收縮,呼出氣體,A錯誤。吸入的氧需透過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兩層上皮細胞進入血液,B正確。進入血液中的氧會與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結合,再由血液循環輸送到全身各處的組織細胞,C正確。氧在人體內主要用于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主要場所是線粒體,故氧進入細胞后在細胞的線粒體中被利用,D正確。14.(2024·濱州)甲、乙表示人體呼吸時的不同狀態,圖丙是肺容量隨時間的變化曲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甲狀態時,肋骨間的肌肉和膈肌都舒張B.由甲到乙,對應曲線ab、cd段C.c點時肺內氣壓大于外界大氣壓D.b→c→d表示完成了兩次完整的呼吸運動B【解析】甲狀態表示吸氣,肋骨間的肌肉和膈肌的狀態都是收縮,A錯誤。由甲到乙表示吸氣完之后呼氣,對應曲線ab、cd段,B正確。c點時,表示吸氣結束,此時肺內氣壓等于外界氣壓,C錯誤。呼吸運動包括吸氣和呼氣兩個過程,b→c表示吸氣,c→d表示呼氣,b→c→d完成了一次完整的呼吸運動,D錯誤。(共4張PPT)第四單元 人體生理與健康(一) 在探索生命奧秘的浩瀚征途中,我們即將攜手步入一個既神秘又親切的殿堂——人體生理與健康。在這個單元里,我們將揭開人體的層層面紗,想象一下,每一滴血液在血管中潺潺流淌,如同生命之河,滋養著每一寸肌膚;每一次心跳,都是宇宙間最動人的旋律,宣告著生命的不息與力量。2門世2有3厚重要概念1:人體通過消化系統從外界獲取生重要概念4:人體主要通過泌尿系統排出命活動所需的營養物質代謝廢物和多余的水>人體所需的主要營養物質泌尿系統的組成及功能次次位>消化系統的組成位血液經過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濾過0401》食物的消化與吸收概作用及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念不健康飲食習慣對人體的影響念人體通過汗腺也可以排出廢物大概念食品安全與良好生活習慣2222222222二2二2二二2255人體的結構與功能相重要概念2:人體通過循環系統適應,各系統協調統02進行體內的物質運輸一,共同完成復雜的生命活動次血液循環系統包括心臟、血管重要概念5:人體各系統在神經系統和內和血液概分泌系統的調節下,相互聯系和協調,》體循環和肺循環的過程及作用0503共同完成各項生命活動,以適應機體內外環境的變化重要概念3:人體通過呼吸系統與外界進行次>性激素能促進生殖器官的發育,對第氣體交換位二性征的發育和維持具有重要作用次>呼吸系統的組成及功能概>青春期會發生顯著生理變化位》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是依靠呼吸運動念>青春期要保持良好的生理和心理衛生實現的習慣念》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是依靠氣體擴散實現的生命觀念科學思維探究實踐結構與功能觀建模態度責任科學探究健康意識○00人是怎么來到這個世血液在我們體內是界的?男生和女生最如何循環流動的呢?尿液是血液形成的嗎?人體構造是如此的精巧,我們一定要愛惜自己的生命,養成良好的生大的不同是什么?活習慣,保持健康,去體驗大千世界的美好。(共31張PPT)第四單元綜合回顧(三)體系建構 考向突破 重難點一 心臟及血液循環圖片 設題點1.識圖:圖為血液循環和氣體交換示意圖。[①]_______、[②]肺靜脈、[③]_______、[④]左心室、[⑤]右心房、[⑥]_______、[⑩]上腔靜脈、下腔靜脈。2.在③和④,⑤和⑥之間有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3.生活情境應用。(1)某同學患急性扁桃體炎,通過靜脈注射藥物,藥物需要經過心臟__次才能到達扁桃體。(2)血流流經大腦時,可以為大腦提供營養物質和___,并且把大腦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帶走。肺動脈左心房右心室房室瓣防止血液倒流2氧重難點二 尿液的形成過程圖片 舉例1.在泌尿系統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___,它的結構和功能單位是腎單位。腎單位由腎小球、腎小囊和③_______(填名稱)等部分組成。2.圖中標號②的結構名稱是_______。3.在尿的形成過程中,腎單位中的腎小球和緊貼著它的腎小囊內壁起_____作用。4.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全部_______、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無機鹽等被腎小管重新吸收。腎小管腎小囊濾過葡萄糖腎學考特訓 新課標·學業要求1描述消化、循環、呼吸、泌尿、神經、內分泌等系統的構成和功能,初步形成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念。考點1:循環系統的組成與功能1.(2024 眉山改編)血液不僅具有運輸作用,而且還具有防御和保護作用。下列不能體現血液具有防御和保護作用的是( )A.白細胞能吞噬傷口感染的細菌 B.紅細胞能運輸氧氣C.血漿中含有能抵御疾病相關的血漿蛋白 D.身體有了致病菌感染白細胞會增多B【解析】白細胞能吞噬傷口感染的細菌、血漿中含有能抵御疾病相關的血漿蛋白、身體有了致病菌感染白細胞會增多均能體現血液具有防御和保護功能,A、C、D不符合題意。紅細胞能運輸氧氣,體現了血液具有運輸作用,不能體現血液具有防御和保護作用,B符合題意。2.(2024·安徽)醫生在搶救呼吸衰竭的急危重癥患者時,使用某種體外膜氧合器(俗稱“人工肺”)的急救設備,其工作原理如圖(血液泵將患者的血液泵入氧合器,再輸回到上腔靜脈中)。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氧合器為血液的流動提供動力B.輸回的血液先流入心臟的右心房C.血液泵替代肺的氣體交換功能D.輸回的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B【解析】由圖可知,血液泵為血液的流動提供動力,A錯誤。人體的體循環途徑為: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全身毛細血管→上、下腔靜脈→右心房,由圖可知,血液泵將患者的血液泵入氧合器,再輸回到上腔靜脈中,故輸回的血液先流入心臟的右心房,B正確。由圖可知,氧合器替代肺的氣體交換功能,C錯誤。輸回的血液經氧合器會進行氣體交換,故氧氣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減少,D錯誤。3.(2024·蘇州)室顫會誘發心搏驟停,威脅人的生命。室顫是指心室壁的心肌快速而微弱地收縮或不協調地快速顫動。正確使用自動體外除顫儀(AED)及時除顫,對挽救生命極為重要。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心臟通常位于胸腔中央偏左下方B.圖1中的③和④均是心臟的心室C.發生室顫后心臟將無法泵出足夠的血液D.圖2說明除顫儀通過電擊心臟消除室顫B【解析】心臟位于胸腔的中央偏左下方,在兩肺之間,大小與自己的拳頭差不多,A正確;③是左心房,④是左心室,B錯誤;心室壁的心肌快速而微弱地收縮或不協調地快速顫動會導致心室不能規律地舒張和收縮,發生室顫后心臟將無法泵出足夠的血液,C正確;自動體外除顫儀通過電極片連接人體,通過電擊心臟消除室顫,D正確。考點2:泌尿系統的組成與功能4.(2024·蘇州)如圖為人體的泌尿系統示意圖,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甲是人體主要的排泄器官B.乙能重吸收尿液中的水分C.丙可以暫時儲存尿液D.尿液通過丁排出體外B【解析】甲為腎,腎是泌尿系統中最主要的器官,每個腎由大約100萬個腎單位組成,血液在流經腎單位時,經過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濾過與腎小管的重吸收等過程,將血液中多余的水分、尿素等物質形成尿液排出體外,A正確。乙是輸尿管,腎形成尿液后,由輸尿管把尿液輸送到膀胱暫時儲存,而能重吸收尿液中水分的是腎小管,B錯誤。膀胱具有暫時儲存尿液的功能,C正確。丁是尿道,尿道的功能是排出尿液,D正確。5.(2024·連云港)健康人體一晝夜產生的原尿可達180 L,但人每天排出的尿液約為1.5 L。在尿液的形成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結構是圖中的( )A.①③④ B.②③⑤C.②④⑤ D.③④⑤D【解析】血液流經③腎小球時,除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他的如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濾過到④腎小囊腔形成原尿;當原尿流經⑤腎小管時,其中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無機鹽和水等由腎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尿的形成包括③腎小球、④腎小囊內壁的濾過作用和⑤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每天形成180 L原尿,但只有1.5 L的尿液排出體外,主要是由于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吸收了大部分的水分。因此在尿液的形成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③④⑤。6.(2024 眉山)如圖中甲、乙兩條曲線表示腎單位形成尿液的過程中,腎小球中的血漿、腎小囊中的原尿、腎小管中的尿液中兩種物質濃度的變化情況,曲線乙代表的物質是( )A.血漿蛋白 B.葡萄糖C.無機鹽 D.尿素B【解析】尿液的形成過程包括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濾過作用、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對人體有用的物質會被腎小管重新吸收,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無機鹽等。這些物質進入腎小管周圍的毛細血管,被送回血液;剩下的其他物質,如尿素、一部分無機鹽和水等由腎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排出體外。可見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從有到無的物質是葡萄糖,濃度越來越高的物質是尿素,所以圖中的甲為尿素、乙為葡萄糖。新課標·學業要求2從結構與功能的角度,說明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在形態、結構和功能方面的差別;說明體循環和肺循環的相互聯系。考點1: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的差別7.(2024 眉山)在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實驗中,尋找毛細血管的最佳方法是( )A.血流速度很慢的血管 B.血管壁非常薄的血管C.血液從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 D.紅細胞單行通過的血管【解析】毛細血管的特點是:管腔最細,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血流速度最慢。毛細血管的最主要特點是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D8. (2024·新疆)下圖表示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情況。圖中①是( )A.毛細血管 B.動脈C.靜脈 D.靜脈瓣A【解析】毛細血管管腔很細,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管壁極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血流速度最慢,①是毛細血管,A符合題意。從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動脈,里面的血液流動比較快,B不符合題意。由分支匯集而成的血管是靜脈,里面血液流動比較慢,C不符合題意。靜脈瓣通常在四肢靜脈中,主要起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D不符合題意。考點2:體循環和肺循環的相互聯系9.(2024 河北)如圖為肺循環示意圖,箭頭表示血流方向,①②③④表示結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①可防止血液倒流B.②表示右心室C.③表示肺泡D.④內的血液為靜脈血D【解析】①房室瓣可防止血液倒流,保證血液只能從心房流向心室,A正確。②表示右心室,B正確。③表示肺泡,C正確。經過肺循環,血液由靜脈血變為動脈血,因此圖中④肺靜脈內的血液為動脈血,D錯誤。10.(2024·瀘州)如圖是人體部分生理活動示意圖,圖中數字表示心臟的四個腔,字母表示血管,甲表示物質,據圖分析正確的是( )A.a、b分別表示肺動脈和肺靜脈 B.③④分別表示左心室和右心室C.c中血液的含氧量高于d中血液的含氧量 D.參與甲形成的消化腺有胃腺、腸腺和胰腺A【解析】肺循環的路線為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網→肺靜脈→左心房,a、b分別表示肺動脈和肺靜脈,A正確。③④分別表示右心室和左心室,B錯誤。c上、下腔靜脈中血液的含氧量低于d主動脈中血液的含氧量,C錯誤。淀粉的消化開始于口腔,在口腔中部分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麥芽糖,進入小腸后被腸液和胰液徹底分解成葡萄糖,所以參與甲葡萄糖形成的消化腺有唾液腺、腸腺和胰腺,D錯誤。11.(2024·蘇州)扁桃體發炎時,醫生常采用手背血管注射藥物的方法對患者進行治療。藥物進入血液后,通過心臟和血管運輸到達患處。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發炎時血液內白細胞數目會增多 B.針頭插入的是手背上的動脈C.藥物隨血液先到達心臟的左心房 D.藥物到達患處時至少兩次經過肺A【解析】當病菌侵入人體時,白細胞能通過變形而穿過毛細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的部位,將病菌包圍、吞噬。故發炎時血液內白細胞數目會增多,A正確。有的靜脈位置較淺,容易找到,血管注射多采用靜脈,故針頭插入的是手背上的靜脈,B錯誤。人體的血液循環圖解為:因此藥物注射進入手背上的靜脈后,先到達心臟的右心房,C錯誤。藥物到達患處的過程中只進行一次肺循環,故只經過肺一次,D錯誤。新課標·學業要求3學會根據血常規、尿常規等化驗的主要結果初步判斷身體的健康狀況。考點:血常規與尿常規12.(2024·南充改編)血液是人體健康的“晴雨表”。如下表為某成年男子的血常規報告單,下列判斷錯誤的是( )A.該男子可能有致病菌的感染B.抽血后,針眼處血液能正常凝固C.該男子應多吃含鈣和蛋白質豐富的食物D.紅細胞有運輸作用,白細胞和血小板有防御和保護作用化驗項目 測定值 正常參考值紅細胞 3.8×1012個/L (4.3~5.8)×1012個/L白細胞 1.18×1010個/L (3.5~9.5)×109個/L血紅蛋白 85 g/L 120~160 g/L血小板 2.1×1011個/L (1.25~3.5)×1011個/LC【解析】該男子的血液中紅細胞的數量和血紅蛋白含量都低于正常值,白細胞的數量明顯高于正常值,所以該男子患有貧血和被致病菌感染,A正確。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該男子的血液中血小板數量正常,所以抽血后,針眼處血液能正常凝固,B正確。該男子的血液中紅細胞的數量和血紅蛋白含量都低于正常值,可能患有貧血癥,所以應多吃含鐵和蛋白質豐富的食物,C錯誤。紅細胞的主要作用是運輸氧氣,白細胞有防御疾病的作用,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對機體起到保護作用,D正確。13.(2024·新疆改編)某人近來感到身體不適,到醫院檢查。下表是就醫后尿液檢查報告的部分結果,由此推測該病人發生病變的部位可能是( )尿液檢查報告/(g·L-1)檢測項目 紅細胞 蛋白質 葡萄糖 尿素檢測值 無 0 1.0 20.0正常值 無 0 0.0 20.0A.集合管 B.腎小球 C.腎小囊 D.腎小管【解析】該病人的尿液中出現了葡萄糖,是腎小管發生病變,使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發生障礙,導致大量的葡萄糖沒有被吸收,因而出現糖尿。D14.(2024·遂寧)某男子近日身體不適,醫生結合癥狀開單,為他作了尿液化驗,部分化驗數據如表所示。據此判斷,該男子發生病變的部位是( )檢查項目 結果(單位:g·L-1) 參考值(單位:g·L-1)蛋白質 30 0葡萄糖 0 0尿素 18 20尿酸 0.3 0.5無機鹽 10 11A.腎小管 B.腎小球 C.腎小囊 D.集合管B【解析】正常的尿液中不會有蛋白質,若出現了,可能是腎小球有炎癥,通透性增大使本來不能濾過的蛋白質被濾過到原尿內。而腎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因此尿液中會出現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所以根據數據表得知該患者的尿液中檢出有蛋白質,故可能是腎單位的腎小球發生了病變。(共12張PPT)第四單元綜合回顧(一)體系建構 考向突破 重難點 結合女性生殖系統示意圖考查人的生殖圖片 設題點1.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___]_____。2.精子和卵細胞在圖中 [___]_______內結合形成受精卵。3.胚胎發育的場所是圖中[___]_____。4.發育成熟的胎兒和胎盤從母體的子宮經圖中[___]_____產出,這個過程叫作_____。①卵巢②輸卵管③子宮④陰道分娩學考特訓 新課標·學業要求說出性激素對第二性征的影響,正確認識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發生的變化,形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健康地度過青春期。考點1:人的生殖 考點2:青春期1.(2024·新疆)下圖表示男女生殖系統。能產生生殖細胞并分泌性激素的結構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C【解析】②是睪丸,是男性的主要性腺和主要生殖器官,能產生精子,并能分泌雄激素;③是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腺和主要生殖器官,能夠分泌雌激素,產生卵細胞。2.(2024·安徽)“試管嬰兒”技術是解決不孕和實現優生的一項有效措施,與正常生育相比,該技術中的受精過程和受精卵發育成早期胚胎的過程均在體外進行。正常生育時,這些過程主要發生在母體的( )A.輸卵管中 B.胎盤中 C.子宮中 D.卵巢中【解析】精子與卵細胞在輸卵管內相遇完成受精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形成后,會沿著輸卵管向子宮移動,同時進行細胞分裂,形成早期胚胎(胚泡),之后進入子宮并植入子宮內膜。所以正常生育時,受精過程和受精卵發育成早期胚胎過程主要發生在母體的輸卵管中。A3.(2024·廣安)以下是人類生殖和發育過程示意圖,相關描述正確的是( ) A.a是卵巢,能夠分泌雄激素B.精子、卵細胞的染色體數目比體細胞少一半C.新生命發育的起點是c,形成部位是子宮D.胎兒通過胚盤從母體中獲得營養物質B【解析】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a睪丸,能夠分泌雄激素,產生精子,A錯誤;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細胞的過程中,成對的染色體分開,每對染色體中的一條進入精子或卵細胞中,因此,精子、卵細胞的染色體數目比體細胞少一半,B正確;新生命發育的起點是c受精卵,形成部位是輸卵管,C錯誤;胎兒通過胎盤、臍帶從母體中獲得營養物質,D錯誤。4.(2024·樂山)你和同齡人都在步入一個重要的發育時期——青春期,這是一個身體上和心理上發生重要變化的時期。對于這些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認為自己已經長大,強烈反對父母約束B.女孩開始身高突增的年齡一般早于男孩C.對異性會產生朦朧依戀,應該禁止交往D.進入青春期,男女的生殖器官才開始發育B【解析】青春期要向家長、老師敞開心扉,主動取得老師、家長的幫助和指導,使自己成長更快、成熟更快,A錯誤;進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都身高突增,但女孩比男孩身高突增的年齡早一到兩年,B正確;與異性同學應正常交往,不應刻意保持距離,對異性產生朦朧的依戀是正常的心理,應正確認識男女同學之間的關系,做到團結互助,自尊自愛,C錯誤。進入青春期后,男女的生殖器官迅速發育,而不是才開始發育,D錯誤。5.(2024·濱州)進入初中以來,同學們陸續進入了青春期。男生會長胡須、聲音變粗;女生會聲音變細、脂肪積累增多。下列與青春期相關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上述變化與生殖器官的發育與成熟有關B.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明顯增強C.適當參加體育運動可促進身體發育D.獨立意識逐漸增強、情緒穩定,遇事可自作主張D【解析】進入青春期以后,在性激素的作用下,男女之間出現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征象,這叫第二性征,上述變化與生殖器官的發育與成熟有關,A正確。進入青春期,人的神經系統和心臟、肺等器官的功能也顯著增強,B正確。積極參加各種文體活動和社會活動,適當參加體育運動可促進身體發育,C正確。青春期少年智力迅速發展,思維敏捷,獨立性強,但情緒不穩定,容易沖動,遇事不能自作主張,D錯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下冊第四單元人體生理與健康(一)課件.ppt 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下冊第四單元綜合回顧(一)課件.ppt 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下冊第四單元綜合回顧(三)課件.ppt 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下冊第四單元綜合回顧(二)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