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6張PPT)規則 秩序明確內容保障實現法治復習一 規則 法治精神1 社會規則種類:道德 、紀錄、法律.2 遵守規則需要:他律和自律。(自律要發自內心敬畏規則,講規則作為自己的行動準繩,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規則 自由劃定自由邊界享有自由保障法治 自由標定自由界限自由的保障易混知識點要熟記:1 規則是調節人們行為的行為規范。法律是特殊的行為規范。2 法律、紀律都具有強制性,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3 法律是最剛性的社會規則。4 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5 道德、風俗等具有非強制性。6 違反規則的行為要承擔法律責任。是錯誤的。(違反法律一定要承擔刑事責任,是錯誤的)7 只要是不違法的行為都是可以做的。是錯誤的(紀錄、道德)8 違法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價。案例:近年來。霸座、插隊的現象時有發生。在某一個公園門口,游客們正在排隊檢票入場,兩名女子插隊時遭到一名男子的勸阻,兩人就當場發飆,情緒激動,態度蠻橫,并揚言,我就要插隊,這是我們的自由。運用所學知識評價材料中游客的行為。1 游客的行為是錯誤的。2(1)從道德的角度看,社會生活要講道德,兩名游客的插隊行為是不尊重他人,沒有做到文明有禮。不以人為善,也違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友善的要求。(2)從規則和自由的角度看,兩名游客缺乏規則意識和底線意識,違反規則甚至破壞規則。規則劃定自由的邊界,自由不能為所欲為,規則是自由保障。(3)從法律的角度看,兩名游客沒有正確行使權利。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4)從法治與自由的角度看:----自由的實現不能觸碰法律的紅線,違法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價。(5)從情緒的角度看:我們要合理控制情緒,以合理的方式調控情緒,做情緒的主任,善于激發正面情緒。3 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增強道德修養和法治觀念,樹立規則意識,要合理控制情緒。自由平等公平正義(法治核心價值追求)崇尚法治精神實現保證法治的價值追求法治的基本精神強調區別法律、法治、法治精神重要性的側重點1 法律作用--規范作用、保護作用2法治作用--公民: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保障人們享有權利和自由。國家社會:法治是現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法治市場經濟、實現強國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決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實現社會正義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3法治精神的作用:自由平等 公平正義重點關注知識點:1 自由在法律上的體現,就是我們需要履行各項義務是錯誤的。(行使各項權利)2 平等在法律上的含義(真正的平等不等于絕對的平等、平等不等于平均)(1)同等情況同等對待。例子: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選舉一人一票。(2)不同情況差別對待。例子:未成年人特殊保護、物質幫助權等。3 平等要反對特權、反對歧視。如女性、就業、年齡、外貌、種族等。4 從平等的角度談談未成年人法律特殊保護的重要性?(1)平等是人類的崇高理想,是社會發展的永恒主題。(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5 案例:招聘廣告:招聘男性,有身高、年齡的限制。(1)就業時遭遇了不平等現象。(2)侵犯了女性的人格尊嚴和勞動權。(3)我們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為,必要時依法維權。公平正義一 公平1公平:權利公平、規則公平、機會公平;例子:在我國,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等--權利--奧運會運動場,各國運動員必須遵守相同的比賽規則---規則--我國致力于改善農村和貧困地區的辦學條件,讓孩子們有機會接受優質的基礎教育,為未來發展創造機會。--機會-2 公平是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重要保障。公平是社會穩定和進步的重要基礎。二 正義1 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重要價值,是評價社會制度的價值標準。2 制度的生命在于正義,制度的效用在于保障正義。3正義的制度,即使是社會弱勢群體,也能獲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社會的關愛。4 作為社會制度中具有國家強制力的法律,體現正義的原則,維護正義的有力保障。三 社會生活講道德、追求法治精神對社會:有利于社會穩定和發展,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對國家:有利于樹立國家的形象,都有利于提高國家文化的軟實力。體現國家和社會的文明進步。1 同學們研學要遵守旅游景區的規則,這是因為:( B)A社會規則明確社會規則的內容 B社會規則保障社會秩序的實現。2 愛心座椅:體現了( A B )A 不同情況差別對待,保障了特定人群的權益,促進了社會公平正義。B 體現了一個國家和社會的文明進步,體現尊重關愛他人,友善等3大學生到貧困地區支教:(A B )A 有利于 促進教育公平,促進教育均衡發展。B 貧困山區孩子更好享有受教育權。4 短線的風箏,本以為是自由的起點,沒想到是墜落的開始。感想?(1)天下無純粹之自由,亦無純粹之不自由。(2)自由與規則的關系,自由與法治的關系。2024年法治人物:廣東省廣州市人大代表、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副會長、廣東省律師協會會長,一級律師肖勝方。肖勝方的主要事跡如下:積極建言獻策:作為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肖勝方關注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針對快遞員、網約車司機等平臺新型從業者維權案件多發的情況,他提出關于平臺新型從業者勞動權益保障的立法建議,得到8個部委高度重視,有關部委聯合發文出臺相關規定。他還關注曾因輕罪被追究刑事責任人員再次融入社會所面臨的困難,在十三屆全國人大會議上提交有關議案。履職全國人大代表五年間,共提交78件議案和建議2024年法治人物:熱心普法宣講:肖勝方被稱為“普法宣講迷”,2018年以來,他先后為省人大、省直機關、各地市以及各大型國有企事業單位等宣講“憲法”40場,受眾近3.8萬人;宣講“民法典”70場,受眾近3萬人。自2021年年底,重點開展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宣講,先后為汕尾市、東莞市等地的單位進行宣講,共52場,線上線下受眾62萬余人次。2024年法治人物:推動法治實踐:作為廣東省律師協會會長,他凝聚行業力量,組建民營企業法律服務團和涉外法律服務團,深入工業產業園區,開展“以法興企”等活動。深入推進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持續開展“鄉村振興 法治同行”等活動。組織近萬名律師深入全省兩萬多個村(社區)開展法律服務。選派志愿者律師參與“1+1”中國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動等活動,響應國家號召,組織律師事務所到西藏無律師縣設立分所,提供公益法律服務。2024年法治人物:1. 肖勝方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提交眾多關于民生和法治的議案與建議,這體現了( )A. 人大代表由人民選舉產生 B. 人大代表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C. 人大代表行使立法權 D. 人大代表擁有最高決定權 答案:B2. 肖勝方積極開展普法宣講活動,宣講憲法、民法典和習近平法治思想等,其意義在于( )①增強公民的法治意識 ②推動法治社會建設③營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環境 ④確保每個人都能遵守法律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答案:A2024年法治人物:3 簡答題肖勝方組織律師開展“鄉村振興 法治同行”等活動,深入村(社區)開展法律服務。請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這種做法對鄉村振興的作用。答案:1 這種做法有利于為鄉村振興提供法律保障,增強村民的法治意識,幫助村民依法維護自身權益.2 促進鄉村治理的法治化,營造和諧穩定的鄉村社會環境,推動鄉村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答案圍繞:鄉村 社會 村民 回答即可4 材料分析題材料:肖勝方提出關于平臺新型從業者勞動權益保障的立法建議,推動有關部委聯合發文出臺相關規定;同時開展多種普法宣講活動,推動法治實踐。問題:請結合材料,談談肖勝方的行為對我國法治建設的積極影響。1 肖勝方提出立法建議,有利于推動科學立法,完善我國的法律法規體系,為保障平臺新型從業者勞動權益提供法律依據。2 他熱心普法宣講,能提高公民的法治素養,增強公民尊法守法用法意識,營造良好的法治氛圍。3 推動法治實踐活動,如組建法律服務團、開展村(社區)法律顧問工作等,有利于推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促進法治社會建設,全面推進依法治國。5 我國為什么要開展法治人物評選活動?1 有利于促進法治中國建設。2 有利于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共同營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環境。3 有利于在全社會鮮明的樹立起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法治文化導向。4 有利于彰顯法治人物身上的道德力量,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6 我們應怎樣向法治人物學習,以實際行動守護公平正義?1 我們要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弘揚法治精神,強化規則意識,樹立正確的權利義務觀念.2 依法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依法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依法規范自身行為,學會依法維權。3 遭到不公平的行為時,要敢于對不公平說不。面對非正義行為,一方面要敢于斗爭,另一方面要講究策略,做到建議之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