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教案教學目標:1.了解文章批駁的觀點,準確把握作者的觀點。2.區分觀點和材料,梳理作者的論證思路。3.感悟“中國的脊梁”精神,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學重難點:1.了解文章批駁的觀點,準確把握作者的觀點。2.區分觀點和材料,梳理作者的論證思路。教學方法:小組討論法,雙方辯論法,視頻激趣法等教學過程:舊知引入魯迅,新文學的開拓者、奠基人,他那優美的散文一直吸引著我們,《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讓我們感受到了魯迅先生童年時期的歡樂時光,《藤野先生》讓我們見識了一位沒有民族偏見,正直熱忱的外國老師,《阿長與山海經》帶我們一起認識了雖封建迷信但善良樸實的長媽媽,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魯迅先生的文章,看看這篇文章想要告訴我們什么呢?大家齊聲朗讀題目師:這個題目和以往的題目有什么不同(疑問句)有問有答,關于這個問題,會有幾種回答(兩種)請同學們試著在文章中找到體現這兩種回答的句子整體感知梳理文本課件出示:觀點一: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觀點二: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師:正方觀點是什么。(1)師:速讀課文,根據觀點在文中找到能證明自己觀點的依據,同時找到反駁對方的理由,完成表格。(2)辯論現場提出觀點--擺出論據--反駁對方--得出結論2.內容探究(1)師:根據剛才的辯論,同學們能看出這篇文章屬于哪一種文體嗎(議論文-駁論)課件出示:駁論:用正確的觀點披露或駁斥錯誤的觀點,從而進一步闡明和確立正確的觀點。駁論方法:1.駁論點2.駁論據3.駁論證(2)師:這篇文章運用的是哪一種方法?(駁論證)(3)師:接下來請看兩則材料,說說魯迅先生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課件出示:九一八事變后,中國東北淪陷,但中國國民黨的官僚政客和社會“名人”等,卻在北京等地多次舉行“法會”,祈禱“解救國難”。本文寫于“九一八”事變三周年之后,中國近代本來就國運積弱,屢遭凌侮。“九一八”事變又在許多中國人心中投下失敗的陰影,國內悲觀論調一時甚囂塵上。當時資產階級報紙《大公報》發表社論,指責中華民族失去了自信力,為國民黨反動政府推卸責任。針對這一觀點,魯迅先生憑著對社會現狀的洞悉,發出了中國人當自信自強的吶喊,以此來鼓舞群眾。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社會逐漸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的半殖民地。在帝國主義面前,“可憐的民族,奴隸的民族,上上下下都是奴隸?!痹谀撤N意義上,整個舊中國就是一個奴隸王國,在這個鐵一般黑暗的國度里,帝國主義的奴役與中國古老的封建傳統相結合,使中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力受到了極大的摧殘,在一部分人當中,甚至喪失殆盡。魯迅對此痛心疾首,與這種奴隸的“劣根性”進行了堅忍不拔的斗爭,但這并不意味著魯迅認為四萬萬同胞都已經消極、沉淪乃至墮落,他清醒地看到了問題的另外一面,即中國現實和歷史上的“脊梁”?!吨袊耸У糇孕帕α藛??》,就是中華民族脊梁的一曲頌歌。三、升華主題1.感悟“中國脊梁”精神(1)如何理解這四種人,試舉例說明中國有哪些“脊梁”人物。課件出示:“埋頭苦干的人”指默默無聞、努力工作的廣大勞動人民?!捌疵哺傻娜恕敝改切┎慌聽奚?、不計得失、忠于祖國的人?!盀槊裾埫娜恕敝竿槿嗣?,為人民鳴不平、伸張正義的人。指同情人民,為人民鳴不平、伸張正義的人。指歷盡艱辛、英勇獻身、追求真理的人。(學生舉例)追問:只有大人物才能被稱為“中國脊梁”嗎(2)觀看視頻1師:無論大人物還是平凡的小人物,只要是為國家、社會做貢獻的人,都可以稱之為“中國的脊梁”2.情感延伸觀看視頻2師:視頻中高高揚起的五星紅旗,神州十二號和十三號順利升空,這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訴我們,如今中國,早已不是那個任人宰割,屈辱的中國了,她現在繁榮昌盛,能昂首挺胸,屹立在世界的東方,而這都要歸功于中國的脊梁,是他們支撐起了現在的中國,87年前,魯迅先生用筆桿子作為武器,英勇抗爭,激勵國民,今天,我們學習先生的文章,要告訴先生,不論何時,中國始終都有脊梁,他們有的是前仆后繼的戰士,有的是治病救人的醫護工作者,他們是千千萬萬個在自己的崗位上真誠地奉獻自己造福國家的人,此時此刻,身為中學生的你們,該怎樣做才能成為向他們一樣的脊梁呢?課件出示:鍛煉強健體魄身體是人生一切奮斗成功的本錢,少年兒童要注意加強體育鍛煉,家庭、學校、社會都要為少年兒童增強體魄創造條件,讓他們像小樹那樣健康成長,長大后成為建設祖國的棟梁之才。刻苦學習知識希望你們保持對知識的渴望,保持對探索的興趣,培育科學精神,刻苦學習,努力實踐,帶動更多青少年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努力成長為祖國的棟梁之材,將來更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磨練堅強意志希望你們向爺爺奶奶學習,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努力成長為有知識、有品德、有作為的新一代建設者,準備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堅定理想信念要從小學習立志。志向是人生的航標。一個人要做出一番成就,就要有自己的志向。一個人可以有很多志向,但人生最重要的志向應該同祖國和人民聯系在一起,這是人們各種具體志向的底盤,也是人生的脊梁。你們要注意培養追求真理、報效祖國的志向,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時刻把祖國和人民放在心中,從小聽黨的話、跟著黨走,努力做祖國和人民需要的好孩子,做祖國和人民事業發展的接班人。(學生回答)四、教師總結未來屬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愿你們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勇敢逐夢,早日成為國家的棟梁,最后,讓我們一起朗讀梁啟超先生的《少年中國說》結束本課。板書設計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議論文:立論 中國脊梁:埋頭苦干駁論 拼命硬干為民請命舍身求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