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著驚海天》教案——目擊我國航母艦載戰斗機首架次成功著艦教學目標:1、學習通訊的有關知識,把握通訊與消息的異同。2、在快速閱讀中把握文章的內容,理清文章層次。3、品味文章語言,體會文中的情感。4、感受艦載機著艦時激動人心的情景,感受我國國防力量的日益強大,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樹立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的理想。重點:掌握通訊的有關知識,培養閱讀通訊的興趣,提高閱讀通訊的能力。難點:把握文章內容,品味語言,體會文中情感。教學方法:快速閱讀法、點撥法、合作探究法。一、導入新課(播放2分鐘左右的我國航母艦載戰斗機首架次成功著艦視頻短片)航母建設承載著國人百年強國強軍的夢想,而只有艦載戰斗機成功著艦起飛,中國首艘航空母艦——遼寧艦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航母。在“著艦”“起飛”這兩道坎中,著艦是“刀尖上的舞蹈”、世界公認的高風險難題。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一著驚海天——目擊我國航母艦載戰斗機首架次成功著艦》,全身心感受我國航母艦載戰斗機首架次成功著艦的驚心動魄的一刻。二、助學資訊1.遼寧艦簡介遼寧號航空母艦,簡稱“遼寧艦”,舷號16,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第一艘可以搭載固定翼飛機的航空母艦。前身是蘇聯海軍的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空母艦次艦瓦良格號,改裝后中國將其稱為001型航空母艦。 80年代中后期,瓦良格號于烏克蘭建造時遭逢蘇聯解體,建造工程中斷,完成度68%。1999年,中國購買了瓦良格號,于2002年3月4日抵達大連港。2005年4月26日,開始由中國海軍繼續建造改進。解放軍的目標是對此艘未完成建造的航空母艦進行更改制造,及將其用于科研、實驗及訓練用途。2012年9月25日,正式更名遼寧號,交付予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2.文體知識(1)通訊的定義:運用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等多種手法,具體、生動、形象地反映新聞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種新聞報道形式。(2)通訊的特點:嚴格的真實性;報道的客觀性;較弱的時間性;描寫的形象性;議論色彩較濃。(3)通訊的分類:它包括人物通訊和事件通訊兩類,特寫也是通訊的一種。(4)通訊和消息的區別:相同點:都是新聞體裁,都有真實性和時效性要求。不同點:(1)從內容上看,消息內容廣泛,但只是高度概括的報道,不求細節反映;通訊報道的是有影響有特點的人和事,可以搜集材料,選擇更典型的事例,全面深入報道失誤的來龍去脈,反映事物本質,并容許細節描寫。(2) 從表達上看,消息多用敘述,語言簡潔明快;通訊雖也以敘述為主,可以靈活運用描寫及抒情、議論,并可使用比喻、擬人、排比、反問等修辭手法,提高語言表現力;(3) 以時效性看,消息要求更高,它應該比通訊來得更快。三、預習檢測1、字音著陸( )桅桿( )凜冽( )艦艉( )浩瀚( ) 嫻熟( )默契( )鐫刻( ) 澎湃( ) 殫精竭慮 ( )掌握詞義嫻熟:老練、熟練或靈活,形容對某種事物或工作很熟練。默契:雙方的意思沒有明白說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鐫刻:雕刻。一絲不茍:指做事認真細致,一點兒不馬虎。震耳欲聾:形容聲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聾了。白手起家:比喻原來沒有基礎或條件很差而創立起一番事業。殫精竭慮:用盡精力,費盡心思。整體感知1.通讀全文,概括這篇通訊記錄了什么事件?這篇通訊用寫生的筆法詳盡而具體地勾勒出了我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上成功著陸殲-15艦載機的全過程。2.快速瀏覽課文,從這篇通訊中你獲取了那些信息?遼寧艦的航行位置;殲-15艦載機著艦訓練的時間;艦載機著艦的難度和重要性;殲-15成功著艦的過程;殲-15成功著艦后工作人員的歡呼和慶祝。3.歸納出文章的層次第一部分(1-4):交代時間、地點及事件的重要性。第二部分(5-19):詳細敘述了艦載機降落過程 。第三部分(20-25):著艦成功的重大意義及人們的激動心情。精讀品味1、文章的主標題有何妙處?預設:“著”“驚”兩個動作,“海天”一個景象。 “一著”是指我國利用阻攔索使航母艦載戰斗機首架次成功著艦,“驚海天”生動地寫出了此舉造成的影響之大,“海天”既是指航母艦載戰斗機著艦的大環境,也指整個世界。一個主謂短語做主標題,強烈的鏡頭畫面感躍然紙上,“一著”“驚海天”對比鮮明,很容易讓讀者心頭一震,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2、精讀課文第1—4段,想一想:文章開頭為什么描寫渤海某海域海上惡劣的環境?文中引用著艦遇難事故數據有何作用?(學生分小組討論)預設 描寫海風之大和海浪之洶涌,為下文艦載機著艦設置了整體環境,突出此時著艦之險,襯托了我國著艦技術的成熟。 揭示我國航母艦載機首次著艦的意義:它承載著國人和海軍官兵的強軍夢想,交代艦載戰斗機著艦是世界公認的最具風險性的難題。渲染出緊張的氛圍,引發讀者的關注和繼續閱讀的興趣,為下文寫艦載機成功著艦后人們的喜悅做鋪墊。賞析語言請同學們賞析下面的句段。點撥:此類題目一般從兩個角度來分析:一要指出運用的表達技巧,找出描寫細節的關鍵詞和修辭手法;二要分析表達效果。“刀尖上的舞蹈”就要開始了。塔臺內,時鐘指針的每次跳動,都在揪著人心。 飛行塔臺內,……隨著照相機的快門聲響起,中國第一位成功著艦的航母艦載戰斗機飛行員的風采,定格在人們的鏡頭里,鐫刻在共和國的史冊上。聲如千騎疾,氣卷萬山來。驚心動魄的一幕出現了:9時08分,伴隨震耳欲聾的噴氣式發動機轟鳴聲,眨眼之間,艦載機的兩個主輪觸到航母甲板上,機腹后方的尾鉤牢牢地掛住了第二道阻攔索。剎那間,疾如閃電的艦載機在阻攔索系統的作用下,滑行數十米后,穩穩地停了下來。艦載戰斗機上艦,中國白手起家,一切從零開始……今天,終于有了一個圓滿的結果,能不激動嗎? 預設:“刀尖上的舞蹈”指的是艦載機著艦。這句話是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的說明艦載戰斗機著艦的高風險性,每次著艦都面臨著生與死的考驗。突出了我國軍事力量的強大。反復寫人們的神態和心情,表現人們對我國航母艦載機首次著艦的關注。烘托當時緊張的氛圍、勝利的喜悅等。增強新聞的現場感,增強感染力。側面表現艦載機著艦風險極大、其成功意義重大,從而突出了主題。 A.“聲如千騎疾,氣卷萬山來”運用對偶和比喻的修辭手法,增強了文章的氣勢,生動形象地表現了戰斗機著艦時的浩大聲勢,具有感染力。B.運用細節描寫,生動形象地描繪出戰斗機著艦的情形。“震耳欲聾”“轟鳴”描繪出戰斗機著艦時巨大的聲音,“眨眼間”“剎那間”“疾如閃電”等詞描繪出戰斗機著艦時震撼人心的速度,“牢牢地”“穩穩地”表現了戰斗機著艦的安全和平衡。用排比和反問,贊美了為我國的強軍夢默默奉獻,頑強拼搏的人們,高度贊揚他們的愛國精神,同時寫出了人們激動的心情。探究寫法通過以上學習,請同學們思考,作者是怎樣獲取、組織各種新聞事實的。(生交流討論)資料助讀:課件出示:采訪所得的事實是本文新聞事實的主體。獲悉我國將首次組織航母艦載戰斗機著艦與起飛訓練的消息后,記者多方協調,隨直升機飛降正在海上訓練的遼寧艦,在高空中目睹了“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樹葉”的場景。現場采訪中,記者獲準進入遼寧艦艦島塔臺這一最佳位置采訪,得以從這個最佳視角見證我國航母艦載戰斗機首架次著艦的全過程,掌握了艦、機兩方面的大量新聞事實。具體而言,包括觀察所得的事實與記錄所得的事實。除此之外,作者還搜集了一些與航母艦載機著艦有關的資料,掌握了“非現場”的事實。師小結:在將自己掌握的各種事實組織成文章的過程中,作者肯定做了大量的選擇工作,具體情況我們無從得知,但從文章使用的材料來看,緊扣中心,不蔓不枝,足見作者選材之嚴。全文以觀察所得的事實(艦載機著艦的全過程)構成主干框架,以記錄所得的事實(主要是文中人物說的話)作為精彩的細節,以搜集來的材料作為現場采訪所得內容的拓展延伸,突出報道事件的意義和價值。六、教師小結 本文通過對文體知識的介紹和學習,把握了文章的主體和結構,感知了“遼寧”艦艦載戰斗機首架次成功著艦的全過程,其次通過對精彩語段的品味和揣摩,感悟了試飛人員、科研人員等為了祖國國防軍隊的強大而不怕犧牲、勇于探索地精神,更感受了作者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感。 總之,閱讀新聞作品首先需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結構,把握文章的內容。其次應注重品味文中的精彩語言,可從表達方式、表達效果以及在全文中的作用的角度分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