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名稱:《找春天》教學內容分析教學內容 《找春天》是新修定的部編人教版二年級下冊語文的第二篇課文。這是一篇語言優美、充滿兒童情趣的課文,一個“找”字,說明春天的景象尚沒有完全顯露出來,是早春時節。早春的景象與仲春、暮春有所不同,文中可以看到: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早春的野花一朵兩朵”“樹木吐出點點嫩芽”“解凍的小溪叮叮咚咚”。都在暗示春天才剛剛開始。教學目標 1、認識“脫、襖”等14個生字。會寫“沖、尋”等9個字。會寫“春天、尋找”等7個詞語。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能注意語氣和重音。 3、能說出文中孩子們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樣的。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習生字新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體會春天的美好,體驗投身大自然懷抱中去的情趣,養成主動觀察和發現的習慣。學科核心素養分析 《找春天》是二年級下冊的第一篇課文,文章結合時節,把孩子們引領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春天的美好,體驗投身到大自然懷抱中去的情趣,培養留心觀察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感。課文語言優美,充滿兒童情趣和文學色彩,認真讀這篇文章,領會其中的情與趣,我們會感到回味無窮。學生學情分析這是二年級語文下冊的第一組第二篇課文,也是學生第一次接觸以“自然”為主題的文章,識字方面,通過一年級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識字能力,但是學生之間,在識字能力和識字量上存在著較大差距。根據兒童活潑好動,注意力不持久的年齡特點,低年級語文教學要注重趣味性。教學過程設計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1、激趣導入,積累詞語。 2、談話導入 3、板書課題 4、初讀課文,學生各自交流學習方法,鼓勵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字。 一、激趣導入。 先聽春天的歌曲然后學生說說平時積累的有關春天的詞語并齊讀。 二、初讀課文 1、邊讀邊把生字畫出來,多讀幾遍,并畫出自然段。 2、檢查初讀情況,出示生字詞:小草、野花、嫩芽、小溪等(1)按照課文讀一讀詞語(帶著拼音) (2)不帶拼音的時候,看誰讀得準確。 (3)字形的教學。(你記住了哪些字?是用什么辦法記住的?) 三、感受春意,學會表達。 1、合作學習,感受發現的快樂。 2、學習一、二、三自然段。 3、學習四至七自然段。 4、學習八自然段 四、配樂朗讀,深化發現。 五、總結全文,倡導發現。 利用播放春天歌曲的方法,既增加趣味性,又使學生在歌曲中認識春天的特點,還起到導入課題的作用。板書設計《找春天》 看到了小草野花樹木聽到了小溪喜鵲杜鵑聞到了花香觸到了蕩秋千__________像__________表達方法比喻__________是__________擬人蕩秋千笑教學反思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聽說讀寫的能力。”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是內化的吸收;作文是運用,是外化的表達。教師要理順讀寫的關系,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讀寫的訓練,將訓練真正落實到實處,提高學生讀寫能力。因此,本課教學設計中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春天的理解和認識,讓學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同時,在“感受閱讀的興趣”中,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語文能力,真真切切地開啟學生智慧的心靈,引領他們走進春天、融入春天,展開想象的翅膀,描寫春天的美好,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