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02 聲現象一、單選題1.下列關于聲音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震耳欲聾”主要說明聲音的音調高 B.“隔墻有耳”說明固體也能傳聲C.“聞其聲而知其人”主要根據音色來判斷的 D.地震、臺風等都伴有次聲波2.有一種電動牙刷,如圖所示,它能發出超聲波直達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這樣刷牙既干凈又舒服,關于電動牙刷正確的說法是( )A.刷牙時人聽不到超聲波,是因為超聲波不能在空氣中傳播B.超聲波的音調很低,所以人聽不到C.超聲波不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D.超聲波能傳遞能量3.一艘科考船行駛在某海域,并對該海域的海底形狀利用聲吶系統進行了測繪。方法是:在經過該海域水平面等間距的A、、、、五個位置時,向海底定向發射超聲波,測得回收信號的時間分別為、、、、,根據時間,求出海底與海平面的距離,就可以繪出海底的大致形狀,該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狀如圖中的( )A.B.C.D.4.今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升空,與空間站組合體對接完成。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三位航天員先后進入天和核心艙,開啟為期半年之久的太空駐留。航天員在空間站內可以直接對話,但是出艙活動必須借助無線電通訊設備才能進行通話,這是因為( )A.太空中噪聲太大 B.用通訊設備對話方便C.聲音只能在地面附近傳播 D.空間站外是真空,不能傳聲二、填空題5.如圖甲所示,在醫院里醫生通過聽診器給病人診病,是利用了聲可以傳遞______(選填“信息”或“能量”)的性質;另外,在醫院里我們還經常看到如圖乙所示的“靜”字,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控制好聲音的______(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以免影響他人。6.吉他能發出聲音是因為琴弦的______產生的,正在彈吉他的同學不斷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這樣做的目的是使吉他發出不同的______(選填“響度”、“音調”或“音色”);如果半夜還要彈吉他,可以關緊屋內門窗,這是在______(選填“聲源處”、“傳播途徑”或“人耳處”)弱噪聲,防止“擾民”。7.電閃雷鳴時,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說明光速比聲速__________(“大”或“小”);如果某人看到閃電后經過4秒聽到雷聲,根據空氣(15℃時)中聲速,可以算出打雷處離這個人的距離是___________m。8.2020年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著陸器成功在月面展開了它所攜帶的一面“織物版”五星紅旗。在陽光的照射下,顏色格外鮮艷。我們能看到紅旗是紅色的,是因為紅旗______(吸收或反射)了紅色光。紅旗采用了各種高新技術,避免了顏料(固態)在極端高真空、高低溫循環等條件下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的問題。在月球上,聲音______(選填“可以”或“不可以”)傳播。三、實驗題9.在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時,小明和小華一起做了下面的實驗:(1)如圖①所示,用懸掛著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聲的音叉可觀察到______,懸掛著的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可見,聲音是由物體______產生的;(2)如圖②所示,為了驗證(1)中的探究結論,小華同學用手使勁敲桌子,桌子發出了很大的聲響,但他幾乎沒有看到桌子的振動,為了明顯地看到實驗現象,你的改進方法是:______;(3)如圖③所示,敲響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會發聲,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彈起。該實驗能說明______可以傳聲,在月球上______(選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彈起;(4)如圖④所示,把在響鈴的鬧鐘放在玻璃罩內,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所聽到的聲音將會逐漸______。并由此推理可知:______。10.下表是某些介質的聲速。介質 v(m·s-1) 介質 v/( m·s-1)水(5℃) 1450 冰 3230水(15℃) 1470 軟橡膠(常溫) 40至50水(20℃) 1480 軟木 500海水(25℃) 1531 鐵(棒) 5200(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斷影響聲速大小的因素和依據。①聲速大小跟______有關,依據是:聲音在水、海水、冰、鐵等不同介質中_______;②聲速大小跟______有關,依據是:聲音在5 ℃、15 ℃、20 ℃的______中的速度不同。(2)設海水溫度為25 ℃,在海面用超聲測位儀向海底垂直發射聲波,經過2s后收到回波,海水深度是多少?______。四、計算題11.小虎乘坐著一艘速度為10m/s的汽艇勻速駛向一座山崖,他向山崖大喊一聲,歷時5s聽到回聲,已知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為340m/s。求:(1)5s內,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路程是多少米?(2)汽艇勻速行駛0.4km所花的時間是多少秒?(3)他聽到回聲時離山崖有多遠?12.我們知道:聲音在不同的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閱讀下表中列舉的一些介質中的聲速,回答問題。(1)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有什么規律?(寫出兩條)(2)在長884m的金屬管的一端敲擊一下,在另一端先后聽到兩個聲音。兩聲下隔2.43s,聲音在金屬管中的傳播速度是多大?該金屬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氣溫約為15oC)一些介質中的聲速v(m/s)空氣(0) 331 冰 3230空氣(15) 340 銅 3750煤油(25) 1324 鋁 5000水(常溫) 1500 鐵 5200專題02 聲現象一、單選題1.下列關于聲音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震耳欲聾”主要說明聲音的音調高 B.“隔墻有耳”說明固體也能傳聲C.“聞其聲而知其人”主要根據音色來判斷的 D.地震、臺風等都伴有次聲波【答案】A【解析】A.“震耳欲聾”主要說明聲音的強度即響度大,故A錯誤,A符合題意;B.墻是固體,“隔墻有耳”說明固體也能傳聲,故B正確,B不符合題意;C.音色是指不同聲音表現在波形方面總是有與眾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物體振動都有不同的特點,“聞其聲而知其人”主要根據音色來判斷的,故C正確,C不符合題意;D.地震、火山噴發、臺風等都伴有次聲波,故D正確,D不符合題意。故選A。2.有一種電動牙刷,如圖所示,它能發出超聲波直達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這樣刷牙既干凈又舒服,關于電動牙刷正確的說法是( )A.刷牙時人聽不到超聲波,是因為超聲波不能在空氣中傳播B.超聲波的音調很低,所以人聽不到C.超聲波不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D.超聲波能傳遞能量【答案】D【解析】AB.刷牙時人聽不到超聲波,是因為超聲波的頻率大于20000Hz,超過人耳能聽到的聲音的最大頻率,故AB錯誤;C.超聲波也是聲音,也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故C錯誤;D.電動牙刷能將牙齒上的污垢除去,說明超聲波能傳遞能量,故D正確。故選D。3.一艘科考船行駛在某海域,并對該海域的海底形狀利用聲吶系統進行了測繪。方法是:在經過該海域水平面等間距的A、、、、五個位置時,向海底定向發射超聲波,測得回收信號的時間分別為、、、、,根據時間,求出海底與海平面的距離,就可以繪出海底的大致形狀,該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狀如圖中的( )A.B.C.D.【答案】D【解析】聲音都在海水中傳播,所以速度相同,根據公式可知,當速度一定時,時間越長通過的路程越長,由題知,所以,故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選D。4.今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升空,與空間站組合體對接完成。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三位航天員先后進入天和核心艙,開啟為期半年之久的太空駐留。航天員在空間站內可以直接對話,但是出艙活動必須借助無線電通訊設備才能進行通話,這是因為( )A.太空中噪聲太大 B.用通訊設備對話方便C.聲音只能在地面附近傳播 D.空間站外是真空,不能傳聲【答案】D【解析】宇航員在空間站內可直接對話,但在空間站外工作時,必須借助電子通訊設備才能進行通話,是因為太空中沒有空氣,電磁波能在真空中傳播,而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故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選D。二、填空題5.如圖甲所示,在醫院里醫生通過聽診器給病人診病,是利用了聲可以傳遞______(選填“信息”或“能量”)的性質;另外,在醫院里我們還經常看到如圖乙所示的“靜”字,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控制好聲音的______(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以免影響他人。【答案】 信息 響度【解析】[1]聲音可以傳播信息或能量,在醫院里醫生通過聽診器給病人診病,方便診斷病情,是利用了聲可以傳遞信息的性質。[2]在醫院里我們還經常看到如圖乙所示的“靜”字,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說話輕聲細語,要注意控制好聲音的強弱即響度。6.吉他能發出聲音是因為琴弦的______產生的,正在彈吉他的同學不斷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這樣做的目的是使吉他發出不同的______(選填“響度”、“音調”或“音色”);如果半夜還要彈吉他,可以關緊屋內門窗,這是在______(選填“聲源處”、“傳播途徑”或“人耳處”)弱噪聲,防止“擾民”。【答案】 振動 音調 傳播途徑【解析】[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吉他能發出聲音是因為琴弦的振動產生的。[2]琴弦的長度不同,則振動的快慢就會不同,導致發出聲音的音調就會不同,所以正在彈吉他的同學不斷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這樣做是為了改變吉他發出聲音的音調,從而會有美妙的音樂。[3]半夜還要彈吉他,可以關緊屋內門窗,這是在傳播途徑中減弱噪聲。7.電閃雷鳴時,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說明光速比聲速__________(“大”或“小”);如果某人看到閃電后經過4秒聽到雷聲,根據空氣(15℃時)中聲速,可以算出打雷處離這個人的距離是___________m。【答案】 大 1360【解析】[1]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等于在真空的傳播速度。聲音在15℃的空氣中傳播速度約為340m/s,遠小于光速,所以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再聽到雷聲。[2]光的速度遠大于聲音的傳播速度,光的傳播時間可以忽略不計,用速度公式可以求出打雷處到人的距離8.2020年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著陸器成功在月面展開了它所攜帶的一面“織物版”五星紅旗。在陽光的照射下,顏色格外鮮艷。我們能看到紅旗是紅色的,是因為紅旗______(吸收或反射)了紅色光。紅旗采用了各種高新技術,避免了顏料(固態)在極端高真空、高低溫循環等條件下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的問題。在月球上,聲音______(選填“可以”或“不可以”)傳播。【答案】 反射 升華 不可以【解析】[1]我們能看到紅旗是紅色的,是因為紅旗吸收了其他色光,只反射紅色光的原因。[2]紅旗采用了各種高新技術,避免了固態顏料在極端高真空、高低溫循環等條件下升華為氣態的問題。[3]月球上是真空,聲音不可以在真空中傳播,故選填不可以。三、實驗題9.在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時,小明和小華一起做了下面的實驗:(1)如圖①所示,用懸掛著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聲的音叉可觀察到______,懸掛著的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可見,聲音是由物體______產生的;(2)如圖②所示,為了驗證(1)中的探究結論,小華同學用手使勁敲桌子,桌子發出了很大的聲響,但他幾乎沒有看到桌子的振動,為了明顯地看到實驗現象,你的改進方法是:______;(3)如圖③所示,敲響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會發聲,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彈起。該實驗能說明______可以傳聲,在月球上______(選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彈起;(4)如圖④所示,把在響鈴的鬧鐘放在玻璃罩內,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所聽到的聲音將會逐漸______。并由此推理可知:______。【答案】 乒乓球彈跳起來 將音叉的振動放大 物體振動 在桌面上撒一些紙屑 空氣 不能 變小 真空不能傳聲【解析】(1)[1][2][3]用懸掛著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聲的音叉可觀察到乒乓球彈跳起來,說明聲音由物體振動產生,由于音叉振動不明顯,乒乓球可以將音叉的振動放大。(2)[4]桌子發出了很大的聲響,但他幾乎沒有看到桌子的振動,說明振動不明顯可以在桌面上撒一些紙屑。(3)[5][6]敲響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會發聲,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彈起,說明空氣可以傳聲,由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月球上沒有空氣,則在月球上不能看到塑料球彈起。(4)[7][8]在響鈴的鬧鐘放在玻璃罩內,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玻璃罩里的空氣越來越少,聲音傳播效果越來越微弱,聽到的聲音就會越來越小,當把里面的空氣全部抽出時,將會聽不到聲音,說明真空不能傳聲。10.下表是某些介質的聲速。介質 v(m·s-1) 介質 v/( m·s-1)水(5℃) 1450 冰 3230水(15℃) 1470 軟橡膠(常溫) 40至50水(20℃) 1480 軟木 500海水(25℃) 1531 鐵(棒) 5200(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斷影響聲速大小的因素和依據。①聲速大小跟______有關,依據是:聲音在水、海水、冰、鐵等不同介質中_______;②聲速大小跟______有關,依據是:聲音在5 ℃、15 ℃、20 ℃的______中的速度不同。(2)設海水溫度為25 ℃,在海面用超聲測位儀向海底垂直發射聲波,經過2 s后收到回波,海水深度是多少?______。【答案】 介質種類 傳播速度不同 介質溫度 水 1531m【解析】(1)①[1][2]觀察表中數據,不難發現:聲音在水、海水、冰、鐵等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逐漸變大,說明聲速大小和介質種類有關,依據是:聲音在水、海水、冰、鐵等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②[3][4]由表中數據知,聲音在5℃、15℃、20℃的水中的速度分別為、、,說明聲速大小和介質溫度有關,依據是:聲音在5 ℃、15 ℃、20 ℃的水中的速度不同;(2)[5]聲音在溫度為25℃的海水中的速度v=1531m/s,海水深度為h==1531m/s×1s=1531m四、計算題11.小虎乘坐著一艘速度為10m/s的汽艇勻速駛向一座山崖,他向山崖大喊一聲,歷時5s聽到回聲,已知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為340m/s。求:(1)5s內,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路程是多少米?(2)汽艇勻速行駛0.4km所花的時間是多少秒?(3)他聽到回聲時離山崖有多遠?【答案】(1)1700米;(2)40秒;(3)825米【解析】解:(1)根據題意,聲音在5s內傳播的路程為(2)根據題意,汽艇的速度為,汽艇走的路程為由速度的公式可得汽艇勻速行駛0.4km所花的時間(3)汽艇5s通過的路程根據題意,汽艇鳴笛時距山崖的距離為所以汽艇聽到鳴笛時距山崖的距離為答:(1)5s內,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路程是1700米;(2)汽艇勻速行駛0.4km所花的時間是40秒;(3)他聽到回聲時離山崖還有825米。12.我們知道:聲音在不同的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閱讀下表中列舉的一些介質中的聲速,回答問題。(1)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有什么規律?(寫出兩條)(2)在長884m的金屬管的一端敲擊一下,在另一端先后聽到兩個聲音。兩聲下隔2.43s,聲音在金屬管中的傳播速度是多大?該金屬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氣溫約為15oC)一些介質中的聲速v(m/s)空氣(0) 331 冰 3230空氣(15) 340 銅 3750煤油(25) 1324 鋁 5000水(常溫) 1500 鐵 5200【答案】(1)見解析;(2)5200m/s;該金屬可能是鐵材料制成的【解析】(1)一般的聲音在不同種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聲音在同種介質中傳播速度與溫度有關;一般的聲音在固體傳播比在液體和氣體中傳播的速度快。(2)由知道,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時間是聲音在金屬管內傳播的時間聲音在金屬管內傳播的速度對照表格可知該金屬可能是鐵材料制成的。答:(1)見解析;(2)聲音在金屬管中的傳播速度是5200m/s;該金屬可能是由鐵材料制成的。專題02 聲現象一.如何正確認識振動跟聲音的關系?【疑難詮釋】正在發聲的物體一定正在振動,但是物體正在振動,人們未必一定能聽到聲音。只有振動頻率在人的聽覺頻率范圍內(即20~200000Hz)才能被人耳感受,引起聽覺。“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不能敘述為“振動停止,聲音也消失”,因為振動停止,只是不再發聲,而原來發出的聲音仍繼續傳播并存在。【典例剖析】以下情景中,不能產生聲音的是( )A.被敲擊的水瓶 B.真空罩中響鈴的鬧鐘 C.振翅飛行的蝴蝶 D.關閉的收音機二.日常用語中的“高”、“低”指的是音調還是響度呢?【疑難詮釋】日常用語里的“高”、“低”大部分是指音調,也有少部分指響度。比如著名歌手李娜唱的《青藏高原》最后的高潮部分,音調非常高,一般人是唱不上去的。“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來”這里的“高”、“低”指的是音調。而“引吭高歌”、“低聲細語”這里所說的“高”、“低”則是指大小,就是聲音的響度了。【典例剖析】2022年俄烏戰爭中,基輔城傳出“震耳欲聾”的爆炸聲,這里的“震耳欲聾”描述的是聲音的( )A.音調 B.響度 C.音色 D.音頻三.如何根據聲音在示波器上的波形圖識別聲音的三特性?【方法技巧】如圖所示,同一個示波器上的波形反映了聲音的音調(即發聲體振動的頻率),同時也反映了聲音的響度(即發聲體振動的振幅);波形的疏密反映了振動頻率,疏則頻率低、音調低,密則頻率高、音調高。波形的高低反映了振動的振幅,高則振幅大、響度大,低則振幅小、響度小。另外,音色表現在示波器上的波形不同。【典例剖析】音樂小組的幾位同學制作了各自的樂器,樂器發聲的波形圖如圖所示,對此說法不正確的是( )A.樂器發聲時都在振動 B.樂器發聲的音色相同C.樂器發聲的響度相同 D.樂器發聲的音調相同四.如何控制噪聲?通常,堅硬光滑的表面反射聲波的能力強,松軟多孔的表面吸收聲波的能力強;大廳內的蜂窩狀天花板就是吸收聲音,減弱聲音的反射,避免回聲的干擾。【典例剖析】大公雞清晨啼鳴發出嘹亮的聲音以_______的形式向周圍傳播,聽到雞叫聲,周六睡懶覺的小明趕緊用棉花塞住耳朵,這是在_______減弱聲音(選填“聲源處”、“傳播過程中”或“人耳處”)。五.如何利用回聲測距?【方法技巧】利用回聲測距離時要特別注意,接收到回聲的時間為聲音往返的時間,因此用公式s=vt計算時,t應為題目所給時間的一半。【典例剖析】周末,小明爸爸開車帶小明到郊外的山上游玩。如圖是小明爸爸開車到山前的示意圖,一條筆直的公路通到山崖下,小明爸爸在公路上開車向著山崖的方向勻速行駛,小明爸爸開車到A處時,按響了汽笛,經過4s,汽車向前行駛了60m到B處時,小明聽到了汽笛的回聲。請你用所學的知識幫小明解答一下:(1)利用回聲測距的方法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測量地球和月球之間的距離,原因是_______;(2)汽車行駛的速度是多少______?(3)A處距離山崖還有多遠______?(聲速是340m/s)六.發聲體振動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發聲體振動的快慢(音調的高低)與發聲體的形狀(長短 粗細) 松緊(一般指弦)和所用材料等多種因素有關。早在戰國時期,我國就有“大弦小聲,小弦大聲”的記載,即弦越短 越細 張得越緊,它振動時發出聲音的音調就越高;反之越低。弦樂器和管樂器就是通過改變振動弦或空氣柱的長度來發出不同音調的聲音。【典例剖析】物理興趣小組的同學發現,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是受各種因素影響,它們決定對此進行研究。經過同學們討論,首先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長短有關;猜想二: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橫截面積有關;猜想三: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材料有關;為了驗證上述猜想是否正確,他們找到了如表所列9種規格的琴弦,因為音調的高低取決于聲源振動的頻率,于是借來一個能夠測量振動頻率的儀器進行實驗。編號 材料 長度/cm 橫截面積/mm2A 銅 60 0.76B 銅 60 0.89C 銅 60 1.05D 銅 80 0.76E 銅 ______ ______F 銅 100 0.76G 鋼 90 1.05H 尼龍 90 1.05I 尼龍 100 1.05(1)因為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三個因素有關,要研究其中一個因素對發出聲音音調高低的影響情況,就必須使另外兩個因素______(填“保持不變”或“發生變化”)。這種研究的方法就是______;(2)為了驗證猜想一,應選用編號為A、______、______三根琴弦進行實驗;(3)為了驗證猜想二,應選用編號是A、______、______三根琴弦進行實驗;(4)表中有的材料規格還沒有填全,為了驗證猜想三,必須知道該項內容:請在表中填上所缺數據______、______。專題02 聲現象一.如何正確認識振動跟聲音的關系?【疑難詮釋】正在發聲的物體一定正在振動,但是物體正在振動,人們未必一定能聽到聲音。只有振動頻率在人的聽覺頻率范圍內(即20~200000Hz)才能被人耳感受,引起聽覺。“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不能敘述為“振動停止,聲音也消失”,因為振動停止,只是不再發聲,而原來發出的聲音仍繼續傳播并存在。【典例剖析】以下情景中,不能產生聲音的是( )A.被敲擊的水瓶 B.真空罩中響鈴的鬧鐘 C.振翅飛行的蝴蝶 D.關閉的收音機【答案】D【解析】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可知產生聲音的物體在振動,被敲擊的水瓶、真空罩中的鬧鐘、振翅飛行的蝴蝶均在振動,能產生聲音,關閉的收音機不能振動,則不能產生聲音,故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選D。二.日常用語中的“高”、“低”指的是音調還是響度呢?【疑難詮釋】日常用語里的“高”、“低”大部分是指音調,也有少部分指響度。比如著名歌手李娜唱的《青藏高原》最后的高潮部分,音調非常高,一般人是唱不上去的。“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來”這里的“高”、“低”指的是音調。而“引吭高歌”、“低聲細語”這里所說的“高”、“低”則是指大小,就是聲音的響度了。【典例剖析】2022年俄烏戰爭中,基輔城傳出“震耳欲聾”的爆炸聲,這里的“震耳欲聾”描述的是聲音的( )A.音調 B.響度 C.音色 D.音頻【答案】B【解析】震耳欲聾是指聲音很大的意思,是指響度大,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三.如何根據聲音在示波器上的波形圖識別聲音的三特性?【方法技巧】如圖所示,同一個示波器上的波形反映了聲音的音調(即發聲體振動的頻率),同時也反映了聲音的響度(即發聲體振動的振幅);波形的疏密反映了振動頻率,疏則頻率低、音調低,密則頻率高、音調高。波形的高低反映了振動的振幅,高則振幅大、響度大,低則振幅小、響度小。另外,音色表現在示波器上的波形不同。【典例剖析】音樂小組的幾位同學制作了各自的樂器,樂器發聲的波形圖如圖所示,對此說法不正確的是( )A.樂器發聲時都在振動 B.樂器發聲的音色相同C.樂器發聲的響度相同 D.樂器發聲的音調相同【答案】B【解析】A.因為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所以樂器發聲時都在振動,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不同樂器、不同發生體的材料和結構不同,產生的音色會不同,我們是靠音色來辨別樂器的種類,所以音樂小組的幾位同學的各自的樂器音色不同。故B錯誤,符合題意;C.振幅是指振動物體離開平衡位置的最大距離,它決定了聲音的響度。觀察圖示可知振幅相同,所以樂器發聲的響度相同。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頻率表示物體振動的快慢,物體振動的越快,頻率越大,音調越高。觀察圖形,相同時間內,經過的周期越多,頻率越大。振動物體往返一次叫一個周期。觀察圖示可知發聲體振動的頻率相同,所以音調相同。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四.如何控制噪聲?通常,堅硬光滑的表面反射聲波的能力強,松軟多孔的表面吸收聲波的能力強;大廳內的蜂窩狀天花板就是吸收聲音,減弱聲音的反射,避免回聲的干擾。【典例剖析】大公雞清晨啼鳴發出嘹亮的聲音以_______的形式向周圍傳播,聽到雞叫聲,周六睡懶覺的小明趕緊用棉花塞住耳朵,這是在_______減弱聲音(選填“聲源處”、“傳播過程中”或“人耳處”)。【答案】 波 人耳處【解析】[1]聲音傳播需要介質,聲音是以聲波的形式傳播。所以,大公雞清晨啼鳴發出的聲音是以聲波的形式傳播。[2]對于周末補充睡眠人來說,公雞鳴啼聲影響了人們的休息,屬于噪聲;用棉花塞住耳朵是在人耳處減弱聲音。五.如何利用回聲測距?【方法技巧】利用回聲測距離時要特別注意,接收到回聲的時間為聲音往返的時間,因此用公式s=vt計算時,t應為題目所給時間的一半。【典例剖析】周末,小明爸爸開車帶小明到郊外的山上游玩。如圖是小明爸爸開車到山前的示意圖,一條筆直的公路通到山崖下,小明爸爸在公路上開車向著山崖的方向勻速行駛,小明爸爸開車到A處時,按響了汽笛,經過4s,汽車向前行駛了60m到B處時,小明聽到了汽笛的回聲。請你用所學的知識幫小明解答一下:(1)利用回聲測距的方法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測量地球和月球之間的距離,原因是_______;(2)汽車行駛的速度是多少______?(3)A處距離山崖還有多遠______?(聲速是340m/s)【答案】 不能 地球到月亮之間是真空,真空不能傳聲 15m/s 710m【解析】解:(1)超聲波的傳播需要介質,因為地球到月亮之間是真空,所以超聲波不能傳播。(2)由題知,從A到B汽車行駛的距離s車為60m,則車速(3)聲音傳播的距離s聲=v聲t=340m/s×4s=1360m而兩倍的A到山崖的距離2s=s車+s聲所以,距離答:(1)不能,因為地球到月亮之間是真空,而真空不能傳聲;(2)汽車行駛的速度是15m/s;(3)A處距離山崖還有710m遠。六.發聲體振動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發聲體振動的快慢(音調的高低)與發聲體的形狀(長短 粗細) 松緊(一般指弦)和所用材料等多種因素有關。早在戰國時期,我國就有“大弦小聲,小弦大聲”的記載,即弦越短 越細 張得越緊,它振動時發出聲音的音調就越高;反之越低。弦樂器和管樂器就是通過改變振動弦或空氣柱的長度來發出不同音調的聲音。【典例剖析】物理興趣小組的同學發現,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是受各種因素影響,它們決定對此進行研究。經過同學們討論,首先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長短有關;猜想二: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橫截面積有關;猜想三: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材料有關;為了驗證上述猜想是否正確,他們找到了如表所列9種規格的琴弦,因為音調的高低取決于聲源振動的頻率,于是借來一個能夠測量振動頻率的儀器進行實驗。編號 材料 長度/cm 橫截面積/mm2A 銅 60 0.76B 銅 60 0.89C 銅 60 1.05D 銅 80 0.76E 銅 ______ ______F 銅 100 0.76G 鋼 90 1.05H 尼龍 90 1.05I 尼龍 100 1.05(1)因為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三個因素有關,要研究其中一個因素對發出聲音音調高低的影響情況,就必須使另外兩個因素______(填“保持不變”或“發生變化”)。這種研究的方法就是______;(2)為了驗證猜想一,應選用編號為A、______、______三根琴弦進行實驗;(3)為了驗證猜想二,應選用編號是A、______、______三根琴弦進行實驗;(4)表中有的材料規格還沒有填全,為了驗證猜想三,必須知道該項內容:請在表中填上所缺數據______、______。【答案】 保持不變 控制變量法 D F B C 90 1.05【解析】(1)[1][2]根據猜想,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與多個因素有關,所以探究過程中應用到控制變量法,要研究其中一個因素對發出聲音音調高低的影響情況,就必須使另外兩個因素保持不變。(2)[3][4]為了驗證猜想一,需要控制琴弦的橫截面積和材料相同,長度不同,所以應選擇A、D、F進行實驗。(3)[5][6]為了驗證猜想二,需要控制琴弦的長度和材料相同,橫截面積不同,所以應選擇A、B、C進行實驗。(4)[7][8]要驗證猜想三,要保持琴弦的橫截面積和長度相同,材料不同,由G、H的數據知,E的長度應該為90cm,橫截面積為1.05mm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年中考物理臨考解題技法速練--專題02 聲現象(習題精選練習)(原卷版).docx 2025年中考物理臨考解題技法速練--專題02 聲現象(習題精選練習)(解析版).docx 2025年中考物理臨考解題技法速練--專題02 聲現象(方法與技巧)(原卷版).docx 2025年中考物理臨考解題技法速練--專題02 聲現象(方法與技巧)(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