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年中考物理臨考解題技法速練--專題05 透鏡及其應用(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年中考物理臨考解題技法速練--專題05 透鏡及其應用(含解析)

資源簡介

專題05 透鏡及其應用
一、單選題
1.小晨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如圖所示,點為一倍焦距處,點為二倍焦距處。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應將蠟燭向上移動
B.燭焰位于A點時,成放大的實像
C.燭焰位于B點時,光屏承接不到像
D.燭焰從A點移到B點的過程中時,光屏上始終出現放大的像
2.使用光學儀器時常常需要調節,下列哪項措施是不正確的(  )
A.用放大鏡看地圖時,為了放得大些,應將放大鏡與地圖之間的距離調大些
B.照相機對著某人照相時,底板上恰好呈現清晰的全身像,如果要拍出清晰的半身像,要將照相機向他適當移近一些距離
C.攝影記者先給大會主席臺拍了一個特寫鏡頭,為了拍攝主席臺全景,他后退了好幾步,然后將照相機暗箱長度調短一些
D.如果幻燈機銀幕上呈現的清晰畫面太小,那么,應將幻燈機往前移動一定距離,同時將幻燈片與鏡頭之間的距離調短一些
3.小明同學將兩個半徑合適的圓形空心硬紙筒恰好套在一起,小紙筒可以在大紙筒內自由移動,在一端A蒙上一層半透明紙,在紙筒的另一端B處嵌了一個焦距合適的凸透鏡,如圖所示,組成了一個簡單照相機模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應把A端朝著明亮的室外,端朝著較暗的室內
B.眼睛應對著端向筒內觀察,可以看到A端半透明紙上的像是否清晰
C.如果觀察到的像模糊不清,只有調節的距離才可調出清晰的像
D.如果在A端半透明紙上觀察到了某物體清晰縮小的像,該物體離端的距離一定比此時的距離大
4.小花用水凸透鏡模擬人眼的晶狀體,光屏相當于視網膜(如圖)。當用注射器向膠膜內注水,水凸透鏡的凸起程度增加,光屏上原來清晰的像變模糊了;將蠟燭靠近水凸透鏡,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此過程模擬的眼睛及該眼睛的矯正方法是(  )
A.近視眼 用凸透鏡矯正 B.遠視眼 用凸透鏡矯正
C.近視眼 用凹透鏡矯正 D.遠視眼 用凹透鏡矯正
二、填空題
5.如圖所示,是小明的一架焦距不變的照相機,其鏡頭對光線有___________(選填“會聚”或“發散”)作用;用這架相機拍照時,若拍完遠景再拍近景,鏡頭需要向___________(選填“靠近”或“遠離”)膠片的方向移動;膠片上所成的像與顯微鏡的目鏡所成的像,它們的性質___________(選填“相同”或“不同”)。
6.手機攝像頭相當于凸透鏡,影像傳感器相當于光屏。如圖所示,用手機掃描二維碼,相當于給二維碼拍了一張照片,則手機攝像頭離二維碼的距離肯定大于______(選填“一倍焦距”或“二倍焦距”)。影像傳感器上成的是______(選填“正立”或“倒立”)______(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實像。
7.下列四幅圖中:
(1)能夠說明遠視眼的成像原理的是圖______,遠視眼的缺陷是晶狀體的凸度過小或者眼球前后距離過______(選填“長”或“短”);
(2)能夠表示近視眼的矯正方法的圖是______,近視眼看不清______(選填“近”或“遠”)處的物體。
8.2021年5月15日,中國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屈原在《天問》詩句中所表達的美好愿望成為現實,如圖甲,“祝融號“火星車駛離平臺的過程中,其后置照相機對著平臺先后拍攝得到乙、丙、丁3張照片,照相機的鏡頭是一個 ______透鏡,拍攝過程中相機鏡頭逐步 ______(向外伸/向內縮)。觀看三張照片感覺平臺是運動的,這是以 ______為參照物。
三、作圖題
9.(1)如圖甲,平面鏡前的一個發光點S’所發出的光經過平面鏡反射后的光線已經被畫出,請在圖中畫出入射光線,并找到發光點S的位置。
(2)如圖乙,凸透鏡的焦距為1.50cm,O為透鏡的光心.請按照實際尺寸標出凸透鏡右側焦點F的位置,并畫出圖中入射光線所對應的折射光線。
(3)完成圖丙中的光路圖。
10.如圖,凸透鏡的主光軸與平靜水面重合,F為凸透鏡的焦點,入射光線AB平行主光軸,請畫出AB經過凸透鏡后的折射光線和進入水中后大致的折射光線。
四、實驗題
11.趙虎實驗小組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
(1)當燭焰、凸透鏡在如圖甲所示的位置時,適當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個清晰倒立______(選填“放大”“縮小” 或”等大”)的實像;
(2)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將蠟燭向左移動一段距離,向______(選填“左”或“右”)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再次出現清晰的像。將蠟燭繼續向左移動,保持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不變,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放置了一個度數合適的眼鏡,光屏上也得到了清晰的像,她放置的應該是______視眼鏡;
(3)趙虎實驗時對圖中的裝置進行了改進,將蠟燭換成帶有“F”形的LED燈、貼上方格紙,如圖乙所示。請寫出改進后其中的一個優點______;
(4)趙虎把點燃的蠟燭放到光具座的某一位置, 左右移動光屏,發現光屏上出現了一個大小始終不變的圓形光斑(不是像),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______;
(5)另一實驗小組更換相關器材后順利完成實驗,根據記錄的實驗數據得到了如圖丙所示的圖像,線段MN為凸透鏡成像的像距倒數(1/v)和物距倒數(1/u)的對應關系。根據圖像信息可知該小組所用凸透鏡的焦距為______cm。
12.小林用圖甲裝置來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1)實驗前,應調整燭焰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鏡的___________上。
(2)當蠟燭、凸透鏡和光屏處于圖甲所示位置時,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___________(填“實”或“虛”)像。
(3)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將圖甲中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互換,此時光屏上所成像的特點與___________ (填“照相機”“放大鏡”或“投影儀”)相同。
(4)小林進行了進一步探究:如圖乙所示,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保持光屏位置不變,讓蠟燭和凸透鏡分別以2cm/s和1cm/s的速度,從圖示位置同時勻速向左運動,經過___________s,光屏上成清晰_____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的像。專題05 透鏡及其應用
一、單選題
1.小晨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如圖所示,點為一倍焦距處,點為二倍焦距處。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應將蠟燭向上移動
B.燭焰位于A點時,成放大的實像
C.燭焰位于B點時,光屏承接不到像
D.燭焰從A點移到B點的過程中時,光屏上始終出現放大的像
【答案】D
【解析】
A.由圖可知,像在光屏的上方,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即像要向下移動,根據過光心的光線不改變傳播方向可知,應將蠟燭向上移動,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燭焰放在A點上
2f>u>f
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由圖可知,把燭焰放在B點上
u<f
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光屏承接不到像,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燭焰從A點移到B點的過程中,在F點左側,根據“物近像遠像變大”,在光屏上所成的像變大;但過F點后,因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光屏承接不到像,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
2.使用光學儀器時常常需要調節,下列哪項措施是不正確的(  )
A.用放大鏡看地圖時,為了放得大些,應將放大鏡與地圖之間的距離調大些
B.照相機對著某人照相時,底板上恰好呈現清晰的全身像,如果要拍出清晰的半身像,要將照相機向他適當移近一些距離
C.攝影記者先給大會主席臺拍了一個特寫鏡頭,為了拍攝主席臺全景,他后退了好幾步,然后將照相機暗箱長度調短一些
D.如果幻燈機銀幕上呈現的清晰畫面太小,那么,應將幻燈機往前移動一定距離,同時將幻燈片與鏡頭之間的距離調短一些
【答案】D
【解析】
A.用放大鏡看地圖時,是利用凸透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凸透鏡成虛像時,物距越大,像越大,即需要增大放大鏡和地圖之間的距離,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照相機利用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工作的,照完全身像再照半身像,像變大,像距變大,物距要變小,所以照相機離被拍攝的人要近一些,同時將暗箱長度調長一些,故 B正確,不符合題意;
C.照相機利用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工作的,從特寫到全景,像變小,像距變小,物距變大,所以照相機離主席臺要遠一些,同時縮短暗箱。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幻燈機是利用凸透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工作的,從小畫面到大畫面,像要增大,像距變大,物距變小,所以幻燈片要靠近鏡頭,同時幻燈機要遠離屏幕后退一些,故D不正確,符合題意。
故選D。
3.小明同學將兩個半徑合適的圓形空心硬紙筒恰好套在一起,小紙筒可以在大紙筒內自由移動,在一端A蒙上一層半透明紙,在紙筒的另一端B
處嵌了一個焦距合適的凸透鏡,如圖所示,組成了一個簡單照相機模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應把A端朝著明亮的室外,端朝著較暗的室內
B.眼睛應對著端向筒內觀察,可以看到A端半透明紙上的像是否清晰
C.如果觀察到的像模糊不清,只有調節的距離才可調出清晰的像
D.如果在A端半透明紙上觀察到了某物體清晰縮小的像,該物體離端的距離一定比此時的距離大
【答案】D
【解析】
AB.由凸透鏡的成像規律可知,圖示中的半透明紙相當于光屏,為了更好的觀察物體通過凸透鏡所成的像的情況,應A端在較暗的室內,為了讓物體所成的像更清晰,應讓更多的光線通過凸透鏡,所以應讓B端朝著明亮的室外,那么應讓眼睛對著A端向筒內觀察,才能看到B端的物體在A端所成的像是否清楚,故AB錯誤;
C.觀察到的像模糊不清,可能是物距過大或過小也有可能是物距過大或過小,所以可以調節AB的距離,也可以調節物體到B的距離,故C錯誤;
D.在A端觀察到的像是縮小的,物距與像距的關系:物距大于像距,所以物體與B的距離一定大于AB的距離,故D正確。
故選D。
4.小花用水凸透鏡模擬人眼的晶狀體,光屏相當于視網膜(如圖)。當用注射器向膠膜內注水,水凸透鏡的凸起程度增加,光屏上原來清晰的像變模糊了;將蠟燭靠近水凸透鏡,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此過程模擬的眼睛及該眼睛的矯正方法是(  )
A.近視眼 用凸透鏡矯正 B.遠視眼 用凸透鏡矯正
C.近視眼 用凹透鏡矯正 D.遠視眼 用凹透鏡矯正
【答案】C
【解析】
當用注射器向膠膜內注水,水凸透鏡的凸起程度增加,折光能力越強,水凸透鏡的焦距越短,像成在光屏的前方,將蠟燭靠近水凸透鏡,物距減小,像距變大,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近視眼的成因是晶狀體變厚,折光能力變強,使得遠處物體的像成在視網膜的前方造成的,所以此過程模擬的近視眼,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用凹透鏡矯正。
故選C。
二、填空題
5.如圖所示,是小明的一架焦距不變的照相機,其鏡頭對光線有___________(選填“會聚”或“發散”)作用;用這架相機拍照時,若拍完遠景再拍近景,鏡頭需要向___________(選填“靠近”或“遠離”)膠片的方向移動;膠片上所成的像與顯微鏡的目鏡所成的像,它們的性質___________(選填“相同”或“不同”)。
【答案】 會聚 遠離 不同
【解析】
[1]照相機的鏡頭為凸透鏡,其鏡頭對光線有會聚作用。
[2]根據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近(物距變小)像遠(像距變大)像變大。用這架相機拍照時,若拍完遠景再拍近景,即物距變小,則像距要變大,故鏡頭需要向遠離膠片的方向移動。
[3]膠片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縮小的實像,而顯微鏡的目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故膠片上所成的像與顯微鏡的目鏡所成的像,它們的性質不同。
6.手機攝像頭相當于凸透鏡,影像傳感器相當于光屏。如圖所示,用手機掃描二維碼,相當于給二維碼拍了一張照片,則手機攝像頭離二維碼的距離肯定大于______(選填“一倍焦距”或“二倍焦距”)。影像傳感器上成的是______(選填“正立”或“倒立”)______(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實像。
【答案】 二倍焦距 倒立 縮小
【解析】
[1][2][3]手機攝像頭相當于凸透鏡,是利用物體在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縮小實像的原理工作的,所以,掃碼時二維碼要位于攝像頭的兩倍焦距以外。
7.下列四幅圖中:
(1)能夠說明遠視眼的成像原理的是圖______,遠視眼的缺陷是晶狀體的凸度過小或者眼球前后距離過______(選填“長”或“短”);
(2)能夠表示近視眼的矯正方法的圖是______,近視眼看不清______(選填“近”或“遠”)處的物體。
【答案】 ① 短 ④ 遠
【解析】
(1)[1][2]遠視眼的成因是眼球前后徑過短,或晶狀體曲度過小,使得物體反射的光線通過晶狀體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后方造成的,如圖①。
(2)[3][4]近視眼的成因是眼球前后徑過長,或晶狀體曲度變大,使得物體反射的光線通過晶狀體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前方造成的,故近視眼看不清遠處的物體,需要佩戴使光線發散的凹透鏡進行矯正,圖④能夠表示近視眼的矯正方法。
8.2021年5月15日,中國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屈原在《天問》詩句中所表達的美好愿望成為現實,如圖甲,“祝融號“火星車駛離平臺的過程中,其后置照相機對著平臺先后拍攝得到乙、丙、丁3張照片,照相機的鏡頭是一個 ______透鏡,拍攝過程中相機鏡頭逐步 ______(向外伸/向內縮)。觀看三張照片感覺平臺是運動的,這是以 ______為參照物。
【答案】 凸 向內縮 相機鏡頭
【解析】
[1][2]照相機鏡頭是凸透鏡,利用凸透鏡成像,由圖可知,像變小,物距增大,像距減小,所以相機鏡頭逐步向內縮。
[3]以相機鏡頭為參照物,平臺位置改變,是運動的。
三、作圖題
9.(1)如圖甲,平面鏡前的一個發光點S’所發出的光經過平面鏡反射后的光線已經被畫出,請在圖中畫出入射光線,并找到發光點S的位置。
(2)如圖乙,凸透鏡的焦距為1.50cm,O為透鏡的光心.請按照實際尺寸標出凸透鏡右側焦點F的位置,并畫出圖中入射光線所對應的折射光線。
(3)完成圖丙中的光路圖。
【答案】(1)(2) (3)
【解析】
(1)先將兩條反射光線反向延長交于一點S′,再作出S′關于平面鏡的對稱點S,即為發光點的位置,從反光點S到反射點畫出兩條入射光線;如下圖所示:
(2)在主光軸上距凸透鏡光心O
為1.5cm處的點是凸透鏡的焦點。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過透鏡的焦點;如下圖所示:
(3)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凹透鏡折射后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過焦點;射向焦點的光線經凹透鏡折射后,將平行于主光軸。如下圖所示:
10.如圖,凸透鏡的主光軸與平靜水面重合,F為凸透鏡的焦點,入射光線AB平行主光軸,請畫出AB經過凸透鏡后的折射光線和進入水中后大致的折射光線。
【答案】
【解析】
入射光線AB平行主光軸,必然過凸透鏡的右側焦點,故將B點和右側焦點相連,并標上向下的箭頭,過右側焦點做水面的垂線,即為法線,過折射點畫折射角,由于空氣中的角大,故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相比更靠近法線,故如下圖所示:
四、實驗題
11.趙虎實驗小組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
(1)當燭焰、凸透鏡在如圖甲所示的位置時,適當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個清晰倒立______(選填“放大”“縮小” 或”等大”)的實像;
(2)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將蠟燭向左移動一段距離,向______(選填“左”或“右”)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再次出現清晰的像。將蠟燭繼續向左移動,保持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不變,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放置了一個度數合適的眼鏡,光屏上也得到了清晰的像,她放置的應該是______視眼鏡;
(3)趙虎實驗時對圖中的裝置進行了改進,將蠟燭換成帶有“F”形的LED燈、貼上方格紙,如圖乙所示。請寫出改進后其中的一個優點______;
(4)趙虎把點燃的蠟燭放到光具座的某一位置, 左右移動光屏,發現光屏上出現了一個大小始終不變的圓形光斑(不是像),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______;
(5)另一實驗小組更換相關器材后順利完成實驗,根據記錄的實驗數據得到了如圖丙所示的圖像,線段MN為凸透鏡成像的像距倒數(1/v)和物距倒數(1/u)的對應關系。根據圖像信息可知該小組所用凸透鏡的焦距為______cm。
【答案】 縮小 左 近 實驗現象更明顯(或便于觀察、或減少污染等) 蠟燭在焦點上 12.5
【解析】
(1)[1]如圖所示燭焰、透鏡和光屏位置關系,此時物距大于像距,故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2)[2][3]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將蠟燭向左移動一段距離,物距變大,則像距變小,故應向左移動光屏。將蠟燭繼續向左移動,則像距會變得更小,即像更靠近凸透鏡。此時保持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不變,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放置了一個度數合適的眼鏡,光屏上也得到了清晰的像,說明這個鏡片對光起到了發散的作用,因此,他放置的應該是矯正近視眼的凹透鏡片。
(3)[4]“F”形的LED燈比燭焰成像更穩定,便于觀察,貼上方格紙能夠更好的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并且無污染。
(4)[5]把點燃的蠟燭放到光具座的某一位置,左右移動光屏,發現光屏上出現了一個大小始終不變的圓形光斑(不是像),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物體在一倍焦點處,即蠟燭在焦點上。
(5)[6]圖丙中

此時
v=u=0.25m
像距等于物距,說明物體處于二倍焦距處,即
2f=0.25m
所以
f=0.125m=12.5cm
12.小林用圖甲裝置來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1)實驗前,應調整燭焰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鏡的___________上。
(2)當蠟燭、凸透鏡和光屏處于圖甲所示位置時,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___________(填“實”或“虛”)像。
(3)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將圖甲中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互換,此時光屏上所成像的特點與___________ (填“照相機”“放大鏡”或“投影儀”)相同。
(4)小林進行了進一步探究:如圖乙所示,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保持光屏位置不變,讓蠟燭和凸透鏡分別以2cm/s和1cm/s的速度,從圖示位置同時勻速向左運動,經過___________s,光屏上成清晰_____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的像。
【答案】 主光軸 倒立 實 照相機 5 等大
【解析】
(1)[1]實驗前,應調整燭焰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鏡的主光軸上,這樣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2)[2][3]如題圖甲所示,當凸透鏡位于甲所示位置時,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圖可知此時物距小于像距,即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3)[4]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將圖甲中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互換,則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根據光在折射時光路的可逆性可知,此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照相機就是利用這個原理制成的。
(4)[5][6]由圖乙知此時物距等于像距等于15cm,且蠟燭向左移動的速度是凸透鏡向左移動速度的2倍,設它們移動時間t后物距和像距相等,都等于2倍焦距,即20cm,則可得
2cm/s×t+15cm - 1cm/s ×t=20cm
解得
t=5s
此時光屏上成清晰等大的實像。專題05 透鏡及其應用
一.如何理解透鏡的“會聚”與“發散”作用?
【方法技巧】判斷透鏡的“會聚”、“發散”作用的最簡單方法就是將原入射光線延長,比較入射光束和折射光束的輻射范圍,若輻射范圍變小則為會聚(圖甲),反之則為發散(圖乙)。不要誤認為會聚等于相交,發散等于不相交。
    
圖甲            圖乙
【典例剖析】下列關于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A.凸透鏡能使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會聚于焦點
B.凸透鏡使能夠會聚的光線提前會聚
C.任何一束光線通過凸透鏡后都將會聚于一點
D.凸透鏡能使發散的光線減小發散
【方法指導】
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能使光線的夾角變小。
二.如何測凸透鏡焦距?
【方法技巧】方法一:太陽光聚焦法:
a.讓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拿一張白紙在它的另一側來回移動,直到紙上的光斑最小為止。
b.用刻度尺測出光斑到凸透鏡的距離D;
c.凸透鏡的焦距f=D。
方法二:物像等大法:
a.在光具座上從左至右依次放蠟燭、凸透鏡、光屏,點燃蠟燭,調整蠟燭、凸透鏡、光屏,使它們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移動凸透鏡和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現倒立等大的實像為止。
b.測出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D;凸透鏡的焦距f=D/2。
【典例剖析】
1.小華有三只大小、形狀完全相同的凸透鏡,分別是由玻璃、水晶、塑料制成,現在小華想要探究凸透鏡的焦距和材料是否有關.現在可以在晴朗的天氣里完成這個實驗,請問:
(1)除了以上的三個透鏡外還需要的測量工具_____;
(2)如何測量凸透鏡的焦距?簡述其探究過程_____;
(3)設計記錄數據的表格_______。
2.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
(1)如圖甲,一束平行光正對凸透鏡照射,光屏上出現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從圖中刻度尺可讀出凸透鏡的焦距f=______cm;這一實驗表明,凸透鏡對光線有______作用;
(2)假如將凸透鏡、點燃的蠟燭、光屏固定在光具座上如乙圖所示位置,恰好在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則像距是______cm,像是______(選填“放大”“等大”或“縮小”)、______(選填“正”或“倒”)立的。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這三種光學儀器正常使用時,與這種成像情況一致的是______。若發現像成在光屏的上半部分,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應將透鏡向______(選填“上”或“下”)調節。
三、如何正確作透鏡光路圖及填透鏡類型?
【方法技巧】1.透鏡光路圖畫法:記住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的光路圖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注意: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用虛線表示。
2.透鏡類型判斷:解決此題的方法可簡記為“口訣法”:
①入線延長看折線——把入射光線延長,看折射光線的位置;
②窄凸寬凹把鏡填——如果折射光線在入射光線的內側,既變窄則是凸透鏡,反之折射光線在入射光線的外側,既變寬則是凹透鏡。
【典例剖析】
1.根據圖中的光路圖在長方形框中填上適當類型的透鏡。
2.現有A、B、C、D四枚透鏡,A和B的透鏡類型未知,C和D都是凸透鏡,焦距分別為fC=10cm和fD=20cm。
(1)圖甲所示是不同方向的入射光束分別穿過A、B透鏡時的光路圖。屬于凸透鏡的是______(選填“A”“B”或“A和B”)。
(2)在C、D透鏡中選取其中一個安裝在光具座35cm刻線處,將點燃的蠟燭放置在光具座上5cm刻線處,不斷移動光屏,當在移動到95cm刻線處時,恰好能使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圖乙所示。由此現象可以判斷出安裝的透鏡是______(選填“C”或“D”)。
四.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成像的大小如何調節?
【方法技巧】成像大小的調節:牢記像的大小由像距決定,即像隨著像距的增大(減小)而增大(減小)。而像距的變化由物距決定。
①當成實像時,物距和像距的變化具有反向性,即物距增大,像距變小,則像隨著變小。
②當成虛像時,物距和像距的變化具有同向性,即物距增大,像距增大,則像隨著變大。
【典例剖析】
1.小俊和小遠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
(1)為了粗略測量凸透鏡的焦距,小俊在上午第二節課后(9:30左右),將凸透鏡與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調節凸透鏡到地面的距離,直至地面上出現一個最小的亮點,小俊認為此點就是凸透鏡焦點的位置。小遠卻告訴他,這個亮點不是凸透鏡的焦點位置,其理由是______;
(2)實驗前,必須將燭焰和______的中心位于凸透鏡的______上,才能使像呈現在光屏中央;當燭焰正好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清晰的像時,發現蠟燭和光屏之間的距離是40cm,則該凸透鏡的焦距是______cm;
(3)實驗中固定好透鏡和蠟燭后,發現無論如何移動光屏,光屏只有一個與透鏡大小幾乎相同的光斑,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4)在實驗過程中,蠟燭由于燃燒會逐漸變短,則蠟燭成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將會______;(選填:“操持不變”、“逐漸上移”、“逐漸下移”)
(5)小俊和小遠在實驗過程中突發奇想:“假如用手將凸透鏡遮擋一半,還會成完整像嗎?”
小俊:“不能成完整的像,因為透鏡被手擋住了一半。”小遠:“能成完整的像,但是像的亮度將變暗一些。”請你仔細分析一下,你支持______的觀點,理由是______;
(6)按要求進行觀察和測量,并將觀測情況記錄在如下表格中。表中實驗序號4中像的性質為______(像的性質需要寫完整),像距為______cm。
實驗序號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質
1 30 15 倒立、縮小的實像
2 25 16.7 倒立、縮小的實像
3 20 20 倒立、等大的實像
4 15
5 5 正立、放大的虛像
(7)當蠟燭、凸透鏡和光屏處于圖中的位置時,光屏上呈現的像是模糊的;
①將光屏向靠近凸透鏡的方向移動適當距離后,光屏上出現清晰的像,此時的像是倒立、______的實像,這個像的成像原理與______(選填“放大鏡”、“投影儀”或“照相機”)相同;
②李老師取下自己戴的眼鏡放于蠟燭和凸透鏡之間、光屏上的像又變得模糊,小俊同學發現當蠟燭向靠近透鏡的方向動適當距離后像又清晰。由此可知,李老師所戴的眼鏡是______透鏡,李老師的眼睛屬于______(選填“近視鏡”、“遠視眼”、或“正常眼”)。
2.如圖是研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的器材。
(1)為了使燭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應該調節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中心在______;
(2)蠟燭位于圖中的B處時,移動光屏到D處,觀察到光屏上呈現清晰的像,此時燭焰像與燭焰大小相等,則該凸透鏡焦距為______;
(3)若把蠟燭向右移動到刻度為35cm處,屏上的像變得模糊。要使像變清晰,光屏應向______(選填“左”或“右”)適當移動,此時光屏上的像是倒立、______(選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的實像,利用此原理可以制成______(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
(4)若蠟燭位于圖中的B處時,保持蠟燭與凸透鏡的位置不變,換用一個不同焦距的凸透鏡,將光屏從D點向右移動才能重新得到清晰的像,此時相對燭焰大小,所成的像是______(選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的實像,換用的凸透鏡的焦距可能為______。(選填下列選項)
A.8cm B.10cm C.15cm D.20cm
五.如何正確理解遠視眼、近視眼的矯正方法?
【疑難詮釋】近視眼成像在視網膜前,佩戴發散透鏡,使光線推遲會聚; 遠視眼成像在視網膜后,佩戴會聚透鏡,使光線提前會聚。注意:晶狀體變厚或變薄導致晶狀體曲度變大或變小,從而使折光能力增強或減弱,從而使像點不能成在視網膜上。
【典例剖析】下列圖中,能夠說明遠視眼的成像原理的是圖______。近視眼看不清______處(選填“近”或“遠”)的物體。能夠表示近視眼的矯正方法的原理的是圖______。
六.如何理解顯微鏡和望遠鏡的原理?
【疑難詮釋】顯微鏡和天文望遠鏡的目鏡都是起到放大鏡的作用,因此都成虛像。 二者的物鏡都需要將實像成在目鏡的一倍焦距以內 ,以便對實像進行放大。因此物鏡成實像(顯微鏡成放大的實像,望遠鏡成縮小的實像),目鏡成虛像。
遠處的物體經過望遠鏡的物鏡和目鏡后,所成的像還是比物體本身小,但是視角變得很大;另外,望遠鏡的物鏡直徑大,可以會聚足夠多的光,使成的像更加明亮。
【典例剖析】如圖所示,眼睛、顯微鏡、望遠鏡和投影儀用到了我們所學的很多光學知識,里面有眼睛的晶狀體,顯微鏡和望遠鏡的目鏡和物鏡、投影儀的平面鏡和鏡頭。
  
(1)其工作原理與照相機相同的有:_________,其工作原理與放大鏡相同的有:_________,利用光的反射的有:________。(以上3個空格均選填圖中序號)
(2)圖甲中是______眼,要戴上______透鏡來矯正。
(3)投影儀屏幕上的像是______立、放大的實像;要使屏幕上的像更大一些,應該將鏡頭向_____調節,同時投影儀應適當_________屏幕。專題05 透鏡及其應用
一.如何理解透鏡的“會聚”與“發散”作用?
【方法技巧】判斷透鏡的“會聚”、“發散”作用的最簡單方法就是將原入射光線延長,比較入射光束和折射光束的輻射范圍,若輻射范圍變小則為會聚(圖甲),反之則為發散(圖乙)。不要誤認為會聚等于相交,發散等于不相交。
    
圖甲            圖乙
【典例剖析】下列關于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A.凸透鏡能使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會聚于焦點
B.凸透鏡使能夠會聚的光線提前會聚
C.任何一束光線通過凸透鏡后都將會聚于一點
D.凸透鏡能使發散的光線減小發散
【答案】C
【方法指導】
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能使光線的夾角變小。
【解析】
A.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通過凸透鏡折射后光線會聚在焦點上,故A正確,A不符合題意;
BC.凸透鏡使能夠會聚的光線提前會聚,但原來發散的光線不一定能會聚于一點,故B正確,B不符合題意,C錯誤,C符合題意;
D.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凸透鏡能使發散的光線減小發散,故D正確,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二.如何測凸透鏡焦距?
【方法技巧】方法一:太陽光聚焦法:
a.讓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拿一張白紙在它的另一側來回移動,直到紙上的光斑最小為止。
b.用刻度尺測出光斑到凸透鏡的距離D;
c.凸透鏡的焦距f=D。
方法二:物像等大法:
a.在光具座上從左至右依次放蠟燭、凸透鏡、光屏,點燃蠟燭,調整蠟燭、凸透鏡、光屏,使它們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移動凸透鏡和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現倒立等大的實像為止。
b.測出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D;凸透鏡的焦距f=D/2。
【典例剖析】
1.小華有三只大小、形狀完全相同的凸透鏡,分別是由玻璃、水晶、塑料制成,現在小華想要探究凸透鏡的焦距和材料是否有關.現在可以在晴朗的天氣里完成這個實驗,請問:
(1)除了以上的三個透鏡外還需要的測量工具_____;
(2)如何測量凸透鏡的焦距?簡述其探究過程_____;
(3)設計記錄數據的表格_______。
【答案】 刻度尺 探究過程:
①用玻璃透鏡會聚太陽光,通過調整它到地面的距離,使地面上出現最小的光斑,用刻度尺量出透鏡到光斑的距離即是焦距;②用水晶透鏡進行上述實驗;③用塑料透鏡進行上述實驗;④比較三種透鏡的焦距得出結論。
凸透鏡種類 焦距f/cm
玻璃透鏡
水晶透鏡
塑料透鏡
【解析】
(1)根據題意知道,探究凸透鏡的焦距和材料是否有關,所以,除了以上的三個透鏡外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刻度尺;
(2)根據實驗要求,探究過程如下:
①用玻璃透鏡會聚太陽光,通過調整它到地面的距離,使地面上出現最小的光斑,用刻度尺量出透鏡到光斑的距離即是焦距;
②用水晶透鏡進行上述實驗;
③用塑料透鏡進行上述實驗;
④比較三種透鏡的焦距得出結論
(3)根據實驗過程測量數據,記錄表格如下:
凸透鏡種類 焦距f/cm
玻璃透鏡
水晶透鏡
塑料透鏡
2.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
(1)如圖甲,一束平行光正對凸透鏡照射,光屏上出現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從圖中刻度尺可讀出凸透鏡的焦距f=______cm;這一實驗表明,凸透鏡對光線有______作用;
(2)假如將凸透鏡、點燃的蠟燭、光屏固定在光具座上如乙圖所示位置,恰好在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則像距是______cm,像是______(選填“放大”“等大”或“縮小”)、______(選填“正”或“倒”)立的。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這三種光學儀器正常使用時,與這種成像情況一致的是______。若發現像成在光屏的上半部分,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應將透鏡向______(選填“上”或“下”)調節。
【答案】 10.0 會聚 15.0 縮小 倒 照相機 下
【解析】
(1)[1][2]圖甲一束平行光正對凸透鏡照射,光屏上出現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即為焦點,此現象說明凸透鏡對光線具有會聚作用,焦點到凸透鏡的距離為焦距,則凸透鏡的焦距為
f=20.0cm-10.0cm=10.0cm
(2)[3][4][5]將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50.0cm刻度線處,恰好在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為像距,則此時像距為15.0cm,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為物距,物距為32.0cm,凸透鏡的焦距是10.0cm,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6]照相機的成像原理是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投影儀的成像原理是物距位于一倍焦距與二倍焦距之間,凸透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放大鏡的成像原理是物距位于一倍焦距以內,凸透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所以此時的成像原理與照相機相同。
[7]因為過凸透鏡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所以當像成在光屏的上半部分時,應將蠟燭上移,或將光屏上移,或將透鏡下移。
三、如何正確作透鏡光路圖及填透鏡類型?
【方法技巧】1.透鏡光路圖畫法:記住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的光路圖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注意: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用虛線表示。
2.透鏡類型判斷:解決此題的方法可簡記為“口訣法”:
①入線延長看折線——把入射光線延長,看折射光線的位置;
②窄凸寬凹把鏡填——如果折射光線在入射光線的內側,既變窄則是凸透鏡,反之折射光線在入射光線的外側,既變寬則是凹透鏡。
【典例剖析】
1.根據圖中的光路圖在長方形框中填上適當類型的透鏡。
【答案】
【解析】
由圖可以看出折射光線比起入射光線更加遠離主光軸,所以該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因此填凹透鏡;然后根據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過焦點,作圖如下:
2.現有A、B、C、D四枚透鏡,A和B的透鏡類型未知,C和D都是凸透鏡,焦距分別為fC=10cm和fD=20cm。
(1)圖甲所示是不同方向的入射光束分別穿過A、B透鏡時的光路圖。屬于凸透鏡的是______(選填“A”“B”或“A和B”)。
(2)在C、D透鏡中選取其中一個安裝在光具座35cm刻線處,將點燃的蠟燭放置在光具座上5cm刻線處,不斷移動光屏,當在移動到95cm刻線處時,恰好能使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圖乙所示。由此現象可以判斷出安裝的透鏡是______(選填“C”或“D”)。
【答案】 A D
【解析】
(1)[1]根據甲圖可知,當光通過A透鏡時,光會聚,所以A是凸透鏡,當光通過B透鏡時光發散,所以B透鏡是凹透鏡,故屬于凸透鏡的是A。
(2)[2]由題意可知,物距等于30cm,像距等于60cm,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要想得到清晰的像,物距、像距和焦距滿足關系式,所以焦距的倒數為
所以焦距是20cm,故選擇的凸透鏡是D。
四.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成像的大小如何調節?
【方法技巧】成像大小的調節:牢記像的大小由像距決定,即像隨著像距的增大(減小)而增大(減小)。而像距的變化由物距決定。
①當成實像時,物距和像距的變化具有反向性,即物距增大,像距變小,則像隨著變小。
②當成虛像時,物距和像距的變化具有同向性,即物距增大,像距增大,則像隨著變大。
【典例剖析】
1.小俊和小遠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
(1)為了粗略測量凸透鏡的焦距,小俊在上午第二節課后(9:30左右),將凸透鏡與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調節凸透鏡到地面的距離,直至地面上出現一個最小的亮點,小俊認為此點就是凸透鏡焦點的位置。小遠卻告訴他,這個亮點不是凸透鏡的焦點位置,其理由是______;
(2)實驗前,必須將燭焰和______的中心位于凸透鏡的______上,才能使像呈現在光屏中央;當燭焰正好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清晰的像時,發現蠟燭和光屏之間的距離是40cm,則該凸透鏡的焦距是______cm;
(3)實驗中固定好透鏡和蠟燭后,發現無論如何移動光屏,光屏只有一個與透鏡大小幾乎相同的光斑,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4)在實驗過程中,蠟燭由于燃燒會逐漸變短,則蠟燭成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將會______;(選填:“操持不變”、“逐漸上移”、“逐漸下移”)
(5)小俊和小遠在實驗過程中突發奇想:“假如用手將凸透鏡遮擋一半,還會成完整像嗎?”
小俊:“不能成完整的像,因為透鏡被手擋住了一半。”小遠:“能成完整的像,但是像的亮度將變暗一些。”請你仔細分析一下,你支持______的觀點,理由是______;
(6)按要求進行觀察和測量,并將觀測情況記錄在如下表格中。表中實驗序號4中像的性質為______(像的性質需要寫完整),像距為______cm。
實驗序號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質
1 30 15 倒立、縮小的實像
2 25 16.7 倒立、縮小的實像
3 20 20 倒立、等大的實像
4 15
5 5 正立、放大的虛像
(7)當蠟燭、凸透鏡和光屏處于圖中的位置時,光屏上呈現的像是模糊的;
①將光屏向靠近凸透鏡的方向移動適當距離后,光屏上出現清晰的像,此時的像是倒立、______的實像,這個像的成像原理與______(選填“放大鏡”、“投影儀”或“照相機”)相同;
②李老師取下自己戴的眼鏡放于蠟燭和凸透鏡之間、光屏上的像又變得模糊,小俊同學發現當蠟燭向靠近透鏡的方向動適當距離后像又清晰。由此可知,李老師所戴的眼鏡是______透鏡,李老師的眼睛屬于______(選填“近視鏡”、“遠視眼”、或“正常眼”)。
【答案】 凸透鏡沒有正對太陽光 光屏 主光軸 10 蠟燭放置在了焦點上 逐漸上移 小遠 擋住一半后剩余部分凸透鏡仍能成像,但由于通過的光變少,成像變暗 倒立放大的實像 30 縮小 照相機 凸 遠視眼
【解析】
(1)[1]由于凸透鏡沒有正對太陽光,光線未與主光軸平行,而是將凸透鏡與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調節凸透鏡到地面的距離,地面上出現一個最小的亮點,只有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才能會聚到焦點上,所以這個亮點不是凸透鏡的焦點位置。
(2)[2][3][4]通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實驗前,必須將燭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鏡的主光軸上,才能使像呈現在光屏中央;當燭焰正好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清晰的像時,發現蠟燭和光屏之間的距離是40cm,此時物距等于像距,根據當物距等于2倍焦距時,則像距也在2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實像,則該凸透鏡的焦距是10cm。
(3)[5]實驗中固定好透鏡和蠟燭后,發現無論如何移動光屏,光屏只有一個與透鏡大小幾乎相同的光斑,其原因可能是蠟燭放置在了焦點上,經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軸射出。
(4)[6]在實驗過程中,蠟燭由于燃燒會逐漸變短,由于通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則蠟燭成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將會逐漸上移。
(5)[7][8]擋住一半后剩余部分凸透鏡焦距不變,仍能成像,但由于通過的光變少,成像變暗,所以小遠的觀點正確。
(6)[9][10]表中實驗序號4中像的性質滿足當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時,則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實像,且根據光的可逆性及實驗序號1中的數據可知像距為30cm。
(7)[11][12]當蠟燭、凸透鏡和光屏處于圖中的位置時,光屏上呈現的像是模糊的,此時物距為40cm,滿足當物距大于2倍焦距時,則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成倒立、縮小的實像,這個像的成像原理與照相機、攝像機相同。
[13][14]李老師取下自己戴的眼鏡放于蠟燭和凸透鏡之間、光屏上的像又變得模糊,小俊同學發現當蠟燭向靠近透鏡的方向動適當距離后像又清晰,說明眼鏡放入后相當于增強了光的會聚能力,由此可知,李老師所戴的眼鏡是對光有會聚作用的凸透鏡,李老師的眼睛屬于遠視眼。
2.如圖是研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的器材。
(1)為了使燭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應該調節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中心在______;
(2)蠟燭位于圖中的B處時,移動光屏到D處,觀察到光屏上呈現清晰的像,此時燭焰像與燭焰大小相等,則該凸透鏡焦距為______;
(3)若把蠟燭向右移動到刻度為35cm處,屏上的像變得模糊。要使像變清晰,光屏應向______(選填“左”或“右”)適當移動,此時光屏上的像是倒立、______(選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的實像,利用此原理可以制成______(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
(4)若蠟燭位于圖中的B處時,保持蠟燭與凸透鏡的位置不變,換用一個不同焦距的凸透鏡,將光屏從D點向右移動才能重新得到清晰的像,此時相對燭焰大小,所成的像是______(選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的實像,換用的凸透鏡的焦距可能為______。(選填下列選項)
A.8cm B.10cm C.15cm D.20cm
【答案】 同一高度 10.0cm 右 放大 投影儀 放大 C
【解析】
(1)[1]調節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它們的中心與燭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成在光屏中央。
(2)[2]由圖可知,此時物距等于像距且位于凸透鏡的二倍焦距處,即u=v=20.0cm,則凸透鏡成倒立、等大的實像,則可知凸透鏡的焦距
20.0cm=2f
解得f=10.0cm。
(3)[3][4][5]若把蠟燭向右移動到刻度為35cm處,即蠟燭向右移動5cm,物距變小,像距變大,所以應將光屏遠離透鏡,向右移動;此時物距大于f小于2f,所以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投影儀就是利用這一原理制成的。
(4)[6][7]保持蠟燭與凸透鏡位置不變,換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鏡,將光屏從D點向右移動才能重新得到清晰的像,這時像距大于物距,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可知,此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物距和焦距的關系為
f則10cm故選C。
五.如何正確理解遠視眼、近視眼的矯正方法?
【疑難詮釋】近視眼成像在視網膜前,佩戴發散透鏡,使光線推遲會聚; 遠視眼成像在視網膜后,佩戴會聚透鏡,使光線提前會聚。注意:晶狀體變厚或變薄導致晶狀體曲度變大或變小,從而使折光能力增強或減弱,從而使像點不能成在視網膜上。
【典例剖析】下列圖中,能夠說明遠視眼的成像原理的是圖______。近視眼看不清______處(選填“近”或“遠”)的物體。能夠表示近視眼的矯正方法的原理的是圖______。
【答案】 甲 遠 丁
【解析】
[1]遠視眼的眼球前后徑過短,或晶狀體曲度過小,近處物體反射來的光線通過晶狀體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會落在視網膜的后方,應戴凸透鏡進行矯正。所以圖甲是遠視眼的成像原理,圖丙是遠視眼的矯正方法。
[2][3]近視眼是晶狀體曲度變大,會聚能力增強,即折光能力增強,像呈在視網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遠處的物體,形成近視眼,需要佩戴使光線發散的凹透鏡進行矯正,則圖乙能夠說明近視眼的成像原理,圖丁能夠表示近視眼的矯正方法。
六.如何理解顯微鏡和望遠鏡的原理?
【疑難詮釋】顯微鏡和天文望遠鏡的目鏡都是起到放大鏡的作用,因此都成虛像。 二者的物鏡都需要將實像成在目鏡的一倍焦距以內 ,以便對實像進行放大。因此物鏡成實像(顯微鏡成放大的實像,望遠鏡成縮小的實像),目鏡成虛像。
遠處的物體經過望遠鏡的物鏡和目鏡后,所成的像還是比物體本身小,但是視角變得很大;另外,望遠鏡的物鏡直徑大,可以會聚足夠多的光,使成的像更加明亮。
【典例剖析】如圖所示,眼睛、顯微鏡、望遠鏡和投影儀用到了我們所學的很多光學知識,里面有眼睛的晶狀體,顯微鏡和望遠鏡的目鏡和物鏡、投影儀的平面鏡和鏡頭。
  
(1)其工作原理與照相機相同的有:_________,其工作原理與放大鏡相同的有:_________,利用光的反射的有:________。(以上3個空格均選填圖中序號)
(2)圖甲中是______眼,要戴上______透鏡來矯正。
(3)投影儀屏幕上的像是______立、放大的實像;要使屏幕上的像更大一些,應該將鏡頭向_____調節,同時投影儀應適當_________屏幕。
【答案】 ①⑤ ②⑥ ④⑦ 近視 凹 倒 物體 遠離
【解析】
(1)[1]眼睛晶狀體是將遠處的物體經過晶狀體折射后在視網膜成倒立縮小的實像,與望遠鏡的物鏡、照相機成像原理相同。
[2]顯微鏡中的目鏡與望遠鏡的目鏡與物鏡所成的實像距離較近,距離小于一倍焦距,作用所將實像再次放大,所以它們相當于放大鏡。
[3]顯微鏡中的反光鏡是將光線反射到載物臺上,增加載玻片亮度;投影儀中的平面鏡將光線反射到屏幕上,它們都利用光的反射。
(2)[4][5]圖甲中,眼睛成像在視網膜之前,說明是晶狀體變厚了,是近視眼,要戴上凹透鏡來矯正。
(3)[6][7][8]投影儀的物距在1到2倍焦距之間,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實像,根據凸透鏡成像特點,此時物距變小,像就變大,所以要使屏幕上的像更大一些,應該將鏡頭向物體調節;為了在屏幕上成清晰的像,根據物距變小時像距變大,所以投影儀應適當遠離屏幕;投影儀要倒插幻燈片,所以在屏幕上的像是正立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中市| 西乌珠穆沁旗| 余庆县| 平原县| 黑河市| 长岛县| 盐池县| 峡江县| 色达县| 西和县| 车险| 肃宁县| 明水县| 肃北| 甘泉县| 定日县| 铅山县| 盐池县| 河南省| 武强县| 巨野县| 贡觉县| 图们市| 长宁县| 墨江| 嫩江县| 临海市| 龙岩市| 甘孜| 青州市| 清原| 十堰市| 阿克陶县| 湖州市| 仁怀市| 牡丹江市| 融水| 平原县| 治多县| 大庆市| 武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