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雷雨》(節選)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結合微寫作,把握戲劇沖突和戲劇三要素,改寫劇本,總結創作劇本的技巧,進而掌握欣賞戲劇的方法 。 學情分析 :通過前面的學習,絕大多數學生已基本上掌握了戲劇的基本知識,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通讀了課文。教學重難點:結合微寫作,把握戲劇沖突和戲劇三要素,改寫劇本,總結創作劇本的技巧,進而掌握欣賞戲劇的方法 。 學時:一課時方法:討論法、任務驅動法、歸納總結法教學過程一、導入:名家評說《雷雨》對《雷雨》這部戲,很多名家都做過評說,巴金、黎烈文等大家,對他這部劇都有著極高的評價。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雷雨》。《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讀的作品。(巴金)一出動人的戲,一部具有偉大性質的長劇。(李健吾)說到《雷雨》,我應當告白,虧了他,我才相信中國確乎有了近代劇。 (黎烈文)檢查課前預習:梳理脈絡,把握沖突師:上節課,我們講戲劇知識的時候,布置了一個課下作業:要求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自行繪制出《雷雨》中人物關系簡表,找出幾組矛盾沖突。現在,我們檢查這個作業做得怎么樣。請一個小組呈現作品,并選出小組代表,分享你們找出的矛盾沖突,最主要的矛盾沖突是什么。明確:周樸園和魯侍萍;周樸園和魯大海;魯侍萍和周萍;魯大海跟周萍;主要矛盾:周樸園和魯侍萍;周樸園和魯大海。師點評二、教學過程【任務一】分角色朗讀課文,朗讀提示在分角色朗讀的過程中,要帶入情境中,置身其中,把自己當做所飾演的角色,需要考慮人物的身份地位、說話方式、表情控制及所處環境等,甚至是一些細微的身體姿態,都有助于幫助同學們的朗讀,能讀出人物的情感與形象,證明同學們深度閱讀了。學生分組讀,老師點評【任務二】由讀到寫師:既然同學們已經掌握了戲劇的基本知識,對《雷雨》的主要人物形象把握也很到位,那么咱們接下來試著寫個小劇本,可以選擇老師所給的素材,如果同學們自己那里有好的素材,也可以使用自己的素材,老師這個素材只是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素材1:窗戶玻璃被打爛了。老師問誰打爛的?調皮的李明說不是他。張大膽說:“好涼快。”錢多多說是張大膽干的,張大膽不承認,錢多多說同學們都看到了。老師問還有誰看見了,趙小小說他沒看見,最后孫正說他看見了,確實是張大膽干的。老師把張大膽叫去辦公室批評教育。素材2:南疆某處發生地震災害,需要同學們踴躍捐款。班長郭海新說:“我捐一百,其他同學,在能力范圍內,能捐多少捐多少。”張斌說:“我也捐一百元,向班長學習, 快點捐呀。”常宸瑋說:“我捐五十元。這是我這個星期的生活費。 ”在他們的帶領下,捐款活動順利完成。班長打開捐款箱和三個同學一起清點數目。師:同學們看,如果這是劇本的話,上映后,會不會有很多粉絲?又能不能獲得收益?很顯然不能,那接下來,就請同學們嘗試著升格,結合咱們所學的戲劇知識。小組合作交流,集思廣益,每個小組改編一個劇本就可以,寫好的咱們可以舉手示意老師。【任務三】總結劇本寫作技法十分鐘后,作品展示:自己組員點評,小組互評,總結優缺點評議完成后,請同學分享一下,在編寫劇本的時候,有哪些注意事項:(小組各抒己見,同學們互相補充說明)最后由老師總結劇本技法核心:兩個“確定”、三個“精心”(1)確定寫作題材。選取帶有一定矛盾沖突的事件作為主體,挖掘出該事件所具有的社會意義;確定戲劇中的人物(一般以4-8人為宜)。(2)確定結構布局。依據解決事件矛盾沖突的過程,確定是采用單幕劇還是多幕劇。(多幕劇以不超過三幕劇為宜) 。同學們課堂上寫的都是微劇本,所以大多都應該是獨幕劇。(3)精心設置劇情。戲劇情節要曲折有波瀾,要運用巧設懸念、節外生枝的寫法,使矛盾沖突更激烈。避免平鋪直敘,平淡無奇。(4)精心雕琢人物語言。要準確體現戲劇語言個性化、動作化、口語化的特點。人物語言的個性化要做到“四個符合”:符合人物的身份特征,符合人物的年齡特點,符合人物的職業習慣,符合人物的品格修養。(5)精心設計舞臺說明和演出提示。有助于渲染劇情的環境氛圍,刻畫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作業設計:選擇《雷雨》里一位你認為很經典的人物,為他寫一篇200字左右的人物傳記。小結:同學們,雖然老師沒有給你們系統地講解如何欣賞戲劇,但是創作微劇本時已經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戲劇寫作技巧,那咱們在欣賞劇本的時候,大致也是從這些方面入手,最終體味出作品傳達的主旨。板書設計:題材布局寫作技法: 劇情語言舞臺說明和演出提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