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9張PPT)2025年物理中考復習項目一 聲、光、熱模塊一 基礎知識再夯實 任務一 聲現象聚焦中考011.通過實驗,認識聲的產生和傳播條件。2.了解聲音的特性。了解現代技術中聲學知識的一些應用。3.知道噪聲的危害及控制方法。核心知識點02知識點1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產生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傳播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以 波 的形式進行傳播,真空不能 傳聲。聲速不同的介質中,聲速不同。回聲回聲是由于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而形成的。音調指聲音的高低,與聲源的振動頻率有關。知識點2 聲音的特性音調響度響度指聲音的大小,與聲源的振動幅度及聲源到聽者的距離 有關。音色音色指聲音的特色,與聲源的材料與結構有關。知識點3 聲的利用利用聲音可以傳遞信息和能量。超聲波和次聲波超聲波指頻率高于20000Hz的聲波;次聲波指頻率低于20 Hz的聲波。物理學中,噪聲指聲源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知識點4 噪聲的危害與控制噪聲定義噪聲強度物理學中,用分貝(填單位名稱)來衡量噪聲的強度。控制噪聲控制噪聲的途徑有:在聲源處,在傳播過程中,在人耳處控制噪聲。考點攻堅03考點1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例1】(2023·濮陽)在2023年春節聯歡晚會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藝術家與中國音樂家一起相聚“云端”, 共同演唱《一帶繁花一路歌》,唱出了“一帶一路 ”的團結與繁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歌聲是由聲帶振動產生的B. 不同藝術家發出聲音的音色相同C. 歌聲可以在真空中傳播D. 歌聲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108m/s答案:A。【點撥與解答】聲音由物體的振動產生 , 歌聲是由聲帶振動產生的 , 故A正確 ; 不同人發聲的音色一般不同 , 可據音色區別不同藝術家的發出的聲音 , 故B錯誤 ;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 歌聲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 故C錯誤 ; 歌聲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40 m/s, 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3×108 m/s, 故 D錯誤 。故選A。考點2 聲音的特性【例2】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聞其聲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據音色來判斷的B.吹笛子時,演奏者抬起壓在不同出氣孔上的手指,是為了改變發出聲音的響度C. 公共場合要“輕聲慢語”指的是降低聲音的音調D.男孩在“變聲期”時,主要變的是說話的音色。【點撥與解答】聲音的特征有三個:響度、音調、音色。響度是指聲音的大小,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音色是指聲音的品質與特色。“變聲期”的男孩聲音變低沉,主要變的是音調。答案:A。考點3 聲的利用【例3】(2023·麗水)下列事例中,主要利用了聲傳遞能量的是( )A.用聽診器給病人診病B.用超聲波給工件探傷C.用次聲波預報海嘯D.用超聲波清洗眼鏡答案:D。【點撥與解答】用聽診器給病人診病可以知道病人的病情,屬于利用聲傳遞信息,故A不符合題意;用超聲波給工件探傷可以了解工件的質量問題,屬于利用聲波傳遞信息,故B不符合題意;用次聲波預報海嘯可以提前預知災害的來臨,做好應對準備,屬于利用聲波傳遞信息,故C不符合題意;用超聲波清洗眼鏡是利用超聲波引起污漬的共振,使其脫離眼鏡,屬于利用聲波傳遞能量,故D符合題意。故選D。【例4】(2022·沈陽)“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下列措施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的是( )A.教室周圍植樹B.機場工作人員佩戴耳塞C.公共場所禁止大聲喧嘩D.高速公路兩旁安裝隔音板【點撥與解答】根據減弱噪聲的途徑分別分析解答:植樹和安裝隔音板都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機場工作人員佩戴耳塞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公共場所禁止大聲喧嘩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考點4 噪聲的控制答案:C。靶向突破04●通關必練1.(2023·廣州)聲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下列有關聲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A.朗讀時,朗讀者的聲音是由聲帶振動產生的B.使用擴音器時,改變了聲音的音調C.用B超檢查身體時,利用了聲波傳遞能量D.中考時,考場附近禁止鳴笛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A2. (2024·長沙)考古人員用兩千多年前楚國的編鐘演奏《茉莉花》時,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擊如圖所示編鐘的相同位置,主要改變了聲音的( )A.傳播速度 B.響度C.音調 D.音色B3. (2022·安徽六安)地震是一種破壞力巨大的自然災害。發生地震時,被困人員可以通過敲擊周圍堅硬物體求救。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地震時會產生超聲波B.聲音可以傳遞信息C.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更快D.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A4. (2022·湖南湘潭)高速公路通過村莊密集區時,在高速公路兩側安裝玻璃隔聲板能有效降低噪聲。下列減弱噪聲的途徑與之相同的是 ( )A.禁止鳴笛B.機場跑道工作人員戴防噪聲耳罩C.街道上安裝噪聲監測儀D.學校周圍植樹D●提分訓練5.(多選)如圖a所示是兒童公園用金屬管做的傳音筒,現有甲、乙、丙三個聲音(三個聲音在同一設置的示波器中顯示波形圖如圖b所示)分別從同三根金屬管一端喇叭傳到另一端的喇叭(每一根金屬管路徑長度相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乙聲音傳播時間最長C.這個裝置只利用了金屬管來傳聲C.這個裝置只利用了金屬管來傳聲D.甲聲音和丙聲音的響度相同BD課堂實戰05●基礎過關1.(2024·山東)中考期間,為了給考生營造一個安靜的環境,各地紛紛“禁噪”。“禁噪”是( )A.防止噪聲的產生B.使噪聲變成樂音C.阻斷噪聲的傳播D.防止噪聲進入人耳A2. (2024·丹東)藝術節上,我們遠遠地就能分辨出是二胡聲還是古箏聲,判斷的依據是聲音的(C )A.音調 B.響度C.音色 D.頻率3. (2024· 深圳)2024年6月10日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劃龍舟是傳統的習俗,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端午節賽龍舟時,賽事激烈,財財同學的歡呼聲越來越大,這個“越來越大”是指( C )A.音色 B.音調C.響度 D.速度4.下列例子中,說明聲能傳遞能量的是( )A.汽車修理師傅通過聽發動機的聲音判斷故障B.孕婦做B超檢查了解胎兒情況C.超聲波可用于清洗鐘表、眼鏡D.聽到隆隆的雷聲,可猜測大雨將至C5.(多選)下列有關聲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A.如圖甲所示,在汽車排氣管上安裝消音器,是為了在聲源處減弱噪聲B.如圖乙所示,兩個音叉的波形圖不同,但音調相同C.如圖丙所示,噪聲監測儀既可以監測噪聲的強弱,又可以防止噪聲的產生D.如圖丁所示,漁民通過聲吶捕魚,利用了聲音可以傳遞信息的特性AD6.(2024·江蘇無錫)如圖所示,將正在響鈴的鬧鐘懸掛在與抽氣機相連的密閉玻璃罩內,聽到的聲音是鬧鈴振動產生的。用抽氣機抽氣,聽到的鈴聲越來越小,由此推測,聲音不能在空氣中傳播。7. (2023·河南)如圖所示為我國晉代顧愷之所繪《斫(zhuó)琴圖》的局部,展示了古代樂師調整琴弦長度的情景。調整琴弦的長度,主要是為了改變樂音的音調。彈奏時,更用力地撥弦則是為了改變樂音的響調(以上兩空均選填“音調”“音色”或“響度”)。8.(2022·濟南)小利在7個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了一套水瓶琴,如圖所示。對著瓶口吹氣,發出的聲音是由瓶中空氣柱振動產生的。依次吹每個瓶子的瓶口,發出聲音的音調不同,且右端的瓶子音調最高。9.(2023·黑龍江齊齊哈爾)聲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眼鏡店清洗眼鏡的設備是利用超聲波使清洗液發生劇烈振動達到去污的效果,這是利用了聲可以傳遞能量。10.如圖所示為《小兒垂釣》的配圖,全文如下: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蓬頭稚子”是根據音色辨別“路人”是陌生人;“遙招手”是為了不發出聲音,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怕得魚驚不應人”說明聲音可以在液體中傳播。11.如圖所示,將塑料刻度尺的一端緊壓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撥動刻度尺使之振動,聽塑料尺振動時發出的聲音。(1)實驗通過改變撥動塑料尺的力度來改變聲音的響度,通過改變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長度來改變聲音的音調。(2)換用鋼尺做此實驗,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振動幅度和頻率與塑料尺均相同時,聽到聲音的主要差異是音色(選填“響度”“音調”或“音色”)。(3)實驗涉及的物理方法是控制變量法。以下實驗中也用到了該方法的是A。A.探究液體壓強的影響因素B.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C.托里拆利實驗(4)實驗中,當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部分超過一定長度時,無論怎樣用力撥動也聽不到聲音,原因是刻度尺振動太慢,產生的次聲波人耳無法聽到。12.如圖所示,一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在距離前方山崖430 m處時鳴笛,繼續行駛2.5 s后聽到回聲。已知聲音的傳播速度為340 m/s,求:(1)2.5 s內聲音傳播的路程;(2)聽到回聲時汽車與山崖的距離;(3)汽車行駛的速度。答:(1)2.5s內聲音傳播的距離為850m;(2)聽到回聲時汽車與山崖的 距離為420m;(3)汽車的速度為4m/s。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